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小孩讀不懂魯迅,能怪小孩嗎?

小孩讀不懂魯迅,能怪小孩嗎?

摘要曹文軒老師將小孩讀不懂魯迅的原因,歸罪於「淺閱讀」太多。站在他大學中文系教授的立場上,這個說法無可厚非。本文也並非質疑曹老師,而是想讓大家更平和看待這個事:小孩讀不懂魯迅,很正常。



作者 李岩



近日,北大教授、著名作家曹文軒在香港書展上,對小孩讀魯迅有過一番評論。他認為,如今的小孩子看不懂魯迅作品,是因為他們讀的書「太淺薄,沒有文脈,對成長和寫作沒有用處」。並以自己舉例:「我小時候就能讀懂,為什麼會判斷現在的小孩子讀不懂魯迅作品?人種沒有退化吧!」


小孩讀不懂魯迅,能怪小孩嗎?


曹文軒,圖源網路



曹老師的這番表述看似合理,實則有點高高在上的學究氣了。且不說他作為中國首屈一指的兒童文學作家,其天資就不是一般人能比,他能看懂不代表別人也能看懂。即便是考慮到曹老師年過60的年齡,他少年時代的讀書環境也遠不是如今小孩能比的。簡單講,看不看得懂魯迅,不能作為評價小孩的標準。


一、魯迅的時代已過去近百年,時空造成隔閡,讀不懂很正常



在時空方面,一個常識不應忽視:通常來講,人們對離自己越近的事物越熟悉,無論是時間近,還是空間近。所以我們對中國的事比對美國的事熟,對吳亦凡比對吳三桂熟,對奧巴馬比對華盛頓熟。如果把這個常識簡單粗暴應用到曹文軒和魯迅身上,則可得出這樣的結論:曹老師對魯迅,肯定比當今的小孩對魯迅更熟。


所以曹老師的基本邏輯——「我都讀得懂為啥現在小孩讀不懂」,就不太說得通了。魯迅創作力最旺的時期,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生於1954年的曹老師,他的青少年時期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而如今21世紀已經過了16年,年代的距離足以造成閱讀的隔閡。



小孩讀不懂魯迅,能怪小孩嗎?


魯迅,圖源網路


實際上,「以前的人怎麼就行,現在的人怎麼就不行?」這個論調,普遍見於很多功成名就的專家學者口中。


我們文化觀察欄目前一段討論過另一位北大教授,著名學者戴錦華老師,她認為當今中國文藝青年的欣賞水平比不上幾十年前的歐洲老百姓。理由是,一部1975年上映的蘇聯電影,在當時曾讓整個莫斯科為之沸騰,但在今年的北京電影節上看睡了一大批觀眾。戴教授感嘆:為什麼一部在40年前連蘇聯工人和主婦都可以看懂並讚美的電影,在40年後的北京造成了許多困惑?


用上邊那個時空距離的常識,不難得出戴教授這種論斷的荒謬之處:1970年代的蘇聯人,即使再沒文化,他看到一部描述身邊事的電影,那種親近感是可以想像的。2016年的中國觀眾,再有文化也無法做到感同身受。也就是說,不能用這個孤例來衡量人們的文化修養和欣賞水平。


說回到魯迅。作為中國白話文探索的第一批實踐者,單從文本討論,他的白話文有很明顯的兩個傾向:一是有較重的古文痕迹,譬如「她」寫作「伊",「的」寫作「底」,「吧」寫作「罷」等;二是有明顯的翻譯腔。這不只是魯迅的特點,而是新文化運動那批先行者的普遍特點。他們從小都受過良好的古文訓練,長大後又多數留過洋(包括西洋和東洋),文字中包含一些今天看來比較難懂的詞句,很正常。

類似「我到現在終於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但心又不竟墜下去而至於斷絕」這種句子,可謂每個中學語文老師的夢魘,要一遍遍給同學們講,為什麼你們這麼寫就是病句,魯迅他老人家這麼寫就是蘊含了對黑暗的舊社會的批判。


眾所周知,魯迅文章是中小學教科書的常客。試想一下,如果每個小孩都能無障礙閱讀魯迅作品,按照他作品出的閱讀理解題,大家都能拿滿分,完全無法區分出學生能力的高低,那教科書選魯迅作品當課文的意義何在?


