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殷墟考古研究獲重大發現

殷墟考古研究獲重大發現

考古確認的路網和水網,是將殷墟定義為晚商都邑的有力證據,殷墟布局日益清晰


殉人以俘虜而非奴隸為主,對商代社會性質有新認識,是「以宗族為基本社會單元的高度分層的王國,而不是所謂的奴隸社會」


10多萬片甲骨得到精細化全面整理,「低迷」的甲骨文研究正改觀

甲骨文申報世界記憶文化遺產的文本編寫工作已完成,申遺工作納入日程


甲骨文發現地——河南安陽殷墟成功躋身世界文化遺產十周年之際,《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深入探訪這一中國現代考古學「聖地」時了解到,近10年來,殷墟考古和甲骨文研究均取得重大突破,


考古發現了大型「樹枝狀」手工業水系和「兩縱三橫」路網,殷墟布局日益清晰;


專家追蹤祭祀坑殉人來源時發現,殷墟殉人以俘虜而非奴隸為主,對當時的社會性質有了新的認識;

10多萬片甲骨正得到精細化全面整理,一度「低迷」的甲骨文研究正在改觀,進入全面整理和研究的新時期。


「樹枝狀水系」深刻影響殷墟布局


經過歷時9年的田野考古發掘和研究,殷墟內重要大型人工工程——滿足手工業需求的「樹枝狀」水網和「兩縱三橫」的路網得以確認,殷墟布局進一步明晰:有著發達的水系,以路網、水網為骨幹,大小不同的邑聚以及手工業作坊密集地分布其間。

殷墟考古研究獲重大發現


殷墟遺址路網與水網局部關係示意


88年的持續考古始終未發現城牆蹤跡,成為殷墟考古的最大謎團,但很多專家也由此堅信,在殷墟發現城牆的可能性極低,或者說這座晚商都邑的確沒有建造過城牆。


在沒有發現城牆的情況下,憑什麼說殷墟一定是商王朝都邑?作為商王朝晚期都邑,殷墟究竟有無與之匹配的大型人工工程呢?


「我們認為,通過田野考古確認的路網與水網,正是這樣的重要人工工程,與大型宮殿和王陵區一樣,是將殷墟定義為晚商都邑的有力證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站長唐際根說。據了解,這一成果將於今年8月在中國最權威的考古學學術刊物《考古學報》上全文發表。


近年來陸續發現的數段水渠,經過考古鑽探證實,是同一條大型人工引水設施的不同渠段。這條總長約2500米的人工水渠正是殷墟乾渠,截面呈倒梯形,口寬3~6米、底寬4.5~5米、深2.8~4米。它規模宏大、貫穿範圍廣、沿用時間長,從西北向東南貫穿殷墟,局部區段還設有蓄水壩,顯示出商人的高超智慧。

與洹河相通的乾渠引水之後,在殷墟宮殿宗廟區南部約1500米處向東南分出多條支渠,乾渠與支渠平面分布形狀猶如半棵樹枝,專家稱之為「樹枝狀」水系。


專家發現,沿「樹枝狀」水系分布的邑聚內,也都開鑿有水井,可見居民飲水是通過水井實現的。那麼這一水系的用途是什麼呢?


「殷墟迄今發現的作坊類型十分豐富,有鑄銅作坊、制骨作坊、制陶作坊、制玉作坊等,它們都分布在『樹枝狀』水系的支渠附近,充分顯示出水系用以滿足當時手工業用水的需求。不僅如此,這一帶也是道路系統相對發達的地區,暗示道路與手工業作坊之間的密切聯繫。」唐際根說。


「殷墟水網工程浩大,非一個族邑可以組織修建,它幾乎流經半個殷墟範圍,穿行於諸多居民點,也決非服務於某一個特定聚落。」唐際根說,「樹枝狀水系給殷墟布局帶來了深刻影響,水網兩側,邑聚、作坊密布。」

「從更宏觀的視野觀察殷墟手工業布局時發現,作坊分布不僅與水源有關,還有成片化特點,其中宮廟區南部的一組鑄銅、制陶、制骨作坊,正位於殷墟乾渠下游,主幹道也在近旁,保證了這組作坊給水和運輸的便利,有可能由王族直接控制。」唐際根說。


此外,經過近年來的田野考古,殷墟時期繼續沿用的幹道一一被揭示出來:兩條南北向和三條東西向、寬達10~20米的道路,構成了殷墟時期「兩縱三橫」的路網格局。此外,多條寬1.2~3米的邑間小路,在各個居民點內部互相連接。


