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國產科幻無限好,只是改編未啟時——那些適合改編的國產科幻小說

國產科幻無限好,只是改編未啟時——那些適合改編的國產科幻小說

科幻小說一直是科幻電影的大金礦,歐美當下很多科幻電影就改編科幻黃金時代的小說,簡單的說,我們現在為之驚嘆的奇觀,其實幾十年前就已經出現了,包括超級英雄以及原創IP,或多或少都從經典科幻借鑒了很多想法和構思,足可見歐美經典科幻小說的魅力所在。

國產科幻無限好,只是改編未啟時——那些適合改編的國產科幻小說


反觀中國科幻小說,80年代前後中國科幻經歷了「精神污染」事件的嚴重影響,差點就此夭折,之後在《科幻世界》《科幻大王》等一批老編輯的苦苦支撐之下,中國科幻才漸漸復甦,並且挖掘了一批相當有實力的科幻作家,出版了一批國內科幻迷心中的經典,但奈何當時中國的科幻圈子太小,這些作品無法廣泛傳播開來。


雖然有些小說與國外相比在敘事和語言上還存在不足,但本質上來講,科幻的核心光芒並不暗淡,借用姚海軍的一句話「這是土豆牛肉與牛排的區別」,我們開始有了屬於自己的故事和表達方法,讀者看到中國人也可以拯救世界,外星人也會說漢語,並且隨著一代代有才華額科幻作家出現,中國科幻小說也越來越會講故事。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個人認為那些適合改編科幻電影/劇集的中國科幻小說。


丨劉慈欣系


說中國科幻,就不可能繞開劉慈欣和《三體》,但很多人並不知道,距離《三體》真正大火大熱起來,《三體》第一部已經出版了將近十年,這期間劉慈欣還寫過很多不錯的其他作品。所以,今天我們不談《三體》,《三體》還未上映就有些被過度消費了,甚至對科幻小說的創作趨勢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剖析《三體》的內涵的東西也太多,所以無需贅述,交給時間檢驗即可。

國產科幻無限好,只是改編未啟時——那些適合改編的國產科幻小說



劉慈欣寫科幻小說的想法很簡單,在一個晚上打牌輸光了一個月的工資,劉慈欣就覺得自己不能在這樣了,得幹些有意義的事,然後決定還是去寫自己熱愛的科幻小說吧,從在科幻世界發表《鯨歌》就揭開了劉慈欣時代的序幕,那是一個劉慈欣在《科幻世界》銀河獎大放異彩時代,寫出了無數經典短篇的時代,個人認為而這其中許多比《三體》更適合改編電影。

國產科幻無限好,只是改編未啟時——那些適合改編的國產科幻小說


《科幻世界》連載《三體》的插圖


丨《流浪地球》


這篇小說在當年的科幻年會上,很多其他作者都覺得,劉慈欣把一個長篇的體量,濃縮成了中短篇,甚至節奏上有些趕,但讀者群體中的感受基本就是兩個字:震撼!可見這篇小說信息量有多大。


因為劉慈欣自己說過,他深受俄羅斯文學的影響,所以他筆下的世界雖然空靈,甚至有些瘋狂,但還是給人大地一般的厚實感,彷彿這些事情就發生在不遠的未來,而《流浪地球》就是大劉作品特徵的一次集中展現。其實故事很簡單,即使我劇透給你,也不會影響閱讀的快感——太陽逐漸要變為紅巨星,膨脹擴大,最終會吞噬地球,所以地球上的力量聯合起來,準備把地球推出太陽系,尋找適合人類生存的新家園,一場異常宏大的冒險就由此開始。


《流浪地球》的故事很簡單,線索也不複雜,非常適合改編電影。首先,故事的背景很宏大,小說本身就很具有畫面感,想法也是之前科幻片中從未出現過的,如果特效過關的情況下,視覺效果一定非常震撼,具有了一部科幻電影博人眼球的要素;其次,小說的故事性很強,相比《三體》拍攝難度要小的多,因為三體是群戲,要同時表現很多人物相對極端的性格,而《流浪地球》的話,如果忠實於原著,從主角幼年的視角逐漸展開,隨著主角成長,世界觀也可以慢慢宏大起來,加之小說的情節非常緊湊,大場面描寫非常之多,電影中只要對這些故事做好取捨,其實無需對結構做較大改動。

