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宇宙史上的大謎團!

宇宙史上的大謎團!

第一大謎團,萬有引力大謎團。


萬有引力是人類最早認識的一種相互作用。1687年,牛頓在其出版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中就提出了這一概念。牛頓利用萬有引力定律不僅說明了行星運動規律,而且還指出木星、土星的衛星圍繞行星也是同樣的運動規律。他認為月球除了受到地球的引力外,還受到太陽的引力,從而解釋了月球運動中早已發現的二均差、出差等。另外,他還解釋了彗星的運動軌道和地球上的潮汐現象。


然而,這個最早被人類所認識的相互作用,卻又是困惑人類時間最久的謎團。早在笛卡爾時代,人類就試圖找到引力的根源,但時至今日,問題依然沒有答案。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曾經將引力的本源向前推進了一步。但是,愛因斯坦的理論仍然是一個「唯象」的理論,只是將引力問題替換成一種新的表達方式,用四維空間的彎曲來描述;但是在引力源——也就是含有質量的這一項上,愛因斯坦的理論與牛頓的引力理論相比沒有任何進步。

宇宙史上的大謎團!



目前,理論物理學家回過頭去整理人類關於引力本源的探索歷程,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引力的本源深藏在質量之中,即牛頓萬有引力方程中的引力常數之中。這個常數,同樣出現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引力方程右邊的項中。

現在,人類的認識已經深入到了構成質子、中子的基本單元——夸克,並確定自然界中夸克的種類一共有6種,而且夸克有「漸近自由」的基本性質。但是,夸克是什麼?這些更基本的問題依然沒有答案。


雖然喧鬧一時的弦理論聲稱可以解釋夸克的性質及粒子荷電的機理,但是,弦理論卻又提供不出任何人類從實驗上驗證這些機制的可行方法。因此,弦理論似乎更像是「數學遊戲」,而非物理理論。


從笛卡爾到牛頓,又到愛因斯坦,直至今天,引力的本質成了物理學天空中一團最大的迷霧。粒子物理學的進步非但沒有幫助人類解開引力之謎,反而將引力問題更加複雜化了。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發現宇宙暗物質之後,引力和暗物質之間的關係更是讓這一謎團謎上加謎。可以肯定,暗物質和引力的本源有最直接的關係。但是,暗物質是什麼?由什麼粒子或者什麼量子態構成?這些難題更是試圖揭開引力之謎道路上遇到的新謎團。


引力似乎成了一個由謎團構成的魔盒,打開外面的大盒子,發現裡面又裝著幾個小盒子;打開一個小盒子,又發現小盒子裡面是更小的盒子,無窮無盡。


引力的本質已經成了挑戰人類智力的最大遊戲。這個遊戲由笛卡爾、牛頓拉開序幕,而演出仍在繼續,並且看不到終點。

宇宙的起源有不少的學說。上個世紀最出名的學說是宇宙大爆炸學說。


"大爆炸宇宙論"是1927年由比利時數學家勒梅特提出的,他認為最初宇宙的物質集中在一個超原子的"宇宙蛋"里,在一次無與倫比的大爆炸中分裂成無數碎片,形成了今天的宇宙。 宏觀宇宙是相對無限延伸的。"大爆炸宇宙論"關於宇宙當初僅僅是一個點,而它周圍卻是一片空白,即將人類至今還不能確定範圍也無法計算質量的宇宙壓縮在一個極小空間內的假設只是一種臆測。況且從能量與質量的正比關係考慮,一個小點無緣無故地突然爆炸成浩瀚宇宙的能量從何而來呢?


