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歷史上一戰讓日本俯首千年的「抗倭第一人」

歷史上一戰讓日本俯首千年的「抗倭第一人」


唐朝貞觀年間,軍事實力空前強大,北方的重要威脅突厥已經被衛國公李靖率軍擊滅,此時唐太宗李世民將目光投向了冰天雪地的遼東,為了不使自己的帝國版圖留有遺憾,他決定親征遼東高句麗。

歷史上一戰讓日本俯首千年的「抗倭第一人」


(圖)隋煬帝楊廣(569年-618年4月11日),一名英,小字阿摐,華陰人(今陝西華陰),隋朝第二位皇帝。


曾經盛極一時的隋朝在隋煬帝的率領下,三次攻打高句麗,都沒能徹底掃滅,遼東嚴峻的氣候條件以及高句麗實施的堅壁清野的防守策略,給中原王朝前去征討的軍隊帶去很大的困難。唐太宗李世民這次出征也是如此,雖然唐軍勢如破竹、連下數城,可是最終還是由於天氣原因而撤軍。


不久後,李世民去世,遼東的問題只能留待後來人解決了。

(一)


公元655年,新羅國(此時朝鮮半島有三個國家,另外兩個是高句麗和百濟)遣使向唐朝告狀,高句麗、百濟、靺鞨(女真的前身)聯軍攻打新羅,新羅國危在旦夕。


此時在位的唐高宗李治下詔讓這三路侵略者退軍,礙於唐朝的天威,他們只能無奈撤軍,不過此後幾年,高句麗、百濟不時的出兵侵擾新羅國。


看到這兩國如此不聽招呼,公元660年,唐高宗李治派遣名將蘇定方率大軍出兵遼東,解新羅國之圍。


蘇定方採取圍魏救趙之計,率軍直撲百濟國本土,國內空虛的百濟國壓根難以抵抗來勢洶洶的唐軍,不久連首都都被攻陷,百濟國王及貴族五十八人全部被蘇定方俘虜,押送回了長安,百濟宣告亡國。在唐軍的強勢干預下,孤掌難鳴的高句麗也只能無奈撤軍。

唐軍班師後,為了加強對百濟的控制和有效治理,朝廷在百濟的熊津、馬韓、東明、金漣、德安等五個地方設置了都督府,並任命了都督。同時命令郎將劉仁願為率領數千軍隊駐守百濟城,誰知被任命為熊津都督的左衛郎將王文度在赴任途中病逝。

歷史上一戰讓日本俯首千年的「抗倭第一人」



(圖)朝鮮三國時代是指在公元前57年到公元668年之間佔據遼東和朝鮮半島的三個國家高句麗、百濟、新羅。


終於輪到主人公、老將劉仁軌出馬了,此時的劉仁軌已是六十歲的花甲之年了,此前,他一直擔任青州(今山東省青州市)刺史,在前番唐朝發兵遼東時,他負責通過海運輸送糧草,誰知道突遇風暴,損失慘重。被朝廷問責給免了官,這次是以普通百姓的身份隨軍。

劉仁軌年輕時候就以剛毅正直著稱,他在擔任陳倉縣尉時,附近有個叫做魯寧的折衝都尉(軍隊中高級將領),此人驕縱蠻橫、為禍地方,地方官員畏之如虎。劉仁軌卻偏偏敢於太歲頭上動土,有一次這個魯寧再一次在地方上犯了罪後,直接被劉仁軌命人抓了起來,同時下令將其杖斃。


軍隊里將此事彙報給了當時在位的唐太宗,太宗皇帝知道後非常憤怒,一個小小的縣尉,竟敢下令打死折衝都尉,真是豈有此理!


太宗皇帝命人將劉仁軌召進長安責問,劉仁軌見到太宗皇帝後不卑不亢,他陳述了魯寧種種犯罪事實,證據確鑿,他只是依法辦事。太宗皇帝讚賞他的魄力和勇氣,沒有怪罪他,還升了他的官。


由於王文度病逝的突然,因此倉促之間,唐高宗還是啟用了這員經驗豐富的老將,讓他以檢校帶方州刺史的職務統率熊津王文度的舊部,駐守熊津。

唐軍主力撤退後,百濟王的堂弟扶余福信勾結和尚道琛,從倭國迎回了做人質的王子扶余豐,他們盤踞周留城,打起了復國的旗號。百濟舊民紛紛響應,扶余福信等人迅速集結軍隊,包圍了唐將劉仁願駐守的百濟城。(和劉仁軌名字很像,不過兩人沒有親戚關係,劉仁願和名將蘇定方私交不錯,因此得以成為留守大將)


(二)


唐高宗下詔讓劉仁軌統帥所部和新羅軍隊前往救援劉仁願,幾番交鋒下,百濟城下的叛軍連遭失利,退向了仁孝城。


不久後,蘇定方又率大軍攻打高句麗,可惜還是因為突降大雪、天氣嚴寒的原因,唐軍無奈撤軍,同時唐高宗下令劉仁軌等人暫停一切軍事行動,等待春天后配合主力大軍再行進軍。


此時已有謀劃的劉仁軌向唐高宗上書:


「按照《春秋》的義理,大夫出征在外,只要是可以使朝廷安寧、國家有利的事,就得專心一意地去做。如今皇上您準備消滅高句麗,首先消滅了百濟,留下部隊鎮守,控制了它的要害。雖然叛賊強橫,但他們兵力不足,我們應當磨好刀槍,餵飽戰馬,趁他們沒有準備時,打他個措手不及。等了勝利在望的時候,擺開決戰陣勢,驅馬傳遞文書請求朝廷增派軍隊,聲援接應,那麼消滅敵人指日可待。眼下平壤(高句麗首都)還沒有攻克,熊津又放棄的話,百濟很容易死灰復燃,消滅高句麗更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馬月了。我們雖然駐進了新羅國,但這正像客人一樣,發生了不稱心的事,後悔還來得及嗎?百濟的扶余豐對福信心懷猜忌,貌合神離,勢必不會支撐多長時間。我們應當堅持防守,乘著他們內亂時,再發起進攻。」


