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策展人梁井宇談建築雙年展的中國館

策展人梁井宇談建築雙年展的中國館

記者:總策展人阿拉維納給出的展覽主題「來自前線的報告」充滿了緊張的戰鬥意味,而中國館給人的感覺似乎是相反的?


梁井宇:不是的,其實這裡仍舊是戰場。過去在解決人的居住問題的主戰場上,中國建築師節節勝利,但是現在的局勢就好比一個戰士從戰場回到了家,發現後院著火了。建築師作為服務中國整個經濟建設的一支力量,在取得一定勝利的同時,代表中國傳統價值觀的「家」卻受到了威脅和挑戰,我們回不了「家」了。缺失傳統的中國人沒有西方那樣強勢的宗教,當抵抗物慾和當代消費主義的免疫力被破壞了的時候,我們應當重拾幾千年來中華傳統中與自然相處、應對災難的智慧。在這層意義上,中國館呼籲我們在此刻不斷強固與保衛自己的家園,也就是我所稱的「被忽略的前線」。


記者:有一種視角是,當代的消費主義對人類物慾的擴大是發展中必然要經歷的,這和你的這種往回看有沒有抵牾之處呢?

梁井宇: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以這種資源消耗的速度,自然是無法承受的。中國這些年的發展暴露出了很多我們感同身受的弊病,比如空氣和水源的污染,以及某些地區食物的短缺。如果我們在一開始就注意到這些問題,就不會發展到這一步。


記者:你剛才提到的精神世界、傳統文化的缺失等等,都是在社會語境中的熱點問題。這次威尼斯雙年展上,你以建築這個主題作為切入點參與社會議題,在選擇參展人的時候有著什麼樣的標準呢?


梁井宇:你提到了一種普遍的反思。中國的舊城無法像一個博物館那樣去保護。關於舊城的保護和開發,在國際上其實已經有很多負面的例子了,比如威尼斯的居民反對大型游輪駛入,但最終還是失敗了。所以說如果把中國的傳統城市建設推向這種思路,是沒有出路的。舊城居民的生活與建築保護的矛盾、舊城旅遊化和博物館化的問題等等,在諸如麗江、烏鎮的開發中已經體現了。古鎮的居民和作為外來者的遊客,在古鎮保護和建設的想法上是會有對抗的,這是一個難題。五年前我做北京大柵欄的保護與復興規劃時就遇到過這樣的難題。我自己很喜歡那片舊城的老胡同和四合院,但當地人是想把房子拆了的。保護與拆除的爭議,是居民與非居民的不同身份所帶來的。


但是,明代思想家王艮所說的「百姓日用即道」,即作為日常生活的「基因」還留存著,等待我們去破解。在一些邊緣的地方,因為生活所迫而保留下來的生活方式作為一種文化記憶依然延續著。書本里形而上的東西丟了,但是日常生活中還保留著很多傳統的東西,這些文化復興的小火花的力量,中國傳統文化是可以藉此否極泰來的。

記者:這是否就是菲利普·斯達克(Philippe Starck)說的蠻荒(barbarian)的時期,但是人類總是會朝著文明的方向行進?


