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探究宋哥窯金絲鐵線的形成基因

探究宋哥窯金絲鐵線的形成基因

探究宋哥窯金絲鐵線的形成基因



關於宋代哥窯器的金絲鐵線到底是如何形成的?自古在錯誤中徘徊,總體錯在染色之說上。筆者認為金絲線的形成應是二次復燒與三次烘烤而形成。是經二次復燒使原本在二次復燒開裂後,胎質中的游離鐵分子在三次烘烤時還原為淡紅色(即金絲)。而在二次燒時所出現的裂紋的鐵線是本身胎骨的黑質原本(紫金胎質)。當然,今天展示在人們面前的一切,應是在漫長歲月的變遷洗禮中,無論金絲還是鐵線,一定與衰褐變化中的蠟汁玉液溢泛相溶有關。至於有些出土哥器,出現過多的片紅等色種變化,那是入土之故,如太多的硃砂浸等。

為什麼說哥窯器會是在二次燒、三次烘烤而形成的呢?首先,凡是有金絲鐵線的哥器,一定是擊之為酥聲,我們可以做一個試驗,當把一個蒸好的饃,放在爐子上烤第一次時,饃皮是硬的,第二次烤會裂,第三次再烤會酥。筆者認為,宋哥器胎質是黑質紫金土。第一次燒成後,經第二次復燒出現主線(鐵紋之線開裂)而第三次應是較低點的溫度、較長時間的烘烤,讓胎質中的游離鐵分子逐漸彙集,還原發色,便是淺淡紅色,而這種由少集多的形成紅絲線紋理。在黑色的胎寬裂線的作用襯托下,淡紅色絲紋給人以視覺上是金絲般的色澤,故稱之為金絲。


至於哥窯器的開片紋理的多變,應與燒造時的製作工藝流程有關,但主體金絲鐵線的成因便是二次復燒與第三次烘烤有關。至於為什麼自南宋以後,後世皆有仿,但均仿不成的根本原因,應是取材與總體的工藝製作流程不得而知。正如今天,多種書籍想當然地說成是染色而形成,也是不知的緣故,自然全是一派胡言。


在這裡要提及的是,南宋官器中也有類似金絲鐵線的器物,唯一不同的是器物胎骨堅實,這應是胎質結構配方不同和釉面肥厚度有別之故。我們也能看到哥窯中僅有鐵線而無金絲的器物,那應是只進行了二次復燒,而缺少了一道烘烤程序的原因。當然,以上定論是否準確,應是一家研究、探索、推論之言,還有待求證。但在此可以斷言地說,以往一切所言,製成後染色之說,則全是錯誤的。這一點無須爭議,因為與事實不符。


在此,我想說的是,自古前輩們所言,什麼官、哥不分之說。假如,回到30年以前,我們可以理解,因為當時可以提供給人們可探知、可研究的實物太少,但在今天仍以此來說事,來掩蓋什麼,那應是無知的辯詞。事實上,不懂自然分不清,而假如能探明時,很好區分,胎質、光澤、擊聲全然不同。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在哥窯器中同樣有經特殊處理加工的掛一層亮釉之器。它們多被無知者冠以假名,事實上是精品。願天下藏家慧眼識寶,在收藏路上走的更好。

探究宋哥窯金絲鐵線的形成基因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談古玩 的精彩文章:

香港春拍:書畫為何發燒
將軍罐原來和「將軍」沒關係?

TAG:趣談古玩 |

您可能感興趣

哥窯:紫口鐵足 金絲鐵線
金絲鐵線 紫口鐵足——宋瓷珍品哥窯賞析
原礦綠松石的鐵線是什麼?是怎樣形成的?
哥窯瓷器乃五大窯之一『金絲鐵線』更是珍品
龍沙寶石公主邂逅鐵線蓮王子,粉色和藍色的愛戀
藏在綠松石的鐵線里的秘密
《談瓷論道》之-「金絲鐵線」識哥窯
鐵線蓮種植基本功
為什麼你的鐵線蕨容易黃葉、萎蔫?
藤本皇后鐵線蓮家庭盆栽技巧,輕鬆養成花瀑
綠松石的鐵線真的是瑕疵嗎
最美的藤本皇后——鐵線蓮
從鐵線看綠松石的優化及真假
唐代篆書最高成就的李陽冰鐵線篆《千字文》
鐵線蓮怎樣分組、修剪、種植?
鐵線蓮:堅韌如鐵花開如蓮
鐵線松的等級
鐵線對摺擰成曲折的形狀,替代用電工具連接電線
綠松石的鐵線對綠松石的影響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