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教不是安住當下嗎,為什麼還要去面對無常呢?

佛教不是安住當下嗎,為什麼還要去面對無常呢?

佛教不是安住當下嗎,為什麼還要去面對無常呢?



問:法師,阿彌陀佛。佛教不是要安住當下嗎?為什麼還要去面對無常呢?請您慈悲開示。

佛法中最偉大的智慧就是對「無常」的反思,對「生老病死苦」的面對和超越。安住當下的資糧來自於我們對生命無常背後的敬畏和出離。我們不知道自己能在這個世界上存在多久,也不知道親人能在這個世界上存在多久,所以,存在的時候,就要好好地愛他們,不要讓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把自己的心干擾了,要放下一切。在這個世界上,只要活著,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快樂和愛,此外再沒有什麼別的東西。


世界的變幻無常,會使我們對一切都越來越感到淡然。對金錢也好,名利也好,其他的一切得失也好,我們也漸漸地不去在乎了。這種不在乎,並不是一種束手就擒,而是一種不強求不執著的智慧,也就是安住。


要看破這種留不住的虛幻,才能享受生命的每一個當下,不要去管能不能改變別人,首先要改變自己,要做個快樂的明白人。要珍惜當下,把握當下,因為世界是無常的,生命是無常的,有好多東西不會一直等著你。當我們認為時機成熟的時候,它們還在不在?所以,能做事的時候,就要盡量多做點事情,不要等到一切都無法挽回,再去懊惱。盡人事,聽天命。莫讓虛假的「無所謂」蒙避發現永恆的眼睛。(慧廣法師 來源:慧廣法師新浪博客)


福 慧 共 修

盂蘭盆節暨佛歡喜日供燈祈福共修


農曆七月十五日(2016年8月17日)為「盂蘭盆節」,身為佛子,為修孝道,應飯食供僧,燃燈供佛,作大功德,以報父母之恩乃利樂解脫十方孤魂餓鬼眾生。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教知乎 的精彩文章:

智者與凡夫改變命運的方式有何不同?
怎樣理解「平常心是道」?
學佛人如何去圓滿自己周圍的人呢?
命可以算嗎?

TAG:佛教知乎 |

您可能感興趣

安住不是按住,安住里沒有「我」
內心的安住,不要求只要修
跟著五行的節奏,順應自然安住當下
對修行者來說,隱居深山和安住鬧市到底有沒有優劣之別?
无所缘的禅修,就是安住在觉性的「如是」中
安住當下和萬法皆空是否矛盾?
不向心外取一法,安住自性而不動,即可回歸自性,性成無上道
修法時心神跑了再重新安住,還能得到加持嗎?
心無所住就是安住
南懷瑾老師:如何才能安住?無所住即是住
應該如何安住孤單去精進修行?
修行人要時時刻刻反觀我們的自心,讓我們的心安住在彌陀聖號上
只有通過事相上的修行才能真正的降服妄心,安住真心
念咒的時候有妄念或分別念,是安住覺知它還是立即轉念?
如何理解三殊勝的「無緣安住」
晨起:宜安住當下,忌隨波逐流
在極邊第一城,安住心靈
頓珠法師:外境越是紛繁 越要讓心安住下來
毛澤東在延安住11年,建國後,為什麼沒有再去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