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獨處的快樂

獨處的快樂

(編者按)


有首歌唱道:


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

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


現代人不懂得獨處的快樂,心總是要向外執取些什麼。所以,一個人獨處時感覺孤單失落,和別人聚會時又感到空虛。




 

很多人遇到煩惱了,就渴望獨處,以為獨處就是一種迴避或逃離煩亂現狀的方式。一個內心塞滿煩惱的人是否真的能獨處下去?如果內心障礙還很多,煩惱習氣一大堆,這樣的人並不適合獨處。不要以為獨處就能化解煩惱,就能調和情緒。因為煩惱也好,情緒也好,其實都是自心作祟。我們可以逃避人,也可以逃避事,但卻逃避不了自己的心。



與人交往我們帶著這顆心,打點事務我們也帶著這顆心,離群獨處我們還是帶著這顆心。如果自心沒有調整好,就算進入到絕對封閉的真空,也無法讓自己的內心得到真正的寧靜。


 


曾經有心理學家作過一個實驗,他們在大學裡挑選志願者進行試驗,讓受試者獨處在一間屋子裡,免去一切對外聯絡,但可以通過看報紙,聽收音機,看電視接收外界信息。受試者們個個自認心態極佳,認為這種獨處的測試無疑是給自己一個休養的機會,沒什麼大不了。但令人失望的是,被測者的期限沒有一個超過半個月的。



我遇到過一位學僧,想利用佛學院假期作短期閉關,吃住一切安排好後開始獨處。事後她告訴我,剛開始的幾天她根本沒辦法安下心來,這種不安讓她坐卧不寧,常常要駐足傾聽門外的動靜,希望有人來拜訪。拿起書來卻又經常走神,念起佛來也是有口無心,獨自面壁時的心事反而比平常與人相處時還多,一天的日子常常是在獃頭獃腦,懵懵懂懂的狀態下打發的。甚至以往從不關心的三餐,現在也成為她最大的事情,下一頓吃啥變成一天中最重要的問題,並常常為找零食而發愁。這種現狀與她事先預想的關起門來精進用功差十萬八千里,這讓她非常失望,也體會到澎湃的心潮確實不是獨處就能夠讓它平靜下來的。最後她得出的結論是,其實獨處真的是很不易。




對於一位雜想掛礙還很多的人,獨處並不是定心斂意的辦法。


在群居中,我們總會將滋生的麻煩歸咎怪罪於他人,是他人讓我心意煩亂,是他人讓我情緒難寧,假如沒有了他人的生事干擾,那我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把握自己難道還不容易嗎?



好,現在你獨處了,沒有了他人的干擾和打攪,為什麼心情還會如此起伏不定,跌宕不安?為什麼獨自面對自我時心還是會被外境所牽,它仍然不屬於你自己?為什麼連陳年舊事都會乘機如此頻繁地閃顯在眼前,勾起你的無限思緒?李清照在寫「剪不斷,理還亂」時,是在寂寞深閨里,她也沒有群居,至多一個丫頭與她作伴,為什麼她還是″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在群居中,我們要應付的是他人,要解決的也是身外的問題,這些讓我們感覺到自己的能耐和實力,讓我們欣慰於自己的優秀,成就感是在與他人的比較中產生的,它讓我們自滿,因為自我感覺不錯。這種狀態掩蓋了我們真正的毛病,它讓我們麻痹於對外較量後的自我認可,因為「與他人比起來我還是蠻不錯的嘛」。



好,現在你獨處了,沒有了能夠供你比較參照的對象,自身的毛病習氣將因著獨處的平靜和寧靜而放大,如同沒有攪動的水面更能現出水底的泥沙。在這裡就連過去沒有發現的陳跡隱患也如同被擊活一樣,顯現得異常活躍,一顆受困膨脹的內心,註定將因著面前這面平凈而光潔的明鏡而暴露出原形。於是,被每天無波無浪的日子逼困著,那顆野慣了的心將搗鼓著你,盼望著何時來一點變動,讓被捆綁的它得以解押釋放。




在群居中,儘管我們也發誓要看管好那顆躁動不安的心,但那受審的內心可以輕易地為自己找個由頭,在不自覺中就逃過了你對它的監督。它可以鼓動你去找人攀談,講經論道——多好的理由,讓人覺得你佛理精深,度生心切;它還會勸說你去找一點事干,在實踐中顯露一下自己的才華與能力。在掌聲與光環的鼓舞下,如果你留心注目,那顆隱形不露的心已被內充的虛華之氣脹滿得早就扭曲,快要爆炸了。




