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修行既是「君子常懷天下之私」又是「小人只有一身之公」的事

修行既是「君子常懷天下之私」又是「小人只有一身之公」的事

所以修行既是自私的事,又是天下最無私的事,既不是自私的事,又不是最不自私的事。修行的目的是什麼?修行沒有目的,沒有目的就是它的本然狀態。


文/陳景展


弘道讀經會問答環節:

「道」值多少錢?


問(心澄物語):黃金萬兩不賣道,可是現在很多傳法相論價。道長怎麼看?


答:其實這個答案在剛才已經提到了,社會是一個萬花筒,像一個球形一樣,有上就有下,有左就有右,有真就有假,都是合理的。它之所以賣假是因為有人買假,原因還在於你。你為什麼要買假呢?你為什麼要受騙呢?這個東西在那兒擺著,你不去求,你為什麼要花大價錢去聽那些騙子的騙言。真東西在那兒放著,假東西也在那兒放著,取決於你怎麼選,不怪人家,不怪社會,不怪他人,怪你自己為什麼要聽假,為什麼要去信假?

修行既是「君子常懷天下之私」又是「小人只有一身之公」的事


「道」值多少錢?(資料圖:圖源網路)


問(遊客):假若年輕的師父行為有所偏差了,作為弟子能指出嗎?


答:修行沒有年輕與不年輕之分,也許他宿世以來就是修行人,你怎麼判斷呢?也許你鬍子一大把,你今生剛剛聞道。在道業面前,只有悟與不悟,沒有年齡區分,沒有入道的時間區分。我們要知道,「尊師重道」是對每個道門弟子最基本的要求。而尊師,就是重道的體現之一。度師傳的,不是個人的什麼寶貝,而是太上爺的法脈。你尊奉的,是太上爺的「三寶」。一個弟子,要敬順師父,無論其身份、地位、尊卑、學問高低。即使師父犯下過錯,或者有不合道法的地方,弟子應盡孝順之意,以自己的虔誠修行在神前力請,為師父贖過。


修行是件自私的事情嗎?

問(84):道長,修行是件自私的事情嗎?修行的目的是什麼?慈悲。


答:首先,修行既不是自私的事,也不是不自私的事;既是自私的事,又是天下至公最不自私的事。怎麼說呢?修行是一個人,像花草一般立於天地之間最基本的生存狀態,只要呼吸還在,它不帶任何目的。我本來就是這個樣子,倘若帶了目的,那就得留心了,這個目的發的是正念還是邪念。如果是正念的話可以借假修真,幫助我們走一段路,但是最終也要拋掉。倘若是邪念的話,那還能稱之為修行嗎?所以修行既是自私的事,又是天下最無私的事,既不是自私的事,又不是最不自私的事。修行的目的是什麼?修行沒有目的,沒有目的就是它的本然狀態。倘若帶著目的,修行就摻假,摻了假,怎麼能登岸呢?怎麼能舍船呢?你要明白,所有的祖師帶著你去的地方是什麼?就是回家,回到自己的這個家,不是外在的家,明明白白的把自己給明了了,是讓我們去這兒。去到這兒之後還有東西嗎?沒有你,沒有我,沒有佛,沒有道,沒東西的,所以它沒有目的,只是當你明白了自己的重要性之後,對於自己心性的一個自我參照,最終回到這個真正的家而已。它不附加任何東西,倘若附加任何東西,那這個發心就很有問題了,很難走的長久,也很難走的端正。


問(信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長過程,尊重他們,就如同我自己也不是一開始就明白,也是經歷一些磨難才醒悟,但是現在看到別人有疑惑,很想說說建議,不知道說好還是不說好?

修行既是「君子常懷天下之私」又是「小人只有一身之公」的事


磨難本來就是一個雙刃劍(資料圖:圖源網路)


答:把握一個度啊。磨難本來就是一個雙刃劍,對於懦弱的人來說,他是一個絆腳石,對於勇敢的人來說,他是一個墊腳石。當你把他看成一個苦難,一個阻礙的時候,你會沮喪,當你把他看成一個成長的工具的時候,你就像小鳥一般在風雨中沖刷掉那些老的、不結實的羽毛,生長出更堅韌的羽毛來,最後能夠乘風破浪,像海雁一般在風雨中自得其樂。


至於說別人,看緣分啊,有緣之人一兩句點撥一下,話投機了就說,話不投機,心性不到,莫勉強。就像你看到前面有個火坑,你知道該躲,你看到旁邊有個人,出於自然的一個善心,你會去提醒一下。可是他執迷不悟,甚至要去反駁你,那你的心已經盡了,那就不說了。個人的緣分個人走,個人的苦各自背,各自的虧各自吃。醒的人一塊走,不醒的人且讓他迷糊著。


反而是精進了

問(遊客):請問,為什麼學久了,反而分不出正邪對錯呢?