「位於殷墟腹地的『兩縱三橫』路網,道路之間相互溝通,路面寬闊,車馬痕迹縱橫。尤其重要的是,兩條寬約20米的南北縱向道路,直達建築遺存密集的小屯北地建築基址群,該範圍內也正是甲骨集中出土地帶。」唐際根說,「路網的發現,再次證明殷墟時期宮殿宗廟區就在小屯村附近。」


考古發掘還證實,商人是通過修橋來解決路網與水網的交匯問題的。


從整體布局而言,「樹枝狀」水系以北,「兩縱三橫」主幹道覆蓋的是王族居住地和宮殿宗廟區,此範圍內還建設有廣場,以及與洹河相通的池苑,足以證明這一帶在殷墟布局中佔據有核心地位。與此形成區別的是,「樹枝狀」水系以南則密集分布著普通居民點。


唐際根說,殷墟路網、水網的研究僅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諸多問題還需要解決,如路網、水網與其沿線或附近邑聚的關係還需要通過發掘了解;乾渠、道路、邑聚和陂池等具體遺迹的年代還需判定,任務非常艱巨。


祭祀坑殉人是俘虜而非奴隸


殷墟歷年大規模考古發掘中,有一類發現同甲骨坑一樣令人震驚:2500座以上的祭祀坑,密布在西北岡王陵區,這些以人祭為主的坑葬有規律地成排分布,在200多年間,數以萬計的活人被商王室當成祭祀祖先的祭品慘遭殺戮。


「西北岡埋著那麼多人骨頭,那些人是從哪裡來的,有著怎樣的人生?他們真的是學者們通常描述的被廣泛殺殉的奴隸嗎?」每每駐足西北岡,唐際根腦子裡就會蹦出這樣的疑問,揮之不去。


「最新科學研究結果顯示,西北岡祭祀坑裡的殉人,不是奴隸而是商人的俘虜,他們是曾與商人為鄰、被強大的商人逼迫至西北地區的羌人。」唐際根向《瞭望》新聞周刊記者透露了最新的研究成果。


2013年,唐際根申請的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殷墟王陵祭祀坑人骨與羌人的種族與文化》得到批准,他與加拿大學者荊志淳等合作,利用成熟的鍶同位素技術,尋找西北岡殉人的來源。


「項目的研究起源於兩組數字的奇妙聯想。」唐際根說。


在研究祭祀坑時唐際根發現,人祭坑是成組分布的,按組來統計坑裡的人骨頭時,一個非常重要的現象出現了,出現頻率最高的成組數字是10、30、50、100、300,都是10的倍數,說明商人開始運用「十進位」。


這讓唐際根聯想到甲骨文有關「羌」字出現時的數字,商王祭祀祖先時甲骨卜辭中頻頻出現十羌、三十羌、五十羌、百羌、三百羌……


將兩組數字聯繫起來反覆推想,唐際根大膽推測,祭祀坑裡的殉人說不定就是羌人。


驅車西行,唐際根、荊志淳等人到西北地區的甘肅、陝西一帶,尋找商代的人骨頭和牙齒。早些年間,著名學者夏鼐和俞偉超曾分別猜想,西北地區的寺窪文化和卡約文化,是歷史上羌人生活的區域。


同時,唐際根、荊志淳等人又在殷墟西北岡新挖開的祭祀坑裡取出剛出土的人骨頭和牙齒。


將獲取的兩組骨頭鋸開、比對,鍶同位素技術比值非常接近!通過現代科學技術分析,一樁迷案終於被破解:殷墟祭祀坑裡的殉人確實是被俘虜的羌人而非奴隸。


「這些羌人一般是被虜來隨即殺掉,如果當上一兩年奴隸,鍶同位素的比值就會有變化。」唐際根說。


唐際根這時想起,司母戊鼎所在大墓的墓道里,也有22個用於祭祀的人頭保存完好。用鍶同位素技術一測,大部分也是羌人。


早在1974年,主持編撰大型文獻資料《甲骨文合集》的著名甲骨學者胡厚宣,就在《中國奴隸社會的人殉人祭》一文中,依據他所讀到的2000片甲骨文統計出,殷墟14000人祭中,就有8000個是羌人。


遺憾的是,由於沒有考古數據支撐,胡厚宣的這一僅依據甲骨文資料得出的結論並沒有在國際上獲得學者廣泛認可,西方學者更願意相信考古數據。此外,胡厚宣沒有指出這些殉人在哪裡被殺。現在,唐際根將其與西北岡王陵區的祭祀坑聯繫在了一起。


