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周恩來對親戚「不近人情」 要求勞動改造表妹

周恩來對親戚「不近人情」 要求勞動改造表妹


周恩來對親戚「不近人情」 要求勞動改造表妹



摘自《黨史縱覽》

各級領導幹部對待親戚的態度和做法,不僅關係到個人的家事,而且關係到整個社會的風氣,關係到黨與國家的前途和命運。開國總理周恩來與所有普通人一樣,都有著濃厚的家庭和親屬之情。但是,他的這份人之常情往往又表現得比較「不近人情」,他嚴以律己,廉潔奉公,把無限的關懷和濃濃的愛意融入到對家屬親戚的嚴格要求之中。為了從嚴要求家屬,周恩來親自製定了10條家規:一、不準晚輩丟下工作專程看望他,只能是公差順路看看;二、親人來一律住國務院招待所;三、一律到食堂排隊打飯,有工作的自己買飯票,沒工作的由周恩來付伙食費;四、看戲以家屬身份買票入場;五、不準請客送禮;六、不準動用公家汽車;七、生活要艱苦樸素;八、個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讓別人代辦;九、任何場合不能說自己和周恩來是親屬關係,不能炫耀自己;十、不謀私利,不搞特殊化。這些家規內容雖然涉及的都是一些生活小事,但卻體現了鮮明的原則性。


予陳綉雲開除;給予勞動改造


陳綉雲是周恩來十四姨娘的女兒,比周恩來小十多歲,是周恩來嫡親姨表妹。1908年,周恩來生母、嗣母相繼去世,而周恩來又要離家讀書,兩個弟弟無人照管,只好將6歲的小弟弟周恩壽送去十四姨娘家,請十四姨娘代為撫養了兩年。因此,十四姨娘對於周恩來來說,遠勝於一般的親戚關係。


新中國剛成立不久時,陳綉雲就主動與表哥周恩來聯繫。周恩來因為工作忙,無暇回信,鄧穎超便按周恩來的意思給陳綉雲寫了一封回信。陳綉雲拿著鄧穎超的信找到上海中共中央華東局民主婦女聯合會,請求安排工作。婦聯便把她介紹到松江縣人民政府。松江縣人民政府經過核實其身份,加之新政府也確實需要用人,就把她安排在縣文教科做掃盲等「社教」工作。

當時,掃除文盲工作面廣、工作量大,要經常下農村,可陳綉雲自恃其表哥是一國總理,不肯下鄉。當地領導就把她調到松江縣印刷廠做統計工作,而她業務不熟,又不願好好乾。


1951年8月,鄧穎超到上海治病。陳綉雲獲悉後,就去鄧穎超的住地看望並向鄧穎超「訴苦」,提出要去北京找周恩來給她安排一份好的工作。鄧穎超婉轉而又明確地拒絕說:「你表哥非常忙,平常我要見他都很困難,你就不要去了。」


病中的鄧穎超身體虛弱,不能久聽陳綉雲那沒完沒了的訴說,就勸她先回松江,有些問題以後再答覆她。病稍好之後,鄧穎超給陳綉雲寫去一封信,信中說:


綉雲表妹:


來滬以後,因病不能同你詳談,曾托胡耐秋同志告訴你一些獨立奮鬥的意見,希望你採納。解放了,我們不僅是在政治上從舊的統治下翻了身,我們還需要從思想里用自己的努力掏出那些舊社會帶給我們的渣滓,只有那樣,我們才能真正地變成新社會的主人。從你的來信和言談中我們感覺到你缺乏一種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自信心,仍然存在有依賴的思想。這必須認識(到這)是舊社會留給我們的壞東西,必須要勇於拋棄它,你才能獲得在新社會裡開闢你自己前途的力量與勇氣!

上海正在為了抵抗帝國主義及其走狗之封鎖實行精簡、節約、疏散……等六大任務,這個方針你一定會在報上看到,因此,找事情是非常困難的,況且人民政府的用人,主要依靠他自己的工作表現,只要他的工作努力,吃苦耐勞,工作效率高,群眾關係好,則不管他是誰,將得到人民政府的器重;相反,則不管誰的「情面」去「提攜」也是沒有用的。這種作風是我黨長期堅持的優良傳統,特別是我和你表哥現在的工作崗位,更不能因親故而違反原則。特告你。


對於你的工作意見,我意以去蘇北生產或從事義務工作為宜,現人民政府正有組織地在進行,望你注意讀報,直接前去接洽。


此復並問近好!