梁井宇:我們以為文明是單向發展的,但其實有時候文明是會反向而行的。我們過多地把發展等同於文明,把現代化等同於發展,這個思路太過於簡單化了。現代化的初衷,從胡適和魯迅的想法來看,他們是恨屋及烏,想與傳統一刀兩斷。但是那裡面有太多可以治癒現代化弊端的良藥,有太多可以貢獻給全世界的文化資源。難道它不是文明嗎?那是一個今天被低估的更高級的文明。舉一個具體的例子。我在做大柵欄的時候,面臨想要居民保留居住習慣的同時又能獲得現代化居住環境的難題。我們可能無法解決問題,但至少可以提出問題。比如無界景觀工作室的「平民花園」,針對的是居民侵佔胡同資源的問題,主要是夾道的資源。這個項目某種意義上正是為居民如何為共同利益進行溝通的機制提供一種構想。一般來說,大家都習慣把問題推向公共區域,沒人懂得如何去溝通協調。大柵欄胡同的路面比裡面高,是因為大家都把煤渣往外倒,自清朝就是如此,於是路面就越堆越高。這個項目就讓胡同里的居民聚在一起,討論在胡同的牆上種植什麼,種植的成果本身無疑是有利的,但種植之外的更大意義在於,通過討論小小的夾道空間如何合理使用,產生了一種對話機制,這在中國基層中是非常重要的民主啟蒙。其中也牽涉一些很複雜的問題,比如要拆除很多佔據道路的違章建築。這些違章建築有的是很無理的佔據,有的確實是有生活的苦處,有的是從一個花盆慢慢拓展成為大面積的佔據,每家每戶的問題都不同。而這麼多複雜的問題對於政府來說,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去拆除它。比如有一塊違章建築建在一個只能停放自行車大小的夾道上,拆完以後路通了,但我們在那款區域的地面上做一個不同的顏色,表明如果沒有急救車消防車等緊急情況的時候還是可以用的。所以我們把它稱之為「非正式的改造」,因為這樣的改造不可能完全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去處理,將每個人劃歸為抽象的案例,而是必須回到每個人的生活中。


記者:這樣看來,建築師所做的事情似乎已經遠遠超過其本身的職能,而承擔了額外的需要政府去協調的工作。


梁井宇:也不能把責任完全推給政府,實際上建築師的問題更大。建築師應該放棄像時裝設計師一樣去設計房子,一個式樣做完了以後突破自己再去做一個式樣,這種在材料、風格或形式上的創新耗費了社會的大量資源以及個人的時間與精力。一個建築師應該像老奶奶使用她的工具一樣去看待自己的建築,一旦用這樣的思路去做建築,你就會發現哪怕用一輩子去看老房子都是不夠的。一個老房子可以一千年被使用自有它的道理,這個道理就是「日用即道」,用日用方式去檢驗一座建築是否具備一代代傳承的價值,是否可以經得起百姓和時間的檢驗。中國館的每個參展人其實都在回答這個問題,比如朱競翔在過去十年內都在研究一種輕質化的建築體系,他擯棄用完即棄、需要不斷設計的新房子,而是從中國製造的角度,探索一個能不斷演進和改良的體系。長久以來,其實人對空間使用的需求沒有太多變化,真正需要改良的部分並不多。而每次改良不應該是在對歷史無知的狀態下做出個人化的創新,我們所能做的是在前人的基礎上稍稍突破一點,比方說四合院使用了幾千年,它的美和好用之處,不去真實地使用是感受不到的。從老百姓的角度去理解建築,思路就會被一下子打開,由此也就找到了既通往過去也通往未來的路徑。這個時候歷史不再是教科書,而是作為人們主動去傳承的歷史傳統。比如宋群的這個板凳,看上去像是博物館的文物,其實是陝西老鄉家裡現在還在使用的東西。因為生活在城市裡的我們距離它太遠了,已經認不出了,但是還在被使用著,這就是傳統的力量。去研究它為何還在使用,好處在哪裡,一個產品設計師才能找到既傳承過去又開啟未來的方向。


記者:大部分參展人在各自過去的建築實踐中,似乎都對傳統的東西有過一定的研究。

梁井宇:這正是令我高興的地方。我以為我們選擇的主題不是主流,而大量產品設計師和建築師都位於主流的前線上,但實際上很多人都開始反思並有了自己實際的努力成果了。左靖老師做了很長時間的手工藝調研。在鄉鎮建設中,開發鄉鎮和開發城市的思路不能是一樣的。我們原來寄希望於在農村找回生活的日常,現在連這個也保不住了,因此這也是形勢緊迫的前線。現在很多美麗的鄉鎮面臨「麗江化」的困境,農民不種田轉而做民宿:一個建築師出於好意把鄉村的某間房子蓋得很好,引來了遊客,村民發現民宿比種田更賺錢,都做起了民宿,由此導致經濟形態的破壞,一件好事變成了壞事。黔東南地區,我和左老師合作,把遊客放到已經被旅遊業破壞了的鄉鎮,阻止旅遊人口進入原始農村,但是把農村的手工藝品放到集市上銷售。遊客要進入原始農村,只能騎自行車或走路。這也許是一條思路。


記者:國家有了很多鄉村建設的動作,現在很多建築師也投入了這些項目。在這些自下而上的實踐中是否會碰到很多限制,或者是在對的方向上卻無疾而終?