答:那就說明學對了,道業精進了。倘若你學久了還是每天在分辨正邪對錯,那你修了個什麼呢?那你把道來來回回修來修去,還修了一個糊塗賬。本來陰陽正邪對錯,就是我們人心區分出來的,而不是事物的客觀現象。所以孔子拿一個斧頭,他會說這個斧頭真鋒利,在老子那裡就無所謂鋒利不鋒利了,看你怎麼用,而且利的特性也只是在用的那一瞬間體現出來而已。你要用它的另一半砸核桃呢?任何事情沒有絕對的對和錯,一定有它的另一面,當你的自性被障迷的時候才會發現對和錯。所以要恭喜這樣的一個人,說他學久了,分不清對和錯了。

修行既是「君子常懷天下之私」又是「小人只有一身之公」的事



孔子拿會說這個斧頭真鋒利,老子那裡就無所謂鋒利不鋒利了(資料圖:圖源網路)


有時候我曾經有過很大的一個迷惑,當然信仰的過程中很具體。因為我們都不是聖人,我們都是凡夫俗子,我自身聞道,信道,到最後行道,也經歷過一個很坎坷、很漫長的一個過程。我最煎熬的就是第一年,甚至我會對於所有自己所人生經歷的東西,所自己曾經認為對的東西產生一個徹底的懷疑。我甚至認為自己完全的墮落,甚至在那個時候像在一個迷霧中一般。你自身是無從去分辨此時的自己是前進了還是沉淪了,是前進過程中必須得經歷這樣的一個迷茫時期,還是真的沉淪了,自身是無從分辨的,因為你看不見,你是一個摸索的過河的人,你看不見對岸。當別人告訴我說,這是每個人都要經歷過的一個階段。我還不相信,當真正走過這個內心的煎熬之後,才會淡然一笑,說那個過程恰恰是曾經把自己的很多包袱丟掉的過程。但是內心要經歷的煎熬是很痛苦的,很漫長的,是那種撕心裂肺的,自我跟自我的角逐,良心跟良心的拷問。如果說那個時候放棄了,可能會很可悲,又會走入到這樣一個陰陽對立之中,又會在矛盾之中,最終又會想著去出離,又會遇到這樣一個瓶頸。所以我很慶幸的是我堅持下來了,走過去了,走過去之後,就像飛機飛上了雲層,狂風、暴雨、雷電都在你的腳下,上面是一片晴空,再上面還有更高一層的天,那是以後的事,但是此時此刻一片安祥,很清閑,也很安逸,也很自在,也很平淡。如果說此時此刻的我回到曾經的那個時間跟我自己對話,告訴我自己把我現在的想法傳遞給他,我可能還是那個時候的我,永遠也聽不進去的,因為沒有經歷,這個路沒有走,對這樣的事情會很懷疑,哪怕是自己親自跟自己講呢。


切莫讓賊子做了主人翁,自己做了僕人


我們遇到一些煩惱的時候,不要糾結,首先要高興,有了煩惱,才有了台階,這個腳才好踩。否則沒有風雨,沒有挑戰,人生豈不是太寂寞,自己如何去提升呢?有了煩惱,好,今天有事做了,就修自己,把煩惱修沒了,把火修沒了,把自己的糾結修沒了,把自己言談舉止中那個稜角修沒了。


一個老道長曾經說,他年輕時候血氣方剛,稜稜角角很尖銳,50歲之後氣血就穩定了,變成了八稜子,慢慢的社會人生看淡了,不計較了,變成了四稜子,三稜子,最後變成了圓溜溜的鵝卵石。年輕人使喚他幹什麼不計較,馬上就去干。老人家像一個僕人一般,不會說你這個年輕人還使喚我。快快樂樂的幹活,快快樂樂的做飯,快快樂樂的掃地,下雨了拿著鐵杴把這個地鏟一鏟,圓的。別人呼牛是牛,呼馬是馬,你叫我什麼我都答應。這樣的修行人,你跟他一比,我就覺得自己差得很遠,自己有時候還計較。有問題我們就要把它當成一個目標,十年之後且看我,五年之後且看我,兩年之後且看我,此時此刻這個毛病還在不在?