大爆炸模型能統一地說明以下幾個觀測事實:


(1)大爆炸理論主張所有恆星都是在溫度下降後產生的,因而任何天體的年齡都應比自溫度下降至今天這一段時間為短,即應小於200億年。各種天體年齡的測量證明了這一點。


(2)觀測到河外天體有系統性的譜線紅移,而且紅移與距離大體成正比。如果用多普勒效應來解釋,那麼紅移就是宇宙膨脹的反映。

(3)在各種不同天體上,氦丰度相當大,而且大都是30%。用恆星核反應機制不足以說明為什麼有如此多的氦。而根據大爆炸理論,早期溫度很高,產生氦的效率也很高。WMAP拍攝到大爆炸發生後宇宙微波背景的影像,則可以說明這一事實。


(4)根據宇宙膨脹速度以及氦丰度等,可以具體計算宇宙每一歷史時期的溫度。大爆炸理論的創始人之一伽莫夫曾預言,今天的宇宙已經很冷,只有絕對溫度幾度。1965年,果然在微波波段上探測到具有熱輻射譜的微波背景輻射,溫度約為3K。


膜宇宙學


標準的宇宙大爆炸模型顯示,宇宙爆發自一個密度無窮大的奇點。但是不了解是什麼觸發了這場爆發:已知的物理定律不能適用。

同時科學家很難解釋如此激烈的大爆炸留下的宇宙何以擁有一個幾乎完全均勻的溫度,這是因為自從宇宙誕生以來似乎沒有足夠的時間達到溫度平衡。


對於大部分宇宙學家而言,有關一致性最合理的解釋是,在宇宙形成後不久,一些未知的能量形式使年輕的宇宙以超過光的速度膨脹。在這個模型中,三維宇宙是一張膜,漂浮在具有四個空間維度的"體宇宙"之上。


如果體宇宙包含有其自身的四維恆星,那麼其中的一些恆星會塌縮,最終形成四維黑洞。這些四維恆星會像超新星一樣爆發,而它們的內層則塌縮為一個黑洞。


在宇宙中,一個黑洞被一個名為視界的球面聯繫起來。鑒於普通的三維空間需要一個兩維的物體(一個表面)來創建一個黑洞內部的邊界,那麼在體宇宙中,四維黑洞的視界應該是一個三維物體-- 一種被稱為超球面的形狀。三維宇宙可能就是這樣一個膜,而膜的生長被認為是宇宙的膨脹。


由於四維體宇宙可能在過去已經存在了無限長的時間,因此它有足夠的機會使不同區域的四維體宇宙達到一種平衡,膜宇宙學是一個物理學上超弦理論和M理論的分支,專門研究宇宙膜,該理論認為宇宙其實是鑲在一些更高維度的膜上。該學科同時研究那些更高維度的膜是怎樣影響著我們的宇宙。


循環爆炸


如同黑洞的形成過程一樣,宇宙將變成一個高密度、小體積的球體。縮小到一定程度後,將再次發生大爆炸。根據能量守恆定律,宇宙的能量並沒有消亡。但是,卻沒有人能解釋,大爆炸每次循環時間、空間、分子結構等等,都是像上次一樣(幾百幾千億年以後,又有太陽系,又有地球,還是重新排列(例如光憑空可以彎曲)。


蟲洞噴發

宇宙史上的大謎團!



蟲洞噴發說蟲洞噴發說認為:我們現在所生存的宇宙起源於一次時空之門的開啟。在許許多多平行宇宙中,有一個極其普通的平行宇宙,在這個宇宙中,質量最大的一個黑洞的不斷地吞噬宇宙中的其他天體,它的質量不斷增大,大到其萬有引力可以摧毀一切物質形態,首先將其核心變為能量體,能量逐漸積蓄,最終衝破其外殼,向外釋放能量,形成蟲洞,時空之門打開。當能量釋放完全後,蟲洞停止噴發,時空之門關閉。而噴出來的高能粒子,經過漫長的演變後,形成了我們現在所生存的宇宙;那個噴發的蟲洞則變為先前那個平行宇宙中的一個普通的天體,這也是我們不能找到宇宙的中心的原因。