看到這員老將心意堅決,唐高宗批准了他的請求。

歷史上一戰讓日本俯首千年的「抗倭第一人」



(圖)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字為善,唐朝第三位皇帝(649—683年在位)


事態的發展果然如劉仁軌所料,百濟王子扶余豐猜忌堂叔扶余福信爭奪他的權力,設計將其捕殺,同時,他也感覺,憑自己的力量難以抵抗唐軍,因此派人向倭國求援。


此時倭國在位的是天智天皇(他在位期間大量移植唐朝的先進文化,推動了日本歷史上著名的「大化改新」變革運動),也即原先的中大兄皇子,他一直企圖在朝鮮半島握有話語權,接到百濟的求援之後,天智天皇派遣四萬二千軍隊、四百多艘戰船支援百濟。


公元663年,八月,劉仁軌率領水軍一萬多人乘著一百多艘戰船率先趕到白江口(今韓國錦江入海口)。很快,扶余豐及倭國水軍也乘著四百餘艘戰船綿延駛至。


寬闊水面上,唐、倭兩路水軍對峙,面對著數倍於己的敵軍,劉仁軌臨危不懼,他指揮船隊變換陣形,分為左右兩隊,將倭軍圍住,為數眾多的倭國戰船艦相互碰撞、無法迴旋,船上士兵亂作一團,敵軍將領無法進行有效的指揮。


同時,劉仁軌命士兵向敵軍戰船上萬箭齊發,霎時間,火光漫天,映紅了整個海面,最終,日軍戰船全部被焚毀,數萬日軍被殺或溺死,史稱「白江口之戰」。


這場戰役也是中、日兩個國家作為國家主體在歷史上的第一次正式交鋒,援軍失敗的消息傳回倭國國內,大驚失色的天智天皇立即下令封鎖邊境,加強防禦攻勢,深恐唐軍乘勢來襲,自此他也打消了染指朝鮮半島的野心。也深刻的意識到唐朝的強大不是他一個小小的倭國能抵抗的。


認識到兩國實力巨大差距的天智天皇此後派出大量遣唐使出使唐朝,學習先進文化,此後的上千年的時間,倭國(公元701年,唐朝承認他們新更改國名的——日本)再也不敢對中國生出任何侵略的想法。

歷史上一戰讓日本俯首千年的「抗倭第一人」



(圖)唐滅高句麗之戰


唐高宗得到消息後,非常高興,他下詔正式任命劉仁軌為帶方州刺史(朝廷在百濟故地設立的羈縻州),賜予長安城內的豪宅一座。在這次戰爭中,劉仁軌也用自己出色的戰場指揮能力讓日本人見識到了唐朝水軍實力的強大,此戰也奠定了東北亞地區以後上千年時間的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基本格局。


劉仁軌在百濟故地推行唐朝的各項政策,修養生息,同時也將中原先進的文化和農業技術傳播到了此地,幾年後,此地的面貌發生了煥然一新的改變。在後來攻滅高句麗的軍事行動中,劉仁軌也屢立戰功,他後來做到了宰相一級的高官,這位歷史上鮮為人知的「抗倭第一人」一直活到了八十五歲的高齡。


歷史大學堂官方團隊作品文/ 天野蒼茫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學堂 的精彩文章:

他曾是項羽最得力的幫手,卻被一個拍馬屁的敲響了喪鐘
唐僧取經,留給現代人什麼啟示?
大秦帝國之天下一統-天下正好串講華夏風雲五千年

TAG:歷史大學堂 |

您可能感興趣

揭秘歷史上一戰讓日本俯首千年的「抗倭第一人」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對日戰爭,打得日本俯首一千多年苦練內功
史上最牛的一次閱兵,讓幾十個國家俯首稱臣,連日本也甘當小弟
明朝時期這個中國人曾佔領日本,讓日本俯首稱臣!
一個被稱為日本軍神的人卻只俯首拜中國陽明
那一年他帥軍十萬,迫使日本俯首稱臣,完成了忽必烈的遺願
中國一次閱兵,數十萬人參與,二十多個國家使臣磕頭下跪俯首稱臣
可與秦始皇齊名的「千古一帝」:在位一壯舉令周圍27國俯首稱臣
唯一跑日本建國稱王的中國人,日本軍閥都臣服於他,個個俯首帖耳
真正跑到日本稱王的中國人 日本大名得看他臉色 各個俯首帖耳
中國疆域最廣的時候能讓全世界都俯首稱臣,多虧了這個人
來自戰鬥民族的世界金手掌!手指比別人粗三倍,世界第一臂力,史泰龍也要對他俯首稱臣
日本無條件投降,看日本鬼子俯首認罪
拿下第39次三雙的威少俯首稱臣,39歲的阿根廷妖刀終於出鞘!
幸虧二戰結束早,德國這幾件武器如果量產,全世界俯首稱臣
這個唐朝的男人,把印度打到俯首稱臣
中國這款火炮曾讓美俯首稱臣 億萬國人看完徹底沸騰了!
唐朝那麼牛,為什麼還對突厥俯首稱臣12年!
一群亡國君被聚在一起,一昏君突然提議,向戰勝國俯首稱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