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AAT52與AATNF1:槍有點老但是仍舊給力

AAT52與AATNF1:槍有點老但是仍舊給力

AAT52與AATNF1:槍有點老但是仍舊給力



AAT-52通用機槍的設計是由於越南反法戰爭經驗的結果,當時法軍裝備的自動武器多數是英國和美國提供的,還有一些二戰時期繳獲的德國武器。由於戰場上彈藥和武器備件的供應混亂,導致法軍決定裝備一種標準的通用機槍。MAS公司在1952年開始設計了一種採用延時後坐式原理的彈鏈供彈機槍,並命名為AAT-52,意思是「Arme Automatique Transformable modele 52」(也常常被稱為AA-52)。AAT-52被法軍採用為制式的通用機槍,發射7.5×54mm M1929槍彈。當北約組織在美國的壓力下把7.62×51mm步槍彈定為北約標準彈後,AAT-52也相應地把口徑改為7.62mm NATO口徑,更改口徑後的AAT-52被改名為AAT-NF1。(圖省事,以下簡稱AA52)

AA52有兩種形式,基本型採用較短的輕型槍管及兩腳架,當更換較長的重型槍管和安裝在三腳架上則可成為重機槍;另外還可安裝在車載射架上,作為車載機槍使用。該槍採用槍機延遲後坐式工作原理,藉助槍機上的閉鎖槓桿延遲槍機開鎖後坐。擊發後,火藥氣體壓力作用於彈底窩,閉鎖槓桿兩端分別卡入閉鎖槽內並抵在機體上,機頭無法向後運動,迫使槓桿轉動,由此加速機體後坐。當槓桿離開閉鎖槽後,槍機開始後坐,完成開鎖、抽殼等動作。後來設計的FAMAS步槍也採用了這種工作原理。

AAT52與AATNF1:槍有點老但是仍舊給力



當時在西歐各國,採用槍機延遲后座這種自動方式的槍很普遍,因為它的生產工藝比導氣式武器的簡單。但由於槍機延遲后座式武器一般沒有能量儲備,因此當泥沙等污物進入工作機構之中,或者當槍機導軌上火藥殘渣積聚而造成摩擦力過大時,武器機構就無法正常工作。AA52雖然也是採用槍機延遲后座的方式,但賽特邁、Stg.57及G3等步槍不同的是它以閉鎖槓桿代替閉鎖滾柱,這主要與法國的M1929彈威力太大的原因有關。

M1929彈屬於大威力槍彈,其膛壓約為3400kg/cm2。擊發後,在如此高的火藥氣體壓力作用下,彈殼向外膨脹,緊貼彈膛內壁,火藥氣體壓力還同時推彈殼后座。如果銅質彈殼膨脹超過了它的彈性極限,就不可能恢復到原來的尺寸,而鋼質彈膛收縮時又會更緊地貼著彈殼。在這種情況下,膛內壓力推動彈殼后座,必然會使彈殼產生橫斷。為了避免彈殼橫斷,使彈殼完整地后座,故在彈膛內壁開有若干縱槽。氣體進入槽內,彈殼就會「浮動」,使彈殼內外兩側的壓力大致相等,因此彈殼移動比較自如。


為了防止工作部件在膛壓過高時過早地運動,AAT-52的槍機由機頭和機體兩部分構成,機頭比機體小得多,兩者之間有一閉鎖槓桿(延遲槓桿)。閉鎖槓桿由機頭帶動,其短臂端卡入機匣壁的閉鎖槽內,長臂端則抵在質量較大的機體上。擊發後,火藥氣體壓力作用於彈底窩平面,但由於此時閉鎖槓桿兩端分別卡入閉鎖槽和抵在機體上,機頭無法向後運動,而是使得閉鎖槓桿轉動,由此加速機體后座。一旦閉鎖槓桿離開閉鎖槽,阻止槍機后座的力也就消失。此時,彈丸已飛出槍口,膛壓也下降至安全數值。於是,膛內後效期壓力便開始推動整個槍機后座,同時抽殼、壓縮復進簧。彈殼碰擊受彈器後下端的兩個拋殼挺後,自機匣底部的拋殼口拋出。

AAT52與AATNF1:槍有點老但是仍舊給力



AA52機槍對彈底間隙要求很嚴格,當由於長期磨損而出現彈底間隙過大時,應立即更換機匣內的閉鎖支承面(鑲塊),否則拋出的彈殼會有變形。此外,放寬彈殼的製造公差,再加上彈底間隙過大,還必然會出現炸殼的危險。

AA52機槍停射時槍機呈掛機狀態。擊針在機頭中浮動,僅當機體與機頭緊出結合在一起後,也即當閉鎖槓桿在復進終了旋轉進入閉鎖槽後,擊針才可能向前。因此,在閉鎖槓桿確實定位並抵住機體前端面之前,槍彈都無法擊發。


