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懷孕 > 15種新生兒常見特殊現象,你都知道嗎?

15種新生兒常見特殊現象,你都知道嗎?

對於新手父母來說,照顧新生兒的壓力不小,有些情況看起來好像正常,但又好像有點怪怪的,該不該抱去給醫生看看呢?想必新手父母經常有這種糾結的情緒。事實上,新生兒的確有些「異於常人」的生理現象,請父母不要太驚慌。


剛出生到滿一個月大的寶寶,就是與兩三個月大的寶寶有所不同,連檢驗數據也有所差異。由於新生兒剛脫離子宮的保護,需要花時間適應新的環境,因此,在這段時間,有些特殊生理現象與一般熟悉的情況有所不同,沒有經驗的新手父母碰到,難免感到憂心。


細說新生兒常見特殊現象

究竟哪些新生兒常見特殊生理現象,需要父母注意但不需緊張呢?由於早產兒隨著出生周數與體重的不同,會有不一樣的狀況,難以簡而言之,因此,本文僅針對足月新生兒的狀況進行說明。


1.生理性脫水


不少父母看著寶寶的體重比出生時還低,不免心慌,甚至質疑是母乳喝不夠才會這樣。


新生兒生理性脫水是必經過程,即寶寶出生後第一個星期會有體重下降的現象,這是因新生兒剛脫離羊水時,處於水腫的狀態,需要將體內多餘的水分排出,而造成體重逐漸減輕。足月兒的減少幅度為5?10%。但自第七天起,體重多開始慢慢回升,通常在餵食正常的情況下,寶寶的重量一天可增加20~30%。

寶寶體重每天都有變化。在產後護理之家坐月子的媽媽可能較不擔心,因為護理人員會為寶寶量體重並記錄。在家坐月子的媽媽則無法掌握變化數字,但可從寶寶的尿量、顏色與更換尿布次數觀察:出生後的前5天,每多一天要多加一片尿布;5天後,每天換上6~8片的尿布,換下的尿布要有重量感、尿液顏色清淡。若真有疑惑,不妨打電話到生產醫院的嬰兒房詢問。


2.新生兒黃疸


令許多媽媽感到恐慌的,可能是寶寶有新生兒黃疸。根據台大醫院統計,台灣的寶寶中有近三成因有黃疸而需要住院照光,但父母不需要太過擔心,因東方人體質易有黃疸,屬於常見生理現象。


寶寶脫離母體,但肝臟功能還不夠成熟,當膽紅素製造量太多,代謝過程出問題,或者無法順利排出時,就會出現黃疸。膽紅素過高雖會引起黃疸,但膽紅素也是一種抗氧化物質,近期有研究指出,認為黃疸可能具有保護如代謝慢性疾病的功能。


由於「黃疸指數」通常在出生第三、四天開始上升,之後則慢慢下降,但對自然產的產婦而言,這段時間可能已經出院返家,若寶寶出現黃疸怎麼辦?產婦和寶寶出院時,醫護人員會提醒媽媽,如果寶寶的膚色一天比一天更黃,尤其是臉部,需要儘快回醫院門診檢查,請父母留意觀察寶寶的膚色,最好把寶寶抱至自然光線充足的地方,可用大拇指輕壓寶寶的皮膚、再放開,觀察是否有呈現黃黃的情況,同時,也應注意活動力和食慾。

3.假性月經


少數女嬰在出生一周左右,會從陰道流出紅色分泌物,這稱為「假性月經」。這是體內還殘留著母親的女性激素所致,有的則是半透明白色分泌物滲出,如同成年女性的白帶,或合并胸部較大,甚至有的男嬰也會分泌乳汁,通常幾天後就會消失,父母不需太緊張,只要清理乾淨即可。


若在尿布上發現粉紅色或橘色的尿液,可能是小便量太少而形成的結晶尿,須與假性月經區別開來。


4.臍帶延遲掉落


每個寶寶臍帶掉落的時間不一樣,快約一周,慢則三周,只要確定保持乾燥清潔,不要有不正常分泌物即可。不過,超過一個月仍未掉落,則必須找兒科醫師做進一步檢查,以排除白細胞附著異常的先天性免疫疾病。

若肚臍根部有黃色分泌物,則需懷疑肚臍可能與膀胱或腸子有未閉合的瘺管,必要時需請小兒外科醫師通過手術切除。另外,臍帶雖已脫落,但根部始終濕濕的,且伴隨一團紅紅的肉芽組織,可請兒科醫師檢查是否為「臍肉芽腫」。確診後,醫師會以硝酸銀將該肉芽腫燒灼凝固,使肚臍根部乾燥且較不容易發炎化膿。


5.肢體蜷曲


胎兒待在子宮一段時間,無法完全伸展四肢,出生後,仍因習慣母體內的姿勢而維持肢體蜷曲的狀態,屬於正常現象。若是膝、肘關節彎曲角度過大或過小,表示肌肉張力增高或太低,需要進一步檢查。