不僅如此,近年來,魯迅作品幾次被撤出教科書,理由都是晦澀難懂,或不符合時代發展。這種做法合不合適是另一個問題,但舉措本身,就等同於官方承認——魯迅作品對於當今的青少年來說,確實不那麼好懂。



二、「淺閱讀」是時代的產物,與其抗拒,不如利用


曹老師對「小孩讀不懂魯迅」現象的主要批判角度是:孩子天資沒問題,是孩子們現在讀的書弱爆了,是「過多的淺閱讀」造成了小孩閱讀能力的停滯不前。


這個話的確有道理。如果我們的小孩從小熟讀四書五經,不接觸互聯網、手機、電視、iPad等,把大部分業餘時間花在古今中外經典作品上,是可以培養出很好的語感,以便應對各類與當下話語體系不同的作品的。可能不只是魯迅,比魯迅更難懂的都不在話下。


但一個現實的問題很難迴避:做得到嗎?


你不看電視,鄰居家看;你沒有手機,同學那有;你不用iPad,小夥伴們人手一個;你不上網,全天下人都上網……


把自己隔絕在世界之外,不是不能做到,但那是一條崎嶇的路,一定會比與世界「同流合污」要艱難百倍。作為一個凡夫俗子,沿著前人的足跡走路,比自己走一條與眾不同的路要容易得多。如果沒有極其強大的內心,是很難應對「世人皆醉我獨醒」的世界的。


您可能要問,說著「淺閱讀」的事,扯什麼與世界「同流合污」呢?其實想說的是兩點:其一,曰「同」,隨著地球村的形成,世界上的小孩,活得越來越一樣了;其二,曰「多」,如今小孩接觸到的世界,遠比幾十年前豐富許多。


互聯網說起來真是個神奇的存在。如今全世界都在一張網裡,哪兒有什麼好玩的事,一天之內就會傳遍全球,國與國的壁壘,在民間層面越來越模糊。外國人玩Facebook,我們玩QQ空間;外國人玩twitter,我們玩微博;外國人玩WhatsApp,咱們玩微信……總之是你有我有全都有。在這種情況下,世界越趨同,單一個體保持獨立性就越困難。


說完了「同」,再說「多」。曹老師說現在的孩子讀得太淺了,這話沒錯,但只說了一半。之所以淺,是因為現在小孩能接觸到的信息太多了,要讀的東西也太多了。不是現在的小孩生來就淺,而是太多紛雜的信息,牽扯了太多精力,因此不得不淺了。


您又說了,誰讓你接觸那麼多信息了,少點不行嗎?


可能也行,前提是放棄更多安全感。如今我們每天接觸到海量信息,除了給我們冗餘感外,還能帶來一些安全感。以前孩子放學回家,爸媽最多囑咐一句別瞎跑,沿著路走,別掉進山溝里。現在呢?怎麼坐校車,怎麼應對不認識的叔叔阿姨來接,怎麼鑒別校門口哪家飯館是用地溝油的……如今當個學生,遠比以前要複雜得多。


簡單講,如今這個信息爆炸的社會,是個遠比幾十年前複雜的社會。無論小孩願不願意,都要接觸到比以前多得多的信息。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多」勢必造成「淺」,而「同」又使得你很難與其他人不一樣,要「淺」大家一塊「淺」。


所以在這個時代,「淺閱讀」不僅合理,而且必需,每個人都無法逃避。與其想著如何抵抗「淺閱讀」,不妨平和看待這件事:如今的小孩,其知識的廣博程度,遠超古人。他一天從互聯網上閱讀的文字,可能比古人一輩子接觸到的字數都多。所以「淺」不是問題,如何利用好「多」,才是需要花心思的。



三、「讀不懂」也許是件好事,因為那證明了我們的進步



先說一件往事。梁文道在大陸出版第一本文集《常識》時,自己寫了篇序,名叫《江山不幸詩家幸》。裡邊的一段話大體可以解釋本節的小標題——為什麼「讀不懂」也可能是件好事。


