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高考之後再無狀元

高考之後再無狀元

1、高考有狀元嗎?


隨著高考閱卷結束,全國各地的分數線也出爐,伴隨而來的就是各地的高考狀元,彷彿高考狀元已經成為每個省的標配,高考狀元的志願的報告,以及高考狀元的學習就業情況都受到了媒體的關注,誰讓現在是眼球經濟時代呢。


可是,作為一個負責人的歷史公眾號的編輯,魯速君忍不住要出來吐槽一下,什麼省狀元、市狀元、縣狀元、學校狀元,這些說法統統都是錯誤的,雖然說狀元是為了表達第一的意思,不過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考試的第一不一定要用狀元來表達,執意要用狀元,只能說是為了博眼球,討好高考的分數線第一的人。

高考之後再無狀元



高考結束,考生出考場


2、古代科舉考試的第一是如何稱呼的?

中國是一個考試大國,也是從封建時代開始,就有相對公平的發現人才的制度,那就是科舉制度,科舉制度從隋唐開始,至清朝結束,延續了上千年,成為世界延續時間最長的選拔人才的辦法。對中國在內的漢文化圈諸多國家,以及西歐國家啟蒙影響深遠。


科舉考試制度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的完善,考試的內容也在不斷的變化,例如在唐朝時期,是以詩賦取士,而到了明清就是八股取士,也就是做文章,也有了類似現代公務員考試申論的策論,並且從一開始的保留名字閱卷,到後來的糊名和謄錄,糊名,就是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貫等密封起來,又稱「彌封」或「封彌」。謄錄就是將考生的試卷另行抄寫,考官評閱試卷時,不僅不知道考生的姓名,連考生的字跡也無從辨認。是不是跟高考的糊名很像,高考的糊名就是從科舉的糊名而來。只是高考沒有謄錄。


從宋朝開始,科舉考試由於參與的人太多,有了分級考試,宋代的科考分為三級:解試(州試)、省試(由禮部舉行)和殿試。解試由各地方進行,通過的舉人可以進京參加省試。省試在貢院內進行,連考三天。為了防止作弊,考官俱為臨時委派,並由多人擔任。考官獲任後要即赴貢院,不得與外界往來,稱為鎖院。考生到達貢院後,要對號入座,同考官一樣不得離場。試卷要糊名、謄錄,並且由多人閱卷。而殿試則於宮內舉行,由皇帝親自主持及定出名次。自宋代起,凡於殿試中進士者皆即授官,不需要再經吏部選試。


既然分級,那麼每次考試都有第一名,古人以嚴謹的太對對待這個事情,不會像現在一樣,高考考個學校第一都可以稱之為某某學校的狀元,對於每級考試的第一,我們拿科舉鼎盛時期的明朝來說明。

高考之後再無狀元


科舉到了明朝,可以說相當完善,而科舉考試也達到了鼎盛,明代科舉考試,分為四個步驟:第一步為童生試,明代由提學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學政主持的地方科舉考試,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院試合格後取得生員(秀才)資格,方能進入府、州、縣學學習,所以又叫入學考試。應試者不分年齡大小都稱童生。;第二步在各省會舉行,叫做「鄉試」,中式者為「舉人」;第三步在京師舉行,由禮部主持,稱為「會試」;第四步會試中試者,天子親自在朝廷策試,稱「廷試」,亦稱「殿試」。殿試取中者叫做「進士」。殿試分一、二、三甲發榜以為名第之次:第一甲僅三人,狀元、榜眼、探花,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若干人,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若干人,賜同進士出身。


前面也說過,每次考試都有第一名,那麼古代人怎麼稱呼這些第一呢,難道也跟現代人一樣稱為縣試狀元、府試狀元,當讓不是,古代階級森嚴,不可能讓你這樣叫的,古人有一套體系,請聽魯速君娓娓道來。

高考之後再無狀元


首先就是童生試第一,由於童生試第一有三次,所以這裡沒有那麼嚴格,童生每次考試的第一名都稱為案首。也就是縣試案首,府試案首,院試案首,之所以沒有那麼嚴格,因為這是一個資格考試,也就是說過了童生試成為童生以後才能參加後面的鄉試。當然過了童生試要練過三次考試才可以。


而到了鄉試,也就是各省舉行的,基本上古代鄉試的題目跟現在一樣,是各省獨立命題的,所以也沒有可比性,而鄉試如果拿了第一,那麼就是解元,所以在進行會試的時候,會碰到山東解元、浙江解元等等,大家都是各省第一,題目又不一樣,所以也沒辦法比較,但是到了會試和殿試是可以進行比較的,因為會試和殿試的題目都是一樣的了。


會試的第一稱之為會元,殿試第一稱之為狀元,而這如果考試中了解元、會元、狀元,就稱之為連中三元,這種在每個朝代都是比較少的。畢竟放到全國來之後,考試的題目都一樣了。而且還要看皇帝的喜好。


3、為什麼高考有那麼多「狀元」?

那麼回到我們的高考,我們可以知道,如果是某省的高考第一,應該稱之為XX省高考解元。而如果是縣裡第一,只能委屈一下叫xx縣高考案首了,由於全國高考試卷沒有統一,所以根本就沒有高考狀元這一說。


而且狀元的意思就是殿試第一名,全國只有一個,如果是在明清文字獄時期,你敢說X省狀元,你是想鬧獨立嘛,不過現在狀元逐漸引申為第一的意思,而且也是為了博個好的口彩,雖然說是如此,但是古代的這些知識,我們不能不知道,否則,到最後大家以為科舉考試也有各省狀元,豈不是鬧了笑話?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百家爭鳴 的精彩文章:

朱元璋如何對老鄉深情重義
臨終那一刻孫悟空終於明白,強大的暴力才是真正的長生之術
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女狀元!
韋小寶的「人才經」靠譜嗎:漿果的堅守
血流成河的「甘露之變」

TAG:歷史百家爭鳴 |

您可能感興趣

火影傀儡師的巔峰對決,簡直是難以逾越的高度,此戰之後再無精彩
古天樂之後再無項少龍,黃易之後尋秦蹤跡難覓
「楊冪之後再無白淺」十年努力終獲國際影后
古天樂之後再無楊過
十秒之後再來 我們重新相愛一次
成名之後閃婚閃離,二婚之後再被拋棄,如今復出沒人買帳
端午之後再無小長假,但我可以教你無限續上啊!
楊冪之後再無白淺,舒暢之後還會有無數個林致!
因為差了他一人,民國之後再無大師
7月之後再無色達
張國榮之後再無程蝶衣
NBA四大失傳絕技:科比之後再無後仰,此球星45度擦板後繼無人
網友盛讚楊冪之後再無白淺,趙麗穎之後再無楚喬卻被罵慘!
20年之後再此相逢,這國豪情不變,再次出手買下50架國產戰機
女子失憶之後再遇前男友,隨後遭遇卻讓人無比羨慕!
這場戰爭堪稱曠古之戰 自此之後再無「中華」
誰說大唐之後再無好刀?
富尼耶:我想痊癒之後再復出
「貢品」很多人說,她之後再無趙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