最後,《流浪地球》的構思非常具象化,很適合銀幕改編,怎樣理解具象化,舉個例子《三體》中的「宇宙社會學」、「猜疑鏈」就很難用圖像表現,很大程度上要依賴於演員的表演或者旁白的解釋,僅僅依靠畫面是無法讓觀眾深入理解的,而《流浪地球》中不存在這樣的情況,反物質武器,地球發動機,地下岩漿融城,包括最後的太陽巨變,所有的有關硬科學的關鍵情節都可以直接表現出來,考慮到很多觀眾都是不看小說原著的,所以這樣的情節設置在科普科幻背景的前提下,很容易吸引到普通觀眾,既好看又便於理解。


丨《吞食者》和《詩云》


這兩篇為什麼拉在一起說,因為這兩篇建立在同一世界觀中,而且劇情有著一定的關聯性。先說《吞食者》,本篇又叫《人和吞食者》,故事其實很老套了,100年後外星人要來毀滅地球,還派出了一個使者來告訴人類,你們肉質不錯,將來要被圈養起來,人類提出要把月球建造成最後的避難所,一場博弈就開始了,人類必要要面對自己的命運。


《吞食者》和《三體》在處理外太空危機的構架上還是有些相似的,人類都是提前預知了毀滅的來臨,而且貌似毫無還手之力,但人類中總有那麼一小撮人是不會放棄的,一場關於人類命運的博弈就此展開,所以《吞食者》很適合改編電影的第一個原因非常有優勢,結局有看頭,是一種以弱制強的翻轉性結局(不算以弱勝強,僅僅鉗制而已),這樣的故事拍起來會非常的精彩,如果改編不會擔心電影的結局達不到觀眾預期效果。

第二個原因,《吞食者》的價值觀非常容易傳遞。很多科幻電影流於白開水,一部分在於價值觀過於晦澀,觀眾根本看不明白;一部分在於根本沒有價值觀,我就是用爆炸和美女讓你看個爽。說到這裡,扯一個題外話,個人感覺劉慈欣的文章就像李白的唐詩,說的都是簡單的話,講的都是簡單事,但傳達的都是濃烈的思想,而這種表達在《吞食者》中最淋漓盡致,書中有幾個例子,外星人「大牙」抓起人類就吃,吃完吐出衣服,而唯一一個沒有被嚇傻的人類軍官就問了一句話:「你怎麼抓起來就吃?」,還有人類考古學家展示輝煌的地球歷史時,「大牙」捧起一把土講了一個螞蟻帝國的故事,人類如此對待螞蟻,而吞食者看待人類呢?


這些看似略有些荒誕的細節,其實是很聰明的傳達了作者的想法,電影改編中還原即可,講好了道理也講好了故事;最後一個適合改編的原因,故事好看,場面野蠻。故事大家自己去看,不再劇透了,在大劉眾多的小說中,這次的外星人屬於簡單暴力型的,長的像恐龍,開著鍋爐一樣的飛船,還是比較獨特的。


說完《吞食者》說《詩云》,《詩云》其實是《吞食者》的續作,但是與前作聯繫不大,直接看都沒有什麼問題。《詩云》相比《吞食者》來說就顯得細語嚶嚶文藝味十足,但科幻內核確實比《吞食者》要硬一些,照例先大致說一下劇情,吞食者毀滅了人類文明剛準備離開太陽系,結果遇到了神一樣其他文明,就掉回頭,帶著一名「人類蟲蟲」去見神文明,然後因為這位人類口袋掉出來的幾首唐詩,引起了神的關注,兩個文明的未來被改變了。


直接暴力的劇透就是:神用技術終結了文學。這篇作品,相比前作節奏上明顯放慢,大場面也不多,但是對技術方面的描寫卻異常詳細,總體來說是一部具有思辨色彩的科幻小說,那這樣的作品為什麼適合改編呢?因為有中國特色,我們看習慣了白種人拯救世界,歐美價值觀拯救地球,但這次拯救文明的核心卻是中國詩歌,僅此一點就非常有必要拍攝,在一個星系尺度的科學背景下包裹一個有中國古老文化的故事,僅此一點足矣,但本作如何在思想與視角效果之間取得平衡,還是要下功夫思考的。