鄧穎超8月17日


陳綉雲收到鄧穎超的信後,並未完全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仍然不好好工作。松江縣印刷廠的領導又調她到食堂搞伙食工作,這項工作不僅比原來工作辛苦,而且廠大人多,眾口難調,群眾意見紛紛。陳綉雲不堪忍受群眾的指責,主動提出離職。

松江縣人民政府為慎重起見,就把有關陳綉雲的材料全部上報國務院。周恩來接報後,大為震怒,明確指示:一、予陳綉雲開除;二、給予勞動改造;三、擬登報聲明與她脫離親戚關係。


陳綉雲這才真正認識到,想利用親情關係攀表哥周恩來這棵大樹是完全「攀」錯了,便找到華東局婦聯,一再檢討錯誤,要求重新給予工作,結果未能如願。後來,她報名支邊,得到批准後去了大西北的甘肅,直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才退休返回上海,後於80年代中期去世。


這裡要說明的是,周恩來的三點指示是基於當時的時代背景提出的。如「開除」一說,那是因為我們國家剛剛建立,希望各方面人士參加工作,誰如果自己提出不幹革命工作,那就意味著是對新建立的人民政權的一種抵觸或對抗,是個很嚴重的問題。而「改造」一說,並非是現在司法意義上的「改造」,而是要陳綉雲在艱苦的勞動中去改造自己的世界觀;至於周恩來「擬登報聲明與她脫離親戚關係」,則是周恩來明確向陳綉雲和他的所有親屬們宣布:我們中國共產黨是為人民服務的黨,我周恩來的親戚不能以我的名義去向人民討價還價。


這封鄧穎超半個多世紀前寫給陳綉雲的信,已在淮安周恩來故居北側剛落成的「鄧穎超紀念園」陳列展出。

「你不要拿國家的工資了,以後由我來照顧你」


周恩來的大弟弟周恩溥去世後,他的妻子王蘭芳拉扯著獨子周榮慶艱難生活。1950年,王蘭芳帶著周榮慶來到北京。


周恩來的伯父和王蘭芳的父親是至交,王蘭芳在哈爾濱時就認識了周恩來和鄧穎超。王蘭芳參加革命以後,在東北打游擊時負過傷。新中國成立後,周恩來為了減輕國家的負擔,對王蘭芳說:「你不要拿國家的工資了,以後由我來照顧你。」王蘭芳聽從大哥的建議,從此成了一位不拿國家工資的老幹部。


1957年,國家開始實行機關幹部下基層勞動鍛煉,周恩來鼓勵剛從部隊轉業的周榮慶到基層學習勞動人民的優秀品質,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勞動技能,並送他一句話作為勉勵:「布衣暖,菜根香,讀書滋味長。」於是,王蘭芳隨兒子周榮慶來到了河南焦作。從此,他們紮根焦作,一直到病逝。


1958年大鍊鋼鐵運動開始後,來到焦作市九里山鋼鐵廠的周榮慶也投身其中。期間,他和「三八」鍊鋼爐組裡踏實肯干、長相俊俏的晉菊清建立了戀愛關係。1959年1月的一天,「三八」爐的幾位姑娘神秘地對晉菊清說:「你知道周榮慶是什麼身份嗎?」晉菊清不在乎地說:「他不就是從北京來的一個工人嘛!」而幾位姑娘的話卻讓晉菊清大吃一驚:周榮慶是周總理的親侄子!在吃驚之餘,晉菊清又感到生氣,她找到周榮慶質問:「你是周總理的侄兒,你為什麼不告訴我?」見瞞不住了,周榮慶說:「我大伯是我大伯,我是我。我大伯要求嚴,不讓我說我和他的關係。」