6.肌肉抽動

父母常會觀察到新生兒有局部肌肉抽動的情形,尤其是在打開包巾時,可見手腳輕微顫動現象。這是神經系統尚未發育完全所致,通常父母以手握住新生兒肢體顫動處,顫動就會停止,只要顫動時間短(約一兩秒),未合并吸吮、咀嚼異常、眼睛上吊,並不需擔心。若是握住後,顫動仍不停,則要懷疑可能有癲癇的問題。


7.新生兒毒性紅斑


新生兒毒性紅斑多在寶寶出生後兩三天至一星期內出現,好發於軀體、頭部,為紅色的疹子,產生原因不明,但紅斑良性無害,並不需要特別治療即會自行消退。


8.栗粒疹


粟粒疹為黃白色毛囊皮脂腺表皮囊腫,為皮脂腺阻塞所引起。常見生長位置以鼻頭、臉頰、額頭居多,由於受母親激素的影響,導致皮脂腺增生與阻塞而長出斑疹。不少父母看一眼就摸一下,其實應該要不摳不擠,以避免引發後續紅腫發炎的感染現象,待汗腺發育完全,斑疹就會消失。


9.蒙古斑


常見於黃種人身上的蒙古斑,是皮膚的黑色素密集所引起,多在臀部及背部可見青紫色斑塊。曾經有父母懷疑寶寶是否在嬰兒室受到虐待而出現瘀青,大部分寶寶在出生時就有,但慢慢才明顯,其實蒙古斑與兒童受虐後的瘀青有所不同。蒙古斑是一種良性胎記,多在六七歲時消失。


如果寶寶身上本來沒有胎記,卻突然出現紫斑,應「懷疑是否有凝血因子異常的疾病。」


10.血管瘤


血管瘤是微血管的先天性擴張或增生所致,有一半以上新生兒的眼瞼、鼻翼和後頸部常可見到平坦、暗粉紅色的斑點或斑塊,這是「焰色斑」,多於一歲前會消失;另一種稱為「草莓斑」,較為隆起且呈鮮紅色、外表似草莓樣,出生時較不明顯,約在兩個月內出現,大部分在9歲前會消退。血管瘤可能出現在身上任何部位,多為良性無害,若長在特殊部位則擔心影響正常功能運作,如長在眼睛附近可能影響視力、鼻子則影響呼吸,甚至在三叉神經附近,就要懷疑是否有腦部血管畸形問題,因此,需要詢問相關科別的醫生。如只長一個,且非特殊部位,請父母不要擔憂,若血管瘤長在重要部位或達3個以上就需要做進一步檢查,如腦部和腹部超聲波。


11.脂漏性皮膚炎


6個月內的嬰幼兒常有此狀況:在眉間、髮際或臉上經常可見黃色油性分泌物,父母不免擔心,但看寶寶吃好、睡好,又似乎沒什麼問題。這是脂溢性皮炎,在有較多毛囊分布之處,如頭皮、眉毛,不時聚積脫屑或黃色結痂,發生原因不明,一般認為是皮脂腺分泌過多所引起的炎症反應,通常會自然痊癒,不需特別處理,但狀況嚴重時,最好讓兒科醫師檢查,確認是否合并黴菌感染。平常洗髮時,不要直接摳掉皮屑,建議可用抗頭皮屑洗髮水清洗。


12.尿布疹


新生兒的皮膚嬌嫩,臀部容易受到尿液或糞便的刺激物質影響而有「紅屁股」,若又沒有勤換尿布的話,往往演變為尿布疹。母乳寶寶的便便含水量較高,看來稀稀的便便,卻不像尿液能被尿布完全吸收,因此務必幫寶寶勤換尿布,避免讓小屁屁與糞便接觸時間過久,出現紅屁股、破皮的情況,甚至合并黴菌感染。每次清潔屁屁後,在包尿布前一定要抹上一層嫩膚膏,以發揮隔離效果。


由於每個寶寶的體質不同,若出現尿布疹,癥狀嚴重度不一,最好經兒科醫生了解狀況並給予適合的處理方式,以免惡化。


13.鼻塞與痰音


父母經常可聽到新生兒發出呼嚕呼嚕的聲音,好像是鼻子塞住,又好像是喉嚨有痰的感覺,總懷疑寶寶是否感冒了?其實是因為嬰兒鼻翼較塌且扁平、鼻孔又較小,呼吸信道也較狹窄,若鼻腔內有分泌物時,很容易造成阻塞而發出痰音。加上嬰兒對外界冷空氣較為敏感,尤其是早晨或睡醒時,鼻腔分泌物會較多,鼻塞及呼吸有雜音的現象便會更為明顯。