理論質疑


2014年6月27日,在歐洲原子能研究中心工作的科學家們在對"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的屬性進行研究,並將其與最 近關於宇宙大爆炸後的另一理論相結合,最後得出"宇宙是不存在的"這一震驚世界的理論。只是還有許多新的物理學現象無法用這一理論進行解答,眼下科學家們對宇宙的探索仍在繼續進行中。


在物理學研究中,對"希格斯玻色子"的研究一直是整個宇宙研究的重中之重,因為它被認為是賦予宇宙質量的粒子,並且這一微小讓人費解的宇宙顆粒與現有科學理論互不相容。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為"上帝粒子",意為取代上帝創世的粒子。近些年對其相關研究顯示,"宇宙在"大爆炸"結束後只出現了瞬間就消失了"。這一發現讓所有科學家為之一振並感覺難以接受。如果這一理論是正確的,也就意味著所有的一切都就將面臨著重新洗牌的危險。


科學家們將這一理論與先前另一個預測宇宙膨脹的同樣富有爭議的理論相結合,最後得出宇宙在大爆炸後的零點幾秒立刻發生了大收縮的理論。也就是說宇宙是不存在的,人類也是不存在的。不過這一理論無法解釋許多新的物理現象,科學家們認為可能是在研究過程中忽略了一些東西,抑或是還有未被發現的物理粒子的存在。


宇宙第三大謎團:時間旅行的真實和悖論


電影《星際穿越》劇照。庫珀、布蘭德和曼恩等獃獃地行走在曼恩所在的星球上

宇宙史上的大謎團!



《星際穿越》整個故事的因果鏈是一個莫比烏斯環。五維空間的人為什麼能提供信息拯救地球上的人類?因為墨菲解救了現在的人類,讓他們得以發展出高維度中的文明。墨菲為什麼能解救現在的人類?是因為庫珀給她傳遞了信息。庫珀為什麼能傳遞信息?是因為五維空間的人類給他提供了信息。


時間旅行作品有一個重要的種類,就是打破了三維世界中常規的因果律,進入時間循環這個怪圈。因果循環意味著在一個事件鏈中,所有單個事件都有其原因但是整個鏈條沒有。這意味著該事件鏈是封閉的,或者說在一個因果循環中,可以用同一事件鏈中其他的事件來解釋每一個事件,但是卻沒法解釋這整個事件鏈的原因。何為因,何為果,這就像古老的「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問題一樣令人撓頭,解決的辦法似乎只有接受「並非每個事情都有獨立的起因」這種事實。


到底什麼是時間?我們能否穿越到未來以及回到過去?歐洲著名的哲學家聖奧古斯丁說過:「說起時間,每個人都曉得它代表什麼意思,但究竟什麼是時間?如果沒有人問我,我一清二楚;如果要我說明,那我就不知道了。」


事實上,就連時間概念本身也非一成不變的。對牛頓來說,時間像一支箭,一旦飛出去就絕對不會改變路徑。如果地板上的碎片忽然自行聚合且從地板上躍起,組成一個完整的杯子跳回桌面上,你肯定能判斷出這是錄像在回放,因為日常生活中絕對遇不到這類情形。


為什麼我們看不到破碎了的杯子跳回桌面上?通常給出的解釋是,熱力學第二定律不允許出現這類事件。熱力學第二定律告訴我們,無序程度或者說熵,總是隨著時間而增大。換句話說,也就是電影中提到的墨菲定律——事物總是朝壞的方向發展。桌子上一個完好的杯子是一種有序狀態,而地板上打破了的杯子則是一種無序狀態。時間的單向性是物理學的基本規律,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從有序狀態走向無序的。宇宙不斷發展,是一個不斷變差的過程,從最初有秩序的狀態,慢慢變得沒有秩序,一片混亂。


