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強∣元好問筆下的「憂民之憂」與「樂民之樂」
元好問筆下的
「憂民之憂」與「樂民之樂」
文 ∣ 楊強
元好問作為金代文壇泰斗,詩歌成就足以與兩宋的蘇軾、陸遊相抗。其詩集中最精華的部分,則是金亡前後寫就的一系列「喪亂詩」。詩中流露的思想情感,展現的精神境界,是元好問作為一位有責任感、使命感的文人士大夫,最為可貴的所在。
元好問像
歷來詩人筆下的戰亂詩,記敘社稷丘墟、宗廟陵夷、皇室飄零、人民流離的場景屢見不鮮。而關注戰亂中最底層的婦女,書寫她們的悲慘命運,並為她們的不幸遭際傾注無限同情的作品尚不為多。她們的遭遇是最為不幸的。一旦城池被陷,婦女和財物總是勝利者首要搶劫和佔有的目標。財物可以積聚起來,而婦女則是被俘虜,甚至被凌辱的對象。但她們往往不敢反抗,不敢訴說,只能默默地承受痛苦。這種對痛苦的忍耐和煎熬乃是雙重的痛苦。
她們是最不能主宰自己命運的群體。漢代蔡文姬的《悲憤詩》中有「馬前懸男頭,馬後載婦女」的情景,讓人毛骨悚然;唐代杜甫的《三絕句》中「聞道殺人漢水上,婦人多在官軍中」的控訴,則又讓人感到憤怒。而晚唐詩人韋莊縱橫筆墨、大筆濡染的《秦婦吟》,描寫長安城被攻破後,城中婦女遭到空前的威脅、恥辱、迫害,更是讓人震驚。東鄰有女,是「長戈擁得上戎車,回首香閨淚盈把」、「有時馬上見良人,不敢回眸空淚下」;西鄰有女,則「一夫跳躍上金階,斜袒半肩欲相恥。牽衣不肯出朱門,紅粉香脂刀下死」;南鄰有女,是「忽看庭際刀刃鳴,身首支離在俄頃。仰天掩面哭一聲,女弟女兄同入井」;北鄰有女,則「已聞擊托壞高門,不覺攀緣上重屋」、「煙中大叫猶求救,樑上懸屍已作灰」。這一幕幕的慘況,更是強烈地震撼著讀者的心靈。
至於元好問,也有記述戰爭中婦女悲慘境遇的詩作。金哀宗天興二年,元好問自青城被押往聊城,一路北渡黃河。途中目睹了戰亂之後觸目驚心的慘象,寫下一組七絕——《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三首》。我們看第一首:
道旁僵卧滿纍囚,過去旃車似水流。
紅粉哭隨回鶻馬,為誰一步一回頭?
前兩句是全景勾勒。大量被捆綁著的金國俘虜,橫七豎八地躺在路旁。有的氣息奄奄,有的早已僵斃。而用厚厚氈幕圍著的蒙軍車隊,一如流水,接連不斷地往北駛去。一場大戰過後,金國俘虜如此凄慘,勝利的蒙古大軍則得意洋洋。這種鮮明的對比,讓人益發同情被虜者,憎厭侵略者。
後兩句是鏡頭特寫。鏡頭鎖定在被元軍俘虜的金國婦女上。那些婦女,有的被綁在車中,有的被載在馬後,隨著勝利者的軍隊向北而去。她們的哭聲、叫喊聲響成一片,在整個戰地上回蕩不已。你看她們,一步一回頭,那是在為誰如此戀戀不捨,悲痛欲絕地不忍離去呢?前一句是神態描寫,「哭」字寫出了被虜婦女的悲哀。然而我們不要忘記,在婦女們的痛哭聲中,定然夾雜著勝利者的笑聲。一邊是淚水,一邊是歡歌,一邊在痛苦,一邊在愉悅,這種現實哀樂的強烈反差讓人觸目驚心。後一句是動作描寫,「一步一回頭」,婦女們對於身後是如此依戀,不願離開。那麼,身後是什麼?身後有什麼?「為誰」二字的反詰,可謂哀婉而深沉。她們也許是不希望離開故土,也許不願意與丈夫永別,也許是不忍心拋棄兒女。饒是如此不希望、不願意、不忍心,最終卻還是還得離開、永別、拋棄。所以,末句在「回頭」這一動作的背後,婦女們內心的痛楚,定然是沉重而難以言表的。
