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物理小知識,拔河比賽中的力學
拔河比賽是學校常常開展的傳統項目,甚至有些大學也會開展這一極具「特色」的活動……
那麼,若果我們試圖解釋其中的原理,應該從哪些角度入手呢?
利用摩擦力、牛頓第三定律、力矩,來推測決定拔河勝負的原理看來是靠譜的。
實際上,決定拔河勝負的因素很多。根據牛頓第三定律,雙方受到對方的拉力,其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均等於繩的張力T,如圖(a)所示。
移動分析
A所受的水平力為繩張力T及地面對腳底的摩擦力f1及f2。A究竟能維持靜止抑或向何方移動,則視乎T與(f1+f2)的大小而定:
若T>(f1+f2),則向對方加速移動;
若T=(f1+f2),則維持靜止;
若T<(f1+f2),則向己方加速移動。
同理,B也可同樣分析。
若以兩方拔河者作為一整體而研究,則繩張力T是這體系的內力,它與整體的運動無關。於是,只剩下(f1+f2)和(f3+f4)兩組方向相反的外力。故勝負就視乎這兩組外力何者較大。
因摩擦力f等於摩擦係數μ與正壓力(在此例中正壓力等於體重mg)的乘積。即:
f=μmg
故拔河的勝負,主要視雙方隊員的總體重以及鞋底與地面之間的摩擦係數而定。地面較平滑的一方當然吃虧。因此一回合之後就要對調場地。
轉動分析
拔河時,除了發生移動之外,還有可能被對方拉倒,產生轉動。
由圖(b)可知,當A剛被拉至轉動時,他受到兩個方向相反的力矩。以前足踏地點O為支點計算:
順時針力矩=T×h
逆時針力矩=W×l
A要避免被拉倒,應儘可能減小h(盡量蹲低),而增大l(兩腳馬步要闊)
拉繩方向
拉繩的力與繩的夾角應盡量小(最好和繩平行),這可以增大合力。故圖(c)是正確的,圖(d)是不正確的。
以上各項是拔河的主要物理原理。拔河的勝負除了和物理有關之外,當然還與生理及士氣等因素有關。
「物理大師」,暑期快樂學物理!
從孩子最喜愛的電影、動漫、音樂出發,用開創性的方式講述知識點。

TAG:物理大師 |
※王祖藍曬和小學生拔河比賽,調侃自己才是「小學生」
※二哈跟小主人拔河比賽,力大如牛的二哈最終搶佔先機,得意忘形了
※劉在石參加兒子學校運動會 與眾家長比賽拔河
※人和老虎舉行拔河比賽了
※《奇幻科學城》解鎖平衡力 博士團帶萌娃對抗多線拔河
※學佛,就像在拔河
※澳大利亞漁民大叔膽夠肥 和大白鯊拔河上演拉鋸戰
※和媽媽玩拔河的超級彪悍惡霸寶寶
※令人心驚肉跳的人虎拔河比賽
※搞笑戲經典!喬幫主少林寺拔河比賽,爭奪武林盟主!
※天文科普:宇宙中的拔河遊戲
※奧運會史上十大被停的奇葩運動,拔河熱氣球都曾是比賽項目
※春季運動會上的「耳朵拔河」比賽,讓人看得耳朵生疼
※現代拔河運動的特色是參與的雙方體重同等級
※搞笑漫畫 用生命在拔河
※劉在石與兒子參加運動會,拔河搬物資父子倆玩的不亦樂乎
※金毛和德國牧羊犬拔河,老實的德牧輸給了耍小聰明的金毛
※母牛生崽難產,只有小腳外露,眾人努力協助拔河產仔
※盤點奧運會的奇葩項目 拔河爬繩堪比馬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