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載機降落的安全保障,阻攔索絕不僅是一根鋼索
現在的噴氣式戰鬥機在降落時速度一般為200~300千米/小時,如果不進行攔阻,那麼跑道至少需要上千米。而要讓艦載機安全地降落,進行攔阻作業是必不可少的。圖中,艦上人員正在對阻攔索進行切割。
雖然我們看到的阻攔索僅僅是一根鋼索,但它的構成要複雜得多,包括:阻攔索本身、滑輪緩衝系統、鋼索系統、鋼索末端緩衝系統、定長沖跑控制系統、複位系統、油液冷卻系統、阻攔索支撐系統等構成。
一名航母上的阻攔索工作人員正在對設備進行檢查。在美國的水面作戰艦艇上,女兵上艦已經是非常常見的現象了。
從圖中可以看出,阻攔索不是整體的一根,甲板工作人員正在將阻攔索接起來。
一艘建造之中的航母,將攔阻設備吊入艦艇的艙室之內。
甲板工作人員進行阻攔索的維護。航母上有許多工作都得同各式各樣的設備打交道,很多都是體力活兒,衣服髒兮兮的,那是常態。
對攔阻裝置的鋼索系統進行細緻的檢查,任何地方出問題,都有可能殃及全艦。
艦載機雖然說是在航母上著艦,但實際上更準確的說法是相當於「砸」到航母上的。著艦時,阻攔索需要承受相當于飛機本身2~3倍的衝擊力。
兩名甲板工作人員抬著阻攔索,身上到處都是油污,注意阻攔索的頭部細節。
甲板工作人員對阻攔索進行墊升。航母上有鋼條,便於將阻攔索墊離甲板。
注意其中的航母阻攔索一段,已經被飛機的輪胎壓過,可見得,阻攔索得受多大的作用力。
工作人員正在進行阻攔索的準備工作。艦載機的阻攔過程為3~4秒,在這3~4秒的時間內,艦載機的尾鉤必須鉤住阻攔索,否則就只能進行復飛。
甲板上工作緊張且嘈雜,很多時候都得靠手勢來告訴對方自己想要表達的信息。原來國內比較火的航母style手勢,僅僅是甲板工作常用手勢的其中一個。
進行阻攔索的檢查
有些壞了的部分,還需要進行切割。切割的時候,火花四濺,容易發生燙傷,所以干這活兒的人必須穿厚厚的防護衣服和戴手套。
圖為阻攔裝置的整體構造,絕對不只是一根簡單的鋼索吧,比平時想像的要複雜多了。
一套完整阻攔裝置的結構圖
將兩根阻攔索擰緊在一起,注意使用的螺絲,個頭非常大。
無論對於飛行員,還是對於保障艦載機的人員來說,艦載機安全地實現著艦的那一刻,都是他們懸著的心放下來的那一刻。在航母上的每一次降落,都意味著挑戰。






TAG:雲上的空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