「我用科學證據證明了胡厚宣先生是對的。」唐際根說,「當時的小屯南地甲骨、花園庄東地甲骨還沒有發現,如果今天依據新的甲骨文資料統計,肯定會更多。」


中國古典文獻對羌人都有記載。許慎《說文解字》稱「羌,西域牧羊人也」;甲骨文以及《尚書》《詩經》等也多次提到羌人。


「羌人曾經人口眾多,與中原地區的商王朝為鄰,由於商王朝社會發達、技術進步,不斷將羌人逼迫至西北地區。」唐際根說,「今天的羌族也生活在西北地區,2006年人口普查時還有30萬人。在商王朝被作為殉人的羌人,是否就是今天羌族人的祖先,還有待進一步科學研究。」


對商代殉人的進一步深入研究,進而影響到唐際根等一批學者對商代社會性質的認識。


「過去講到奴隸社會的特徵時,會談到奴隸住半地穴式房屋、奴隸一無所有、奴隸被廣泛地殺殉。」唐際根說,「而我們在殷墟發現的半地穴式構造基本上是窖穴,只有一組半地穴式房子,那是工匠用的,剩下的全是地面建築。說奴隸一無所有,可我們發現這樣的墓葬比例非常小;說奴隸被廣泛地殺殉,但那些人根本就不是奴隸,而是俘虜。」


通過對幾千個墓葬中獲取的墓葬形制、方向、體積、隨葬品的多寡、殉人、男女比例等70多萬個數據分析,專家得出的結論是:商代社會的主體是商族族眾,佔82%~87%,高級和低級貴族有10%左右,一無所有者只有3%~7%。


「如果讓考古數據來說話,我們認為商代是一個以宗族為基本社會單元的高度分層的王國,而不是所謂的奴隸社會。」唐際根得出結論。


10多萬片甲骨得到精細化整理


開展海內外甲骨藏品家底清查、啟動甲骨文申報世界記憶文化遺產、編印大型《甲骨文獻集成》、編著集大成的《甲骨文合集三編》,構建電子數字化甲骨文字型檔……近10多年來,隨著一個個堪稱大工程的項目相繼開展,殷墟甲骨文正進入全面整理和研究新時期。


「不同於過去粗放式、有選擇地著錄甲骨文,我們現在對甲骨文的整理研究是全盤的、精細的、與時俱進的,把保護放在了第一位,每一個小片都不會漏掉。」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先秦史學會理事長宋鎮豪介紹說。


目前,海內外甲骨藏品家底及保存現狀已基本摸清,共約有16萬片甲骨文,共有單字4300多個,已釋讀1600多個。在國內收藏甲骨的11家博物館的共同努力下,甲骨文申報世界記憶文化遺產的文本編寫工作已經完成,申遺工作納入日程。


寫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殷墟甲骨文,是距今3300多年起晚商王室貴族占卜和記事的文字實錄,是中國獨特的最早成文的歷史記憶文化遺產。作為中國漢字鼻祖,甲骨文與巴比倫楔形文字、埃及碑銘體聖書文字、古印度印章文字、美洲大陸瑪雅文字一起,共同構成世界古代文明的文字瑰寶。但甲骨文發現百多年來,甲骨實物流散世界各地,甲骨藏家每每因其珍異而不輕易示人,它們或長期被「冷藏」庫房,研究者往往無緣得見甲骨實物。


新中國成立後不久,著名甲骨學家胡厚宣帶領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一所先秦史組歷經26年整理編集的《甲骨文合集》,引領了殷商史研究的深入和甲骨學科的全面發展。但此書只輯集了41956片甲骨,後來的《甲骨文合集補編》,也只補收了13450片,漏收未收甲骨文數量仍相當可觀。


2009年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A類科研項目《甲骨文合集三編》被批准立項為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宋鎮豪率歷史所先秦史研究室同仁歷經7年多努力,輯集了以上兩書漏收未收甲骨文約3萬片,把散落海內外的甲骨「傳世品」和甲骨拼合成果整理輯集於一書,現在這一項目已通過驗收,結項等級「優秀」,堪稱又一部全面反映當今甲骨學前沿水準的集大成的大型甲骨著錄集。


時下,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與中國國家圖書館、故宮博物院、山東博物館等幾家甲骨文大宗收藏單位互相支持,密切協同,正分別對三大批約7萬多片甲骨進行徹底整理與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除對所藏一批甲骨文墨拓珍本、孤本展開董理研究和刊布外,又與多家公私機構合作,對總計達1萬片以上的甲骨文,進行了專業性拍攝、墨拓與整理著錄,其中包括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愛米塔什博物館、旅順博物館、重慶三峽博物館、山東博物館所藏甲骨文等。此外,還搜集公布了一批民間新見新獲甲骨拓本,如上海朱孔陽藏《戩壽堂殷虛文字舊拓》,安陽民間藏品《張世放所藏殷墟甲骨集》和《殷墟甲骨拾遺》等。