而愛因斯坦的理論將空間和時間連接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在極限情況下,時間也是可以彎曲的。在相對論里,大型物體比如行星、恆心和黑洞的引力可以導致空間彎曲,空間和時間可以通過一個叫作時空的東西聯繫起來。這就意味著當時空被彎曲時,時間也會被彎曲。這樣時間就更像一條河,當它在宇宙間漫遊時逐漸加快或者減慢。但是愛因斯坦擔心時間這條河也許有倒流的可能性,大概在這條河裡也有漩渦和分叉。


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的主要預言之一是時間膨脹現象,它本質上說,運動著的始終比靜止的時鐘走得慢。如果速度接近光速,時間幾乎就會停滯不前。這種想像適合所有的時鐘,包括機械鐘、數字鐘和生物鐘等等。這就意味著宇航員登上太空飛船,並加速到接近光速後,地球上每過一年,他只會衰老一秒,因為他的時鐘變慢了。如果以他自己的時間為標準,經過一年重返地球時,地球已經過了3100多萬年。時間膨脹不僅存在於理論,它已經被實驗觀測所證實了。


時間旅行的物理學基礎


1935年,愛因斯坦和學生內森·羅森(Nathan Rosen)把蟲洞理論引入物理世界,發現在黑洞的中心有一個「喉嚨」,將時間-空間連接到另一個宇宙,這種連接兩個宇宙的橋樑被稱為「愛因斯坦-羅森橋」,也就是後來所稱的蟲洞。起初並沒有「蟲洞」這個術語,直到後來美國科學家約翰·惠勒把它比喻成蘋果上蟲咬出的洞。通過蟲洞從蘋果的一邊到另一邊,比繞過蘋果表面近多了。穿過不旋轉的黑洞將是毀滅性的,但是旋轉的黑洞有一個環狀的奇異性,這樣就有可能通過「愛因斯坦-羅森橋」穿過這個環。這樣一來,愛因斯坦的理論就提供了時間旅行的可能性。


1937年,荷蘭數學家威廉·范斯托克姆(Willem Jacob van Stockum)發現了愛因斯坦方程的一個解,指出有一個快速旋轉而又無限長的柱體重力場。這樣一個場將會違反因果律,它允許出現連接兩個時空的「閉合類時曲線」。


何謂「閉合類時曲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已表明,時空會受到類似行星等巨大運動物質的重力拖曳而改變方向。由此可見,時間的方向也會因運動物質的拖曳而改變,變得彎曲,彎曲到一定程度,便可首尾相接,形成閉合曲線。如果這樣的閉合曲線存在,人們乘坐飛船沿著這種曲線進行正向時間旅行時,不僅可以訪問未來,還可返回過去。


范斯托克姆從一個無限的旋轉的圓柱體開始,儘管構造一個無限的物體實際上是不可能的,計算出如果這個圓柱體以接近光速旋轉,就會帶動時空結構和它一起轉動,很像攪拌機的葉片帶動蜜糖旋轉一樣。


任何勇敢地圍繞圓柱體旅行的人都會被帶動,得到巨大的速度。事實上,從遠處的觀察者看,這個人的速度好像超過了光速。儘管范斯托克姆本人那時候沒有認識到,圍繞圓柱體旅行一圈實際上是時間上倒退到你出發的時間之前。如果你是中午出發的,那麼,你回到出發點的時間可能是昨天下午18點。圓柱體旋轉得越快,在時間上就倒退得越多,唯一的限制是時間不能倒退到製造圓柱體之前。每次你圍繞柱子跑一圈,時間就倒退得越多。事實上,不存在無限長的圓柱體,所以可以排除這個解。另一個角度說,如果這樣的圓柱體能夠被製造出來,由於它以接近光速旋轉,圓柱體的離心力非常大,構成圓柱體的材料將飛散。


