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軍隊第一次援助緬甸時 竟被緬以這樣的方式對待

中國軍隊第一次援助緬甸時 竟被緬以這樣的方式對待

74年,也就是1942年的2月25日。約10萬人的精兵組成了中國遠征軍,奔赴緬甸,協同英軍、緬軍對日作戰。



中國軍隊第一次援助緬甸時 竟被緬以這樣的方式對待


這是我國軍隊自甲午戰爭後,首次走出國門開赴其它戰場,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但由於局勢逆轉,當半年後回國時,10萬人的部隊只剩下了不到4000人!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且讓我們細究。


「七七事變」後,日本發動了全面的侵華戰爭,戰爭發生不久,我國僅有的幾條國際交通路線被切斷了。1938年8月,由20萬中國華工修建的滇緬公路全線通車,幾乎所有的國際援華物資都要通過滇緬公路進入國內。在1941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全面入侵緬甸,妄圖切斷滇緬公路。


為了保衛滇緬公路,國民政府決定抽調一支精英部隊,奔赴緬甸戰場,聯合英國軍隊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就這樣中國遠征軍成立了。


在戰事剛開始的階段,我軍取得過幾次戰役勝利。如同古會戰,在師長戴安瀾的帶領下,痛擊日軍殲敵五千餘人。但因為英軍懈怠和不作為,日軍加大兵力投入後,杜聿明將軍根據局勢變化,主動要求撤出同古,以避免全軍覆沒的局面。整個撤退過程,計劃周密,傷病員無一掉隊。而日軍在付出沉重代價後,只佔領了一座空城。

但隨著後期局勢變化,右路英軍不斷後撤,東線我軍兵力最薄弱的戰線不斷失守,中路平滿納地區中國遠征軍完全暴露給日軍,腹背受敵的情況下,撤退成了當務之急。


說到這裡還要提到一點,緬甸當地人民群眾並不支持中英聯軍抗日,反而把日本軍隊視為「解放軍」,這是為啥呢?


原來緬甸在英國長期高壓統治下,緬甸人民群眾想要藉助外部力量謀求獨立。在日軍的「糖衣炮彈」下,他們視日軍為「解放英雄」,所以當地人並不歡迎遠征軍。在人家的地頭上,卻得不到當地人支持,失敗只是早晚的事。



中國軍隊第一次援助緬甸時 竟被緬以這樣的方式對待


於是在1942年5月上旬,中英聯軍開始著手撤退,而日軍已切斷了遠征軍歸國的道路。杜聿明將軍命令各部分路回國,各尋生路!


而新38師的師長孫立人,沒有聽從杜聿明的調遣,繞道向西撤往了印度,而這個決策使新38師成為了第一次遠徵結束後,唯一一支保存建制的軍隊。


而杜聿明將軍則率領部隊一頭扎進了野人山,野人山位於中緬交界,延綿千里,喬木遮天,不見天日。在這片熱帶雨林里,遠征軍不僅面臨野獸隨時攻擊外,還面臨著醫療、食物等危機,他們甚至在樹林里迷失了方向。整個雨林就像一隻無情的野獸,一口把遠征軍吞到了肚子里。


戰士們在泥濘中前進,下山的時候幾乎就在泥水裡滾動,有時候遇上山洪,一個班的戰士轉眼就被沖走了。沒有食物,他們把託運貨物的馬殺了充饑,馬吃完後他們吃腰帶,吃皮鞋。改善男人夫妻生活質量問題,一人一配方,解決時間短,尺寸問題,令你女人尖叫,加微信kckc,後面數字780,不要加錯了。



中國軍隊第一次援助緬甸時 竟被緬以這樣的方式對待


最終,以10萬人出國的中國遠征軍,活著離開戰場的只剩4萬餘人,而活著從野人山走出來的,只剩下了不到4000人!


這是一段幾乎被人們忘記的中國軍隊史,它是中國軍隊和盟軍進行戰鬥合作典範,為我國立下了赫赫戰功!


在今天遠征軍出征的日子裡,讓我們向老兵致敬!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零號小築 的精彩文章:

兵事 | 有個愛長跑的指導員,遠不止八塊腹肌這麼簡單

TAG:零號小築 |

您可能感興趣

二戰時英軍不但要在緬甸對付日軍,還得防著緬甸民眾的襲擊
緬甸這個地方葬著中國數十萬軍人,如今墳墓全毀,讓國人痛心
最後一位中國遠征軍,緬甸陪伴戰友70年,終生不入緬籍渴望回國
一邊在聯合國鼓噪緬甸問題,一邊對緬甸軍售,印度又在煽風點火!
在緬甸旅遊的遊客 發現當地緬甸人對中國的看法是這樣的
被稱為「中國虎」的國軍,在緬甸逞威,多次一個團大敗林彪一個軍
最後一位中國遠征軍,一生未入緬甸籍,死前大哭稱:我想死在中國
抗戰時期,國民黨軍為何在自顧不暇的情況下,依然派軍支援緬甸?
緬甸軍為什麼一直拿不下果敢軍,有這四個方面原因!
以後緬甸士兵手上的槍將換成這個
他是緬甸建國之父,曾協助日軍打敗中國遠征軍
緬甸炮兵即將炮擊果敢:考驗中國一種武器的時候到了
中國向緬甸若開地區提供援助 緬方:中方總是最先伸援手
緬甸遭國際孤立,唯一出頭相助的竟是印度,莫迪這一手很陰險
緬甸果敢和中國千絲萬縷的關係 原來真相竟是這樣的
緬甸果敢軍突襲中國南傘對面,網友們怎麼看
抗戰時期!國民軍為何在自顧不暇的情況下,依然派軍支援緬甸?
直擊生活在邊境線的人們:一個院子跨越兩國,吃在中國,睡在緬甸
緬甸這個民族原本隸屬中國,如今卻在緬甸過四處逃難的戰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