AA52的彈鏈供彈機構類似於德國MG42機槍,採用一個滑動的撥彈齒。槍機復進時,撥彈齒抓住次一發槍彈,當槍機后座時,次一發槍彈被撥到預備進膛的位置。該槍不能採用一般機槍上那種槍機滾輪帶動撥彈齒的供彈機構,因為槍機的兩部分在擊發後不久即分離,彼此間有間隙,直到次一發槍彈擊發前才重新結合在一起。因此,AA52槍機的頂部有曲線槽,它與撥彈桿導柱相配合,使撥彈桿帶動撥彈齒左右擺動,完成輸彈動作。


AA52採用的可散彈鏈是仿製美國M13式,但比較柔軟,而且在負荷相同的情況下,其變形較小。當裝上彈鏈後攜帶行軍或轉移陣地時,槍必須成待髮狀態。這一點與其他彈鏈供彈的機槍有所不同。當作為輕機槍使用時,輸彈口左側的鉤子上可掛上一個50發彈箱,便於在叢林中行動。


AA52隻能全自動射擊,理論射速為800RPM。槍機後端裝有剛度較小的緩衝器,藉以控制槍機的復進加速度不致太大。為了保證在鬆開扳機後,阻鐵頭和槍機的下突出部完全貼合,AA52採用了一個「控制阻鐵」(亦稱阻鐵解脫桿),其上有一凸齒,它的作用是在槍機復進過程中,在預定的位置上將阻鐵解脫。其動作過程如下:阻鐵可繞中心軸旋轉,阻鐵頭(阻鐵後端)與槍機扣合,阻鐵尾在扳機上方。扣壓扳機後,阻鐵尾上抬,阻鐵頭下降,解脫槍機,槍機在復進簧力作用下開始復進。阻鐵解脫桿凸齒與扳機相連,扣壓扳機後它隨之向下運動,並且在解脫桿簧力的作用下在阻鐵尾下方轉動。鬆開扳機,解脫桿凸齒上抬,阻止阻鐵尾下落。當槍機后座時,撞擊阻鐵解脫桿,使之向後旋轉,並壓縮解脫桿簧,於是阻鐵尾可自由下落,同時阻鐵頭上抬。槍機后座過程中從阻鐵上方越過,槍機復進時,阻鐵頭即與槍機下突出部完全扣合。這樣便避免了由於阻鐵頭和槍機下突出部貼合面過小而使阻鐵頭嚴重磨損的問題。

AAT52與AATNF1:槍有點老但是仍舊給力


對現代機槍而言,以200發/分的射速,發射600~800發槍彈後,槍管的平均溫度可達600℃左右,因此必須儘快更換槍管,否則槍管鋼的性能就會下降,造成初速下降、精度變差、彈道性能明顯低劣以致槍管報廢。AA52機槍更換槍管的方式不甚理想。首先向里按壓槍管固定栓柄(早期型號是向後拉),然後順時針轉動木質提把並向前推,將槍管卸下。由於兩腳架固定於槍管上,所以一旦取下槍管,槍的前端便失去支撐,射手只得用手去握持灼熱的槍身。


由於AA52最初是為空降兵設計的,因此採用了伸縮式槍托,但這種槍托有兩個缺點:一是較重,而且彈鏈上裝彈愈多,重心愈靠後,所以用木質提把就不太合適;二是當槍托受到猛烈撞擊而擠到前方時,槍就既不能待發又不能分解,所以一般應將槍托拉出。槍後部有支架,可以固定在地面上,用握把調整火線高低。夜間射擊時,在後支架上裝精瞄分劃,可對單一固定目標射擊。


機械瞄準具的準星比較獨特,結構為倒V形,頂端有一條細的狹縫,白天使用狹縫瞄準,夜間使用整個準星瞄準。表尺分劃從200m到2,000m。其中,200m到1,400m每分劃為50m,從1,400m到2,000m以100m分劃。表尺上裝有橫表尺,可對風偏或運動目標進行修正。歸零校正在準星上進行,橫向移動準星座為水平歸零校正,上下轉動準星為高低校正。

AA52在分解前,需先裝定保險。然後按如下步驟操作:1)轉動槍托下方的卡鎖,卸下槍托;2)打開受彈器蓋,將機柄向後拉,自機匣後端取出復進簧、復進簧導桿和槍機。再進一步分解出機頭和機體;3)取出扳機護圈連接銷,卸下發射機構;4)自上方卸下受彈器;5)將槍管固定栓向里按壓,順時針轉動提把,自前方取出槍管。結合按相反的順序進行。


AA52通用機槍的優點是結構簡單,生產方便,但缺點是重心太靠後,操作性能差。其他缺點還有:兩腳架安裝於槍管小而減小了射界,配裝三腳架時需用專門的接合器,槍管質量不高,消焰器的消焰效果不好等。除了法軍外,AA52沒有其他出口訂單。

AAT52與AATNF1:槍有點老但是仍舊給力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閃電戰 的精彩文章:

傑拉爾德 R 福特號航空母艦:1300億海上巨獸
FR-F1與FR-F2:法國人專屬的精密狙擊步槍
法國還裝備過擲彈筒呢?FLY-K TN8111炮
印度國產武直高原測試新照曝光:部署測試地點引注意
沙漠之鷹手槍:口徑就是正義的最典型代表 威力驚人

TAG:閃電戰 |

您可能感興趣

AAT52与AATNF1:枪有点老但是仍旧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