關於蟲洞存在諸多疑問,蟲洞有多大?能存在多久?到哪裡去找蟲洞?在名為《霍金宇宙大探索》的紀錄片中這樣解釋:任何物質都不是平整無暇和實心的,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它們上面都存在小孔和裂縫,這是一個基本的物理原理,同樣適用於時間。即便是像撞球一樣的東西,上面也有裂縫、褶皺或空洞。時間也存在許多微小的裂縫、褶皺和空洞。在最小的尺度下——比分子甚至原子都小,我們來到一個稱為量子泡沫的地方,這是蟲洞之所在


時空中的微小隧道或捷徑不停地在這個量子世界中形成、消失和重新形成,它們可以連接兩個隔離的空間以及兩個不同的時間。不幸的是,現實生活中這種時光隧道非常狹小,即使發現了它們,我們也不能從這個縫隙穿過。


這又回到了一個古老的問題——芝諾悖論。古希臘數學家芝諾提出:「一個人想要從A點走到B點是永遠不可能的。」他要先走完路程的1/2,再走完剩下總路程的1/2,再走完剩下的1/2……如此循環下去,永遠不能到終點。


提出黑洞概念的普林斯頓大學物理學家約翰·惠勒想找到這個最小的距離,最後發現距離小得難以置信,量級為普朗克長度10-33厘米。量子理論認為,普朗克長度是目前物理學所能描述的最小尺度。


這麼小的蟲洞令人沮喪,但因為蟲洞是在泡沫中自然發現的,索恩假定:一個高級文明有一天可以捕捉到一個蟲洞,將它放大數萬億倍,令其足夠大並且穩定,能讓人甚至飛船進入。儘管非常困難,但它符合物理學定律。


如果我們擁有足夠的能量和先進技術,將來或許甚至能在太空中建造一個巨型蟲洞。從理論上講,蟲洞或時光隧道不僅能把我們帶到別的星球,如果兩端在同一個地方,且由時間而非距離分離,在遙遠的過去,飛船就能在地球附近自由出入。或許恐龍會看到飛船登陸的場景。


除了大小之外,蟲洞的轉瞬即逝和不穩定也是一個棘手問題。斯蒂芬·霍金認為,如果你想走進蟲洞,它就會收縮。這是對時間旅行的致命打擊,即產生的量子輻射效應會變得無限大,產生一個奇異物,殺死時間旅行者並關閉蟲洞。


然而打開和維持蟲洞需要的奇異物實在太奇怪了,所以被物理學家稱為奇異物。奇異物內部有負壓強,如果嘗試用這種物質吹氣球,氣球反而會變小。和這種負壓強相關聯的能量會產生一種負的,或者說排斥的引力,正是這種力維持著蟲洞隧道口的開放。奇異物並不能從日常環境中找到,但是科學家已經從卡西米爾效應中觀測到了微量奇異物。所謂「卡西米爾效應」就是在真空中兩片平行的平坦金屬板之間存在吸引壓力,這一效應會在真空中相距僅幾十億分之一的兩片金屬板之間產生一種將它們拉向一起的力,這種力就來源於兩片金屬板之間產生的奇異物質的負壓力。


1949年,庫爾特·哥德爾(Kurt Godel)發現了一個更奇怪的愛因斯坦方程的解。哥德爾是20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是自亞里士多德以來最重要的邏輯學家。當時哥德爾和愛因斯坦是好朋友,兩人有相似的文化背景,都對哲學有強烈興趣,可以用德語交談。愛因斯坦上了年紀以後力不從心,不再熱衷於解決老問題、提出新問題了。他喜歡告訴人們,他去辦公室上班,「只是為了獲得能和庫爾特·哥德爾一起步行回家的榮幸」。


哥德爾假定整個宇宙是旋轉的,像范斯托克姆的圓柱體一樣,你被時間-空間像蜜糖一樣的黏性所帶動。乘坐火箭船圍繞哥德爾宇宙旅行,你將回到起點,但時間卻倒退了。


在哥德爾宇宙中,一個人原則上可以在宇宙中空間和時間任意兩點間旅行。他能看到任何時期發生的每一個事件,不管是在過去多麼久遠的時候發生的。因為重力的影響,哥德爾認為宇宙本身有收縮的傾向。因此,旋轉的離心力必須平衡這個重力。換句話說,宇宙必須旋轉超過一定速度,宇宙越大收縮的傾向越大,這樣算下來,我們所在的宇宙必須每700億年轉一圈,時間旅行的最小半徑是160億光年。但事實上,要想讓時間倒退,你必須以略低於光速的速度旅行。


