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高山流水的故事: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高山流水的故事: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高山流水的故事: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春秋時期,俞伯牙擅長於彈奏琴弦,鍾子期擅長於聽音辨意。有次,伯牙來到泰山(今武漢市漢陽龜山)北面遊覽時,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滯留在岩石之下,心裡寂寞憂傷,便拿出隨身帶的古琴彈了起來。剛開始,他彈奏了反映連綿大雨的琴曲;接著,他又演奏了山崩似的樂音。恰在此時,樵夫鍾子期忍不住在臨近的一叢野菊後叫道:「好曲!真是好曲!」原來,在山上砍柴的鐘子期也正在附近躲雨,聽到伯牙彈琴,不覺心曠神怡,在一旁早已聆聽多時了,聽到高潮時便情不自禁地發出了由衷的讚賞。

俞伯牙聽到贊語,趕緊起身和鍾子期打過招呼,便又繼續彈了起來。伯牙凝神於高山,賦意在曲調之中,鍾子期在一旁聽後頻頻點頭:「好啊,巍巍峨峨,真像是一座高峻無比的山啊!」伯牙又沉思於流水,隱情在旋律之外,鍾子期聽後,又在一旁擊掌稱絕:「妙啊,浩浩蕩蕩,就如同江河奔流一樣呀!」伯牙每奏一支琴曲,鍾子期就能完全聽出它的意旨和情趣,這使得伯牙驚喜異常。他放下了琴,嘆息著說:「好呵!好呵!您的聽音、辨向、明義的功夫實在是太高明了,您所說的跟我心裡想的真是完全一樣,我的琴聲怎能逃過您的耳朵呢?」


二人於是結為知音,並約好第二年再相會論琴。可是第二年伯牙來會鍾子期時,得知鍾子期不久前已經因病去世。俞伯牙痛惜傷感,難以用語言表達,於是就摔破了自己從不離身的古琴,從此不再撫弦彈奏,以謝平生難得的知音。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行天下網 的精彩文章:

《老子想爾注》:道教的金科玉律
道教解析男女平等的婚姻倫理
人的善良來自乾淨的心底

TAG:道行天下網 |

您可能感興趣

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伯牙絕弦碎琴,以謝知音;一曲高山流水,人之相知,貴在交心
人之相交,貴在交心,貴在相知相惜!
時光清淺愛已深,人生貴在相知心
伴侶是靈與魂相知的知己
人海茫茫,能相知的心很少!
知音,相知相惜
心若相知,無言也溫暖
心若相知,心自暖
人生樂在相知心
人海茫茫,能相知的心很少!(好美)
心若相知無言也溫柔
早安心語:心若相知,無言亦默契
心靈若相知,更要珍惜
最難的是相知,最甜的是幸福
她與光緒帝相知相愛,卻被慈禧太后打入冷宮
心若相知,無言也默契!
心若相知,無言亦默契
人:真誠,才能相處;真心,才能相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