「不許扛總理親屬的牌子」


周恩來曾多次諄諄教導晚輩:「要過好親屬關,要否定封建的親屬關係,要有自信力和自信心,要不靠關係自奮起,做人生之路的開拓者。」他還特別叮囑晚輩:「在任何場合都不要說出與我的關係,都不許扛總理親屬的牌子,不要炫耀自己,以謀私利。」所以,在周恩來的侄子輩以及第三代的登記表裡,都找不到與周恩來的「關係」。周恩來還吩咐晚輩要將「不靠關係自奮起」這個準則代代相傳下去。


1958年11月,周恩來的侄媳蔡淑清從廣州來到北京參加機關事務工作會議。一天下午,她按約定的時間去看周恩來。之前她參觀北京飯店時,聽服務人員說:周恩來去理髮,很多次都不願進為中央首長專門準備的理髮室,而是走到普通理髮室,依次排隊。蔡淑清心想:伯伯是國家總理,尚且不需特殊照顧,我作為他的親屬,也應向他學習。因此,她沒有乘坐有關部門為她準備的小車,而是搭乘公共汽車輾轉前往。周恩來在談話中知道這一點後,對此舉表示讚許。


1964年,蔡淑清隨愛人周保常從廣州調到湖南沅江工作。這年9月,他們去北京看望周恩來夫婦。在談話中,鄧穎超問到他們調到湖南以後,領導上知不知道他們與總理的關係。蔡淑清回答:「有人知道,但多數不知道。」鄧穎超於是說:「不要講出去,特別要教育小孩子也不要講出去。講出去,人家就會照顧你們,那樣不好!」


這番話,不只是對蔡淑清說的,周恩來的晚輩們都曾聽到過他夫婦倆教育他們如何擺正親屬關係。周恩來經常提醒大家:在任何場合都不要說出與我的關係,不要炫耀自己;但在處理問題的時候,卻要考慮到和我的關係,那只能是在工作上做出特殊成績來。


當晚輩們去北京看望周恩來夫婦時,都想跟兩位老人家照一張合影,作為永久的紀念。周恩來和鄧穎超很理解晚輩們的這種心情,總是盡量滿足他們的願望。但照片印出來後,周恩來卻只給他們一張,並叮囑道:「給多了,你們就會拿去送人,就會無形中炫耀自己。只能給一張。」


「你是客人,吃米飯吧」


為了培養晚輩艱苦奮鬥的品格,周恩來鼓勵和動員侄子、侄女到農村去,到邊疆去,讓晚輩在艱苦的環境中、在實際勞動中,提高思想境界。


1961年春節前後的一天,周恩來和鄧穎超請幾個侄兒來家裡吃便飯。飯桌上只有3個菜:兩個素菜,一個有少量肉絲的葷菜,還有一碗菜湯。其中那一盤葷菜,還是為了第一次來看望兩位老人的侄兒周保章特意加的。在吃飯時,端上來4個雜糧做的窩窩頭。周保章想:自己是年輕人,理應吃粗糧,便伸手去拿。而鄧穎超卻將他的手撥開,慈祥地說:「這是你伯伯和我的,你是客人,吃米飯吧!」說著就和周恩來微笑著拿起窩窩頭啃起來。事後,周保章才了解到,伯父、伯母在困難時期一直帶頭嚴格執行糧食定量供應制度,經常以粗糧為食。


也有一次例外。那是在三年困難時期,一天,當飛行員的侄兒周爾萃去看望周恩來。周恩來問到空軍的生活標準時,周爾萃說:「我們每天有半斤肉供應。」周恩來認為,既然是空軍對飛行員的特殊優待,作為總理也必須照辦。他說:「那可不能叫你這個飛行員在我這兒受委屈,明天叫炊事員把我們的肉票集中一下,打個『殲滅戰』,保證你的健康。」周爾萃當時並不知道「殲滅戰」的含義,事後他才得知:原來周恩來的肉食供應每月只有二兩。