愛因斯坦被他這個朋友的解深深地擾亂了。他承認在他建立廣義相對論時,時間旅行的可能性問題曾困擾他。因為時間和空間被處理成像一塊能夠彎曲和扭曲的橡皮,空間-時間結構會彎曲得太大,以至於時間旅行也許可能。愛因斯坦最終排除了哥德爾的解,因為人們對宇宙的認識表明,宇宙不是旋轉而是膨脹的。


在愛因斯坦去世的時候,眾所周知他的方程考慮到一些奇怪的現象,比如時間旅行和蟲洞。但是沒人認真思考這些問題,科學家認為這些現象在自然界是不能實現的。多數人的意見是,這些解在真實世界中沒有基礎:如果你想通過黑洞進入平行宇宙,你必死無疑;宇宙不旋轉;你不能找出無限大的圓柱體。因此時間旅行是個純粹的學術問題。


於是時間旅行問題沉默下來。


時間悖論


除了建造時間機器的技術困難,物理學家和邏輯學家還提出了時間旅行可能帶來的各種悖論,這也是有人不承認時間旅行可行性的一個理由。


最著名的理論莫過於「外祖母悖論」,你回到過去,在你母親出生前將你的外祖母殺死,那麼你就不可能出生了。因此你絕不可能在時間上回到過去殺死你的外祖母。根據邏輯一致性的思想,這件事情是不可能發生的。


除此之外,這樣的悖論還有幾種。比如,信息悖論:在這種悖論中,信息來自將來,這意味著信息可能沒有起源。假設畢加索穿梭時空,把他的畫作給了年輕的自己,那麼這派藝術究竟是誰創立的?


再比如性別悖論。在這種類型的悖論中,你生了你自己,在生理上這是不可能的。英國哲學家喬納森·哈里森(Jonathan Harrison)寫的故事中,故事的主人公不僅他父親是他自己,而且吃了他的人也是他自己。在羅伯特·海因萊因的經典故事《你們這些還魂屍》中,主人公同時也是他的父親、母親、女兒和兒子,即家庭中其他三個成員是他自己。解開性別悖論是相當棘手的,既要求有時間旅行的知識,也不能違背基因法則。


劇作家在製作好萊塢大片時隨意違背物理學定律,但是在物理學界,則非常嚴肅地對待這些悖論。物理學家提出了至少三種自然可能會用來阻止時光旅行悖論的方法:第一種方法很簡單,自然不允許人類回到過去,即時間旅行不可行。第二種,前述俄羅斯物理學家諾維科夫相信我們將被迫以一種方式行事而不讓悖論發生。霍金的想法和其類似,他提出一種叫作時序保護猜想的假說,用來排除時間旅行的可能性。在這種假說中,要麼製造的時間機器會被摧毀,要麼試圖使用時間機器的人或物會被摧毀。


但是諾維科夫的方法提出了自由意志問題。如果我們在時間上回到過去,見到我們生前的父母,我們可能會想我們應該有我們行動的自由。諾維科夫認為有一條未發現的物理定律阻止任何會改變將來的行動,例如殺死父母,使你不能出生。他指出:「我們不能將時間旅行者送回伊甸園要夏娃不從樹上摘蘋果。」


阻止我們改變過去和產生悖論的這種神秘的力量是什麼呢?他寫道:「這種對我們自由行動意願的限制是不平常的和神秘的,但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例如,我們可能想要在沒有任何設備的幫助下在天花板上行走,但是引力定律不允許我們這樣做。如果這樣做的話就會掉下來,因此我們的自由意志受到限制。」