丨《全頻帶阻塞干擾》


《全頻帶阻塞干擾》是2001年銀河獎獲獎作品,那個年代除了科幻圈子,很少有人知道銀河獎,就更沒有人知道這篇文章了,但回過頭十幾年後來看這篇小說,你依然覺得它很有參考性,基本劇情就是,近未來發生了一場世界大戰,俄羅斯基本在電子對抗領域被北約吊打,地面戰場俄羅斯不斷潰敗,最終促使「萬年風雪」號空間站做出了大膽決定,戰爭形勢就這樣開始改變了。


這篇小說中,即使人物性格過於臉譜化的問題依舊存在,但不得不說大劉是個描寫大場面的天才,因為,看完小說後人物的名字可能很快就會忘記了,但小說中那些血腥而又宏大的場面卻是深深烙在了腦海中,所以,《全頻帶阻塞干擾》值得改編的一個重要因素正是其戰爭題材,《全頻帶阻塞干擾》還流傳有另外一個中國版,個人覺得兩個版本改編各有優勢,改編俄羅斯版的話,收到政治因素方面的限制會少一點,改編中國版可能會收到更多限制,但更容易在國內產生共鳴,但不管哪個版本對戰爭的殘酷性、真實性描述都是一大賣點,加之《全頻帶阻塞干擾》就發生在不遠的未來,觀眾接受力會更強一些,每一個人物雖然臉譜化,但也是足夠飽滿,故事十足,不用擔心淪為一部爆米花電影。


《全頻帶阻塞干擾》要改編唯一要擔心的是,我們如何不要一味的埋怨審查體制,能否儘快拍好戰爭片?

國產科幻無限好,只是改編未啟時——那些適合改編的國產科幻小說



《全頻帶阻塞干擾》因為廣受好評,被改編成了單行本漫畫


丨《六道眾生》 何夕


提到劉慈欣,就不得不提何夕、王晉康、韓松,這三個人的作品各有特色,和大劉被讀者並稱為中國科幻屆的「四大天王」。劉慈欣的作品中,人物只是大背景下的棋子,性格比較大眾化或者不突出,人物比較臉譜化,王晉康的作品傾向於近未來表現,人物性格和故事都很沉重和現實,韓松則是不拘一格,光怪陸離,有時導致作品比較極端化,何夕則是關注於人物本身,喜歡以人物的情感為線索展開故事,故事或空靈或現實,但共通之處在於有著強烈的情感傾訴,所以客觀的說,何夕的作品才是最適合中國科幻電影改編的起步之作,但至今無人問津,不得不說很可惜。而這何夕眾多的作品中,最精彩的故事就要屬於《六道眾生》。


何夕在小說中對「六道」也有詳細解釋:當年佛陀把欲世界分成包括地獄道,餓鬼道,畜牲道,阿修羅道,人道,天道在內的六道,它們在業力的果報下永無止境地流轉輪迴。那這樣看似神鬼的名字,到底是不是科幻小說呢?是,而且還有比較硬的內核,簡單來說,就是因為普朗克常量的不同,人類發現了六個和我們在同一空間並存的世界,這些世界因為基礎物質的不同,所以無法相互互動,直到出現了一個能隨意穿梭6個世界的人。


《六道眾生》的故事適合改編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好看!非常好看!雖然在科幻內核上還存在一些BUG,但故事的起承轉非常有節奏感,而且整個劇情的抽絲剝繭般的展開,讓讀者不可能猜到後面的劇情,最後的逆轉也讓人眼前一亮。加之,《六道眾生》如同其名一樣,輪迴、因果、善惡貫穿其中,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而且首尾呼應所帶來思考的情節,直接可以用來當做電影的結尾和開頭,整個故事的男主角所展現的那種苦難和糾結,也一定會給演員很大的發揮空間,特效鏡頭也不會很複雜,參考《心靈傳輸者》即可,無論從故事還是成本都是中國目前最適合改編的科幻小說。

