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沃霍爾到彈幕鬼畜,錄像藝術50年的發展

從沃霍爾到彈幕鬼畜,錄像藝術50年的發展

對於錄像藝術而言,1965年是特別重要的一年,安迪·沃霍爾和白南准各自用錄像的方式創作了一件作品。前者的作品《外與內》將鏡頭對準了他所鍾愛的女孩伊迪·塞奇威克,屏幕上呈現的是女孩輕快交談的多重影像,讓人不禁聯想到他的絲網版畫作品的特質;後者的《扣子偶發事件》則是藝術家本人將扣子不斷解開扣上的記錄,具有典型的激浪派風格。兩件截然不同的作品,幾乎在同時,揭開了錄像藝術的序幕。



從沃霍爾到彈幕鬼畜,錄像藝術50年的發展


安迪·沃霍爾,外與內,1965,33分鐘



從沃霍爾到彈幕鬼畜,錄像藝術50年的發展


白南准,扣子偶發事件,1965,2分鐘


中央美院美術館於7月2日至8月28日舉辦「時間測試:國際錄像藝術研究觀摩展」。該展覽分為互相呼應的兩個部分:「移動的時間:錄像藝術50年,1965-2015」呈現過去50年對西方影像藝術發展有重大影響的作品,由美國布羅德美術館副館長凱特琳·多爾蒂策展;「屏幕測試:1980年代以來的華人錄像藝術」重點梳理和回顧過去三十多年中具有代表性的華人活動影像藝術作品,該展覽的策展人為董冰峰和王春辰。


錄像技術曾經由電影電視工業主宰。二十世紀中葉,當個人也能以實惠而便攜的方式操作錄像設備時,它很快成為藝術家鍾愛的創作工具,而今更是當代藝術領域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從沃霍爾到彈幕鬼畜,錄像藝術50年的發展


烏雷和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AAA-AAA,1978,12分57秒


在展覽現場,和兩件開山之作同處美術館大廳的,是行為藝術家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和烏雷的經典作品《AAA-AAA》。二人面對面發出持久的呼喊,他們的臉孔越靠越近,聲音也逐漸轉變為尖叫。這件作品誕生於1978年,藝術家以這樣的行為試探個人身體的極限,也探索兩人關係的變化。阿布拉莫維奇和烏雷在藝術和生活上皆為伴侶,他們搭檔工作長達12年,直至1988年,二人從長城兩端分別出發,在途中相遇,揮手作別。


由於錄像設備記錄的特性,很多錄像藝術和行為、偶發、表演等藝術形式有緊密聯繫。但是它們超越了所記錄的藝術形式本身的特性,對於觀看做了重新的界定。



從沃霍爾到彈幕鬼畜,錄像藝術50年的發展


瑪莎·羅斯勒,廚房符號學,1975,6分9秒


值得一提的是,早期錄像藝術的發展之中,女性藝術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品。瑪莎·羅斯勒的《廚房符號學》(1975)也是一件重要作品。藝術家站在廚房內,根據字母順序依次展示廚房用具,並且運用它們做出各種攻擊性動作。通過這種呈現,藝術家試圖質疑家庭範圍內的性別角色和任務分配問題。



從沃霍爾到彈幕鬼畜,錄像藝術50年的發展


讓-呂克·戈達爾和安-瑪莉·米耶維勒,六乘二/傳播面面觀,1976,597分鐘


錄像藝術和電影同樣聯繫緊密。展覽中有一件新浪潮導演讓-呂克·戈達爾的作品,這是他與電影製作人安-瑪莉·米耶維勒合作完成的。這件名為《六乘二/傳播面面觀》的作品總共時長597分鐘,分為6集,每集包括兩段40至50分鐘的影像。前半段是關於某個特定話題的視頻,例如大眾媒體、勞工、攝影或愛,後半段則是一段相關人士的採訪。這個結構旨在探看理論知識與個人主觀經驗之間的聯繫。



從沃霍爾到彈幕鬼畜,錄像藝術50年的發展


哈倫·法羅基,工人離開工廠,1995,36分鐘



哈倫·法羅基的《工人離開工廠》(1995)與1895年第一部公映的盧米埃爾電影同名。藝術家搜集了電影史上各種工人離開工廠的鏡頭,通過這種並置的呈現,希望引起人們對電影中邊緣化的工人影像的關注。法羅基運用影像本身提醒世人影響背後所具有的政治性。


為了展現不同時期錄像藝術的相互聯繫,策展人特意邀請幾位年輕的錄像藝術家選擇一件對自己最有影響的作品並置展覽。戈達爾、比爾·維奧拉等前輩藝術家被選中參展,而來自安哥拉的藝術家納斯迪奧·莫斯基多選擇了BBC紀錄片《海洋巨人》中關於鯨魚的片段。