「只有一種情況能使時事評論不朽,那就是你說的那些事老是重複出現。幾年前發生過礦難,評論家費煞苦心地分析它的成因,推介善後的處置,指出杜絕它再度發生的方法。結果它不只沒有消失,反而更加頻密地發生。如果時事評論的目的是為了改變現實,那麼現實的屹立不變就是對它最大的嘲諷了。任何有良心的評論家都該期盼自己的文章失效,他的文章若是總有現實意義,那是種悲哀。」


梁文道所言已很明確:作家明明是只對一地一事所寫的短平快的評論,卻獲得了一種令人尷尬的永恆性。換一個地方,這篇文章依然成立;過了很多年,這篇文章仍然成立;經歷了斗轉星移,海枯石爛,歲月變遷,物是人非之後,驀然回首,本文就在燈火闌珊處,哎呀我去它怎麼還能成立?


如果今天的小孩能夠讀懂魯迅,大抵就會是這種尷尬。魯迅留下的文章,以辛辣嘲諷性質的雜文居多,也就是梁文道所說的時事評論。即便是小說散文,其批判性也是顯而易見的。如果現在的小孩能無障礙領會「救救孩子」、「阿Q精神」等,那說明我們社會的問題非常大。那個每一頁都寫著「吃人」兩個字的社會,我們幸好沒趕上,也千萬別再回來了。


最後再說一件往事。以色列小提琴家伊扎克·帕爾曼是當今世界最好的小提琴家之一,他最為人熟知的作品是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中那段主題曲。帕爾曼出生於1945年,雖沒趕上二戰,但以色列建國,以及之後的五次中東戰爭,他都經歷過。也正因如此,他能夠對猶太人生存的不易感同身受,可以把《辛德勒的名單》主題曲中所蘊含的猶太人的悲愴、無奈、堅韌等情緒演繹得非常精彩。


有次他接受採訪,記者問他「你希望你的後代聽到這首樂曲時,能想起什麼?」他的回答很出人意料:「我希望我的孩子們聽不懂它」。



結語:



曹文軒老師將小孩讀不懂魯迅的原因,歸罪於「淺閱讀」太多。站在他大學中文系教授的立場上,這個說法無可厚非。本文也並非質疑曹老師,而是想讓大家更平和看待這個事:小孩讀不懂魯迅,很正常,不是這屆小孩不行。「淺閱讀」橫行,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活法,挺好。



本文系騰訊文化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化觀察 的精彩文章:

鄉村合并了,鄉愁還會有嗎?
廢985、211改「雙一流大學」:換湯不換藥?
冥婚為何在部分農村再度流行?
人們為何希望「寒門」能出王思聰?
害死研究生的是「老闆」還是老師?

TAG:文化觀察 |

您可能感興趣

胸小能怪我嗎?
找不到女朋友,你能怪誰?
當大師兄胖成豬八戒,這事兒不能怪猴哥,誰說吃素不會胖?
為什麼孩子越大,就和我們越疏遠?只能怪家長做錯了這些事!
為什麼她永遠吃不胖,而我卻喝水都長肉?這不能怪你,得怪基因
孩子上課分心還能怪老師太美的,也是沒誰了
王可可怎麼這麼的傲嬌,這能怪誰,就怪你啊,王思聰!
狠心後媽打斷女兒的腿,鄰居卻說不能怪她!
男朋友說我舌頭太長,這也不能怪我啊
為什麼她永遠吃不胖,而我卻喝水都長肉?這不能怪你,得怪基因 | 明白漫畫
女孩懷孕時能吃能睡,生完寶寶卻遭到丈夫的抱怨,這也不能怪她啊
「就你媽這個死樣子,能怪我跟她吵嗎?」
B超醫生真的不會透露寶寶性別?誰說的,聽不出來只能怪你蠢!
為什麼現在單身男性都不會去主動追求女孩了?不能怪女孩太優秀!
小蜥蜴遇到長蛇,只能怪自己爬得不夠快
你還想被這些錯誤的護膚方法,忽悠多久呀?毀容了只能怪你自己
不能怪孩子,是大人自己沒做好大人的樣子
馮小剛真的是夠了,電影拍的爛還能怪整容臉?
「小鋼炮」馮小剛怒批年輕演員「太娘」,但這只能怪小鮮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