國產科幻無限好,只是改編未啟時——那些適合改編的國產科幻小說



丨《蟻生》 王晉康


很多年前就有人說,劉慈欣是中國科幻的天空,空靈而且無限尺度,王晉康就是中國科幻小說的大地,現實而厚重,王晉康的經典小說很多,中國科幻發展歷程中甚至有過「王晉康時代」。王晉康的《蟻生》算是其長篇試水之作,其背景也在文革上山下鄉期間,一群知情與當地農場管理者因為「蟻素」而導致矛盾和衝突,甚至建立起一個小王國,最後故事也以悲劇收場。


《蟻生》其實放在主流文學中也不會顯得歸於突兀,因為老王的文筆成熟內斂,比較嚴肅。再加上文章中對上山下鄉的場景有著毫無避諱的描寫,其中就包括生產隊長對女知青強姦的描寫,所以以這樣嚴肅的筆觸包含一個科幻的故事,也是在中國科幻中顯得有為不同,僅此一點就值得嘗試改編。而且,以一種科幻的方式來講述這樣的故事,再現這樣的年代,可以進一步擴大中國科幻電影的受眾面,很多年齡稍大的觀眾也許都會走進影院,一探究竟。


既然是科幻小說,《蟻生》聚焦的就是螞蟻,這樣的題材放眼世界科幻電影也是不多的,國外有《螞蟻三部曲》但是改編起來還是難度較大的,而《蟻生》聚焦的是螞蟻的「蟻素」對人類社會會產生的直接影響,拍攝時還是較為容易展現的,但是《蟻生》拍攝的難點在於如何在文革背景與科幻背景下,取得一定的平衡線,科幻篇幅太多,就會顯得太漂離,現在基調太強,科幻迷肯定不會買賬。

國產科幻無限好,只是改編未啟時——那些適合改編的國產科幻小說



不得不說《蟻生》的封面設計雖然立意清楚,但還是有失水準


丨《寄生之魔》羅隆翔


有些科幻作品原創性並不是很強,但是卻把已有的元素組織的非常好看,羅隆翔的《寄生之魔》就是這樣的光怪陸離,元素眾多的作品。


《寄生之魔》所有元素都可以在其他科幻電影、小說中找到影子,下面我還是照例無損傷劇透一下:故事開始發生在中國某大都市,「菟絲子」這種植物產生了變異,可以快速生長自由活動,吞噬一切生物做為自己的養分,男主角在約會女孩失敗的情況下偶爾外星人九尾美女「小貓」——「阿其鎏謨衍樓娜」,之後,全世界倖存的人一路顛沛流離逃到南極,外星美女小貓懷上了男主的孩子,一場聲勢浩大的對魔菟絲子的反擊戰也開始了。


有可能你看到這裡,會在內心大喊一聲,這小說到底寫的什麼鬼,其實小說的構架還是非常精彩,我之所以這樣介紹劇情,因為作者在文章時而嚴肅,時而悲傷,時而狗血,時而情懷的文筆讓我很難給它一個風格上的定義,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好看!記得當時看到這篇小說,我硬是忘記了吃飯的世界,而且劇情不斷朝著意外的方向發展,讀者基本能全程獲得過山車般的閱讀快感。


對於這篇小說,個人認為實在太適合改編科幻電影了,既有已經運用的非常成功的商業元素,如:災難大場面,美女,劇情的翻轉等,也有非常充沛的情感,結尾情感的升華其實還是很感人的,而且各種元素混雜的非常巧妙,不會過於沉悶,也不會過於飄逸,還是一句話,《寄生之魔》適合改編就因為兩個字——好看!


丨《穿越宿命之河》 任飛


《穿越宿命之河》發表於2004年科幻世界,作者是任飛,這篇科幻小說當時刊登在一個叫做「模糊地帶」的欄目,這個欄目中的小說都很難劃分他們到底有多少屬於科幻小說,而這篇小說顯得尤為不同。


小說開篇會讓讀者錯以為在看一部農村題材的生活故事,語言樸實甚至有些壓抑,塑造的人物也並非其他科幻小說中形象,而是一個隨著雞瘟降生,生下來就死了母親的傻子「二嗒」,「二嗒」生下來就被算命先生定為廢人,不能走出村子方圓三公里,其中的邊界就是一條河流,文章的題目也由此而來,這個隔絕的小山村,因為有一天從頭而降的大火球改變了。


