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雪及自然災害的應對
戶外運動,要學會應對的各種突髮狀況中,最嚴重的恐怕就是自然災害了。只有掌握足夠的常識及能力,才能更好地在戶外保護自己,是自己免受自然的傷害。下面介紹一下戶外運動中可能會遇到的幾種主要的自然災害及應對方法。
滑坡和泥石流
滑坡和泥石流,是登山途中最危險也是最可能遇到的突發自然災害。滑坡和泥石流通常是由連續的大雨或暴雨的沖刷,導致山體土層的鬆動,加之山體本身的節理構造較脆弱,從而發生大面積的山體滑坡。泥石流的危害很大,快速襲來的泥石流足以吞沒其行進途中的一切,樹木,動物,甚至房屋。那麼當泥石流襲來時我們該如何逃脫呢?如果你正在山谷或山腰,泥石流從上方襲來時,立刻向與泥石流成垂直方向的兩側山坡的高處跑,記住是想高處跑,一定不要往下跑。跑得越快越好,如果有東西遺落也不要去撿,生命重要。如果來不及跑就趕緊找塊堅硬的大岩石蹲下。
山洪
要學會判斷山洪的來臨,一般在登山途中如果有大片漫無邊際的烏雲襲來,那就是暴雨的徵兆了,暴雨必然會引發山洪。所以,如果判斷出暴雨即將來臨,就要趕緊以最快速度下山,動作夠快也許能趕在暴雨之前下山。
如果在半山腰是暴雨來臨,這時你的安全繩就派上用場了。找一顆粗壯一點的樹,繫上安全繩,安全繩系牢後抓住繩索快速往山下移動,如果時間夠用準備充分,配合安全鎖使用更安全方便。
如果沒有帶安全繩,就要找樹木較密集的地方,一般的山坡上會有密集的松樹,這時要想辦法在樹木中穿行,抓住樹榦從一棵到另一棵的往下行進,直到下山。
離開河床和低洼地俗話說,水往低處流,山問河床和低洼的地帶,是洪水匯聚的地方,易遭洪水衝擊和淹沒。洪水泛濫時,江河湖邊也是危險地方,不要在這些地方停留或宿營。不要呆在山腳、山谷中。山腳、山谷易受洪水匯聚衝擊,易受雨水沖刷鬆動滾落的石頭傷害,易受泥石流和山體滑坡的掩埋,因此,在山地遇到暴雨時,切不可長時間呆在山腳、山谷,下山後迅速逃離。
雷電天氣
首先出行或登山前一定要看天氣預報,了解當天的天氣情況,規避雷雨天氣。
不要在大樹底下躲雷雨,特別是曠野中的獨立大樹,員易引起雷電的注目,因而在大樹下躲避雷雨非常危險。如果是成片的密林,則可利用密林避冒,因為密林各處遭受雷擊的機會差不多。在密林避雷時。不要緊靠高大樹木,應與四周樹木保持一定距離。
離開高處。當你站在高處或者處在最高位置時,就與積雨雲底部距離最近,因感應生電的作用和先近後遠的特性,站在高處就容易遭到冒擊。因此雷雨天,要遠離山頂、山樑、突出的岩石和相對高點,呆在地形相對較低的地方或者躲進山洞裡。
儘快離開水邊、濕地。水具有良好的導電性能,空曠的水面如同空曠平地一樣,人易成為所在面的凸起點而易被雷電擊中。遇上雷雨天氣時,應立即停止水中的活動,離開水邊,儘快上岸。潮濕的地上也容易傳導電流,要儘快選擇乾燥的地面避雷,如果人較多,應相互間隔一定距離。
如果行進途中突然看見閃電進而馬上聽到雷聲,那麼就要小心了,這時一定要停止前進,待雷聲逐漸停息後方可繼續行進並馬上尋找安全的地方避雷。如果當你站在一個空曠的地方,感覺到身上的毛髮突然立起來,皮膚感到輕微的刺痛,甚至聽到輕微的"gLgL"聲響,這是雷電即將擊中你的徵兆。緊急處置方法是,馬上蹲下來,身體向前傾,把手放交膝蓋上,曲成一個球狀,同時雙手抱膝蓋,胸口緊貼膝蓋,盡量低頭,使身體少與地面接觸,千萬不要平躺在地上。
最重要的一點戶外遇到自然災害時一定要冷靜,不要慌張,只要好好利用掌握的防災常識,是可以有效躲避災難和自救的。



TAG:戶外資料網 |
※可怕的自然災害
※暴雨災害面前——如何應對車輛涉水受損風險?
※戰爭和自然災害的關係?
※海嘯-可怕的自然災害,令人震憾的場景
※省減災救災委通知要求 認真做好自然災害防範應對
※面對山體垮塌災害,我們該如何應對?
※未解難題:恐龍滅絕竟因為自然災害?
※常見海洋災害的應對措施,你應該知道!
※廣東啟動氣象災害颱風Ⅲ級應急響應
※人類面對大自然的災害,海嘯地震特寫,生命的奇蹟
※雷電也是一種自然災害?
※進口蕉威脅、供求失衡、災害侵襲……產業動蕩,香蕉果商如何應對?
※颶風狂襲美國佛州,說說自然災害面前的安全感
※水淹七軍原來是自然災害,關羽的高光時刻驚天動地
※瑪雅人詭秘的預言,在自然災害頻發的現代或將應驗
※可控的世界裡,有他不可控的自然災害
※面對突發災害我們應這樣自救
※氣候危機已迫在眉睫,巴黎恐將爆發洪水災害
※在強大的自然面前,災害來了我們無處可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