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品老子之道,獻初修者

品老子之道,獻初修者

品老子之道,獻初修者



熟讀萬遍道德經,其中意味自可得。-題記

吾觀初修者不楷道之本義,吾才疏學淺,願借老子之道給汝等指出一條路,願初修之人能得明悟。


老子強調「道」不可言,「天下一切生命都有自己的源頭,這個源頭就是一切生命的根基。一旦掌握了萬物的根基--母,就能認識世間的萬事萬物--子。即使已經認識了萬事萬物,已經把握了一切生命,還必須堅守生命的根基--道。」老子雖然把道描繪得恍兮惚兮,但它並不是不可捉摸。道既然創造了萬事萬物,萬事萬物就會呈現出道的本性,那何為道之本性呢?「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中有四大,而人是四大之一,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純任自然。」


所以自然就是道的根本特性,那什麼是自然呢?其實自然本很易理解但經許多所謂的哲學家多次解釋後到現在越來越難懂了。其實自然就是自然而然,它是一種沒有人為的天然狀態。


落實到人自己身上,自然就是指人的天然本性,也即人的真性情真思想,在老子那真與自然是同一個意思--真的也就是自然,自然的也就是真。老子開的藥方是:要自然就必須無為,不以主觀的慾望來破壞天然,不用矯揉造作代替自己的天性,只有無為才有自然,同時無為的本身也是自然,因而人們把它們合稱自然無為。

說自己不知道道的是深邃之士,稱自己知道道的是浮淺之徒,前者屬於內行,後者則冒充內行,唉,其實說到底不知便是知,知反而為不知,不知道就是知。吾觀世人把道說得如何如何!其實道不可以聽,聽到的就不是道;道不可以見,見得到的就不是道;道不可以言說,能用語言說出來的就不是道。一有人問道便出口回答的人就是不知道道,問道的人也是不能聽見道,道不可問,也不可回答。本來不可問的卻要強去問,這是空洞無聊的問,本來不可回答的卻強來回答,這種答也必定空洞無聊。以空洞的答去回應空洞的問,對外便不能觀察宇宙,對內便不能知道和體驗自身的本源。


但並不是讓汝等不去追問和言說,只是要把握它就得體悟下老子的話了:「有個渾然一體的東西,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存在,聽不見它的聲音,看不見它的形狀,它獨立生長而永不衰竭,循環運行而生生不息,可以為天地萬物的根源。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強把它稱為道,再勉強給它取個名字叫大。它廣大無邊而周流不息,周流不息而伸展遼遠,伸展遼遠而返回本源。道是那樣的空曠開闊啊,像深山的幽谷;是那樣渾樸純厚啊,像混沌的水一樣;是那樣沉靜恬淡啊,像深邃的大海;是那樣飄然無蹤啊,好像沒有止境。老子雖說道不能用言說談論,但他卻說起道來:「可以用語言表達出來的道,就不是永恆的道;可以用語言說出來的名,路不是那永恆不變的名。無,是天地的本始;有,是萬物的根源。所以常從無中去認識道的奧妙,常從有中去觀察道的端倪。無和有同一來源而名稱各異,它們都可說是很幽深,幽深而又幽深,是一切變化的總門。」這段話使我們體悟老子之道但卻又使我們產生偏見之舉,更何況把道弄得玄之又玄,望世人能明之。但相對的他卻為我們指出他所體悟之道,所以其價值還是值得的。老子所說之道不僅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存在,而且還是天地萬物的創造者。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因為一是道所生的,所以我們又把道稱為太一。一是宇宙沒有分裂時的混沌統一體,由這個統一體分裂為兩個對立面,再由兩個對立面產生出一個新的第三者,然後又產生出了世界上的萬事萬物。


既然老子都說了天地萬事萬物來於道,那麼道就是天地的開端,是萬物的根源。老子有時把道說成無,同時又把道稱為有,說無是天地之始,有為萬物之母,那麼道究竟是無還是有呢?其實有和無都是一個東西,老子自己也說了這二者名稱雖有異但來源相同。有是一個最慨括的名詞,世界上各種不同的事物都有一個共同的性質,即:有,也就是存在。但是,世界上沒有一樣事物只有空洞洞的有,而不具備其它性質,如果只是孤零零空洞洞的有而沒有其它性質那就是無可見,極其空洞抽象的有就成了無了。


我們再回到道。我們到底應該怎麼稱道才好呢?說道是無吧,萬物又由它生長出來;說道是有吧,它又沒有任何性質和特點,叫人看不見和摸不著。因而按老子說它是無,這就是道沒有特點、性質和形狀而言;有時說它是有,這就是道產生萬物而言的。說道是無,行;說道是有,也行。


所以老子的道虛無縹緲,不可捉摸,九重天也不能形容它的高,九層地下也不能喻及它的深,它比天地還要久遠,比宇宙還要遼闊,它創造了萬事萬物,而萬物萬事又無不顯現道的特性,如一切事物總是向相反方向轉化,生死相依,福禍相因,高下相形,動靜相對……

老子說:「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純任自然。」我們再來探究下這個問題。既然自然是老子所謂道的基本特性,因為他說道是純任自然的,道以自然為法則,那麼自然指的是什麼東西呢?什麼樣的狀態才能稱為自然呢?


