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劉備那是根草,跳槽成了寶,關羽若重用他不會敗
(加盟作者老不看三國原創作品,請勿轉載)
有這麼一個人,他在劉備手下籍籍無名,鮮為人知,而跳槽到孫權手下,卻屢立奇功,威名赫赫,最終官至吳國高官「太常。」
這個人是誰呢?這個人就是潘濬。
潘濬在《三國演義》中第七十三回被提及,王甫如此評價潘浚:「潘濬平生多忌而好利,不可任用。」後呂蒙「白衣渡江」,襲取了荊州,仍任命潘濬管理荊州城。
《三國演義》中「多忌而好利」的潘濬顯然不是個好人,至少不能算是一個優秀的人才。
但是,歷史上的潘濬與小說中的形象天壤之別,人家其實是剛正不阿,功勛卓著的一代豪傑。
而他的人生軌跡,也很能給我們一些啟示。
潘濬字承明,荊州本地人,自幼跟隨名師學習,頗有才名。劉表發現了這個人才,在他不到三十歲的時候,就被任命為荊州的「江夏從事」,後又升任湘鄉縣令。
劉備取得荊州後,任命潘濬為「治中從事」,主管文書文吏,約為副州長級別。級別雖然不算低,但權力其實不大。
劉備取得取得巴蜀,稱漢中王,潘濬未再有升遷。
治中從事是文職,潘濬沒有接觸劉氏集團高層為其出謀劃策的權力,所以他基本沒有建立功業的機會。
假如沒有孫權,潘濬很可能就此默默無聞,直到終老。
建安二十四年,東吳襲取荊州,關羽兵敗身死,荊州官吏以糜芳、傅士仁為首紛紛投降。
潘濬卻稱病不起,沒有歸降孫權。
後來是孫權親自去潘濬家請他出山,潘濬痛哭流涕,認為自己是敗軍之將,心中委曲不願投降,孫權親自為他擦淚,並說了一個番感人的話勸慰他,潘濬這才答應歸順東吳。
在主將兵敗身死,同僚上司紛紛倒戈,敵軍已經佔領領土的情況下,潘濬能堅守到最後一刻,並羞慚痛哭,他實在不能算是一個小人。
相反,在那個投降如兒戲的年月,潘濬的節操可謂高尚。
陳壽在《三國志》中如此評價潘濬:「潘濬公清割斷,……皆節概梗梗,有大丈夫格業。」
那麼《三國演義》為什麼要黑潘濬呢?無非是因為「擁劉立場」,因為潘濬最後歸順了東吳。其實羅貫中老先生實在是雙重標準了,如嚴顏、法正、張松那種投降者都被歌頌,人家潘濬不被劉氏重用,關羽兵敗他無奈之下被迫投降,反被寫成了小人,潘濬實在是有冤無處說啊。
潘濬歸順孫權後,立刻得到了重用。
孫權任命他為「輔軍中郎將,授以兵。」
東吳的「授兵」意味著這個人步入了孫氏集團將軍的行列,可以在軍事上建立功勛。
孫權提拔潘濬正是看重了這個人才。
應該說,孫權打仗水平一般,但他識人用人的本事,十分高超。他任用周瑜擊敗曹操,任用呂蒙擊敗關羽,任用陸遜擊敗劉備,這次,他任用的潘濬也立下大功。
陸機的《辨亡論》就說:「(孫權)拔呂蒙於戎行,識潘濬於系虜。」
夷陵之戰中,荊州南部的豪帥鼓動蠻夷呼應劉備,孫權十分擔憂,潘濬為孫權籌謀畫策,以少量兵力平定叛亂。
後潘濬常年鎮守荊南,使得「群蠻衰弱,一方寧靜。」
他又抑制豪強,痛斥朝中奸佞,獲得吳國上下的尊重。
潘濬後官拜太常。所謂太常,是九卿之一的高官。
潘濬的華麗升遷,是以一次「被迫跳槽」為契機完成的。一個被劉備忽視的人才,在孫權手下發揮了巨大的能量,得以名垂青史。
對於這一點,近代史學家何茲全先生就認為劉備對於潘濬的任用上不及孫權,沒有能夠完全發掘潘濬的才能。
從潘濬的事情上我們也可以明白一個道理,我們總說「要跟一個好領導才能有所作為。」但是,我們恐怕忽略了一個關鍵點,所謂「好領導」每個人的要求的標準是不一樣的,就好比穿鞋穿衣,別人穿著好看你穿上卻未必合適。領導要選擇符合自己脾胃的下屬,而那些有才能的人也應該選擇適合自己的領導。曹操是個好領導,諸葛亮為什麼不選他?因為不適合嘛!
「淮南為橘,淮北為枳。」你要是一個功名心重,迫切希望建功立業的人不妨跟一個霸氣、有進取心、凡事都管的著你的領導;而你要是一個與世無爭,只想平平淡淡過日子的人,你跟著上面那種領導就會很糾結,所以那就不如跟一個柔和一些,甚至是遲鈍一些的領導,大家皆大歡喜。






TAG:燦爛海灘 |
※曹操最怕的人他不是劉備,也不是諸葛亮,而是他
※他比諸葛亮更受劉備信任,曹操很想得到他,不是關羽,是誰?
※張飛不如他,關羽不如他,劉備慶幸得到他
※此人在劉備手中不得志,關羽看不起他,投他人成寶貝
※他是曹操都恐懼的猛將,為什麼得不到劉備的重用?
※趙雲有勇有謀,卻為何沒有得到劉備的重用,其實原因還是在他自己
※趙雲不被劉備重用,竟是因為得罪了這位美女
※劉備究竟是不是皇叔?他除了會哭還會些什麼?
※他親歷三朝,劉備錯過了他卻被曹操重用,成最大損失
※關羽最該感謝這個男人,不是張飛,也不是劉備
※劉備去世後,諸葛亮為何不自立?不是不敢,這三個原因才是關鍵
※諸葛亮對他頗為忌憚,劉備恨不得他早點死,沒想到卻被司馬懿幹掉
※為躲劉備邀請他遠逃越南,諸葛亮說,我不如他,那他是誰?
※此人是劉備的棄將,卻極度擅長防禦,如果他協助關羽,荊州不會丟
※劉備最信任的,不是關羽,也不是張飛,而是此人
※劉備最看重的人不是關羽張飛,更不是諸葛亮,而是此人!
※沒有東吳此將,劉備也不會輸這麼快,原因很簡單
※趙雲的官職一直很低,不是劉備不重用,而是趙雲自身有問題
※關羽因它喪命,劉備為它發狂,荊州到底該歸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