《穿過宿命之河》的對白中充斥著大量的方言,「老子」「卵蛋」之類的詞隨處可見,雖然題材上還是很老套的外星人題材,科幻的內核也並不出彩,但就是因為這個科幻故事充滿了濃濃的鄉土氣息和絕望的氛圍,還是很適合改編為一部很有特色的中國電影,參考黃渤的《斗年》整體效果即可,在一部農村題材故事下,包含了一個科幻故事,這樣的電影想法,我相信放到現在也是足夠新穎的,但改編的難度在於,如何在科幻和敘事之間找到平衡點,因為原作中對於科幻部分的描寫很有節制,基本都是通過人物內心的幻象來表現,所以,《穿過宿命之河》的改編還需要加入更多的故事來影像內容。

國產科幻無限好,只是改編未啟時——那些適合改編的國產科幻小說



配圖很好的把握《穿越宿命之河》的鄉土氣息


丨《天意》錢莉芳


《天意》是錢麗芳刊發在科幻讀物《星雲》上的長篇歷史科幻小說,當時一經推出在科幻圈裡引起了不小的震動,因為我們終於有了一本中國特色如此明顯的國產科幻小說,但是很多讀者可能不知道的是,《天意》其實在一定意義上促成了《三體》的誕生。


當時,劉慈欣還在一門心思寫短篇,因為他自己的出版圖書賣的不怎麼好(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找來作家出版社設計的《超星紀元》第一版封面就懂了),而《天意》在中國科幻圖書市場基本為零的情況下橫空出世,一口氣賣了15萬冊,後來還推出了修訂版,正是這件事讓大劉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是《天意》給了他繼續寫長篇科幻的信心,緊接著劉慈欣的《球狀閃電》就出現在了第二本星雲上。


《天意》現在已經開始改編電視劇了,其實改編為電視劇是一個很討巧的路線,《天意》本來就不屬於節奏不快的作品,基本就是在不改編史實的情況下,鑽歷史的空檔,發掘歷史的疑團和傳說,做出了一個較為科幻的解釋。


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天意》,有動作、有穿越、有愛情、有懸疑,基本比較符合古裝劇的觀眾需求,個人認為改編照本宣科即可,只需把《天意》的科幻和情感元素表現好即可,把戰爭場面表現好,科幻場面拍的不過過於炫,尤其是韓信情感這一條線索要深挖,這也是《天意》能吸引廣大讀者的關鍵所在。千萬不要因為有愛情戲,又扯出來一大堆後宮戲。《天意》適合改編的原因也是無需多說,擁有純正中國基因的科幻小說,科幻世界的姚海軍那個著名的比喻也第一次寫在了天意的前言中:「這是土豆牛肉與牛排的區別,無關好壞,只是口味不同罷了。」

國產科幻無限好,只是改編未啟時——那些適合改編的國產科幻小說



因為當時《星雲》上面的《天意》賣的好,所以出了如圖的單行本


丨《瘟疫》燕壘生


燕壘生的科幻作品不多,出了科幻迷的圈子知道的人更少。他最著名的作品便是《天行健》和《道可道》系列,但是讓人不解的是,這兩部作品,一部具有改編奇幻史詩電視劇的潛力,一部可以拍成中國版的《驅魔人》,但至今無人問津,不得不說很遺憾。


接著說燕壘生的科幻作品《瘟疫》,《瘟疫》從題目就能看出來,這是一部災難題材的小說,大致內容講的是全世界爆發了一場將人石化的瘟疫,可以通過空氣飛沫日常接觸各種途徑傳染,一位焚化員碰到了一位幼兒園老師和一大群石化的孩子,整個事情開始朝著意外的方向開始發展。


總體來講,燕壘生的科幻作品劇情創新不多,但也是將各種熟悉的元素組織的非常好,《瘟疫》最值得改編的亮點也在於整個的故事構架非常適合改編電影,而且觀眾觀影之後會一定會懷著一種遺憾但溫情脈脈的感覺離開。因為其故事毫無冷場,節奏非常好,而且整個故事抽絲剝繭的呈現在觀眾面前,閱讀快感十足,但在故事的背後,隱藏一種無力反抗命運的悲涼和無奈,當你剛要為這種無奈悲哀時,作者在《瘟疫》的結尾卻給出了一個跨越時間,但充滿力量和愛的結局。