好,現在你獨處了,沒有了令你心神恍惚的外在對手,沒有了擺在你面前要解決的棘手問題,所有向外的箭矛轉向了自己。當你在革自己的命時才會發現原來自己的心才是最頑固的勁敵。內心的塊壘是如此的強大,它並不甘心向你屈服,仗著陳年舊習它常常輕蔑地微笑著一點點地分解著你的意志,蠶食著你的自信,摧毀著你的戰鬥力。這頑強的敵手最終讓你不得不拱手向它稱臣,過去所有的自傲和自尊現在都派不上用處,懦弱的天性讓你無法調服放蕩不羈、散逸難收的內心。




想讓自心寧靜嗎?想讓自心馴服嗎?經過較勁才知道實際上它很狂野,並不像你想像的那麼聽話,那麼好調教吧。這種情形就像白居易詩中描寫的:「在勞則念息,處靜已思喧,如是用身心,無乃自相殘。」既是這樣,那你平時還逞什麼強?自己都管不了自己,自己都調服不了自己,這算哪門英雄好漢?與他人較量的業績現在顯得一點用處都沒有,相反它正有力地說明了其實你根本管不了你自己。




在群居中,他人往往成為分散自心疼痛的助緣,不停地工作成為轉移自心疾症的方式,把自己安排得滿滿的是因為害怕獨自面對煩亂不清、流浪不歸的內心,而獨處無疑是把自心的問題更集中、更明顯地暴露出來,心病發作時你沒有任何理由找他人的不是。作戰應找准對手,現在就是讓你清楚看清對手的時候。




它讓你看清楚,一切不安、一切煩惱的肇事者原來是自己內心的貪著和執愛,跟外界並沒有很大關係,它們像懷揣的毒蛇,讓你坐卧不寧。明白了這一點,於是你應該告誡自己:還是踏實點吧,讓自己步入正法之途,對自己作一點實實在在的事情,只有真正學會了解和掌握了自己,才能真正了解和把握他人。




不過一個有心要參與自心體驗的人,獨處無疑是看清自己的一個絕好機會。


在這裡,體驗者本身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情緒的起伏,煩惱的滋生,心態的不穩定。心像是被一個魔力強大、怪異多端的外力所掌控,它時而興奮,時而沮喪,時而激昂,時而低落,時而寧靜,時而煩躁,時而寬容,時而狹隘,時而清醒,時而渾沌……原來沒有外界干擾的它還是這麼作祟多變啊。於是學著不去理它的變異怪招,既然心態是如此的變化無常,那麼捕捉某一時段里的狀態豈不是像頭上安頭一樣的多事,因為抓不抓住某種心態最終它自己都是會消失的。高興也罷,痛苦也罷,它們不過是心性透出的一些影像罷了,覺醒的心不應該受這些浮塵掠影的干擾,就這樣安住於覺知的狀態,不要受那些虛幻的控制。如果能夠學會「於樂不染著,於苦不傾動,知受不受生,依於貪恚覺,斷除斯等已,其心善解脫。」那麼,獨處對一個修行者來說也許就有一點希望了,讓你在這種敏銳的覺知裡面心性越來越穩定,越來越寂靜,自心的氛圍越來越調適,越來越開闊,在獨處中體驗到法喜帶給自己的悅樂。




榮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美嗎?


想不想試一試真正的獨處?讓你發現自我最大的弱點,並且依尋正法帶你進入一個全新的境地,讓自己蛻變出一個嶄新的面貌。


====================


慈悲的菩提,智慧的菩提,


清涼的菩提,自在的菩提……


分享菩提一葉,同修心靈凈土。



菩提禪禮請購渠道——


微店:菩提一葉創意禪禮工坊


點擊微信對話框即可進入微店


淘寶店:菩提一葉創意禪禮工坊


網 址:http://ptyiye.taobao.com


北京朝陽寺?法物流通處


地 址:北京.懷柔區.甘澗峪.靈慧山景區


黃山梓路寺?法物流通處


地 址:安徽.黃山市.黟縣.宏村


上海?一葉居


地 址:靜安區.陝西北路119弄29號後門2樓(預約微信PTLEAF)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菩提一葉佛心禪語 的精彩文章:

雅樂清心丨古琴版《大魚》(附琴譜)
習氣使我們的心不得平靜,修行就是直接觀察心

TAG:菩提一葉佛心禪語 |

您可能感興趣

共話‖獨處快樂
我喜歡獨處,但不喜歡孤獨
不擅長與人相處,更喜歡獨處的星座!
獨處,並不是孤獨!
聰明的人,大都喜歡獨處
獨樂,是一個人獨處時也能歡喜
獨處時管好自己的心
喜歡獨處,享受那份寧靜的星座
獅子享受獨處,天秤感受和諧
孤獨不等於寂寞,孤獨是沉醉在自己世界的一種獨處
惟有內心豐盈,才能享受獨處的歡愉
聰明的人,都喜歡獨處!
與茶獨處的時光
獨處,一個人的清歡
真正幸福的人,懂得享受獨處
智商高,愛獨處
獨處,靜守心靈的美好
獨處,靜守心靈的美好
古訓:聰明的人,都喜歡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