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沈宏非:糨糊里淘出上海菜

沈宏非:糨糊里淘出上海菜

回憶從前,小時候北方的親戚來上海時是吃不慣的,端上來的肉為什麼要燒得墨墨黑,一口咬下去,怎麼是甜的?肉嘗著是甜的,再夾一筷子青菜,也甜,因為同樣放了白糖。


本幫菜講究濃油赤醬,濃油一方面指放入的大量豬油,另一方面指收濃的湯汁,赤醬指紅燒的顏色,主要來自醬油。你要是問一個上海小囡喜歡吃什麼菜,十有八九是紅燒肉。沒有辦法,一個人的美食偏好,其實就是他的成長史。


與二十年前的單調食材相比,現在的選擇空間已完全超乎你想像。食物的地域性早被淡漠,從市中心的廣場開始,川、粵、魯、蘇、浙、閩、徽、湘,八大菜系的館子接踵而至,菜系的邊界也在日益模糊,外灘再次成了各國競爭之地,這次不論是包還是包子,走的都是奢侈品路線。

拐進老式的弄堂里,不經意間抬頭,沒準能見到家東北私家菜館,最新上線的各種約飯應用軟體顯示,連老外也開始在上海做異域風情的私房菜了。

沈宏非:糨糊里淘出上海菜



今朝,作為從小長在上海的有熊,就請老饕沈宏非聊聊阿拉的家鄉菜——上海菜。

今日老饕

沈宏非:糨糊里淘出上海菜



沈宏非


「請客請客!請吃來喜飯店。」

「來喜飯店就是吃個拼盆。」


「噯,德國菜有什麼好吃的?就是個冷盆。還是湖南菜,換換口味。」


「還是蜀腴——昨天馬太太沒去。」


「我說還是九如,好久沒去了。」


「吃來吃去四川菜湖南菜,都辣死了!」

以上牌桌對話,出現在張愛玲小說 《色·戒》 的結尾。「來喜」是一家德國館子,在靜安寺哈同花園(現上海展覽館)大門以東,今恆隆廣場對面,當年以咸豬手、酸泡菜和德國黑啤酒著稱,絕不只「就是吃個拼盆」而已。而廣西路上的「蜀腴」,一聽就是川菜館子(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停業)。位於南京路和六合路路口、大世界對面的「九如」是家湘菜館(更名為「岳陽樓」之後在1996年倒閉)。


上述字型大小雖然已成為歷史,但麻將桌上這幾句廢話,卻也「廢」出了所謂「海派飲食」最鮮明的第二性徵:多元,混雜。在小說里,雖然「被請客」的易先生在這堆廢話聲中「悄然走了出去」,不過,許多年以後,如果《色·戒》里的一眾女明星在電影殺青後也向男主角提出類似要求,一時之間,梁朝偉大概也會面臨著某種「選擇的困難」。


最「番」的那道「番菜」,除了麥兜媽媽最拿手的紙包雞,就數奶油雞絲鮑魚鴿蛋湯或雞絲火腿魚翅湯了。此湯的學名,喚做「金必多濃湯」或「金碧多湯」。一俗一雅,一說皆為英文Capital soup之音譯,又一說指其音乃譯自Comprador,即「買辦」。


買辦者,中西商人之中間人也,吃喝亦不例外。此湯以西式奶油湯底,採用中式雞絲鮑魚火腿魚翅為原料,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中間人」身份明擺在那兒。

對於上海人來說,一個不無糾結的問題是:在這個長期以來都被看作是中國最大的移民城市的地方,究竟是否真的存在著一種叫作並且可以被稱為「上海菜」的東西?


再次回到易太太的牌局。她們隨口提到的三家飯館都在上海,卻並無一家是「上海菜」。上海菜似乎並不在這個「經常在外就餐者階層」的選擇之列,即便是小說家言,性喜「油膩爛熟甜軟之物」的張愛玲,自身也並不具備排斥上海菜的充分理由。


所謂上海菜,在第一個融合的百年里,在上海,至少在十里洋場上,似乎是一種被高度邊緣化的東西。你去魯迅日記的字縫裡嗅嗅,但凡下個館子,不是淮揚菜、杭州菜,就是粵菜或川菜,偶爾也犯個懶,就個近,日料「米西米西」一番,再使勁,也聞不出一絲一毫濃油赤醬的味道。


