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新華社:中國科技為何引起《自然》強烈關注

新華社:中國科技為何引起《自然》強烈關注

新華社:中國科技為何引起《自然》強烈關注



從中國科學家的基因編輯技術到中國科技創新發展,從中國科研之星到中國基礎研究態勢,全球頂級科學雜誌英國《自然》雜誌網站近期密集刊文,關注中國科技,並製作了「中國的科學特輯」,罕見地僅以一個國家的科研進步,作為探討和介紹的重點。

《自然》雜誌網站6月22日刊文認為,作為全球第二大科研國家,在過去數十年的持續投入下,中國越來越多的基礎科學研究躋身世界前列。


褒獎固然讓人欣喜,但這還是那個在科研上曾一直跟跑、並跑的中國嗎?到底是什麼吸引了《自然》如此關注中國科研?新華社記者為此採訪了《自然》雜誌的相關編輯。


為何在近期密集關注中國科技?


「過去10年里,中國的科研產出一直在增長」,《自然》雜誌特刊編輯理查德·莫納斯捷爾斯基對新華社記者說,相關論文的質量也在迅速提升,中國已發布了「十三五」規劃綱要,其中就包括了加大對科學和技術領域的資金支持,同時中國也提出要在未來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因為出現了許多類似這樣的積極現象,《自然》的編輯也希望深入審視這個國家的科學發展」。

對中國近年在科學領域的進展,這份世界知名學術期刊的主編菲利普·坎貝爾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中國過去數十年里在科學領域的持續投入已帶來豐碩成果,未來如果中國能繼續鼓勵獨立和創新性的科學思維,並給予年輕科學家更多時間去實現科研突破,那麼中國「就有很大機會實現科技創新方面的雄心壯志」。


《數字中的中國科研》一文是此次《自然》「中國特輯」的一部分,其中援引了大量數據分析中國科研當前的總體發展狀況。文章說,最近幾年,中國迅猛的經濟增速放緩,但國家在科學領域的雄心沒有減退跡象。這種科研投入上升的態勢,引人注目。


文章認為,儘管從絕對值上看,2014年中國的研發投入約為歐洲的三分之二,但考慮到中國較低的工資水平,中國的科研支出購買力已經高於歐洲,且「預計在2020年之前能夠超過美國」。


文章說,國家的持續投入有力促進了科學領域的發展。《自然》引用的數據顯示,2005年到2015年間,中國發表的研究論文數量佔全球總量的比例從13%增長到20%,這個比例在全球各國中僅低於美國;在全球範圍內引用率較高的論文中,大約每5篇中就會有一篇有中國研究者參與;頂尖中國科研院校也已經進入各種世界最佳排名榜單;同時中國創建了一些無與倫比的科研設施。


「中國科學之星」是如何評選的?

《自然》雜誌網路版20日公布了由其記者和編輯選出的10位有代表性的中國科學家和科技政策制定者,在全球引發廣泛反響。他們在各自領域都取得了突出成就併產生影響,對提升中國在全球科學領域的地位發揮了重要作用。


關於此次《自然》雜誌網站如何評選出中國科學之星,莫納斯捷爾斯基透露說,《自然》通過內部和外部諮詢,首先列出了一份很長的候選者名單,然後通過詳細的討論和考慮,編輯們最終選出了這10個人。


本次的「中國科學之星」包括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植物生物學家高彩霞,她所在的實驗室最先在農作物上使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家顏寧觀察到了蛋白質在原子層面如何工作,並對細胞膜上嵌入蛋白質的結構展開了深入研究;中國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和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等人也名列榜單。


「要做出這些選擇其實非常困難,還有許多非常優秀的科學家、政策制定者以及來自學術界的人士,他們的名字也應該出現在名單上,」莫納斯捷爾斯基說,「我們希望以後有機會可以撰寫有關他們的文章。」