整首詩在簡潔質樸的敘寫描述中,透出沉痛、悲憤的情感。通過這首詩,元蒙軍奴役、劫掠婦女的暴行躍然紙上。不過,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元好問在寫這組詩的時候,他自己也是一個俘虜,正在被押解北上。他不是濃墨重彩地書寫個人遭際,而把無限多的同情傾注於他人,為其深情吟詠,這種深廣的仁愛精神確乎難能可貴。
上一首七絕表現了元好問憂民之深。這種可貴的精神,自戰國的屈原到唐代的杜甫,再到宋代的蘇軾,不斷被賦予新的時代內容和進步意義。及至元好問,作為一代文壇巨子,生當國家動蕩,民族危亡之時,執筆為戈,書寫國破家亡的歷史,抒發內心深痛的情感,這樣的作品確乎當得起「詩史」之譽。
其實,元好問集中還有表現「與民同樂」方面的詩篇。作為真正的詩人,既能「憂民之憂」,必能「樂民之樂」。雖則詩人的「憂」與「樂」,所呈現的具體形式不同,但實質所體現的深廣的仁愛精神卻是一致的。我們看下面這首:
一旱近兩月,河洛東連淮。
驕陽佐大火,南風卷黃埃。
草樹青欲干,四望令人哀。
時時怪事發,雨雹如李梅。
我夢天河翻,崩騰走雲雷。
今日復何日,駃雨東南來。
元氣淋漓中,焦卷意已回。
良苗與新穎,鬱郁無邊涯。
書生如老農,苦樂與之偕。
閻閭聞吉語,一笑心顏開。
酉年酒如漿,干溢安能災?
唯當作高廩,多具尊與罍。
家人笑問我,君田安在哉?
——《乙酉六月十一日雨》
這是元好問集中不太有名氣的一首詩,但卻是我極其鍾愛且認為極其出色的一首詩。在論述這首詩之前,我想先舉一首宋代詩人曾幾的詩作《蘇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蘇,喜而有作》。詩是這樣寫的:
一夕驕陽轉作霖,夢回涼冷潤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濕,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應秀色,五更桐葉最佳音。
無田似我猶欣舞,何況田間望歲心!
詩里無非說的是久旱逢雨,詩人不勝歡喜。雖然自己家裡屋漏床濕,沒有立腳之處,但是外面水漲溪流,稻田裡一片秀色,完全是豐收在望的景象。詩人不禁為農民們歡欣鼓舞,以致手舞足蹈,放聲高歌。其實,曾幾當時是沒有田地的,一場大雨對他來說,不但沒有益處,反而把簡陋破敝的家中淋得一塌糊塗。但是他不為己憂,反而站在農夫的角度,為其著想,把他們的快樂當作自己的快樂。這樣的仁愛情懷,是頗為罕見而珍貴的。
一個真正的詩人是必有赤子之心的。其在生活中,有時所表現的迥異常人的極為天真的行為,不但是可愛的,且是可敬的。這種行為看起來「傻」,其實正體現了一種「痴」的境界。「這種痴人,就是詩人型的本質。」(周汝昌語)而由元好問以上那首五古中所體現的「痴」的境界,較之曾幾,還要有過之而無不及。
從開頭「一旱近兩月,河洛東連淮」至「我夢天河翻,奔騰走雲雷」十句,渲染形容兩個月的乾旱,給大地萬物造成的焦灼狀態,以及給詩人帶來的焦灼心情。在這種情況下,詩人強烈地渴望下一場雨,渴望到做夢夢到銀河翻落,萬里雲雷奔騰。結果,天意似知人,果然依從人願降了一場大雨。自「今日復何日,駃雨東南來」至「良苗與新穎,鬱郁無邊涯」六句,描述一場大雨襲來,席捲天地之間,解除了長久以來的乾旱焦灼狀態,使田野間的莊稼重新散發出旺盛的生命力。