國產科幻無限好,只是改編未啟時——那些適合改編的國產科幻小說



丨《紅色海洋》韓松


韓松的作品近乎妖也!這本《紅色海洋》也不例外,韓松使用了一種比較重口味的方式,用一個一個的短篇,串起了一堆發生在一個失去理智世界裡的故事,《紅色海洋》中出現了斷肢、亂倫、血腥的各種事件,看完後你會發現其實科幻小說還可以這樣寫,儘管看的似懂非懂,看的反胃難受,但是一種原始的慾望還是會促使讀者繼續探索,所以,我也無法簡單的劇透這本書,因為內容確實過於複雜。


為什麼一本重口味的科幻小說《紅色海洋》值得改編電影或者電視劇呢,首先,就是因為重口味。韓松本來就直觀的描寫了很多場景,如果能一一還原,那將是有中國特色的CULT科幻片,想想都是讓人興奮的,但是要通過總局的審查卻是頭疼事。


其次,《紅色海洋》的劍走偏鋒,說白了就是題材太獨特了,涉及的各種方面是其他科幻作家沒有嘗試過的,及時放在已經出版十多年的今年來看,依然會驚掉一大批人的下巴,科幻尺度竟然這麼大,所以留給改編者的餘地就很大,可以發揮強烈的個人風格,同時,在改編過程中也有著巨大的風險,導演把握不好容易玩脫;最後,我還是要說,紅色海洋儘管寫的是全人類的故事,但是其中傳達的是一種中國價值觀對災難事件和人類發展的思考,而且這種思考的方式,也是比較獨特的,所以《紅色海洋》值得改編,但風險依舊,慎行!

國產科幻無限好,只是改編未啟時——那些適合改編的國產科幻小說



丨《以前的黃昏》羅隆翔 《上校的軍刀》韓文軒


羅隆翔和韓文軒的這兩篇文章都是寫智能AI與人類關係的,都非常精彩,所以就拉在一起說了。智能AI類型的科幻電影也是一抓一大把,但是橫向對比來看,有深度的不多,尤其是大場面的科幻電影,基本對於智能AI的思考僅僅淺嘗輒止,顯得非常模式化。


而《以前的黃昏》和《上校的軍刀》不敢說原創的科幻內核有多少,但在對機器人與人類的關係上有著深入的思考,《以前的黃昏》題目其實來自於諸神的黃昏,內涵也很明確,人類和機器人的衝突最終只能造成兩個種族的集體瘋狂,所以一人一機器的冒險之路也和這個主題緊緊聯繫在了一起,並且羅隆翔構建了一個較為完整的世界觀,讓讀者也很好產生了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宏大敘事感,加之結局處理的非常巧妙,可以說整篇文章下來,氣勢恢宏蕩氣迴腸。


《上校的軍刀》則是講述跟隨一個機器人的視角,全程參與了人類與機器人的最後一場戰爭,整個故事可以說既充滿希望又極其稱重,從戰爭場面上來講,《上校的軍刀》更勝一籌,描寫的非常具體和硬派,雖然故事的思考性和深度略差一點,但整個故事的起承轉做的非常漂亮,可以說讀者想看什麼,作者似乎能猜到一樣,最後也是以一個較為意外的結局結束,雖然有些突兀,但也在情理之中,留給了讀者較大想像空間。


兩篇文章雖然都存在一定的缺點,但對於影視改變來說無關痛癢,改編如果能把核心立足於對AI與人類關係的深入思考之上,再來建立大的戰爭場面,就能準備把握小說的核心,為什麼適合改編的答案是一目了然的,人工智慧是科幻電影經久不變的話題,那為什麼就不能注入一些東方思考的活力呢?這值得期待。

