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周大偉:漫談「下水道」的前世今生

周大偉:漫談「下水道」的前世今生

早年出國留學的人在國內學英文時,大都不知道歐美餐廳里常用的吸管(straw)一詞的說法。國內簡陋的英文教材里只有一個叫「pipe」的單詞,但Pipe一詞在英文里,通常指的是下水道或輸油管之類的大管子(有時也可以理解為男人用的煙斗)。有的留學生到了歐美國家後,在餐廳里問侍者要一根吸管時說到:「Could you please give me a piece of pipe(能給我一根大管子嗎)?」讓侍者們聽上去整個兒一頭霧水。在餐廳里喝飲料時用的吸管(straw),它可比通是鋼鑄或水泥材質的下水道pipe 要細小多了。


然而,對下水道一詞的正確表述,我們更是孤陋寡聞。很多年前,當我在美國第一次收到來自市政廳寄來的水費賬單時,對上面的「Sewer Service Fee (下水道服務費)」一詞十分茫然,唯恐政府管理部門收費有誤,還特意打電話給市政廳的水費管理部門詢問。在國內時,已經習慣了街道辦事處老太太們挨門挨戶地收取十分低廉的水費,還從來沒聽說要交「下水道服務費」這回事兒。直到今天,在中國的很多城市裡,水費和排水費也一直沒有被明確分開。


至少在大半個世紀以前,中國基本上屬於一個農耕文明的社會。無論住在平原的村莊里,還是住在山區的窯洞里,排水排污都不足以引起人們的重視。即便在人口有限的若干城市裡,歷史上大多採用明渠和暗溝相結合的排水系統。

如果從排污、廁所以及城鎮供水排水這些視角來觀察,中國其實算不上是一個「文明古國」。一種不能解決排污排水問題的文明,必然是一種殘缺不全的文明。中國人擁有在舌尖上獨步全球的飲食文化,但很長的時間裡,並沒有足夠的功夫去解決「吃了之後怎麼辦」的問題。


在北京,以「天子」自居的皇帝,居住在號稱擁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房間的紫禁城裡,大殿、寢室、書房、御花園、博物館等樣樣齊備,就是沒有一間擁有現代化排污系統廁所。包括皇帝的「太液」在內的宮中各色人等的排泄物均裝於木製馬桶之中,並集中於專門的糞車上,迅速運出宮廷。紫禁城內修建了眾多明暗排水溝,構成了良好的防洪排澇系統。不管下多大雨,縱橫交錯的地面、地下排水溝把雨水導入內金水河,然後注入護城河。紫禁城中雖然沒有一個廁所,但仍然能夠保持足夠的清潔。不過,這類「文明」只限於宮廷之內,只限於由皇帝和他的妻妾、太監們享用。宮廷之外,哪怕是洪水泛濫或臭氣熏天,則與皇帝(們)無關。直到今天,還有人對「故宮的排水系統的優越性」津津樂道,由此博得稍欠深思的圍觀者們廉價的喝彩。


據考證,「下水道」一詞是從日語里傳來的舶來詞。「下水」二字表明在功能上它是用來收集和排放城市生活污水、工業污水、大氣降水和其他棄水的;而「道」字,則象徵著「地下廊道式」城市排水設施。這樣的排水廊道往往深埋在地面幾十米以下,有著巨大的物理空間。例如巴黎和東京的下水道都是在地面50-60米以下,寬逾5米;宏大之處不亞於一座地下城郭。而我國城市中普遍採用的是「地下管網式」排水設施,在較淺的地下埋藏著口徑多在一米左右的排水管。嚴格地說,只能稱之為「排水管」,而實在是稱不起這個「下水道」。


五十年代初,中國建設城市排水系統方面,主要的經驗來自當時的「蘇聯老大哥」。北京、廣州、天津、武漢等一批新興工業城市,在蘇聯專家指導下建設起了現代化排水工程,蘇聯的「地下管網式」排水設施被全盤複製到了中國。

