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从梁启超的医疗事故,看一百年前的「医患关系」

从梁启超的医疗事故,看一百年前的「医患关系」


从梁启超的医疗事故,看一百年前的「医患关系」



题记:在西医刚进入中国的时候,梁启超以自己的健康乃至生命为代价,去消解那次医疗事故,为的是让新生的西医在中国得以良性地发展,让西医可以造福更多人的健康。而他的儿子梁思成,却以牺牲自己的健康为代价,在一个新生的时代里去极力保护旧有的东西,这对父子的出发点如此相悖,也许反而可以看成是一种交集与默契。

在今天的环境里,一般发生医疗事故,我马上想到的就是医患之间的各种扯皮、打官司,医院有医院的理由,患者有患者的委屈,有时甚至会升级为肢体冲突流血事件。


大约90年前,也发生过一起医疗事故,家属也很愤怒,但是,倒是作为患者当事人,却出来替院方说话,不可思议吧?


居然还有这么感人的医疗事故?


早在1926年,梁启超因为身体不舒服,小便常常带血,没有去看中医,而是来到了协和医院检查治疗,在一番检查之后,进行了手术。院方也很重视,主刀医生是当时的协和医院院长、著名外科专家刘瑞恒,手术顺利切除右肾,按理说,动完手术就等着恢复就好了。

但是,切掉右肾的梁启超依然小便带血,并未见好转。既然X光查出病因在右肾,为什么割了还会便血?会不会是割错了肾,把好的割掉了、留下了坏的?或者,就算没有割错,但手术后没有缓解便血的症状,那割它的意义是什么?


总之,大家都认为这是一次医疗事故,媒体上各种质疑甚至批评的文章都出来了,指责当时的协和医院不该有这样的失误,产生这么严重的医疗事故。



从梁启超的医疗事故,看一百年前的「医患关系」



要知道,这可是当时最好的西医医院,而且来头还真不小,它是当年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用慈善基金建的一个医院。建协和医院也是把西方的先进医学技术引进到中国,算是一大善举。那时西医在中国才刚刚起步,协和医院进入中国时,对已经习惯了用中医看病的中国人来说,还在观望,甚至是持以怀疑。这就像一个全是老人的公司里,突然进来一个新员工,今天,他犯错了。

他把错犯在大师梁启超身上,错在把他的肾都割错了。


「不,不,」梁启超自己站出来说话了,他一开口,居然是替协和在辩解。


于6月2号在晨报副刊发表《我的病与协和医院》这篇文章,想告诉大家,我现在的状况挺好,手术没有那么糟糕:


「右肾有毛病,大概无可疑,说是医生孟浪,我觉得冤枉……说「虽然经过很重大的手术,因为医生的技术精良,我的体质本来强壮,割治后10天,精神已经如常,现在越发健实了……敬告相爱的亲友们,千万不必为我忧虑。」


这么说,既是替医院辩护,也是告诉关心自己的粉丝,我很好,大家不要忧虑。

下面这一段,则更像是梁启超站出来替协和医院辩护的初衷。


「我们不能因为现代人科学智识还幼稚,便根本怀疑到科学这样东西。即如我这点小小的病,虽然诊查的结果,不如医生所预期,也许不过偶然例外。至于诊病应该用这种严密的检查,不能像中国旧医那些‘阴阳五行’的瞎猜,这是毫无比较的余地的。」


我们由此可以看出梁启超对代表科学的西医的支持,真正是用心良苦,自己作为「受害者」,在替协和辩解时,还不忘给躺枪的中国旧医损上两句,总之,如他所说,「我盼望社会上,别要借我这回病为口实,生出一种反动的怪论,为中国医学前途进步之障碍——这是我发表这篇短文章的微意。」


梁启超的心意我们懂了,因为他这篇文章,也让这次医疗事故变成了一次感人的事故。

然而,不管他怎么跟大家汇报自己的恢复状况有多好,也不管在他看来,西医比中医要先进多少,他还是在半年之后的1929年1月19日,离开了人世,享年57岁。


梁启超去世之后,被葬在北京香山脚下,他修个墓碑倒是用不着求外人,自己的儿子梁思成和儿媳妇林徽因就是干这一行的。所以,今天我们去到北京植物园里,在一片绿树丛中就能看到这个简洁大方、很有设计感的梁启超墓。从墓碑阴面的文字信息来看,墓是修建于民国二十年,也就是1931年。



从梁启超的医疗事故,看一百年前的「医患关系」



在1931年,他们梁家还发生了一件事,后来看起来,这件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这一年,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妻双双加入了中国第一个专门研究中国古建筑的学术机构——营造学社。


这之后的十多年里,正碰上国内战乱,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以及营造学社的同事们,一起考察了全国200多个县市的2000多座古建筑。长年的野外考察,以及埋头伏案去完成那些测绘图,也让这对夫妻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把他们俩的身体都拖垮了。



从梁启超的医疗事故,看一百年前的「医患关系」



先是在1955年,才51岁的林徽因就因病去世了,梁思成虽然去世的比林徽因要晚,但是长期趴在桌上绘图,也导致他的颈椎出现软骨硬化和颈椎灰质化症,所以颈椎僵硬不能转动。在绘图的时候,只能下巴托着一个花瓶才能工作,并于1972年去世。


这是梁家父子不同于我们常人的地方,梁启超之死和梁思成之殇,也因为在我看来,他们父子俩既形成了人生的错位,一个努力在旧的世界摸索新的出路,一个在新的时代竭力去保护旧的东西,又无形中在错位中形成了对位,他们所扮演的角色都是主流社会中的非主流,你们像是一个时代的临床试验品,但是他们敢于挺身而出并敢于坚持,哪怕以付出自己的健康乃至生命为代价,去推动一件事情向前发展,这样看来,他们有着比常人更远的远见,于是他们便坚信自己的付出有着殉道般的意义。


虽然他们已不在人世,虽然他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我想,历史,总会成全那些想成为传奇的人。


更多故事,敬请点开视频,收看「梁启超之死与梁思成之殇」。




从梁启超的医疗事故,看一百年前的「医患关系」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关于临床分科细化与医患共建的感悟
「观点」“1元简易门诊”展现医患友好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