「我們有序地對多批甲骨藏品進行了全面徹底的保護性整理研究,大小不拘,一片不漏。」宋鎮豪說,「4萬多片甲骨已得到或正在整理之中。」


整理工作主要包括藏品來源及現狀調查、登記核准、清除蟲蠹污垢對甲骨的腐蝕,進行高清晰原色拍照存真、墨拓、摹本製作,辨其真偽,別其組類,分期斷代,殘片綴合,釋讀文字,縷析文例,詮解史實等。


「我們對每一片甲骨上的細小微痕刻道,使用的刀具與如何走刀,甲骨材質鑒定以及塗朱填墨和鑽灼形態等,都進行了精密分析,目的是盡量使甲骨材料留存的最大信息量傳承給後世。」宋鎮豪說。


旅順博物館是大宗收藏殷墟甲骨文的單位之一,所藏2217片甲骨,主要為「甲骨四堂」之一羅振玉(雪堂)的舊藏品,絕大部分沒有公布過。此次整理髮現新字及新字形30多個,大大充實了甲骨文字型檔。


其中,一片長時段卜旬卜辭,周期逾半年以上,是旬歷超過200日的記載,十分珍貴;一片龜腹甲卜辭「劓刵」,記錄了割鼻、斷耳兩種肉刑,是很珍稀的研究殷商刑罰的資料。


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愛米塔什博物館藏有殷墟早期出土甲骨202片,這批甲骨文藏品從未傳拓過,甲骨照片也絕大多數未見發表。此次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與該博物館合作,經過整理研究,首次以彩照、墨拓、摹本、考釋為一體的著錄形式予以公布,照片展示甲骨的正、反、臼、側的現狀,實現了學界長期以來的期盼。


照片、拓片和摹本「三位一體」的甲骨著錄範式,以及高清晰拍攝和現代圖像印刷技術、數字化科技方法的運用等,也使甲骨文整理和研究日益精細化。


「過去對甲骨文的考釋如同『射覆』猜謎語一樣,」宋鎮豪說,「我們現在有了更好的釋讀方法和手段,特別是將新出土的戰國簡牘,與甲骨文、金文並列研究,能夠使每一個文字有相應的信息包,可以準確認識每個文字構形變化的來龍去脈與其字意詞義的演衍延伸,了解甲骨文例語法和語境,並且可以驗證,科學性、嚴密性、正確性無疑大大提高了。」


甲骨文涉及殷商政治制度、王室結構、社會生活、經濟生產、方國地理、軍事戰爭、宗教祭祀、文化禮制等方方面面,對甲骨文的全面整理和研究,極大推動了殷商史的研究走向深入。


宋鎮豪說:「甲骨藏品搶救性保護措施正得到逐步落實,甲骨文整理研究與著錄正在全面展開,甲骨學術史料搜集趨於精準化,甲骨文研究呈專題化、系統化和體系化,甲骨文獻匯總與大數據科技手段的利用越來越受到重視,甲骨文研究『低迷』的情勢正有所改觀。」LW


刊於《瞭望》2016年第31期


讀者福利:你寫評論我贈書


贈什麼書?


瞭望新媒體與中信合作,為讀者送出《創業36條軍規》。


怎麼得到?


1.在當日瞭望微信任意文章後發表你有見地、有建設性的評論,被選取後評論最多者,可獲贈圖書。截止時間為當日24時。


2.每人最多獲獎兩次。

殷墟考古研究獲重大發現



瞭望OutlookWeekly1981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瞭望 的精彩文章:

圖聞 端溪有硯

TAG:瞭望 |

您可能感興趣

改變歷史的十大考古學發現
所羅門王真存在?考古發現重大線索
揭露人類歷史的十大考古重大發現
重大發現!考古發現明孝陵地宮隱藏秘密
銀河考古隊的新發現
全球七大考古恐怖發現
考古發現國寶級文物,連現代的高科技都無法複製
南昌海昏侯墓考古獲得新發現
全球七大考古的恐怖發現
考古發現!考古界十大驚天騙局解密
神秘的所羅門王真存在?考古家在考古中發現重大線索
全世界十大驚人的考古發現 全球十大考古發現
回顧經典 首博玉展——考古與發現
千餘古墓現身通州,考古發現大陣容
我省五項考古發掘獲「田野考古獎」
考古界重大發現:考古人員在羅布泊發現一座漢晉時期古城
考古史上最神秘十大發現!
考古專家在河北行唐故郡墓地獲重要發現
考古界是如何發現古玉並進行發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