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在廣西西江流域,尋找水稻的故鄉

在廣西西江流域,尋找水稻的故鄉

在廣西西江流域,尋找水稻的故鄉


在廣西西江流域,尋找水稻的故鄉

在廣西西江流域,尋找水稻的故鄉


在廣西西江流域,尋找水稻的故鄉

在廣西西江流域,尋找水稻的故鄉


在廣西西江流域,尋找水稻的故鄉


在廣西西江流域,尋找水稻的故鄉


在廣西西江流域,尋找水稻的故鄉


在廣西西江流域,尋找水稻的故鄉

在廣西西江流域,尋找水稻的故鄉


在廣西西江流域,尋找水稻的故鄉

在廣西西江流域,尋找水稻的故鄉


在廣西西江流域,尋找水稻的故鄉


在廣西西江流域,尋找水稻的故鄉


在廣西西江流域,尋找水稻的故鄉


在廣西西江流域,尋找水稻的故鄉


在廣西西江流域,尋找水稻的故鄉


在廣西西江流域,尋找水稻的故鄉


在廣西西江流域,尋找水稻的故鄉


在廣西西江流域,尋找水稻的故鄉


在廣西西江流域,尋找水稻的故鄉


在廣西西江流域,尋找水稻的故鄉


在廣西西江流域,尋找水稻的故鄉


在廣西西江流域,尋找水稻的故鄉


在廣西西江流域,尋找水稻的故鄉


在廣西西江流域,尋找水稻的故鄉


在廣西西江流域,尋找水稻的故鄉


在廣西西江流域,尋找水稻的故鄉


在廣西西江流域,尋找水稻的故鄉


在廣西西江流域,尋找水稻的故鄉


在廣西西江流域,尋找水稻的故鄉



撰文:朱千華


攝影:楊昶


在地球上,僅次於玉米的第二大糧食作物水稻——原鄉在哪裡?100多年來,中外學者在這個問題上一直爭論不休。19世紀末,瑞士植物學家阿方斯?德康多爾(1806–1893)提出:「儘管印度栽培水稻的時間要晚於中國,但因為在印度發現了很多野生稻,所以印度是水稻的起源地。」他似乎覺得不妥,接著寫道:「植物學家還沒有充分地研究過中國的植物,所以我們不知道在耕田之外的地方是不是也能常常找到野生稻。」在他看來,野生稻是稻作起源的必要條件。


中國人一直沒有放棄對野生稻的尋找。1926年,中國水稻研究的奠基人丁穎(1888–1964)在廣州市郊發現了野生稻,他在1957年《農業學報》上寫道:「認定我國栽培稻種是源於華南。」後來,在整個嶺南西江流域,經常會有各種野生稻被發現。最近是在2013年,廣西百色市西林縣足別鄉央龍村安懷屯境內,發現了一批罕見的野生稻,高達2.44米,莖呈偏狀,最大莖寬3厘米,它們生長在海拔1100多米處的沼澤地里。


從考古學的角度來看,浙江餘姚河姆渡所發現的栽培稻,時間為距今7000年左右,一直被視為長江流域稻作文明的代表,但這絕不是栽培稻最早的時間,隨著考古發現,湖南道縣壽雁鎮玉蟾岩所發現的栽培稻、廣東英德雲嶺鎮牛欄洞遺址發現的水稻植硅石、南寧貝丘遺址所發現的稻作工具等,同時將栽培稻的歷史提前得更為久遠。


在生物學領域,國家基因研究中心的韓斌課題組運用分子比對技術(即DNA測序技術),於2012年在英國《自然》雜誌發表題為《水稻全基因組遺傳變異圖譜的構建及馴化起源》的論文,揭示了人類祖先在神州大地上勞作的蹤跡,最後得出結論:「分布於廣西的普通野生稻與栽培稻是最近的親緣關係,表明廣西西江流域更有可能是最初的馴化地點。」

在廣西西江流域,尋找水稻的故鄉



西江流域稻作區域地圖。


製圖:卜洪權


水稻起源,無論是考古界的長江中下遊說,還是現代生物學所認為的西江流域說,大都處於同一地域,因為這片區域在先秦時代均屬於「百越」之地。百越的地理範圍,《漢書?地理志》中有明確的註解:「自交趾至會稽七八千里,百越雜處,各有種姓。」即從越南北部至長江下游以南一線。可以這樣說:最早馴化野生稻的是上古時代的百越民族。


