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李蘭娟院士:人工肝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李蘭娟院士:人工肝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李蘭娟院士:人工肝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我是醫生,治病救人是我的本職工作。」這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氏人工肝系統」開拓者李蘭娟從醫40多年以來始終堅持的無悔的人生選擇。從上世紀80年代投身肝炎治療至今,李蘭娟在重症肝病診治領域取得了系列理論創新和技術突破,以過硬的技術成功救治了數以萬計的重症肝病患者。日前,記者走進李蘭娟的辦公室,傾聽這位科研專家、「醫學狂人」介紹人工肝技術的研究及應用前景。

中國是肝病高發國家,目前有各類肝病患者逾1億例,其中肝衰竭等終末期肝病約800萬,每年新發肝癌35萬,佔全球總例數的55%。終末期肝病包括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癌,病情兇險,病死率高達80%。據估計,只有5%的慢性肝炎患者知道自己受到感染,不到1%獲得治療。李蘭娟介紹,肝臟相當於人體的「加工廠」,對人體生命活動佔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日常攝入的食物通過腸道吸收營養之後到達肝臟,糖、脂肪、蛋白質在肝臟中互相轉換,黃疸膽紅素也在肝臟中進行代謝,同時肝臟也是重要的解毒器官。正因為肝臟功能複雜且重要,提高相關疾病的救治率始終是亟待解決的難題。


1986年,李蘭娟開始帶領團隊進行人工肝研究。在人工肝治療重型肝炎這一項目的研究初期,當時也有很多人認為肝臟功能太複雜,人工肝技術不可能成功。歷經十餘年的辛勤鑽研,李蘭娟及其團隊終於創建了一套獨特有效的「李氏人工肝系統(Li-ALS)」,開闢了重型肝炎治療的新途徑,並於1998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人工肝系統是一台體外儀器。藉助這台儀器把患者的血液引流出來,在體外進行血漿置換、血漿吸附、血液濾過等步驟,清除血液中的黃疸毒素等有害物質,補充蛋白質和凝血因子,通過暫時替代肝臟的解毒、蛋白質合成和部分代謝功能,使肝細胞得到再生的機會,肝功能得以恢復。


人工肝技術的應用將急性、亞急性重型肝炎病死率由88.1%降至21.1%,慢性重型肝炎病死率由84.6%降至56.6%。,目前李氏人工肝系統在全國範圍內進行推廣,已應用於31個省市300多家醫療單位,累計治療肝衰竭10萬餘次。人工肝技術還被應用於H7N9等傳染病、呼吸窘迫綜合症的患者的治療中,降低了H7N9的病死率。2013年,李蘭娟帶領的科研團隊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今年初以「終末期肝病綜合診治創新團隊」項目榮獲2015年國家科技進步獎(創新團隊)一等獎。她也被國際同行譽為國際上最大的人工肝組織領頭人。

近年來,國內外人工肝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新型李氏人工肝系統研究成果也為重型肝炎患者的康復帶來了新的希望。李蘭娟堅信,隨著科研力量進步,人工肝技術將會產生更大的社會價值。「科研工作者要以發展的眼光跟上醫學領域前進的步伐。利用生物信息學、計算機技術等現代科學技術得出新數據、發現新規律,應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落實研究成果並推廣應用。只有多學科交叉聯合創新才能實現更大的突破。」


2016年7月28日是第6個世界肝炎日,李蘭娟也藉此機會提出了自己的希望:「希望我國能早日摘掉『肝炎大國』的『帽子』,這需要醫療工作者和普通民眾的共同努力。除對肝炎患者做到不歧視、早治療外,更要積極普及乙肝防治知識,讓公眾從中受益。」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生物技術網 的精彩文章:

用科技打造超人般的你,願意嗎?
未來醫學技術:線粒體治療學
基因變「節約」 可能致肥胖
賀林院士最新綜述:「精準醫學」冷思考

TAG:中國生物技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