梁井宇:做鄉村建設有兩個關鍵,一個是要紮根農村,第二個是要理解傳統農業。中國文明的根就是農耕文明,中國所有和自然的關係都直接滋養了農耕文明,之後農耕文明又催生了手工藝,當它發展到一定程度就產生了可循環可持續的經濟形態,比如用竹材、稻草、木材、土蓋房子和製造日常用具。工業革命是產能的釋放,是對於資源過分的索求,於是大規模生產直接導致消費主義。但是,人唯有在手工藝的創造中才能同時獲得勞動的報酬和成就自我,這是工業化無法達到的。1970年代的一個經濟學家寫了一本《小而美》,與甘地經濟學其實都是一脈相承的思想,即說明手工藝是可以撬動很多部分的。


記者:在這裡看到的很多項目,與其說是解決之道,倒不如說是一條探索中的道路?


梁井宇:當然。我並不知道每一個動作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可能好也可能壞。比方說,大柵欄我做了五年,看似是一種成就,但下一步會有好多種可能性是我不願意看到的。當我做了一步以後,其後可能性的演變就無法由我把控。所以我們只能在有限的推斷中盡量不要因為一個問題的解決而導致更多問題的出現。我們現在做的這些事情也使我戰戰兢兢,擔心說不定某個時刻就觸發了問題。

記者:建築師遠遠超越了普通人對其「設計建築」這一職責的理解,那麼你覺得他行動的邊界在哪裡?


梁井宇:看上去似乎很大,其實邊界就在家裡。一個建築師照顧不了家,就照顧不了園子,更無法對國家負責。我覺得建築師的邊界看似可以輻射到各個地方,但其實離不開對家、對日常、對日用的理解,這種理解需要從傳統出發。而這點上,中國的建築師遠遠站在其他人之上,根本不用追著別人跑一條錯的路,而是應該回歸傳統。李漁的《閑情偶寄》中說的都是小事,「近日人情喜讀閑書,畏聽庄論」,但以小見大,通過小事談的都是大道理。這和我們所做的主題和實際想解決的問題是一樣的。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雅昌藝術網 的精彩文章:

由胡床到交椅 由幾到機 由卓到桌
定窯瓷器:宋代大臣用它送禮后妃
35歲以下油畫、雕塑藝術家成交TOP10
李萬峰:性感的魔力不如單純的莊嚴/我們人很多——梅十方作品展 評論
《醉花間——蘇茂隆水墨藝術品鑒會》於成都E&D藝術空間揭幕

TAG:雅昌藝術網 |

您可能感興趣

胡軍為好友策展 張曦個人攝影展於北京展出
岳鴻飛:一個美國人在中國的「弱策展」
私人展館和策展人才流失
小小國際策展人
「大英圖書館的珍寶」展在北京開幕,策展人講了 6 個展品背後的冷知識
大理影會史春策展:中國烏克蘭攝影藝術展
策展何為?青年策展人在杭質疑與反思策展話語權
沈建華作品作品展:窯廠 策展人·王培權
摩登天空擴大經紀版圖,簽約國際獨立策展人李振華
女策展人喬國玲:藝術生態中的女性視界
「生聲不息」入選文化部全國美術館青年策展人扶持計劃
希熱布唐卡藝術展長沙開幕 策展人:為弘揚藏族文化
「策展米開理」展覽 - 北京篇章
國際藝術家和策展人,做你的藝術啟蒙者
韓國男子天團崔勝賢,踏足當代藝術圈做策展人
大英博物館百物展策展人導覽:中國的影響力無遠弗屆
「墨攻」第二單元展開幕 策展人盧炘帶你看吳昌碩的「苦鐵金石、亘貫書畫」
策展人在商場里實現展覽的五大要素!
首屆南極雙年展重要策展人之一宣布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