從沃霍爾到彈幕鬼畜,錄像藝術50年的發展


BBC紀錄片《海洋巨人》片段



「錄像藝術」在中國大陸的發展也有二十餘年,而在鄰近的台灣、香港這樣較早接受西方現代藝術影響的地區,則發展更早。華人世界裡的「錄像藝術」,雖傳承自西方,但並非對其既有的歷史、美學、文化內涵進行簡單模仿,而是將實踐帶入特有的文化語境、密切關注現實,並且積極又策略地介入對社會問題的討論。


張培力1988年的作品《30×30》被視為中國錄像藝術的開山之作。在120分鐘的影像中,藝術家將一塊方形的玻璃摔碎,再用膠水粘合,再次摔碎,如此往複。本次展出的是另一件他早期帶有「沉悶美學」的作品《水——辭海標準版》(1991)。藝術家邀請中央電視台女播音員邢質斌以標準語速朗讀《辭海》中以「水」字開頭的條目,看似嚴謹的製作,卻瀰漫著一股荒誕的氣息。



從沃霍爾到彈幕鬼畜,錄像藝術50年的發展


張培力,水——辭海標準版,1991,9分35秒




從沃霍爾到彈幕鬼畜,錄像藝術50年的發展


宋東,關注監視,1995



宋東的作品《關注監視》(1995)探討了鏡頭本身的權力問題。藝術家將鏡頭對準一個監視器,他可以出現於監視器的內外,當藝術家的身影出現在監視器之內時,他彷彿發現了探頭一般,手持相機對準它拍攝。



從沃霍爾到彈幕鬼畜,錄像藝術50年的發展


林科,魯濱遜漂流記,2011,56秒



隨著互聯網的興盛,不少錄像作品也具有典型的網路特性。1984年出生的藝術家林科創作了一件名為《魯濱遜漂流記》(2011)的視頻,這件十分標題黨的作品,其實是藝術家伴隨著海浪的聲音,在一幅島嶼為桌面的背景前,拖動一個名叫「魯濱遜」的文件夾。他將之上傳到優酷,卻因為遭到太多人吐槽,長期保持在搜索榜前列。



從沃霍爾到彈幕鬼畜,錄像藝術50年的發展


苗穎,健康的畏懼,2015



苗穎的作品《健康的畏懼》(2015)融合了成龍甩頭的「duang」表情、紅極一時的網路神曲「我的滑板鞋」、嗶哩嗶哩網站彈幕、鬼畜等各種元素。值得一提的是,這件作品是通過網路瀏覽器播放的,由於不同地區的網路環境並不相同,所以,它在讓人體驗網路狂歡的同時,亦能意識到所謂網路世界也並非天下大同的烏托邦。


本次展覽還特設一個單元,呈現「香港錄像藝術」。通過1989年至2014年的一系列香港藝術家創作的動態影像,展現歷史變遷之中更多面的香港形象。(文/朱潔樹)



從沃霍爾到彈幕鬼畜,錄像藝術50年的發展


文晶瑩,慧慧,2011,8分5秒



轉自澎湃新聞:http://www.thepaper.cn/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國外的早期中共黨史研究有什麼新成果
美國也有「學區房」 為啥不像國內這麼火爆?
「國母」宋慶齡,為何不會講國語?
《冰與火之歌》作者採訪了斯蒂芬·金,看兩位作家如何談控槍
西安事變,張學良心中有多少苦悶

TAG:澎湃新聞 |

您可能感興趣

2016年王一卜玉雕佛造像藝術的自我超越:傳承與發揚
陝西2017年「永不落幕的藝術節」開幕
130幅藝術天才的曠世傑作,縱貫古今,穿越萬年
一幅畫與500年前的藝術圈
穿越萬年,縱貫古今:130幅藝術天才的曠世傑作
電影轉向"-2000年以來的中國錄像藝術
跨越9500公里,這個品牌將展覽開到了藝術之都巴黎!
2016成都第三屆天府古鎮藝術節將在彭州拉開帷幕
2016年巴塞爾藝術展十大最具看點的展位
漁20周年文化藝術展即將拉開帷幕
2000年後藝術疆界的拓展
美國17歲少年奇葩的眼鏡藝術
嗲爆的美女藝術家,將代表蘇格蘭參加2017年威尼斯雙年展
20年的美好,一位藝術女只玩馬賽克
行為藝術之母新紀錄片發布:70歲,在巴西治癒心碎
影響2016年中國藝術市場的「大咖」們
蓬皮杜藝術巡展10月到上海,名單涵蓋20世紀最重要藝術家
皖南古寨里的藝術村:600年的祠堂里,黃梅戲至今唱不停!
天橋藝術中心在6月至8月將推出「繽紛童年藝術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