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王宠此小楷有仙气

王宠此小楷有仙气

王宠小楷《南华真经》,纸本,每开尺寸长19.1、宽12.5厘米,荣宝斋藏。书后有梁启超、张謇跋。

王宠此小楷有仙气


王宠(1494-1533),字履仁,后字履吉,别号雅宜山人,吴县人。为邑诸生,累试辄不利,贡入太学。书法始摹永兴、大令,晚节稍出己意,以拙取巧,婉丽遒逸,为时所趋。

王宠此小楷有仙气



王宠书法初学蔡羽,后规范晋唐,楷书师虞世南、智永;行书学王献之,融会贯通。小楷尤清,简远空灵。其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并称。何良俊《四友斋书论》评其书:「衡山之后,书法当以王雅宜为第一。盖其书本于大令,兼人品高旷,改神韵超逸,迥出诸人上。」著有《雅宜山人集》。传世书迹较多,有《诗册》、《杂诗卷》、《千字文》、《古诗十九首》、《李白古风诗卷》等。

王宠此小楷有仙气



王宠作为明代中叶「吴门书派」的主将,在中国书法史上是有一定地位的。他的书法所透出的俊逸儒雅的气息以及在明代中叶「吴门书派」中所显示出的个性,在当时就受到了较高的赞誉。明代何良俊《四龙斋丛说》曰:「衡山(文征明)之后,书法当以王雅宜为第一,盖其书本于大令,兼之人品高旷,故神韵超逸,迥出诸人上。」

王宠此小楷有仙气


王宠此小楷有仙气



在中国历代小楷作品中,王宠的小楷是极具个性的。书法艺术贵在一个「新」字,然而在对待小楷艺术而言,其审美趋向仍是以蕴含古韵者为最佳,所以,魏晋小楷历来成为后世小楷师法之圭臬。以历代小楷新与古而论,魏晋尚古,元明尚新。魏晋钟繇、羲献小楷风格质朴、凝练、敦厚、自然,注重笔法及意境的自然生成,蕴含着浓郁的学术意义和文化气息(这与魏晋玄学的文化氛围是有着密切联系的),这是魏晋士人的人格、人文精神及思想解放意识的自然流露,因而魏晋小楷矗立了一座后人难以逾越的高峰。

王宠此小楷有仙气


元明时代的赵孟頫、文征明等人的小楷虽师晋人而新创流美清新之风尚,因而也得到了后人之首肯,其影响至今而不衰,然细究起来终究去古甚远。在元明小楷之清新流美的风格笼罩之下,真正能得魏晋小楷神韵且极具创新意识者则当推王宠。王宠与元明之赵孟頫、文征明同师晋人相比,赵之行书深得二王神韵,而小楷则乏晋人古韵;相反,王宠则行书乏魏晋之质朴,而小楷着实得晋韵之三味。与文征明作比较,文之小楷亦清雅秀美过之,而质朴敦厚不足。

王宠此小楷有仙气



王宠的小楷得力于钟繇、二王、智永以及虞世南等诸名家。所作小楷高古典雅,拙巧相生,动静结合,有清淡隐逸之趣。其小楷结构扁阔,蕴含隶意,因而也更显质朴;其转笔多圆润,又给人以温柔敦厚之感;其巧处则体现在笔法上,凡左起之画多用露锋,整体显现出这种笔画巧而结字拙的寓巧于拙的风格。

王宠此小楷有仙气



王宠小楷还极尽结字收放变化之矛盾,笔画施以左收右放,凡左伸之笔画皆施以短画,右伸笔画皆极尽夸张,以使结构内部空间疏朗空灵。正是撇画缩短的处理,却又使人产生了视觉迷离的审美感受,给人留下了可供想象的空间。这种新奇的感受给人以审美的愉悦和引发对结字空间处理的探索欲望。


王宠小楷的另一个风格特点就是寓静于动。其笔法有行书笔意,流动而畅达;字之内部和字与字间的空旷则更增加了「空」与「静」的心理感受,确有林中鸟鸣、老衲坐禅的意境。后人多评王宠小楷以「韵」胜,可谓一语中的。


书法思考


书法丨社群丨九雅丨文房丨品藏


发....现....书....法....的....美....好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书法思考 的精彩文章:

TAG:书法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