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版書美學賞析

宋版書美學賞析

一個王朝留給後世的身影,偉岸有之,猥瑣有之,風姿各異,不一而足。唯有那些沉澱在文化符號上的審美烙印卻總是光彩熠熠,是一個時代的精華縮影。唐之三彩,元之青花,明之傢具,每一種藝術都讓後世仰止。而談到宋,無論如何繞不過宋版書的那幾頁泛黃的身影。

宋版書美學賞析


>


2003年7月13日,北京中國書店古籍春拍會上,一頁面積為26cm×76cm的宋理宗淳四年(公元1244年)蒙古刻本《玄都寶藏?雲芨七箋》,竟以49500元成交。這個價格,已經遠遠超過了每頁萬元的拍賣底價。

宋版書美學賞析


或許有人要問,為什麼宋版書如此珍貴呢?主要原因是宋版書留存不多、極為罕見,再加上內容近於古本,紙墨考究、裝幀大氣、刊刻精美、勘校嚴謹,所以十分珍貴。後代的兵燹戰亂、水火天災給宋版書帶來了厄運,除極少數佛經外,其他留存到今天的宋版書可謂是鳳毛麟角。


宋版書,望文生義便可知是南北兩宋王朝三百五十多年間的歷史產物,無論書寫還是刻印都相當精美,形成鮮明的時代特徵,並為後代所推崇仿效。明人高濂曾評論宋刻之善,說:「宋人之書,紙堅刻軟,字畫如寫。格用單邊,間多諱字。用墨稀薄,雖著水濕,燥無湮跡。開卷一種書香,自生異味。」寥寥數筆,已將宋版之美精妙勾畫。宋版之美不僅是它有著很高的文獻價值、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更因為宋版書用材考究、字體俊美、做工精細、謬誤極少而倍顯珍貴。 美感如果僅僅是形式上的外觀,那便不能顯出神韻。由內而外,發散氣息,彰顯韻味,才是真美。宋版書都體現的簡約之美也是那個時代最精華的審美要義,一言蔽之:「宋朝書籍之美,乃在於其書籍內在的宋朝文化精神之美。」。

宋版書美學賞析



宋版書即宋代出版、印刷的書,內容包括法律、儒學、宗教、史學、醫學、學等。宋代雕版印刷技術已臻成熟,無論書寫還是刻印都相當精美,形成了鮮明的時代特徵,並為後代所推崇仿效。

明人高濂曾評論宋版書之善說:「宋人之書,紙堅刻軟,字畫如寫。格用單邊,間多諱字。用墨稀薄,雖著水濕,燥無湮跡。開卷一種書香,自生異味。」寥寥數筆,已將宋版書之美精妙勾畫。宋版書有著很高的文獻價值、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更因其用材考究、字體俊美、做工精細、謬誤極少而倍顯珍貴。


宋版書紙質潔白光滑、質地柔軟細膩,用墨質料精良、墨色如漆。宋代造紙技術較為發達,印刷用紙品類繁多,大致有竹紙、皮紙和麻紙。竹紙,色黃而薄;皮紙是以桑樹皮和楮樹皮為原料製成的紙張,色白而厚,兩面光潔。


藏書家韋力先生曾總結說:「宋人印書喜歡用椒紙、白麻紙,這類紙白潔如玉,兩面光滑,墨的色澤鮮艷,油光可鑒,為後世藏書家所鍾愛。」


孫從添《藏書紀要》云:「南北宋刻本,紙質羅紋不同,字畫刻手古勁而雅。墨色香淡,紙色蒼潤,展卷便有驚人之處。所謂墨香紙潤,秀雅古勁,宋刻本之妙盡之矣。」由此可見宋代古籍善本用紙、用墨相當考究。

宋版書美學賞析


宋瓷收藏者的學習交流平台!


右上角將喜歡文章朋友圈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痴迷酒文化 的精彩文章:

纳西族史诗《黑白战争》连环画展
她用東方的色彩展現了西方的哲學
胡笳本自出胡中,響有餘兮思無窮
聆聽經典論語
夏至我想穿越到宋朝過夏至,享受三天假,可乎?

TAG:痴迷酒文化 |

您可能感興趣

古籍善本防偽技巧 宋版書作假手法多
一部宋版書引發的血案——從明代的婢女換書談歷代換書史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