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看歷代高僧大德是怎樣寫遺囑的?

看歷代高僧大德是怎樣寫遺囑的?

看歷代高僧大德是怎樣寫遺囑的?



看歷代高僧大德是怎樣寫遺囑的?

卓越的佛教領袖趙朴初先生已經過世十六年了,但他的德、功、言並沒有絲毫消逝,而是備受懷念、傳播愈廣。這正如他引用《菜根譚》所說:「花落還開,流水不斷」。他的精神的確像流水一樣在世間生生不滅。


這首偈語的完整內容是:生固欣然,死亦無憾;花落還開,水流不斷;我兮何有,誰歟安息?明月清風,不勞尋覓。淡定晏如的三十二個字寫在他的遺囑後面。這分明是朴老一生的精確寫照,細讀下來,有落花無言的靜穆、天朗氣清的潔凈。


趙朴初曾經寫過兩份遺囑,一份寫於1996年,也就是他臨終的前四年,另一份則大約寫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附帶著這首偈語的就是寫於他臨終前四年的那份遺囑,再平實不過的文字承載著一顆再純粹不過的善心:


關於遺體的處理,我曾在二十多年前寫過遺囑,置書櫥屜內,不知緣何失去,今尚記憶原文大概,再書之:遺體除眼球獻給同仁醫院眼庫外,其他部分凡可以移作救治傷病者,請醫師盡量取用。用後,以舊床單包好火化。不留骨灰,不要骨灰盒,不搞遺體告別,不要說「安息吧」。

兩份遺囑的內容基本一致,貫穿著朴老二十多年,乃至一生的高尚情志。這就是一代大德的生命最後祈願,不涉及財產分配,也沒有什麼自私自利的要求,有的只是奉獻,對世間最後一次奉獻。遺囑最後的四個「不」原則,再清楚不過、再直接不過地道出了老人的慈悲之心與高潔人格。


朴老生前從沒想過享樂,而是一生克勤克儉,死後又怎麼會在乎自己的皮囊呢?既然「我」這個實物都不存在了,還有什麼必要讓「後人」說安息呢?再進一步說,「我」的身體就果真屬於「我」嗎?「我」本不是我,不過是蒼茫時空中的一個點,或者一個過程。「我」不屬於我,而最終要渾化在實實在在的的「空」中。


朴老之所以願意將自己的眼睛與身體捐獻出去,而不願讓後人對遺體「告別」,首先因為他心懷行願無盡的至高善念,更源於他是生命的大徹大悟者。他把自己當做一滴水,深知註定要融入大江大海,自己的這滴水不存在了,但大江大海永不枯竭。


我們再去看其他高僧大德的遺囑或者遺言,許許多多都透漏著佛學的精華,散發著生命的芬芳與思想的光芒。


死亡是人類的終極命題,我等凡人恐懼於此、糾結於此,一生都不會有答案與解脫;而當像趙朴初先生這些歷經修鍊的徹悟者面對這一終極命題的時候,則會發出怎樣的感嘆,又會對自己、對世間做怎樣的最後的交待,就頗值得玩味與思考。我想,他們人生的最後幾句話,放在個人史、佛學史,乃至整個文化史、人類史中都非常重要。而對世人來說,則是異常精彩的生命智慧。

聖嚴法師


朴老的好朋友聖嚴法師,在2009年臨終之前,特意留下了九條遺言,對自己的後事與道場的發展做了很詳實嚴謹的安排,不可謂不深思熟慮。


其中,在第一條遺言里,他首先囑咐:「不發訃聞、不傳供、不築墓、不建塔、不立碑、不豎像……務必以簡約為莊嚴,切勿浪費鋪張」。在第二條遺言里,他對財產做了「分配」,說「我生前無任何私產,一切財物,涓滴來自十方布施,故悉歸屬道場」。在第七條里,他再次強調身後事的謹慎安排,表示「我的身後事,不可辦成喪事,乃是一場莊嚴的佛事」。


從上面這些安排中,我們可以看到聖嚴法師的慈悲之心、素樸之心。而在遺言末後的偈語,則道出他生命的澄明與智慧的高拔。「無事忙中老,空里有哭笑,本來沒有我,生死皆可拋。」「本來沒有我」五個字,直指存在的本質,與朴老「請醫師盡量取用」自己身體的安排有了一個偶然的呼應。


虛雲大師

虛雲大師的臨終囑咐,只有一個字——戒。據《虛雲老和尚開示錄》記載,他對弟子說完這個字之後,「合掌道珍重,諸人含淚而退」。大師圓寂之前,寫了一首《辭世詩》,詩言:


少小離塵別故鄉,天涯雲水路茫茫。


百年歲月垂垂老,幾度滄桑得得忘。


但教群迷登覺岸,敢辭微命入爐湯。

眾生無盡願無盡,水月光中又一場。


大師先簡單回顧了自己的一生,接著說明了自己的人生抱負,只求讓眾生脫離苦海,登上覺悟的彼岸。但最終,他又感慨「水月光中又一場」。在他看來,一切也不過是水中花、鏡中月,縱然「願無盡」,但生命也只是大時空的小過客。在這首臨終絕作中,大師情感深切,但最終又歸於空淡。


弘一法師留下了多個版本的遺言,幾乎每次大病,他都會做「臨終安排」。


第一次大病是在1931年。這年春天,弘一法師病在法界寺,全身熱如火焚。但就在這個時候,有僧人非要法師馬上去西安宣揚佛法。法師實在推辭不掉邀請,就決定前往西安,但他無法保證自己能病體痊癒,所以感覺此次遠行,頗有捨身獻法之意。於是,他立下遺囑,其中一條是:「弘一謝世後,凡寄存法界寺之佛典及佛像,皆贈予徐安夫居士;其餘之物皆交法界寺庫房。」交代完之後,弘一法師便以病弱之軀,開始其遠途跋涉之旅。所幸的是,弟子劉質平設法攔住了他。法師頓時有一種死里得生的感覺,與弟子當場抱頭痛哭。


弘一法師


第二次大病是在1935年底到1936年初。當時,法師在鄉間講經,居住條件極差,結果得了生平所未經過的疾病。廣洽法師前去探望他,看到他身體虛弱且還在工作,就囑咐他多休息。而弘一法師則說:「你不要問我病好沒有,你要問我有沒有念佛。」


在這次卧病中,弘一法師曾交付侍者傳貫一份遺囑,對自己的後事安排得很細緻:「命終前請在布帳外助念佛號,但亦不必常常念。命終後勿動身體,鎖門歷8小時。8小時後,萬不可擦身體洗面。即以隨身所著之衣,外裹破夾被,卷好,送往樓後之山凹中。歷三日有虎食則善,否則三日後,即就地焚化。焚化後再通知他位,萬不可早通知。余之命終前後,諸事極為簡單,必須依行,否則是逆子也。演音啟。」他對自己的遺體壓根兒不在意,甚至恨不得讓老虎給吃掉。假如法師那個時代醫療水準和現在一樣高,想必他也會和趙朴初先生一樣選擇捐獻身體。


1942年,63歲的弘一法師第三次患上大病。他感覺自己終於功德圓滿,可以安心地離開人世了,因此謝絕醫藥,有條不紊地做最後的交代。6月28日,他自寫三紙遺囑。29日下午5時,他又向侍者妙蓮交代五件事,其中有一個細節他特別囑咐:「以免螞蟻嗅味走上,致焚化時損害螞蟻生命,應須謹慎。再則,既送化身窯後,汝須逐日將填龕小碗之水加滿,為恐水干後,又引起螞蟻嗅味上來故。」他一再叮囑不要傷及螞蟻,充分體現了這位大師的菩薩心腸。


在他臨終前三天,法師書「悲欣交集」四字交給妙蓮,為其最後絕筆。這四個字,可謂是法師臨終前細微且又複雜的心理情景。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貓撲 的精彩文章:

這麼多電費都白交了!學會這些小技巧,電費每月省一半!
偷情的男人智商比愛因斯坦都高!
日本推出以櫻花為主題的麥當勞,想吃么?
為了孩子,對家庭暴力說「不」
狗為護主與眼鏡蛇同歸於盡 死前含淚告別

TAG:貓撲 |

您可能感興趣

切記!莫將福報換吃穿!看歷代高僧大德們,如何惜福!
趣歷史:明朝的歷代皇帝是怎樣選皇后和嬪妃的?
歷代書法大家寫的《洛神賦》,不一樣的美!
歷代高僧書法,能否看出一些禪意!
一代不如一代?《火影忍者》各大忍村的歷代影們,最強的是哪位?
明朝的歷代皇帝是怎樣選皇后和嬪妃的
歷代書畫精品是怎樣解說〈蘭亭序〉的?
歷代皇帝是怎樣操著一口方言上朝的?
皇帝才是國學大師呀!看看,罕見中國歷代皇帝御筆!那是個漂亮呀
你一定要看的清朝歷代皇帝的畫像
歷代帝王古畫 真正的皇帝都長成這樣嗎?
祭孔!說說歷代的祭孔是怎麼來的!
歷代皇帝書法欣賞,都寫得太好了!
歷朝歷代是怎樣懲罰通姦者的?看完都嚇得不敢出軌了
實拍歷代高僧大德的舍利子。最後一個舉世罕見,真正的高人。
歷代《數碼寶貝大冒險》十大最強對決 都是無法忘懷的經典
在白宮被「金化」前,不如先看看歷代總統的卧室長啥樣
歷代小楷大神,我都給你找全了!
吳氏歷代十大先祖,姓吳的快來對接一下!看看你是老吳家多少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