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真正的修行人,修行路上十不求

真正的修行人,修行路上十不求

真正的修行人,修行路上十不求



1念身不求無病,身無病則貪慾易生。

參玄學道的人,不要要求身體一定要健康,永遠不生病,因為身體沒有病,有時候容易生起貪慾、執著。「有病方知身是苦」,學道的人有時候帶三分病,才知道發道心。因此,無病固然很好,有病也不必害怕,有病反而更能激發精進向道的心,所以,「念身不求無病」借假修真。


2處世不求無難,世無難則驕奢必起。


在世間做人處事,不要害怕困難挫折,有時太容易、太順遂,容易驕傲、自大,甚至引人嫉妒;從艱難困苦裡完成目標,反而不會遭致嫉妒、障礙。所以,「處世不求無難」。


3究心不求無障,心無障則所學躐等。

發心學道,不要要求沒有障礙;沒有一點障礙、干擾、困難,容易輕忽所學,做人就會躐等、僭越。所以,世事越是艱難,越懂得謹慎從事。所以,「究心不求無障」。


4立行不求無魔,行無魔則誓不堅。


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不要怕魔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難有時候也是我們的逆增上緣。所以,「立行不求無魔」。


5謀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則志存輕慢。


我們無論是讀書、創業,或是從事任何工作,不要急於成就,太容易成就,則志願不堅,很容易遭致失敗,所以,「謀事不求易成」。

6交情不求益吾,交益吾則虧損道義。


與人交朋友,不要處處想到要別人幫忙我、有利於我,這種自私的心態,交不到知心的好朋友。與朋友交,要想到我怎樣給別人快樂、給人歡喜、給人利益。如果一味要求朋友有利於自己,就會虧損道義。所以,「交情不求益吾」。


7於人不求順適,人順適則心必自矜。


與人相處,不要要求別人凡事聽命於我、順從我,事情太過順心如意,則容易剛愎自用。所以,「於人不求順適」。


8施德不求望報,德望報則意有所圖。

幫助別人,不要企望人家報答我。望人報答,那不是布施,是貪慾;既然布施,就要無所求,無所求的無相布施,才是真布施。


9見利不求爭分,利爭分則此心妄動。


見到人家有了好處、利益,不要就想分一杯羹,也不要生起嫉妒心;要生隨喜心,為人家歡喜、祝福,這樣就不會痴心妄動。


10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則怨恨滋生。

受到人家的冤枉、委曲、壓抑,不要急於辨白、申訴,否則容易滋生怨恨;反之,能夠吃得虧、看得破、放得下,有時反能增加自己的道德、福報。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 的精彩文章:

算命,不如修德
太上老君不是兜率宮裡燒鍋爐的!
警惕,陽氣少了運氣會變差!
《封神演義》深度解讀

TAG:道教 |

您可能感興趣

真正的修行人,修行路上十不求!
修行路上十不求
不修行的修行
修行是從「修不行」開始的
直擊真正的苦行僧,苦行天下,只求飲食不乞金錢,真正的修行
以修行為生活懶惰的借口不是真修行
不懂修行到處跑,若真修行何用跑
內修無需苦行,快樂修行吧
你是真的在修行,還是假裝修行?
生活不是修行,修行必須拜師
修行路上:把家庭作為修行的道場
直擊苦行僧一絲不掛的修行之路
人生如一場修行,修行就是修心!
修行人,要修正言行心念
神秘修行人泄露的天機,修行、修道、修鍊的真正目的!
不管你修行還是不修行,因果就在那裡
再修行
修行修什麼行?
尋一個修行的寧靜處,送給修行的同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