自然應該就是一個人性情真誠的極至。那麼我們怎麼樣才能返樸歸真?找回久已失去的自然天性?遵循自然之道的人不以生為喜,也不以死為惡,出生時不知道歡天喜地,要死時也不知道恐懼痛苦,無拘無束地來,瀟洒從容地離去,把人生最重大的生和死也看成自然的事情,他完全忘記自己的來源,也不去追求自己的歸宿。任何事情來了就欣然接受,把死亡也看成不過是重新回到自然中去,不用心智去損害自然之道,不用人為努力去改變天然,這才是真正的修練之人,即是真人。


真人的內心無憂無慮,他的樣子安祥平靜,額頭寬大恢宏。嚴厲起來就像秋天一樣肅殺,溫和起來又像春天的來臨,喜和怒就像春夏秋冬運轉一樣自然,順應萬物變化隨遇而安,沒有人知道他的胸襟有多麼寬廣。真人的內心充實而又面色可親,為人寬厚而使人樂于歸附,精神像宇宙一樣高遠,瀟洒脫俗不拘禮俗,沉默不語時好像失去知覺,說話時又毫不用心機。


自然境界是老子所推崇的最高境界,而要達到自然之境就必須無為,無為既反對違反自然規律的妄為。無為和有為的分界線是看是否順應自然的發展規律。遵循、順應自然規律的是無為,把個人主觀意志加於自然的就是有為。


要想自然必須要學會入靜,俗話說心平似鏡,人的心鏡如果平靜了,也能鑒照天地的精微,甚至可以明察萬物的奧妙。老子認為虛靜是萬物的本性,因而恬靜的生活是符合本性的也是自然的,而自然就是最高的境界。自然的規律的運行無休無息,萬事萬物因此而生成;成聖成仙的即已明白上下古今四方變化,而遵循各自的天性,那樣的人心境和行為也早已歸於平靜。平靜也是天地的水平儀,心神寧靜便是空明,空明便能充實,充實便是完備。心神空明既象徵寧靜,由寧靜後再行動就無往而不得,無往而不宜。

「靜是動的主宰,重是輕的根基。精神與身體合一,能不相離失嗎?專精守氣,致力柔和,能無欲到像嬰兒嗎?清除雜念,深入靜觀,能沒有污暇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鑒,能無污乎?專氣致柔也是道家靜功的內丹修練法,將個人精氣集在腹中,然後循環升降,使身體變得像嬰兒那樣柔軟,心靈集中在精神的某一點,心靈安靜內守而抗拒外面物質的刺激,達到成仙目的。(修練只是指出點滴重點罷了,不是詳細之言)滌除玄鑒,既是指用精神潔劑來洗其心,使心靈深處明凈如鏡,不沾染世俗的一絲污垢。


老子說:「災禍裡邊未必不藏著幸福,幸福裡邊未必不潛伏著禍根,這種禍福得失循環變化並沒有一個定準,誰能知道它的究竟呢?」吾認為既然是規律循環變化那麼福與禍是相對的吧。天地有大美卻不言說,四周有明顯規律卻不討論,萬物有生長的道理卻不表白,有德行的人推原天地的大美而懂得了萬物的道理,因而純任自然而不人為造作,這就是為什麼法取天地的緣故。天地為什麼是美之極致呢,究其底是因為它是純任自然,一派天然而無絲毫人工的痕迹,天地本就是規律調合之物,吾認為修真者莫去追求,要保持自己的本然形態。美的不僅是外表的樣子,更重要的還有內心修持的順應自然的涵養。


最後我只想借用老子之語告訴初修者一句,道者自然,化育萬物是永不留痕迹,日遷月移死生交替,生有所始,死有所歸,修道並不是一定在這一世能有成就,但循環往複,終有成就時!


吾不忍初修者苦苦徘徊或因聽別人妄言而走入誤區,所以吾不才借用老子之道來表述一番,希望初修者能體悟點滴東西,常說道無法用言語表達,但吾還用如此之多。因時間匆忙有所疏漏在所難免,所以希望各位修道之人多加完善修改。此篇雖無功法之說但對於初修者還是有點滴引導作用,待有多些時間吾再來廢話吧!

作者:龍泉道人


掃描二維碼,關注武漢長春觀公眾微信號!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漢長春觀道學堂 的精彩文章:

三伏大暑天這麼吃 喝足水常吃蔬果豆
漢文帝「妙用」道家智慧:謙卑下位 獲得皇位
全真教對後世文化的影響及其歷史意義
道家境界:心靜則清,心清則明
呂洞賓丹藥濟人

TAG:武漢長春觀道學堂 |

您可能感興趣

品老子之道,獻初修者,願初修之人能得明悟!
《楚喬傳》楚喬為何要競選宇文玥的侍寢女奴 楚喬侍寢貢獻初夜了嗎
英女天生沒陰道 動手術只為獻初夜
英國一少女天生沒有陰道,動手術只為獻初夜
驚呆!解密古代各國女子變態的獻初夜!
苗可秀拍《溏心風暴3》做小三,李小龍緋聞女友《精武門》獻初吻
獻初吻致猝死 你敢大意嗎?
太污!《擇天記》鹿晗獻初吻!娜扎詮釋高冷御姐范
女主角竟是她!李鍾碩李准基池昌旭朴海鎮一字排開獻初吻
HOPE希望護生園慈善晚會在線屏幕獻初吻!
襯衫西服 韓國女星們貢獻初秋穿搭啦
古力娜扎霸屏當女王,敢讓鹿晗熒幕獻初吻,接班鄭爽上綜藝卻招黑
鹿晗張藝興四人聚首為黃子韜慶生 吳亦凡大膽獻初吻
易烊千璽與關曉彤合作新劇將奉獻初吻,這下惹怒了千鶴粉
28年援疆碩果累累 石油人奉獻初心不改
90後楊紫與70後搭檔熒幕情侶!獻初吻!
盧廣仲周旋2女獻初吻 Kiss嚴正嵐羞說觸感:很潮
SNH48成員迪拜拍攝MV獻初吻,顏值不輸阿拉伯最美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