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李山:啟功先生的「竹竿理論」

李山:啟功先生的「竹竿理論」

李山:啟功先生的「竹竿理論」



啟功先生的「竹竿理論」

撰文 李山


(謹以此文紀念啟功先生誕辰104周年)


假如有誰想學作格律詩的話,我會建議他去讀一下啟功先生的《詩文聲律論稿》,那裡邊有個「竹竿」理論,可以幫人迅速領悟「平平仄仄」的奧妙,還可以幫你真正體會漢語自身的特點與魅力。

李山:啟功先生的「竹竿理論」


25

李山:啟功先生的「竹竿理論」






「四個口袋」


25

李山:啟功先生的「竹竿理論」






啟功先生一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繪畫、書法,文物鑒定,古體詩創作,當然還有先生投入很大精力的古典文學研究。這裡有個掌故。據說當年學校做教學師資的摸底工作,讓大家說說自己都能教什麼,啟先生就如實講了自己能教的各個方面。結果後來「運動」來了,有人藉機揭發說「啟功驕傲」,「他吹噓自己有四個口袋,裝了四個方面的學問」云云。但是畢竟因為這是組織上讓說的,後來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又據說,當年劉盼遂先生就背後對人稱讚先生:「別看人家沒有大學學歷,可會的比誰都多。」

李山:啟功先生的「竹竿理論」



不過,啟先生不是「論文機器」,更不弄「科研項目」,他們那時候也沒這樣的講究。啟先生的文章都是本於讀書思考,是發乎興趣的,所以寫出的文章有內容,讀來也都是趣味盎然的。一些石破天驚的洞見,就是出之於這些妙趣橫生的文字中的。


這樣的「科研成果」有許多。限於篇幅,這裡只介紹啟先生關於詩歌格律的「竹竿理論」。


25

李山:啟功先生的「竹竿理論」







平平仄仄:一個竹竿似的音節長串


25

李山:啟功先生的「竹竿理論」







先生擅長古體詩寫作,長期教的又是古典作品(當年「古代文學史」類的課是不許他教的),古典詩歌、駢文乃至古文中的一些「聲律」現象,就成為啟先生專註思考的問題,一些重要的觀察,就記錄在1977年出版的那本《詩文聲律論稿》里。這也包括格律詩的「竹竿理論」。

李山:啟功先生的「竹竿理論」



(啟功)左:雙清圖 右:綠竹圖


竹竿,是一節一節的,漢語詩歌的格律講究平仄(zè。平聲,包括今天的一聲、二聲,其他聲調為仄聲)變化,也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稍加觀察即不難發現,也是「平平」「仄仄」,兩個字一組,一節一節的。據此,啟先生在《論稿》中提出,格律詩平仄的變化,就像一個很長的竹竿,一節一節都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的無限延長。那麼,要做遵循平仄格律的五言詩或七言詩,很簡單,可以按照五言、七言格律的要求從竹桿上截取五個音節或七個音節,所得的平仄變化,就是嚴絲合縫的格律譜。請看下面的圖示:

李山:啟功先生的「竹竿理論」


李山:啟功先生的「竹竿理論」



假如是五言詩,那麼就可以從竹竿截出如下的幾種格律句:


A.仄仄平平仄(3到7或7到11)


B.平平仄仄平(1到5或5到9)


C.仄平平仄仄(4到8或8到12)


D.平仄仄平平(2到6或6到10)

李山:啟功先生的「竹竿理論」



若是七言詩,也可以截出如下四種格律句:


A.平平仄仄平平仄(1到7或5到11)


B.仄仄平平仄仄平(3到9或7到13)


C.平仄仄平平仄仄(2到8或6到12)


D.仄平平仄仄平平(4到10或8到14)

李山:啟功先生的「竹竿理論」


李山:啟功先生的「竹竿理論」



假如要作一首「仄起不入韻」的五言或七言絕句的話,只要把上面截出的ABCD四種句式依次排列即可。如果要作五言或七言律詩,則排列成ABCDABCD就可以了。除了上述排列方式之外,還有幾種。但無論如何,「竹竿理論」使得格律問題便於把握了。


25

李山:啟功先生的「竹竿理論」







「一三五不論」說法有問題時


25

李山:啟功先生的「竹竿理論」







當然,就是那些格律詩的高手,也未必都能像竹竿「平仄節」那樣嚴格遵守平仄,一些變化是可以有的。但是,許多講格律詩的書,都講什麼「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這是有問題的。啟先生研究漢語格律發現,古體詩講究格律,有一個「上寬下緊」的規則,即不論五言還是七言,或更長句的詩歌,一句之中,前面的字在平仄上可以有些變通,越到句子結尾就越嚴格。五言、七言格律,到最後的三個字,被稱為「三字腳」,必須是「平平仄」對「仄仄平」一類參差相對。「三字腳」若亂了,也就不是格律詩了。

李山:啟功先生的「竹竿理論」


李山:啟功先生的「竹竿理論」



有意思的是,啟先生還舉了關漢卿《一枝花·不伏老》的句子說明問題:

李山:啟功先生的「竹竿理論」



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恁(nèn,那,你)子弟每(們)誰教你鑽入他鋤不斷、斫不下、解不開、頓不脫、慢騰騰千層錦套頭。


這兩句當然不是格律詩,甚至連長短都不一樣。但是,啟先生髮現,兩句最後的「一粒銅豌豆」和「千層錦套頭」,卻是合乎格律的,而且兩句的最後三字,又是「平平仄」對「仄仄平」的。「腳下無鞋窮半截」,這句俗語居然也適用於詩句。只要講究音律和諧,上松下緊的規矩看來就是相當普遍的要求,格律詩的「三字腳」就是從這普遍要求中來的。如此,「一三五不論」的那個「五」,是涉及「三字腳」的,若真像一些學者所說的可以「不論」,那就容易破壞「三字腳」的音律規矩,弄得像「腳下無鞋」了。所以說,所謂「一三五不論」的說法是應予商榷的。

李山:啟功先生的「竹竿理論」



25

李山:啟功先生的「竹竿理論」







火車的「嗵嗵」與詩的平仄


25

李山:啟功先生的「竹竿理論」







說到「竹竿」理論的發現,還有故事呢!啟先生晚年回憶,有一次他從外地乘夜間火車回家,躺在卧鋪上,一路上全是高一聲、低一聲的「嗵嗵—嗵嗵」,一高一低,兩個音節,循環往複。哎?啟先生想,這不就是詩歌中的「平平—仄仄」嗎?啟先生有位鄰居喬東君先生,是從事音樂工作的。回家後啟先生就問喬先生:我怎麼聽火車鐵軌的碰撞聲,也是「平平仄仄」的呀?喬先生回答:火車軌道的聲響自然是沒有平仄的,可是我們聽不斷重複的聲響,卻喜歡找出聲音的節奏變化來。


這讓啟先生馬上聯想到詩的格律。漢語不同於其他語言的一個特點,就是每一個字都有聲調,平聲字的音值高,仄聲字的音值低;漢語詩歌格律的平平仄仄,就是高高低低,就是兩個字一節的高高低低的節奏變化。就是說,漢語詩歌之所以有格律,不是哪一個人的硬性規定,而是古人由於漢語的聲調,自然形成的一種文學現象,它適合了人類心理上對節奏高低變化的需求。

李山:啟功先生的「竹竿理論」



啟功:朱竹圖


啟先生這個「竹竿理論」的發現,讓格律問題活了起來,讓一個看似無道理、死規矩的現象,變得符合某種邏輯,有了某種意味,變成可以理解的了。「竹竿理論」不僅深化了對格律的認識,還能讓人更深切地感受到漢語自身的特點和魅力。

李山:啟功先生的「竹竿理論」



本文為「桃李國學堂」原創


未經授權 謝絕轉載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若涉版權請聯繫刪除)

李山:啟功先生的「竹竿理論」



欄目主持


李山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李山:啟功先生的「竹竿理論」



責編 海彥

李山:啟功先生的「竹竿理論」



美編 金莎莎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桃李國學堂 的精彩文章:

50江上漁者〖為孩子集齊必背古詩詞
李山:孔子與中國的「編史」傳統
過常寶:殘荷聽雨的人生況味
齊桓公下拜受胙
李山教授為您解讀中庸是什麼?

TAG:桃李國學堂 |

您可能感興趣

瘦竹竿到宇宙先生的勵志模範!
瘦竹竿到宇宙先生的勵志模範
賈森-理查德森來邕探訪小學 與師生跳竹竿舞包粽子共賀新年
坡島魔鬼夫妻令人髮指,竟用鐵鎚、剪刀、竹竿、石杵等狂虐女傭!
王思聰「後宮」新寵二珂正式出道獲力捧 甜美亮相秀竹竿腿
女星真實身材?林允小短腿,允兒竹竿腿,蔣欣粗腿!
竹竿女孩的生育難題
從瘦竹竿到綠茵場型男:C羅的進化之路
浙江南潯古鎮高空演雜技 竹竿突然斷裂(組圖)
李清照一竹竿打翻一船人,李璟李煜晏殊歐陽修王安石蘇軾通通落水
這」傢伙「吃鉤很兇猛,用竹竿和尼龍繩掛泥鰍釣!
街頭抓拍周冬雨,身材幹癟 網友:竹竿兒都比她強!
竹竿男變亞洲一霸,肌肉震撼你的視覺!
这女人一竹竿打翻一船人,李璟李煜晏殊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通通落水
這女人一竹竿打翻一船人,李璟李煜晏殊歐陽修王安石蘇軾通通落水
竹竿腿?錯誤!陳魯豫這腿應該叫骷髏腿
農村人們喜愛的「營養液」,形似竹竿,如今已淡為兒時的記憶
瘦成竹竿的鄭爽都胖回來了,趙麗穎卻忙到瘦成紙片人形似陳魯豫
微胖女神的較量!馬麗張歆藝雙雙豐滿變「大媽」 金晨瘦成竹竿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