重大科研突破往往離不開國際交流合作,入選榜單的中國科學家多數都曾在國外留學或從事科研工作。對此,《自然》主編坎貝爾認為:「毫無疑問中國科學家能夠為國際科學界提供非常大的貢獻,同樣國際同行也能給中國的科學發展帶來助力,未來肯定會有更多合作。」

莫納斯捷爾斯基認為,這10位「中國科學之星」代表了中國在當今科學研究和領導力方面擁有的多領域專家人才,凸顯了中國創新的廣度和對於創新的承諾,他相信中國會繼續朝著成為科學領域領導者的目標不斷推進。


中國科研的挑戰與機遇是什麼?


《自然》的一些文章也探討了中國科研未來的機遇和挑戰,甚至中國專家和學者也撰文介紹情況。


比如6月23日,《自然》發表了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楊衛以及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院長裴瑞卿等人的評論文章。

楊衛在文章中就認為,中國科研進步巨大,經濟發展也越來越依靠創新驅動,但他的文章沒有迴避問題,認為中國科技影響力依然不高,中國基礎科研水平與工業界或其他應用領域的需求還有差距,學術評估標準有待進一步合理化等……


《自然》出版集團大中華區執行主編艾德·格斯特納對記者說,中國對基礎科研的持續投入已吸引了許多科學人才來到這個國家。要想確保這種人才流入並保持增加趨勢,不僅需要維持資金投入,也要看中國研究機構能否響應中國領導人的號召,允許科學家「自由暢想、大膽假設、認真求證」。


而《數字中的中國科研》一文則指出,在基礎研究上,中國的科研經費投入增長迅速,但投入仍比許多科技強國要低,而且國際合作相對較少;學術論文的影響力提高很迅速,但仍有很大提升空間;中國已經擁有超過150萬名研究人員,但考慮到較龐大的總人口基數,科研人才在勞動力中所佔比例仍低於其他主要科學大國。


儘管仍有改進空間,但《自然》雜誌執行主編尼克·坎貝爾直言,中國政府非常強調科研在驅動創新和經濟增長中的重要性,正朝著全球科研領導者的方向快速邁進,未來數年內,中國有可能成為對全球科研發展貢獻最大的國家之一。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生物技術網 的精彩文章:

拔火罐為什麼有效?
天天熬夜會早死得癌症?醫學專家稱只是誘因
精準醫學之抗癌「神葯」不斷出現
Science:新療法利用CAAR-T細胞療法靶向治療自身免疫疾病
沒病嗎?我叫你一聲你敢答應嗎?

TAG:中國生物技術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德國媒體:中國將提高國防科技自主創新能力
重磅消息:國睿科技 中國化學 掌趣科技 國泰君安 聯絡互動
重磅消息:東華科技 新潮能源 深圳華強 首航節能 中國核建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京文:以新科技新產業引領新發展
創新驅動鑄輝煌 科技強國啟新篇
河南夜話:《科技文化給力「中國夢」》靳宏慶
中國軍視網:獨家《近距離作戰》登陸央視《軍事科技》重磅出擊!
《德軍總部2:新巨人》正式公布:重新引領德國黑科技
利好消息:恆大高新 金亞科技 華誼集團 樂視網 中國中鐵 中國重工
科幻如何推動中國科技創新
曾仲國做客《華商論見》探討科技創新
馬偉明再曝中國最新黑科技:美自嘆不如
中國科技界連遭國外撤稿 科協印發《科技工作者道德行為自律規範》
羨慕中國巨大進步,美國為首西方國家頻頻山寨、高仿中國軍備科技
英媒:中國或取代英國成全球金融科技創新領導者
中國一何科技產品風靡印度:打敗韓國,橫掃美國?
美國為何對中國「墨子」號給予「高度關注」,因為其中暗藏黑科技
港媒:中國向科技領軍者邁進,美國或派出律師
國電河南科研院:科技創新 巾幗不讓鬚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