一位研究1949年後建國後中國高等教育發展史的朋友告訴我,五十年代初當北京海淀區一帶的地下排水管鋪設完成後,恰好迎合了學院路地區高等學校的基本建設熱潮。但唯獨中國人民大學對此無動於衷,這所辦學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陝北公學」的「新中國第一所大學」,為了發揚「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延安作風」,執意堅持在校園裡翻蓋大量的平房。據說當時的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教授指責說,在已經鋪設了「這麼好的排水管道」的地面上蓋平房,這並不是勤儉節約,這是在揮霍浪費。看來,那些剛剛從延安窯洞搬進大城市的人們,對什麼是城市、什麼是「城市的用水和排水」,實在是所知甚少。由於缺乏對城市「不動產以及相關設施」的理解和重視,中國人民大學這所擁有優秀師資和生源的著名大學,如今尷尬地佔據著北京城內最狹小和擁擠的大學校園。


不過,即便是被梁思成先生稱之為「這麼好」的排水管道,在設計上其實是極為保守的,小口徑的排水管承載能力極其有限,很難應對大流量的來水。與位於高寒地帶、大部分地區降水較少(莫斯科的年平均降水量為582毫米,列寧格勒為585毫米)的前蘇聯不同,中國秦嶺淮河以南的廣大地區年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廣州更是高達1600毫米。記得80年代初,我和幾個同學乘江輪經長江三峽抵達武漢,上岸後遇到一場暴雨,真正體驗了「夏季到武漢去看海」的場面,,在這個中國中部最發達的城市的各條主幹道上,看到了一片汪洋的景象。


不能不看到,中國的城市排水系統建設還一直存在著「重污水,輕雨水」的嚴重問題。因為大部分城市沒有專門的雨水管道,雨水管和污水管是混合在一起的。在人才培養和科研方面,城市排水也一直偏重於污水處理技術的研究。從這一個角度看,中國大部分地區的排水設施還只屬於「污水管」,與「下水道」一詞的含義相差甚遠。


暴雨中的武漢是什麼樣子

周大偉:漫談「下水道」的前世今生 點擊播放 GIF/1638K


一座城市的排水系統,與所有市民的生活質量休戚相關。近年來,每臨暴雨襲擊,北京、武漢、廣州等大都市都因排水不暢而陷入了一片澤國。這樣的硬體短板,顯然與現代城市的屬性相背離。據悉,目前中國正在興建的摩天大樓總數超過200座,幾乎相當於美國所有的摩天大樓數字總合。古人云,水滿則溢。無論是污水還是雨水,缺乏適當的排泄,水就自然會泛濫成災。這是就連普通小學生都能明白的道理,難道那些城市的管理者們和建設者們真的不知道嗎?然而,在一片片高樓大廈崛起之時,面對管理的失序、資本的貪婪以及浮躁的氛圍,許多人都選擇了沉默。唯有在一次次的從天而降的瓢潑大雨中,讓人們反覆去品嘗大自然無情回報的苦果。


最新上映的好萊塢大片《蜘蛛俠4》中,最精彩的打鬥場面是在紐約市的下水道里拍攝的,寬敞綿延的地下空間,讓人看上去像是座地下迷宮。這樣的拍攝場景在中國是找不到。不過,另外一部好萊塢科幻影片倒是融入的不少中國的元素:當這個世界因為地震和海嘯變成了一片澤國的時刻,世界各國的政要和顯貴們紛紛趕往中國,去搭乘唯一可以求生的「諾亞方舟」。這部電影的名字叫《2012》。

周大偉:漫談「下水道」的前世今生


周大偉:漫談「下水道」的前世今生


周大偉:漫談「下水道」的前世今生


周大偉:漫談「下水道」的前世今生


周大偉:漫談「下水道」的前世今生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桂客留言 的精彩文章:

TAG:桂客留言 |
您可能感興趣

周大偉高徒備賽半年一舉拿下奧林匹亞古典冠軍
旅美學者周大偉剖析中國新移民「新」在哪兒?
吳瓊老師的徒弟周大偉,健身健美界的另一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