分辨寶寶是否因為感冒而鼻塞,可依據呼嚕呼嚕的聲音是否在特定時間出現,如喝奶或睡覺時才有此聲音,就可能是呼吸道較軟,而不是感冒了。若聲音持續發出,有可能是感冒或是因鼻屎塞住,父母可拿細的棉花棒清潔看得到的鼻腔,幫助寶寶把鼻腔內分泌物排出。


14.吐奶與餵食道逆流


新生兒多少會有溢奶或吐奶情形,由於新生兒的胃賁門括約肌發育較不成熟,使食物容易逆流回到食道,可能是由嘴角溢出(溢奶),或有些用力地把喝下去的奶噴出(吐奶),通常吐溢出的都只是奶水。


母乳寶寶最好直接親喂,若用奶瓶喂寶寶喝奶,奶瓶應與鼻、嘴保持垂直,避免寶寶喝入太多空氣而導致吐溢奶;餵奶後,直立抱寶寶約半小時以改善狀況。若情況嚴重,已明顯影響餵食及其成長,則必須請醫生詳細檢查確認原因。若每次餵奶都會吐奶的話,則要懷疑是否有嬰兒型肥厚性胃幽門狹窄的問題,確診後,將通過藥物或外科手術治療。


15.哭鬧不安


剛出生的寶寶每天就是吃喝拉撒睡,至於哭泣,則是與外界溝通的語言。因此,父母面對寶寶的哭鬧,需要多一點耐心,了解寶寶的需求並適時給予滿足。讓寶寶哭泣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單純如尿布濕或便便了、餓了、脹氣、便秘,甚至只是想撒嬌;複雜的原因則可能是腸胃炎、腸套疊、牛奶蛋白過敏、乳糖不耐症、尿布疹、蚊蟲咬傷、長牙、疝氣,甚至像中耳炎、感冒、泌尿道感染、敗血症等感染狀況。父母可留意哭聲的特徵與規律,以作為醫生診斷的參考。


若排除單純的原因且經安撫後,寶寶仍然哭個不停,建議最好就醫檢查,尤其是怎麼安撫都無法平息哭鬧,且伴隨吃不好,甚至不吃,更要留心。


照顧新生兒要注意


新手父母因缺少經驗,照顧新生兒難免感到莫名緊張,生怕一個不小心讓寶寶受到傷害,父母不妨放輕鬆,真碰到問題時,可尋求專業諮詢。但有些原則卻是務必遵守,以確保寶寶的安全:


1. 不讓寶寶趴睡,以預防嬰兒猝死症的發生。


2. 寶寶與父母應同房不同床,讓寶寶有獨立的睡眠空間,避免大人翻身不慎壓到寶寶而造成悲劇發生。寶寶的床鋪要有欄杆,且保持拉起狀態,而欄杆間隔不宜太細。


3. 不在寶寶脖子上戴有繩的平安符、項鏈等。


4. 不要讓大寶寶單獨與小寶寶在一起。


5. 抽煙對寶寶的發育有嚴重不良影響,因此,大人不只不抽煙,也要拒絕二手煙、三手煙,「即使連身上有煙味都不行」。


6. 大人外出回家時,一定要先換掉外出服、洗手,且最好洗完澡才抱寶寶,「這是為了降低發生感染的概率」。


(本文由好孕媽媽獨家提供,轉載請註明出處。)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孕媽媽全媒體 的精彩文章:

蹣跚學步,邁出成長第一步!
拒做肉感寶寶 提升肌肉緊實度
10招緩解產後掉發愛美孕媽無煩惱
生男生女孕媽媽樣子大不同?
孕期順產運動 要約嗎?

TAG:好孕媽媽全媒體 |

您可能感興趣

15种新生儿常见特殊现象,你都知道吗?
出現這些特徵,想不生男孩都難!你知道多少?
新爸新媽常犯的8個錯誤,你知道嗎?
生薑這樣吃可治常見的小病痛,你都知道嗎?
這幾種男人的怪現象你知道嗎?
5種自帶毒素的常見果蔬,你知道幾個?
男生體檢常見的幾大誤區,你知道嗎?
睡前必做的6件養生事,你知道多少?
常吃花生的5大驚人好處,你知道幾個?
這20個生活中的急救常識,很重要,你知道嗎?
你一定不知道!這些常見的怪味食物才真正是個寶!
這11種吊蘭,你都知道哪些?
生薑的這些功效,你都知道嗎?
現在存世量稀少的錢幣你知道幾種?你知道如何鑒定嗎?
這5個最常見的飲食誤區,你知道嗎?
這些化療常識你知道嗎?
孩子睡覺出現這幾種情況是生病的徵兆,你知道嗎?
常見婦科病有徵兆你知道嗎?出現這些時應注意
豆苗人們都常見你知道它的養生功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