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甘肅工藝師傳承儺面藝術 雕刻遠古傳說中百張「面孔」

甘肅工藝師傳承儺面藝術 雕刻遠古傳說中百張「面孔」

>蘭州7月29日電 (徐雪 高瑩)在蘭州一處普通民居院內,隨處擺放著形態各異的儺面具,甘肅民間工藝師馬正德痴迷其中,有時甚至徹夜創作。除了製作周祖儺、軍儺等傳統儺面,四大名著里耳熟能詳的人物也可在數百張儺面里找到。


儺面具是中國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用於儺儀、儺舞、儺戲。儺面具種類眾多,造型各異,均為楊柳木和香樟木所雕,然後敷彩上漆,表現出粗獷樸拙、庄典華麗。


馬正德近日向>記者介紹,儺面是一個比較古老的非遺文化,它起源於原始人類、部落的圖騰崇拜。從用於祭祀的巫儺、周祖儺、國儺,又慢慢形成了每一個朝代的軍儺。「軍隊打仗的時候佩戴軍儺,為了營造氣勢,嚇退敵兵,比如甘肅的西固軍儺就很有名。」

「周祖儺是儺面最興盛的時期,在那時的開年祭祀上,往往有上千人的儺舞隊。」馬正德在周祖儺上花費了巨大精力,與之所關聯的遠古神話傳說、農耕文化,以及對生命的渴求,讓一張張儺面神秘而又充滿魅力。


馬正德拿起一張儺面說道,「鐘山燭龍」屬於遠古神話傳說,在《山海經》里也有記載,剛開始「鐘山燭龍」是惡的,攪渾天地,最後女媧娘娘把它制服後,就專門執掌時間,眼睛一睜是白天,眼睛一閉為夜晚,整個形象也比較喜慶。


馬正德是甘肅慶陽人,這種做儺的情結,與家鄉的民俗社火不無關係。「我在研究社火時發現它也是儺的一個遺存、演變,從社火臉譜里我看到了儺的符號,造型上和儺都有關聯性。一些專家也說過,儺面是研究臉譜的活化石。」


憑著對儺面的熱愛,馬正德大學畢業後就開始拜師學藝,十多年間他創作了兩千餘張,除了做儺的技術日益精進外,在儺文化方面也頗有研究。

馬正德說,最初的古儺色彩遠不及現在這麼豐富,以一些簡單的自然顏料為主,如黑褐朱紅,材質也多是樹皮、動物毛皮等。此外,顏色也是一種「語言」,比如現在的軍儺,紅色代表剛烈,黑色為耿直,黃色意為殘暴,綠色則是狹義,還有紫色、金銀色,多代表神妖。


「過去的儺面實用價值是祭祀鎮宅,在如今已被科技文明所代替,但正是這些信仰,才能分支齣戲劇等文化,所以更應該傳承下去,而不是只困在過去的功能里。」在馬正德的心中,儺面是件很美的藝術品,它不是「猙獰」的美,也不是靜雅的美,而是自古而來的一種對自然及生命的崇拜和敬仰。「我也在不斷探索與創新,以多樣化的木雕藝術將其更好地表達出來。」(完)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俄羅斯白鯨貴州「安家」
日本外相主持安理會辯論會 宣布將援助非洲反恐
被抓日本間諜疑為日本日中青年交流協會理事長
高齡產婦突然臨產 丈夫竟要露天接生
敢嘗么?研究稱「蟑螂奶」未來或成超級食物

TAG:中國新聞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傳承梅派藝術精神
泥火傳承——唐代陶俑藝術拾珍
淺談古羅馬藝術——雕塑
汕頭青年藝術家魏懌群書法篆刻藝術
瑪瑙雕刻藝術之雕刻技法
中國盆景藝術大師陳思甫
樹葉里的雕琢藝術
融匯南北藝術,吸納中西文化:畫家王藝繼承師輩創新求變
宋代佛畫藝術
慧眼匠心——玉雕師劉建立的翡翠玉雕藝術
玉石雕刻大師林秋平 · 佛造像藝術綠度母鑒賞
善導大師與佛教藝術——龍門大佛 曠古神工
徐三庚 書法藝術欣賞
一代宗師吳昌碩書法藝術精品欣賞
西安碑林博物館——文化薈萃地,書法藝術鄉
大師親授「傳承」奧秘 紫辰院帶來稀世藝術藏品
清 王翚 仿古山水冊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
紫銅雕繪藝術欣賞
一位京劇大師與他放不下的藝術傳承——追憶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葆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