1959年,周爾萃在北京治病,經常去伯伯家。有一天,周恩來對周爾萃說:「今天請你這個飛行員吃一頓『金銀飯』。」周爾萃聽後,很好奇:伯伯一向吃得很儉省,今天是要請我吃什麼好飯呢?臨吃飯時,才看見端上來的是用大米和小米混合煮成的粥。周恩來語重心長地說:「你們飛行員,是吃不到這種飯的。過去我們在延安,常吃這種飯,叫做『革命飯』。今天生活好了,不能忘記過去……」


周爾萃馬上就明白了,伯伯不僅是讓自己體驗一下家裡艱苦樸素的生活習慣,更重要的是教育自己,即使生活水平提高了,也不能忘記我們艱苦創業的優良傳統。


周恩來和鄧穎超還經常提醒自己的親屬和身邊的工作人員,在黨的領導下,生活越過越好,但是不能忘記過去,不能忘記艱苦樸素。有一年除夕的晚上,周恩來和鄧穎超請身邊的工作人員和幾個晚輩吃飯,特意端上一盤熱氣騰騰的肉包子和一盆黃澄澄的小米粥。鄧穎超點明了吃這兩樣食物的意義:「今天是除夕,請大家吃小米稀飯和肉包子。為什麼呢?因為中國革命是小米加步槍打出來的,不能忘掉小米。為什麼吃肉包子?因為共產黨、毛主席領導我們推翻三座大山,得到解放,生活好了,才有肉包子吃。」


「這五關中,思想關和生活關最為重要」


周恩來一生沒有親生子女。然而,由於他有兩個弟弟和好幾位堂兄弟,因此他的侄輩卻很多。作為國家總理,周恩來和鄧穎超對這些晚輩都十分愛護與關心,而這份親情則更多地表現在對他們的嚴格要求上。


1964年8月,周恩來在外地的一些親屬恰巧都因公停留在北京。周恩來抓住這次難得的機會,在周日抽空給大家開了兩次家庭會議。


8月2日下午,周恩來召集了一次「小家庭」會議。這次他主要向親屬們講了如何正確認識和對待自己出身封建家庭一事。


周恩來先回顧了周家的歷史,接著,又介紹了他自己由接受封建教育,到資產階級愛國主義教育,再到後來馬克思主義教育,怎樣逐漸走出封建家庭,走上共產主義者道路的過程。


周恩來通過給親屬們講家史尤其是自己的成長曆程,使親屬們能夠提高認識,跟封建家庭的影響劃清界限。他認為,要與封建家庭劃清界限,必須向工農學習,走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


8月10日,周恩來再次召集家庭會議。


這次,周恩來語重心長地教育晚輩要過好「五關」:思想關、政治關、親屬關、社會關和生活關。


周恩來首先談到要過好思想關。他說,思想方法不對頭,看一切問題都會看不準,甚至顛倒了是非。所以,一個人要活到老,做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


要求晚輩或青年不斷學習、不斷進步,是周恩來一貫的想法。早在1939年3月,周恩來去紹興時,就曾給青年們題詞:「青年是黃金時代,要學習,學習,再學習。」1963年5月,周恩來對他的侄兒說:「要永遠感到不足,思想才能不斷進步。我革命40年,難道沒有一點舊思想了?要革命一輩子,學習一輩子,改造一輩子。」


接著,周恩來又講了如何過政治關的問題。他教育大家,要站穩無產階級的政治立場。他認為,只有立場正確,才能有正確的觀點和方法,才能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在講到過親屬關的時候,周恩來使用了「投降」二字。他說:「我們是出身於舊家庭的,我要帶領你們向無產階級投降。」略作停頓,周恩來繼續說道:「『投降』這兩個字不大好聽。20年前延安整風時,文藝界人士也怕聽這兩個字。後來,朱總司令講話,對自己的前半生作了自我批評以後,說:『我現在才投降無產階級。』那些人聽了,才考慮到應該向無產階級投降。否定封建的親屬關係,不是消滅他們,而是改造他們,拖著他們跟無產階級走,把他們改造成新人。」


隨後,周恩來又給大家闡述了過社會關和生活關。


最後,周恩來對晚輩們強調:「這五關中,思想關和生活關最為重要。」


周恩來侄女周秉德回憶說:「伯父對親人的愛,首先就是他對我們要求嚴格,要求的嚴格也是一種愛,因為他覺得只有要求嚴格了,我們才能夠健康地成長,才能夠正常地成長,才能夠有在社會上獨立去生活、工作這樣一個能力,所以,我覺得他對我們的要求嚴格,那個例子很多了,不去細說了,我覺得他對我們的要求嚴格,就是一種愛。」


