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無心之舉造就了第五空間爭奪:早期電子戰的產生
電子戰起源於無線電通信的無意干擾。1888年,德國人海因里希.赫茲發現電火花能以光速在空間傳播信號,這就是所謂的「赫茲波「。即今天我們所說的電磁波。此後有幾個國家的科學家開始進行電磁波及其以軍事為目的的應用研究。
1895年,英國皇家海軍魚雷學校較長H傑克遜研製出能將莫爾斯信號發射到100碼以外的地方。兩年後,義大利物理學家古列爾莫.馬可尼展示了一種能在大約3公里距離上發送和接收信號的系統,成為實用無線電系統的發明人。科學家們很快意識到這種無線電系統在軍事上,特別是在海軍通信方面的重要意義。
1897年中期,馬可尼在「利聖馬蒂諾」號裝甲巡洋艦與拉斯佩齊亞船塢之間建立了無線電通信,通信距離達16.5公里。至1899年,馬可尼研製的無線電系統在英國皇家海軍的一次海上演習中,信號發送距離達到了89公里,從而奠定了無線電在軍事通信中無可代替的重要地位。
火花發射機發射的信號頻譜範圍很寬,隨著發射機數量的增多,特別是有些功率較大的發射機作用距離較遠,在發射電文時無意中發現,信號在各接收機中產生了相互干擾。據此,德國科學家阿道夫斯萊比曾預言:無線電干擾將運用於戰爭,並成為戰爭的重要手段。首次故意使用無線電干擾的實例並不是為了取得軍事優勢,而是為了商業上的利益。1901年9月,在美國舉行公眾很感興趣的美國杯快艇大賽,誰能首先報道比賽的實況,誰就能獲得很大的經濟利潤,馬可尼和美國無線電報公司都與相關單位簽訂了合同,用無線電報道比賽的實況。美國無線電話電報公司沒有找到出資單位,決定自己干。該公司研製了一種比其競爭者功率更大的發射機:每隔一定時間發送一個10秒鐘的長劃,表示美國快艇哥倫比亞號領先;發送這樣的2個長劃表示英國快艇沙姆羅克號領先;發送3個長劃表示他們並駕齊驅,不相上下。
此發射機既可實時報道比賽進展情況,又能干擾其他公司的信號。因此,只有美國無線電話電報公司準確報道了比賽情況並獲得巨大收益,為了慶祝勝利,當賽艇越過終點線時,他們將一個重物壓在發射機的電鍵上,使電鍵保持閉合,連續發射電波1小時15分,直至電池停止供電,發送了一個世界絕無僅有的長劃。
在軍事上應用無線電干擾的初期。有這樣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1903年。美國海軍艦隊在演習期間,沿大西洋海岸設置了5部無線電台,並有5艘艦船裝有無線電設備。為進行對抗演練,將艦隊分為兩組:一組為「白軍」艦隊,代表敵艦,模擬在新英格蘭海岸的登陸行動;另一組為「藍軍」艦隊。它要爭取在「白軍接近海岸前與之交戰。「藍軍」艦隊中有4艘艦裝備無線電設備,對白軍的接近提供報警信號,構成一道警戒線;「白軍艦隊中只有一艘「得克薩斯」號裝備了無線電設備,任務是負責干擾對方的觀測報告,防止「藍軍」接近。
正當得克薩斯號上的報務員偵聽到對方開始發報,準備接通電鍵進行干擾時,艦上的一位上尉指揮官對他說:「不,不要干擾,我要整理整個報文」,報務員只好服從。等到發報結束後,那位上尉說:你現在可以干擾了。報務員說:先生,用不著了,電文已以每秒30萬公里的速度逃脫,我們怎麼也追不上了。結果,此次行動以這位報務員被關禁閉告終。
這是有記載的偵聽與干擾之間產生矛盾的第一個實例。這種矛盾一直延續至今,成為阻礙通信干擾迅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正是最初的無心之舉,造就了今天爭奪最激烈的第五空間的爭奪-制電磁權。
※無心之舉造就今天第五空間爭奪:電子戰如何產生的?
※高科技戰爭中的無聲戰事:進20年來中國電子戰事件盤點!
※中國無人機,不止能偵察和打擊,還是戰場上的「電子戰撒手鐧」!
※空軍電子戰吊艙尺寸尚小,難以執行大進攻戰役
※中國最新研發的電子戰機,不僅抗干擾性強,且具有一定的攻擊性
※世界最強電子戰機駐訓日本三澤基地,中國戰鬥機需要小心
※第一場電子戰:若俄司令下令 沉沒的可就是日本艦隊
※一連兩天!解放軍兩架運8電子戰機再度繞台
※中國飛豹結束我國空軍沒有電子戰飛機歷史,為建造一流空軍打下基礎
※中國已走在世界電子戰前端,這個亞洲國家很憂心忡忡
※現代戰爭,掌握了信息就掌控戰場,讓我們來看看我國電子戰的實力
※探秘解放軍早期電子戰機 黑色轟6至今神秘
※中國布置電子戰機干擾敵方雷達:一旦發生戰爭優先獲取戰爭主動權
※8個掛架的「戰神」轟炸機曝光:加掛最新式電子戰吊艙
※英媒拋出中國最新電子戰飛機,日本鷹派開始不寒而慄
※中國電子戰能力如何?小米加步槍的時代終於過去了
※日本的這個香腸嘴電子戰飛機,居然讓解放軍時時提防
※各大國夢寐以求的殺手鐧 直擊解放軍最強大的電子戰武器
※執行防空壓制的頭號殺手——中國電子戰無人機震撼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