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壇第一怪咖,史上最寂寞山水大師!
他是一位任性富家子弟,
擁有著最時尚的癖好!
潔癖
潔癖
潔癖
趙元《倪瓚寫照》1352年作
TOP. 1
「逛窯子、找妓女」
讓其一遍一遍的洗澡
全身聞味檢查,
最終因洗到天亮而作罷。
TOP. 2
他的香廁是一座空中樓閣,
用香木搭好格子,
下面填土,
中間鋪著潔白的鵝毛,
「凡便下,則鵝毛起覆之,
不聞有穢氣也。」
《楊竹西小像》,元代/1363年,王繹/倪瓚,長卷,紙本水墨,縱27.7厘米,橫86.8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TOP. 3
一日其好友夜宿家中,
夜晚忽聽朋友咳嗽一聲,
天亮便命人尋找痰跡,
傭人找遍也沒發現,
怕挨罵便找了樹葉頂替,
他斜睨了一眼,
便厭惡地閉上眼睛,
捂住鼻子,
叫傭人送到三里外丟掉。
倪瓚《畫寒煙清靜》
TOP. 4
後因故入獄,
到吃飯的時候,
卻讓獄卒把碗舉到眉毛高度,
獄卒問他為什麼,
他說怕把唾沫噴到飯里。
獄卒大怒,
把他鎖到馬桶旁邊,
後經人求情方得釋放。
李可染《倪迂洗桐圖》
TOP. 5
文房四寶
有兩個傭人專門負責,
隨時擦洗。
院里的梧桐樹也要
每日早晚挑水揩洗乾淨。
TOP. 6
好飲茶,於是親身特製,
好友慕名而來得此茶招待,
友覺此茶一般便生氣道,
吾以子為王孫,故出此品,
乃略不知風味,真俗物也,
遂與之絕交!
倪瓚 《幽澗寒松圖》 台灣故宮博物院藏
這樣的謹慎孤高,
使其不僅激怒了敵人,
也喪失了朋友
作為報復,
其死因釀出了多種版本,
一說臨終前患痢疾,
「穢不可近」,
一說被朱元璋扔進糞坑淹死……
可就是這樣一位
清冷孤僻的人,
明代江南人卻以有無
收藏他的畫而分雅俗,
其至今仍被評為
中國古代十大畫家之一。
英國大不列顛百科全書
將他列為世界文化名人。
家富、博學好古,
四方名士常至其門。
與黃公望、王蒙、
吳鎮合稱「元四家」。
他就是
倪瓚
(1301~1374)
中 文 名:倪瓚
別 名:荊蠻民、凈名居士、朱陽館主、滄浪漫士、曲全叟、海岳居士
國 籍:中國
職 業:畫家(擅畫山水、墨竹,)詩人
信 仰:道教
代表作:《松林亭子圖》《漁庄秋霽圖》《怪石叢篁圖》《容膝齋圖》
所處時代:元代
星 座:疑似「處女座」
藝術地位:與黃公望、王蒙、吳鎮合稱「元四家」。
其祖父為本鄉大地主,富甲一方,貲雄鄉里。父早喪,弟兄三人,倪瓚從小得長兄撫養,生活極為舒適,無憂無慮。又為他請來同鄉「真人」王仁輔為家庭教師。
倪瓚《秋亭嘉樹圖》
【年代】元代
【簡介】立軸,紙本,墨筆。縱134厘米,橫34.3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受到這樣的家庭影響和教育,養成了他不同尋常的生活態度,清高孤傲,潔身自好,不問政治,不願管理生產,自稱「懶瓚」,亦號「倪迂」,常年浸習於詩文詩畫之中,和儒家的入世理想迥異其趣,故而一生末仕。
倪瓚《容膝齋圖》
【年代】元代
【簡介】紙本水墨,縱74.4厘米,橫35.5厘米。
台灣故宮博物院藏。
青少年時期的倪瓚雖然家境富裕,生活優裕,但未染上紈絝子弟習氣,對自身的學習修養,抓得挺緊。家中有一座三層的藏書樓「清閟閣」,內藏經、史、子、集、佛經、道籍千餘卷。
倪瓚《水竹居》
【年代】元代
【簡介】紙本設色,縱55.5厘米,橫28.2厘米。
中國歷史博物館藏。
倪瓚每日在樓上讀書作詩,除精心研讀典籍外,對佛道書籍也多有涉獵。「清閟閣」內還藏有歷朝書法名畫,倪瓚對這些名作朝夕把玩,心摹手追,潛心臨摹,揣摹其神韻氣質。
倪瓚《雨後空林圖》
【年代】元代
【簡介】紙本,設色,縱:63.5 厘米,橫:37.6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同時,他常外出遊覽,見到有價值的景和物隨手描繪,他精細地觀察自然界種種現象,認真地寫生,歸後往往畫卷盈笥。倪瓚一方面注意繼承傳統技法,博採各家所長,勤奮的學習,為他後來在繪畫上的創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倪瓚《虞山林壑圖》
【年代】元代
【簡介】立軸,紙本,墨筆。縱94.6厘米,橫34.9厘米。
(美)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元泰定五年(1328),長兄倪昭奎突然病故。繼之,母邵氏和老師王仁輔相繼去世,使倪瓚悲傷不己。他原來依靠其長兄享受的特權,隨之淪喪殆盡,倪瓚變成了一般的儒戶,家庭經濟日漸窘困,他懷著憂傷的情緒, 自作述懷詩,詳述當時自己痛苦的環境。
倪瓚《六君子圖》
【年代】元代