可是沒有生命的物質被投向過去也會發生時間悖論。假定在公元前330年,在亞歷山大大帝和古波斯帝國國王大流士三世就要爆發歷史性戰役之前,你把機關槍帶到那個時候,告訴他們怎樣使用,我們就有可能改變隨後的整個歐洲歷史。


事實上,即使是對過去最微小的干擾也可能引起意想不到的悖論。例如,混沌理論利用蝴蝶效應這個隱喻,在地球氣候形成的危急關頭,即便一隻蝴蝶扇動翅膀也能產生波動,使力的平衡破壞和引發強大的暴風雨。即便是最小的沒有生命的物體送回到過去也會不可避免地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改變過去,引起時間悖論。


第三種解決時間悖論的方法是有多重宇宙的存在,在回到過去後,你進入的是一個不同的平行宇宙,所以你不會對你本來的宇宙產生任何影響。事實上,所有可能的事都會發生,但是事情都是在平行宇宙中發生的。


英國物理學家戴維·多伊奇(David Deutsch)用量子物量學定律來解答矛盾。在亞原子世界裡,量子的不確定性佔主導地位:一個電子撞擊一個質子既可能轉向左邊也可能轉向右邊,其間並無規律可循。在一些物理學家看來,這種不確定性造成了宇宙的多重性,每次一個電子轉向右邊的時候就和一個轉向左邊的電子形成一個新的宇宙。矛盾可以用同樣的方式來解決:如果時間旅行者干預了歷史,宇宙就會分成兩個或更多的分支,那個被殺死的母親就會到另一個平行的宇宙里,而不會進入到弒母者歸屬的那個宇宙中。


根據量子力學的解釋,所有可能的世界都與我們共存,認識到這一點讓我們頭暈目眩。儘管為了到達其他世界也許需要衝動,但是這些量子世界就存在於我們所住的這個房間里。無論我們走到哪裡,它們都和我們在一起。這樣的多維空間的存在,其實我們的古人早就描述過了。


諾貝爾獎得主史蒂文·溫伯格把多元宇宙理論比作無線電,圍繞我們周圍有幾百個不同的遙遠廣播電台播出的無線電波。在任何給定的時刻,你的辦公室、小汽車或者卧室里充滿了這些無線電波。然而,打開收音機,你每次只能聽一個頻道,每個廣播電台有不同的能量和不同的頻率,結果只能將收音機一次調到一個台。


如文章涉及版權,請聯繫我們刪除。歡迎來稿、歡迎廣大科幻愛好者和專家學者來稿


掃一掃關注 科幻: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幻 的精彩文章:

星際迷航演員安東.尤金車禍去世
淺談恆星演化全過程
一個光子的旅行!
為什麼光速無法超越?
林中小屋裡暫時最全的怪獸出處

TAG:科幻 |

您可能感興趣

宇宙大爆炸的6大神秘謎團
宇宙中十大謎團
中華歷史上的十大千古謎團!
宇宙大爆炸的六大未解謎團
真相終於曝光:宇宙大爆炸的驚天謎團
中國歷史上未解的七大謎團!
宇宙六大謎團:老鷹星雲中驚現人臉?
亮劍十大謎團歷史上的趙剛,真的自殺了嗎?
盤點宇宙中存在的五大天文謎團?
顛覆中國歷史的七大謎團
亮劍十大謎團(8)歷史上的趙剛,真的自殺了嗎?
歷史揭秘:古埃及豔后的四大謎團
恆星團與星爆 宇宙大爆炸十大驚天謎團
從超新星到黑洞,宇宙中恆星十大謎團揭秘
從超新星到黑洞,宇宙中恆星十大謎團
唐朝的軍事大謎團
海賊王之五大謎團!
揭開宇宙總星系的謎團!
歷史上最大的謎團之一,殷商最後的勤王軍神秘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