「堅守崗位是最好的悼念」


周恩來的侄女周秉健,1968年中學畢業後按周恩來的要求到內蒙古插隊落戶。後來,周秉健經基層推薦、按徵兵條件入伍參了軍。周恩來知道這件事後,經反覆考慮,還是希望侄女回到大草原去。他親自給侄女做思想工作,要求她學習蒙族語言,熟悉蒙族生活習慣,以後找個蒙族對象。他還給侄女講了王昭君的故事,用王昭君遠嫁匈奴,在民族團結上留下一段佳話的事例來鼓勵侄女紮根邊疆。


周秉健懂得伯父以國以民為重的思想,懂得伯父讓她艱苦鍛煉、報國奉獻的一番苦心,她認真照辦了。她沒有辜負周恩來的厚望,後來和內蒙古劇團樂隊的一位蒙族男青年結了婚,又被群眾推薦上了大學,大學畢業後就分配到內蒙古人大常委會工作。


當周秉健得知周恩來病重的消息時,要求進京去探望,誰知被周恩來「毫不留情」地制止了。周恩來傳話給她說:「不要來了,堅守崗位。」


同樣,其他晚輩們得知周恩來患病越來越嚴重時,一個個都心如刀絞,暗自落淚,都想去看望老人家。然而,病重的周恩來卻堅決表示:你們要把我們的親屬感情,提高到無產階級感情的高度。我為革命工作的日子不多了,要抓緊時間多做工作。我們要像蠶一樣,把最後一根絲都要吐出來,貢獻給人民。


後來,鄧穎超解釋說,周恩來曾留下遺言,說逝世後親友都不要來北京,堅守崗位是最好的悼念。


周恩來作為任職近半個世紀的大國總理,不僅以身作則,一心為公,執政為民,廉潔自律,而且還一貫諄諄教導他的晚輩親屬「要不靠關係自奮起」、「要絲毫不搞特殊化」、「要艱苦奮鬥一輩子」……這一切,在新的歷史時期,對於教育子女治家修身方面仍具有借鑒意義。



周恩來對親戚「不近人情」 要求勞動改造表妹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土地 的精彩文章:

給詆毀毛澤東的人出的十道簡答題
春華秋實:為毛澤東時代正名
慈禧太后的偉大成就,駁NC的文革成就!
百年中國領土海域消失知多少?431萬平方公里
揭秘:列寧私人司機為何化名隱居達25年

TAG:小土地 |

您可能感興趣

養父母對我恩情深厚,但養兄車禍後他們的要求太過份
好男人,對自己有要求,對女人沒要求
諸葛亮為何會要求後人把自己葬在定軍山,意圖讓人感動不已
你不能逢人就要求對方為你改變
癱瘓女人要求離婚對丈夫說我什麼都不要只要求女兒歸我撫養,你感動嗎?
她是周總理最親近的人,臨終前提出個特殊要求,結果無一人照做
精緻生活是男人對自己的基本要求,你要不?
俄羅斯真人芭比超甜美,厭倦父母各種嚴苛要求,希望能儘快嫁人
我們要自己去追求真相,不能要求別人英勇
我們錯在,對戀人要求太完美
繼父把我看成親閨女,臨終前唯一遺願的要求是要我給哥哥做老婆
此人是中國革命先驅,對子女要求嚴格,甚至不讓他們經商
好友在他婚禮給我介紹可愛女孩,交往後她提個要求讓我徹底無語
表姐不聽家人勸告嫁給非洲年輕「貴族」 結果怒著要求回來
對終身伴侶的要求
美女迫不及待想摸,當他提出要求時,她停下了動作
不要刨根問底,不要得理不饒人,不要企圖改變他人,不要以自己的道德標準要求他人
男人在背地裡,對妻子和情人的要求是不同的
孫權對女人只有一個要求,所以他的夫人無一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