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聆聽】受持五戒

【聆聽】受持五戒

張其成養生著作《佛家養生大道》之十六:


受持五戒(上)


點擊音頻,即可聆聽(播講者:杭凱)

【聆聽】受持五戒



你怎樣對待你的身體,身體就怎樣對待你


受持五戒(上)

怎麼做到三皈依呢?具體做法就是五戒十善。


五戒指戒殺生、戒偷盜、戒邪淫、戒妄語、戒飲酒。是佛教修行者的最根本戒律。後來又有八戒,十戒,二百五十戒。相傳釋迦牟尼佛在娑羅雙樹下將入涅槃之時,阿難等眾僧傷心淚流不止,傷心之餘請教佛陀,其中一問是:「佛陀住世的時候, 我們大家以佛陀為師,佛陀涅槃以後,我們以誰為師呢?」釋迦牟尼佛回答道:「你問我涅槃以後,以誰為師;應以戒為師。」


現在都講求順應人性,講求順其自然,活得好好的,為什麼要受戒呢,為什麼要自尋煩惱呢?我們從五戒中來找答案。


首先,戒殺生。所謂戒殺生,就是不侵犯他人的生命。萬物都有佛性,萬物都是有情、有靈的生命。不殺生,也就是對生命的尊重。原則上說,我們不應傷害一切有情的生命,不應傷害一切有感知的性靈,上至諸佛聖人師僧父母,下至絹飛蠕動,微細昆蟲,但對於不是在佛門剃髮修行的眾生來說,不殺生主要是指不殺人。


殺人是犯極重罪,是戒律中的根本大戒。如果殺死雞鴨等,是犯了比較輕的罪,屬於惡作,雖然一樣有罪,但跟殺人不一樣。我們生活在法制社會,對人的生命是極其珍視的,如果殺了人,就會進監獄,就會失去自由,甚至要付出性命,所謂殺人償命,這也是上一 節中我們所講的因果報應。佛家主張不殺生,是為了讓人生出慈悲心,人在由孩童變為成人的過程中,受到太多影響,生出太多邪念,我們的慈悲心就被暫時掩埋了。

《分別善惡所起經》說到五個不殺生的果報:一為壽命增長;二為身心安穩;三為不會被刀兵虎狼所傷害;四為得生天上,壽量長遠;五為常生人天,受勝妙樂,乃至成佛,住壽無量。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安享天年是多麼令人嚮往的事啊,而不殺生,不傷害別人,也不自我傷害,就是長壽的第一步。


其次,戒偷盜。所謂偷盜,就是侵犯他人財物的行為。竊取別人的錢財是偷盜,拿走別人的一針一線也是偷盜,財不分大小,只要起了偷竊之心,就是犯了戒律。說到這裡,有的讀者會認為戒偷盜是非常容易的,其實不然,這裡的偷盜並不限於某種形式,不管是偷也好,搶也好,騙也好,或是走私漏稅,欺世盜名,都可以算做是偷盜,因而世人往往犯了偷盜之戒而不自知。


偷盜會對別人的生活產生不良的影響,甚至會引起群體的混亂乃至社會的動蕩。究其根源,偷盜是貪嗔痴的表現,是一種不清凈的行為,我們只有戒了貪嗔痴的心,才能讓自己不起邪念,才能自然而然地遵守戒律。


第三,戒邪淫。一般而言,邪淫就是一種不正當的男女愛欲行為,是越過法律,超乎倫理的。具體來說,戒邪淫就是不允許強姦、嫖妓、濫交、重婚以及外遇等男女之間的情事。邪淫之心往往是社會混亂的導火線,比如說我們在上一節中講到的拘那羅王子殺業故事中的王妃,便犯了邪淫之罪,我們先不看王子的果報,單就王妃暗戀王子這件事來看,就超越了倫理,導致了禍亂,王妃雖讓王子得到果報,但從此也種下了自己的孽緣。


《禪林寶訓》中說道:「夫人之情猶水也,規矩禮法為堤防。 堤防不固必致奔突,人之情不制則肆亂。」也就是說,人的情慾就像滔滔洪水一樣,而為人處世的道德和行為規範就像堤防一樣。堤防如果不牢固就會導致洪水泛濫,而人的情慾如果不能得到規範必然會引起禍亂。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比如說迷戀妲己而亡國的商紂王,烽火戲諸侯只求褒姒一笑的周幽王,這都是因為邪欲不加控制,而造下了惡業。

【聆聽】受持五戒



來源:張其成(微信號:zhangqicheng69)

【聆聽】受持五戒


【張其成國學基金】與您分享


中華國學、國醫、國藝、國粹更多精彩。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其成 的精彩文章:

妙哉,美哉!水墨中國
曾國藩命中注定得頑疾?
八卦如何指導養生
《黃帝內經》告訴你養生的關鍵到底是什麼?
《西遊記》里的四大天師

TAG:張其成 |

您可能感興趣

【聆聽】心的六種病
【聆聽】中秋感懷
【聆聽】念你在今夜
【聆聽】來燕堂賦
【聆聽】秋夜的思念
【聆聽好歌】不說再見
聆聽:《七朵蓮花》,百聽不厭!
善於聆聽心聲的諦聽
簡媜 聆聽
聆聽 想你的夜
靜靜聆聽:婚姻的第一殺手
聆聽!幸福的節奏
邢云:聆聽達茂
【聆聽】舍與不舍
陳九 聆聽王安憶
聆聽秋雨
●聆聽一曲《落雨聽禪》,自在安寧,凈化心靈!
聆聽 未選擇的路
聆聽夜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