國產科幻無限好,只是改編未啟時——那些適合改編的國產科幻小說



《以前的黃昏》雜誌插圖


丨《蜉蝣的歌唱》星河


文章的作者叫 星河 ,這篇小說很有戲劇性,據說當時星河剛寫到一半,就傳了美國雙子大廈被撞的消息,因為星河的《蜉蝣的歌唱》正是講述一群恐怖分子去炸掉一座超級摩天大樓的故事。


整個小說的劇情其實一句話就能講完,恐怖分子炸樓失敗。關鍵在於過程的險象環生,以及這場應急事件中的人生百態,其實《蜉蝣的歌唱》從題目來看就能知道,蜉蝣是一種朝生暮死生命極其短暫的生物,作者想表明什麼已經很明確了。


而《蜉蝣的歌唱》適合改編的原因很多,首先類似的題材的科幻電影並不多,而且《蜉蝣的歌唱》中描寫的巨大摩天樓僅僅在尺度上就是一種巨大的震撼,其次《蜉蝣的歌唱》聚焦的是群戲,而面對災難時群戲如果處理的好,一方面真實感會很強,另一方面會顯得很精彩,最後,就要說說情節了,即便是恐怖分子突襲大廈的老套情節,星河也是寫出了新意,一方面大廈內部狀況不斷,一方面外部迎來了一次超級大風,人工和自然的危機也是環環相套,完全沒有留給讀者喘息的餘地,加之如果要改編大部分的場景都發生在室內,特效也可以為製片方省下一大筆錢。


丨附加篇目:《多重宇宙投影》 拉拉


作者拉拉的這篇小說適合不適合改編,真的不好評說,只能說這是國產科幻小說中的一個奇葩,而且是異常有趣充滿快感的作品,語言風格可以參考《銀河系漫遊指南》,世界的設定是一個噴嚏打出來的,有怪獸有美女,有理論有數字,有科學有思想。說到思想,我不禁想朗誦一下,文章中的一首詩,當然是用來描述整個宇宙有多麼無聊的:


啊!——空間啊! ——你無限!


啊!——時間啊!——你無限!


你們——


真無聊!


大家也大致能明白這是一篇怎麼的科幻小說了,我想說的是,《多重宇宙投影》適不適合改編其實要分兩個層次看,從本身質量來看,是適合改編的,而且請周星馳來改編,無疑就會是神作!


但是從市場的環境來看,大眾肯定沒有做好準備來接受一部無厘頭科幻電影,所以讓我們靜靜等待,中國科幻電影歷經坎坷,總會有自己耀眼的一天!


作者:野蠻終結者LA


時光網出品

國產科幻無限好,只是改編未啟時——那些適合改編的國產科幻小說 點擊播放 GIF/K



求評論!求吐槽!求嘚瑟!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Mtime時光網 的精彩文章:

《獨立日2》首周登頂韓票房冠軍
專業毀滅地球20年 羅蘭·艾默里奇「月球撞地球」科幻新作曝光
這個世界變得更好了嗎?寫在《人工智慧》上映15周年之際
《金剛狼3》片場照曝光!頭髮花白皺紋滿布的狼叔讓人心疼~
《權力的遊戲》雪諾復活!美劇玩的復活梗還有這些······

TAG:Mtime時光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有哪些國內的科幻小說適合改編成電影?為什麼?
開扒國漫改科幻劇《端腦》,這波改編的還原度也是很厲害
誰說國產沒有好科幻!
為什麼「中國式」的科幻小說難以改編成電影?
沒有看過這些科幻片還好意思說自己喜歡科幻?
什麼樣的科幻是好科幻?
科幻執行主編竟然這樣說科幻!
《三體》了,還是看這十部科幻小說改編的精彩電影吧
開扒漫改科幻劇《端腦》,這波改編的還原度不得了
科幻小说并不是预言未来,它的精神是没有一个固定的未来
不敢相信,這部科幻動畫竟然是一個中國大學生獨立完成的
十部巨好看的科幻片,科幻迷肯定有沒看過的
為什麼好的科幻片都是外國人拍的
看國產科幻電影,總是覺得非常尷尬
有故事的科幻畫才是好科幻畫
不知誰編的史前七大文明故事,比科幻小說都好看
相信嗎—這些科幻真的會改變我們的未來
專訪科幻作家韓松:科幻,帶來的不只是幻想
中國為什麼拍不好科幻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