接下來「書生如老農」到最末「君田安在哉」這十句,記敘作者自己的表現,至為精彩。作者不過一介書生,可他像老農一樣,與他們有著同樣的情感。當初大地無比乾旱的時候,老農愁苦,作者也跟著愁苦,現在一場及時雨到來,洗滌萬物,帶來新的生機,老農歡欣,作者也一同歡欣。作者的行為尚不止於此。他甚至走家串戶,到處奔走相告「下雨啦」、「下雨啦」,興奮之情溢於言表。他還跟農民們談論雨後庄稼的長勢,今年的收成。最後他們商量,趁著今年的大豐收,大家要多建糧倉,儲存糧食,還要用多餘的糧食多釀美酒,在釀酒的同時,飲酒的酒杯千萬別忘了準備好。商量已定,作者歡呼雀躍地跑回家,把商量的結果告訴家人。誰知家人反詰了一句:「君田安在哉?」這一反詰,可謂點睛之筆。有此一句,全篇皆活。原來作者壓根沒有田。沒有田,他還火急火燎地到處奔走相告;沒有田,他還一本正經地與大家談論稼穡,準備豐收後的計劃。作者的行為,看起來多麼滑稽。然而,他與老農們生活在一起,那麼融洽,那麼和諧,早已把自己當成了他們中的一份子,竟然忘了自己無田無地,並非一位農夫。家人的反問,正好點醒了詩人,使詩人從狂熱的幻象中迴轉到現實。我想,當詩人意識到自己的所作所為時,臉上的表情定是十分尷尬的。而我們要看到,詩人這一令人啼笑皆非的行為背後,有著多麼令人可敬的情懷和精神。他以至誠之心對待周圍樸實的人們,且以至誠之心書寫不朽的詩篇,這樣的人,焉能不使我們感佩?這種人的作品,焉能不教我們嘆服喜愛?
清人趙翼有一首七律《題元遺山集》,尾聯寫道:「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句便工。」唐代的杜甫,金代的元好問,以及清初的吳偉業,他們所處的時代巨變及達到的詩歌成就都驗證了這一觀點。「國家不幸」這是元好問無法躲避的殘酷現實,而他卻用自己的生花妙筆,以無比沉痛的心情記錄這種現實,將自己的心血凝結成一篇篇感人至深的不朽詩章。沒有一個真正的詩人會詛咒國家遭到劫難,好成就自己的文學事業。他們選擇用詩歌記錄「國家不幸」的現實,只是因為無力改變這種現實而不得不如此抉擇。恰恰是這種無可奈何的抉擇,成就了他們的偉大。
元好問辭世已經七百五十多年了,但是他的名字永遠寫在了中國文學史上。聽說忻州的元好問墓一直頗為冷清,拜訪者寥寥,這不禁讓我感到有些失落、神傷。
楊強,號雪窗,筆名帝鄉子。1987年生,湖北襄陽人。承社社員、唐社社員。著有《雪窗先生詩詞稿》。



TAG:雅集文化 |
※憂患、悲憫、歷史滄桑感——我讀楊強詩詞
※科學家楊強:談機器思維早了點兒
※楊強教授當選新任IJCAI理事會主席後接受採訪:華人首次當選的個中細節
※擊斃!,殺害輔警楊強嫌疑人侯金安被擊斃!
※現場|楊強教授當選新任IJCAI理事會主席後接受採訪:華人首次當選的個中細節
※一神人世錦賽狂拿7金比孫楊強?因接力「白送」美國 短距離
※香港科技大學楊強教授:深度學習如何擁抱遷移學習?
※孫楊強勢晉級霍頓被嚇退賽!世錦賽三項遭完爆 或就此閉嘴
※楊強:5個要素決定是否可以邁入人工智慧行業
※專訪|楊強教授談CCAI、深度學習泡沫與人工智慧入門
※香港科技大學楊強教授:AI學術的前沿工作,也要從工業界獲得靈感
※第四範式首席科學家楊強:AlphaGo的弱點及遷移學習的應對
※SIGKDD 三大核心獎項出爐,裴健、楊強分獲創新獎及傑出服務獎
※華人第一位!楊強教授當選 IJCAI 2019 理事會主席
※GMIS 2017 大會楊強演講:遷移學習的挑戰和六大突破點
※香港科技大學楊強教授:AI學術的前沿工作,也要從工業界獲得靈感|CCF-GAIR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