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禪的意思是靜慮,外不著相叫禪,內不動心叫定

禪的意思是靜慮,外不著相叫禪,內不動心叫定


禪的意思是靜慮,外不著相叫禪,內不動心叫定



1 禪定,是自己有主宰、有主見,不為外境所動。

2 禪的意思是靜慮,也叫止觀。


3 「止」是放下妄想分別執著;「觀」是看破「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4 佛法不管是哪一宗,顯教密宗,各宗各派,都重視禪定。


5 無量法門都是修禪定,離開禪定就沒有佛法了,可見得禪定非常重要。

6 佛法的修學著重禪定,不著重研究。


7 經典越研究是越糟糕,越差錯;你心定,你心清凈,你就全都明了了。


8 所謂覺心不動,你只要心定下來,就與你的覺性相應了。


9 佛法不是知識,它是智慧。


10 知識是從分別心裏面顯現出來的,智慧是從清凈心裏面顯現出來的,它不一樣。

11 念佛人修清凈心,清凈心就是禪定。


12 佛法法門雖然很多,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這是說明方法門徑很多,修什麼?統統修定。


13 定是佛門修行的關鍵,也就是說,我們要恢複本性、恢復真心,用什麼方法?用定。


14 教下講「止觀」,「止觀」就是禪定。


15 念佛人講「功夫成片、一心不亂」,那就是禪定。

16 凈土宗是用「持名念佛」的方法修禪定。


17 沒有一個法門不是修定的,你認為只有禪宗才修定,那你就搞錯了!


18 禪定不是心裡什麼都沒有,不是的,禪定是清清楚楚、如如不動。


19 禪定不是閉著眼睛參,是睜著眼睛參的,六根見外面六塵境界清清楚楚。

20 要不要打坐,跟「禪定」沒什麼大關係。


21 真正高明的「定」沒有跡相,行住坐卧都是「禪定」,嬉笑怒罵也是「禪定」。


22 《壇經》裡面說:外不著相叫「禪」,內不動心叫「定」。


23 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你不著相,就叫做「禪」。


24 心裡不起貪嗔痴慢,心裡清凈不起煩惱,就叫做「定」。


25 《金剛經》上所說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就是「外不著相,內不動心」。


26 佛的心是「定」的,凡夫的心是「動」的。


27 菩薩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變成智慧、變成禪定。


28 凡夫可憐,凡夫一接觸外面境界,它就變成妄想分別執著,這是我們必須要警覺的。


29 修學的功夫,初步就是伏煩惱。煩惱伏住,在念佛法門就是功夫成片;如果煩惱伏不住,功夫沒成就。


30 修行人要喜歡寂寞,心常住定中,才能成就。


31 有道行的人,言語必少,因為他的心是定的。


32 遇到任何事情,都要練習心中了了分明,如如不動。


33 「如如不動」就是內心清凈,沒有妄想分別執著。


34 六根接觸六塵,不被外相所迷,什麼境界現前都不動。


35 你把「能見所見」舍掉,心清凈了,很容易得定,定境會現前。


36 世出世間,沒有一件事可以打動我們的心,即入了一真法界。


37 無願無求,這就是空,就是「三昧」。


38 「三昧」是印度話,翻成中國意思叫正受,正是正常,受是享受。


39 正受就是禪定,禪定才是真的正常享受,也就是《阿彌陀經》所講的一心不亂。


40 「念佛三昧」落實在生活中,落實在工作中,落實在處事待人中,才是真正的禪定。


41 所謂八萬四千法門,方法、手段那麼多,都是修定,換句話說,都是修清凈心。


42 念佛法門是八萬四千種方法之一,我們用這個方法修清凈心。


43 《阿彌陀經》裡面最重要的兩句話就是:一心不亂、心不顛倒,這八個字是全經的主體、中心。


44 用什麼方法修?就是用一句佛號,直截了當修一心不亂、修心不顛倒。


45 一心不亂是最高的禪定,性定,稱性的大定;心不顛倒是最高的智慧,所以念佛聲聲都是福慧雙修。


46 念佛功夫有三個等級:初步的功夫就是功夫成片,這個沒有得禪定,是相似的定;念到事一心不亂,那就是禪定,所謂念佛三昧;念到理一心不亂,那就是上上禪定。


47 修行有沒有真功夫,就是最後那一招,看你怎麼走法。


48 真正有功夫的人預知時至,沒有病苦,如入禪定,這是真功夫!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緣大智慧聚寶閣 的精彩文章:

真正修福的那個人是有福有慧,與過去生中因緣有關係
人生酬業:心凈生智慧,行善增長福德,這叫福慧雙修

TAG:佛緣大智慧聚寶閣 |

您可能感興趣

靜慮修止 筆墨印禪心
《佛子行》解讀:修靜慮是佛子行
略說菩薩種性(9),六波羅蜜多種性相(5):五、靜慮種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