【簡介】紙本,水墨,縱:61.9厘米,橫:33.3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元天曆三年到至正十一年的20年內,是倪瓚繪畫創作的成熟期。這時期,倪瓚廣泛交際,友人多為和尚、道士或詩人、畫家。他作的詩作多半也是和這類人酬唱之作。他的至交張伯雨是有名的道士,倪瓚曾為其精心繪製了《梧竹秀石圖》。
《梧竹秀石圖》
元 倪瓚
紙本水墨 縱95.5厘米 橫36.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另一位他所推崇的名畫家黃公望亦是當時新道教全真教中名人,道學深邃,比他年長32歲。黃公望曾花10年時間,替倪瓚畫《江山勝攬圖》卷,是黃氏淺絳山水中的傑作之一。
那時倪瓚48歲,此時,他開始信仰道教(全真教),養成了孤僻猖介的性格,超脫塵世逃避現實的思想,這種思想也反映到他的畫上,作品呈現出蒼涼古樸、靜穆蕭疏的意向。
倪瓚《琪樹秋風圖》
【年代】元代
【簡介】立軸,紙本,墨筆,縱62厘米,橫43.3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從元至正十三年(1353)到他去世的20年里,倪瓚漫遊太湖四周。他行蹤飄泊無定,足跡遍及江陰、宜興、常州、吳江、湖州、嘉興、松江一帶,以詩畫自娛。
這時期,也是倪瓚繪畫的鼎盛期。他對太湖清幽秀麗的山光水色,細心觀察,領會其特點,加以集中、提煉、概括,創造了新的構圖形式,新的筆墨技法,因而逐步形成新的藝術風格。
倪瓚《紫芝山房圖》台北故宮藏
作品個性鮮明,筆墨奇峭簡拔,近景一脈土坡,傍植樹木三五株,茅屋草亭一兩座,中間上方空白以示淼淼的湖波、明朗的天宇,遠處淡淡的山脈,畫面靜謐恬淡,境界曠遠, 此種格調,前所未有。
這一階段,倪瓚創作了《松林亭子圖》(1354)、《漁庄秋霽圖》(1355)等許多力作給後來的明清繪畫以巨大的影響,成為元四大畫家之一。
《漁庄秋霽圖》
元 倪瓚 紙本水墨 縱96厘米 橫47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九月十八日(10月25日),其妻蔣氏病死,倪瓚受到很大的打擊。長子早喪,次子不孝,生活越覺孤苦無依,內心煩惱苦悶,無所適從。明初,朱元璋曾召倪瓚進京供職,他堅辭不赴。作《題彥真屋》詩云:「只傍清水不染塵」,表示不願做官。他在畫上題詩書款只寫甲子紀年,不用洪武紀年。
倪瓚《楓落吳江圖》 立軸 紙本
台北故宮博物院
明洪武七年(1374),倪瓚在江陰長涇借寓姻戚鄒氏家,中秋之夜,他身染脾疾,便到契友名醫夏顴家就醫,夏築停雲軒以居之。倪瓚一病不起,於陰曆十一月十一日死於夏府,享年74歲。他的遺體埋葬在江陰習里,後改葬在無錫芙蓉山麓的祖墳,周南老撰墓志銘。
書法
倪瓚42歲的書法落款書於至正二年(1342年),
按:倪瓚(1301~1374)。
倪瓚工書法,擅楷書,他的書法作為在野的高人韻士,參禪學道,浪跡天涯 ,以一注冰雪之韻,寫出了他簡遠蕭疏,枯淡清逸的特有風格。倪瓚真正做到了既「隱」且「逸」,其書既遒勁、精美,又率意、簡逸,無怪乎後人多稱其為「倪高士」。
倪瓚 65歲時的作品結構
倪瓚52歲時候的作品
倪瓚64歲所書作品(落款是至正甲辰,1364年)
詩詞
倪瓚生活於戰亂的環境中,想逃避現實,放棄田園產業,過著漫遊生活。倪瓚對現實常常採取消極姿態。他有一首散曲《折桂令》說:「天地間不見一個英雄,不見一個豪傑。」他不隱也不仕,漂泊江湖,別人都不了解他,他也不想被人了解。
倪瓚《畫寒煙清靜》
他簡約疏淡的山水畫風
總給人一種寂靜的感覺
好像聽不到城市的喧囂
只有風聲和水聲
他既屬於這個時代,
又不屬於這個時代。
責任編輯:子曰






TAG:壹號收藏 |
※倪瓚:中國畫壇第一怪咖
※他的山水畫獨樹一幟,張大千稱他「民國畫壇第一人」!
※一代山水大家隕落,嶺南畫壇再失高峰
※中國畫壇里一枝美麗的奇葩!
※被張大千譽為「民國畫壇第一人」,吳湖帆經典山水畫高清全集
※中國畫壇第一高冷畫家
※二十世紀中國畫壇一位重要的畫家吳湖帆
※明末清初畫壇四僧之一——八大山人
※張大千:敦煌壁畫對於中國畫壇的十大影響!
※史國良:陳老鐵是目前中國畫壇最具實力的未來大師!
※張大千:敦煌壁畫對中國畫壇的十大影響
※中國畫壇百傑之一——方楚雄
※五位畫壇巨擘筆下的巴山蜀水!
※沉默的大師!去世七年後作品公諸於世,震撼整個中國畫壇!
※海上畫壇的一代宗主吳湖帆——近世畫竹第一人
※叱吒民國畫壇四大花旦作品,爭奇鬥豔!
※「中國畫壇巨匠」陳大章先生山水畫作賞析
※畫壇四僧之一——弘仁
※沉默的大師!去世七年後作品公諸於世,震撼整個中國畫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