上海菜,就像上海方言一樣,基本上由蘇州菜和寧波菜混成。蘇幫菜、寧波菜以及淮揚菜(前身是鹽商帶來的徽菜),乃是上海菜的三大基本來源。在任何一份上海菜的菜單之上,最常見的紅燒划水和腌篤鮮,來自徽菜;響油膳糊,祖籍蘇北;大湯黃魚和酒釀圓子,出身寧波;生煎包,滿口蘇白……其實,進了一家上海菜館,就像進了上海這座城市一樣,滿眼都是外來品。求同存異吧,千萬別自討沒趣。來來來,喝完了這杯再進點小菜,切勿強行查驗人家的出身地。


「正宗上海菜」當然有,不過那是上海人躲在家裡或蹲在弄堂口之吃喝,一旦要下館子,即刻大面積更換行頭,大幅度調整心態——事實上,不管是正宗西餐還是山寨的番菜;不論淮揚大菜還是川菜湘菜,對於馬路上打開門做生意的任何一家菜館,各色上海人等皆自動以「番菜」視之,並且自始至終都保持著「站立宮門叫小番」的高亢熱情。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越來越多指名道姓要吃「上海本幫菜」的食客不斷湧入上海,同時也湧現出一批打正旗號專營「本幫菜」的館子──本幫菜的被扶正,得益於大批不上檯面的上海家常菜、弄堂菜的登堂入室。今日食客們必吃的「本幫菜」,冷盤以烤麩為代表,熱菜以紅燒肉為楷模,無不是「小三變大婆」。換做老底子,要是有人膽敢用這些菜在飯店裡請客(前提是得有任何一家飯店敢賣這些菜),就算客人沒有當場翻臉,主人家也會三年不敢公開露面。

沈宏非:糨糊里淘出上海菜



烤麩@春餐廳

沈宏非:糨糊里淘出上海菜



毛豆芋艿


這些菜,雖然在菜譜上被拍成大片,在盤面上被擺成法式,骨子裡,卻仍難脫王安憶筆下的上海,能「嗅出風裡的瀝青味,還有海水的鹹味和濕味,別看它拂你的臉時,很柔媚。爬上哪一座房子的樓頂平台,看這城市,城市的粗礪便盡收你眼,那水泥的密密匝匝的匣子,蜂巢蟻穴似的,竟是有些猙獰的表情」。

沈宏非:糨糊里淘出上海菜



菜泡飯


把易太太的牌局移至今日,牌桌之上,若有任何一方提出「今天不如就去吃個本幫菜吧」—— 話音剛落,甚至一念方起,剎那間,上海以及「上海菜」便即刻獲得了一個全新的身份和存在:外地人、外國人的「上海」,上海人的「他者」。一桌濃油赤醬的本幫菜,就是一個新天地——外國人瞧著像上海,上海人看著像外國。


其實,包容、融匯或fusion的另一種上海式讀法,就是「淘糨糊」。你面前的那一大桌子上海菜,不僅正是在這樣一部「激蕩的百年史」裡面被不緊不慢地「淘」出來的,也是被易太太們在牌桌上一圈又一圈地和出來的。

沈宏非:糨糊里淘出上海菜



醉蟹@客堂間

沈宏非:糨糊里淘出上海菜



蜜汁火方@客堂間

沈宏非:糨糊里淘出上海菜



雪菜豆瓣酥@圓滿

沈宏非:糨糊里淘出上海菜



油爆蝦@圓滿


以上內容摘自


新書《貝太廚房?十二城味》


12座城市,28道家鄉菜


憶起街巷的小美好

沈宏非:糨糊里淘出上海菜



有熊將送出5本此書


參與方法:文末留言說說你家鄉的一道經典菜


有熊將選出留言排名前三位和留言內容最佳兩位


下周公布中獎名單


有熊邀你關注微信公眾號:型物志(ID:xingwuzhi)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型物志 的精彩文章:

你珍藏的傳家寶是什麼?
斷舍離是什麼?收納是什麼?他不想懂!
我們都是賣掉自己玩具的孩子
安特衛普有一個全世界最牛X的裝修隊
這家人氣書店隱居樓上而且只賣100本書

TAG:型物志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山東號讓印度無法直視:國產化航母項目亂成一鍋糨糊
蘇州一哺乳媽媽遭遇「搗糨糊」催乳 賠錢又吃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