修行既是「君子常懷天下之私」又是「小人只有一身之公」的事



沒有風雨沒有挑戰,人生豈不是太寂寞(資料圖:圖源網路)


如果說一個人關照自己,不要看物質,我的財富增加了多少,而是看自己的心靈,我是否更快樂了?我是否對於人生更積極了?我對於外在的物質的這種把握是不是更得當?你跟幾年前的自己相比,發現自己心境上更明了了。我們就應該說這幾年,你的方向、你的路、你的人生沒有虛度。倘若說煩惱更多了,壓力更大了,矛盾也突出了,那你就要去反思自己了,那人生到底是為了啥,為了金還是為了銀,為了名還是為了利,是為了當機器零件還是為了當城市的潤滑油?把自己心裡根底要抓住,借假來修真。既然是假,就要把它把握得當,拿捏在手,運用自如。切莫讓東西把人給運用了,切莫讓房子把人給住了,切莫讓書把人給讀了。人是主人翁,我們來讀書,我們來坐車,我們來住房子,主人公時時刻刻必須清醒。切莫讓賊子做了主人翁,自己做了僕人。


離了師承,莫談道


問(點心燈):修道一定要有師承嗎?


答:任何事情沒有一定,但是對於普羅大眾來說,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一定」。什麼人「不一定」呢?就是像東華帝君這樣一般,本來就是天上仙人,我們目前芸芸大眾,哪個人是天上下來的呢?只要你明白自己不是天上下來的人,你是肉體凡胎,你有缺點要去修的話,是一定要有師承,必須皈依三寶、遵受五戒去修行的,這是初步的功夫。離了師承,莫談道。沒有師承,你看千經萬卷,你遊覽天下的名山大川,都是個空頭子。累了腳,費了心,身上空空沒東西。這一點一定要明確。此時悟的到悟不到無關緊要,話存在這裡,路自己走,慢慢就理解了。


問(心誠物語):道長收徒嗎?

修行既是「君子常懷天下之私」又是「小人只有一身之公」的事



天下的老修行、老道長,多的是(資料圖:圖源網路)


不收,我自己把自己還沒管好,我自己還是一個調皮的、任性的、毛病很多的小孩。如果你問我,拜不拜師父,我倒願意拜,多拜幾個師父,多學點本事,多改改自己的毛病。你問我收徒嗎?我不敢收。天下的老修行、老道長,多的是,稍微留點心,你都能遇到,多拜德行高的人。我就只能做一個陪大家的人,我們互相陪伴,互相學習。


問(紊流層):修道分年齡大小先後嗎?


答:不分。與自身年齡無關,與入道的年齡無關,與修道的時間無關,只在心性上。如果他能一念頓悟的話,立地就成仙。倘若不能頓悟的話,守著廟,守著假,從死到生,從生到死,也未必能明了。跟外在毫無關係,外在的很多東西是教化工具,因為世人認假不認真,既然認假,我們就用假來度假,所以會有雕梁大院,我們會有塑像,是便於督促大眾,給大眾一個存思,我們會借外在的草香,是因為大眾貪戀這些假,給大眾一個方便,真諦那一塊哪來你和我,哪來實體,一念之間而已,就是仙凡。


好,我們就到這裡吧,再見。慈悲。(編輯:妙眼)

修行既是「君子常懷天下之私」又是「小人只有一身之公」的事



(騰訊道學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本文根據弘道讀經活動錄音整理。)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你知道道教存禮的「經籍度三師」是什麼嗎?
《西遊記》中救太宗,府君冥中必默佑:告陰狀的故事
武當武術夏令營 啟動旅遊轉型新引擎——武當山迎來今年首個境外包機夏令營
道醫告訴你:《高上玉皇心印妙經》里的「上藥三品」究竟是什麼東東?

TAG:騰訊道學 |

您可能感興趣

一則故事道破「小人無錯,君子常過」的含義
有人把馮玉祥稱為岳不群一樣的偽君子,那麼誰是真小人?
「小人無錯,君子常過」這個故事太深刻了!
養了這麼多年的君子蘭,今天才知道這樣澆水,是最有效還省事
「小人無錯,君子常過」這句話,到底藏著怎樣的智慧?
為什麼說「小人無錯,君子常過」
兩歲女兒在父母都是癮君子的照顧下,她毒窟生活竟然是這樣過的
原來你是這樣的黃歇,死在了女人手裡,可惜了一代君子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但事實是,這種豐滿女人才是男人的最愛
劉備是真仁義還是偽君子?從這幾件事就可以看出來
此人是戊戌七君子之首,僥倖逃過慈禧的必殺令,晚年卻說:我該死
溫潤君子的時尚轉身——沒想到你是這樣的小明!
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但是人窮志不短,這裡人人都是正人君子
小人無錯,君子常過!說得真好
我哪裡是什麼正人君子,只是在你面前特別慫而已
在法國做一個「癮君子」,是件多麼幸福的事!
都說君子愛財取之以道,可這位君子卻為何反其道而行?
勿以君子之心,去度小人腹——「是皆秦之罪也」正誤
有人說劉備是偽君子,歷史真的是這樣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