在先秦古籍中,對東南地區的土著民族常統稱之為「越」。又因部族眾多,各有種姓,分為吳越(蘇南浙北一帶)、閩越(福建一帶)、南越(廣東一帶)、駱越(越南北部和廣西一帶)等,統稱百越。西江流域為古代駱越人生活區域。由於這片區域發現的野生稻面積最大,品種最多,基因多樣性最豐富,廣西已成為水稻基因多樣性的研究中心。我在廣西農科院採訪時了解到,這裡有全國最大的野生稻苗圃,共計30多畝,保存了1.5萬種野生稻品種。國家種子南寧野生稻圃研究員陳成斌介紹說,在調查野生稻的過程中,他們曾發現高達5.6米的高稈野生稻。


記得我曾經在南寧市隆安縣那桐鎮,上鄧村的一處沼澤地里,第一次看到了野生稻。說實話並沒有我想像中那麼詩意或美感,它們看上去像河邊的雜草:細細長長的綠葉,個頭高,向上生長。野生稻穀粒細小,芒長,並不飽滿,若不是專家指點,很少有人注意到,這就是野生稻。


有將近十年的時間,我一直關注水稻文化,並在西江流域走走停停,我試圖從另外一個角度,也就是民俗學的角度去實地考察了西江流域的水稻文化。考察與水稻有關的各種節日:芒那節、螞拐節、農具節、開耕節;考察與水稻有關的各種風物:稻神山、駱越大石鏟、花山岩畫、銅鼓、農具、五色糯米飯、南寧米粉、稻稈畫;也考察與水稻有關的工程,比如雒田、梯田以及水利工程銅鼓陂等等等等,我想給讀者分享一些新鮮有趣的,來自田野的見聞。


這十年考察下來,我發覺稻作文化在整個西江流域已經深入人心,百越先民通過神話、傳說、山歌、岩畫等形式,記錄了他們對於水稻的迷戀,而這些在潮濕炎熱環境中流傳下來的文化瑰寶,至今仍深藏於八桂大地鮮為人知。也許,當你行走在嶺南的百越大地,看到許多新奇古怪的關於稻作的文化活動時,請不要見怪。常言道:「民以食為天」,西江流域的種種稻作文化習俗,實際上是駱越人對水稻這一物種的神化——「以稻為神」並加以敬畏與崇拜,其訴求無非是想保佑這片土地風調雨順、稻穀滿倉。有稻作的地方從來都是陽光普照,稻花香飄百轉千回,瀰漫於嶺南大地,周而復始地敘說著人們對於稻作的熱愛與深情。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地理中文網 的精彩文章:

一周最佳太空圖集錦:星際大盜、飛臨木星等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漲姿勢!研究者發現青蛙交配新體位
承載著六百年鄉愁的安順地戲
沖著學校這麼美,能報清華要拚死啊!

TAG:國家地理中文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江南、華南高溫威脅水稻生長
廣西貴港發現「水稻祖先」野生稻 為瀕危珍貴物種
黑龍江種植水稻范推廣水稻機插側深施肥技術
上海水稻田冬季種植南方櫻桃技術
「海水稻」讓荒地變良田
尼泊爾民眾田間潑泥,慶祝全國水稻日
水稻之父袁隆平種出海水稻,糧食大緩解?
水稻田稻稗、水蔥、慈姑、水綿等難治雜草防治技術
水稻+鯽魚+青斑蛙 湖北宜賓市長寧縣水產業開啟套種養新模式
新征程,新跨越,第四屆廣東水稻產業大會亮相廣州柯木塱
農村水稻田裡挖泥鰍,又好玩又有收穫!
大足區部分水稻田塊脫水乾裂
從派傳單到派飛機,廣東不斷探索水稻植保新模式
泰國將大力發展水稻、木薯產品市場
合浦縣多個鄉鎮農民種植的水稻產量低,原因竟然是…
抓出「山寨版」水稻!浙大科學家揭開「鬼稻」身世
農村美女竟然這樣抓魚,舀干水稻田裡水,收貨好豐盛!
震撼!水稻田長出「大閘蟹」
水稻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