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豪賭要甩開中俄兩國 一百億美元16枚導彈划算嗎
中國的核動力攻擊潛艇和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經過30多年的發展,現在已經擔負戰備值班的重任了。但是對比美、俄頂級水平來說,都存在著不小的差距。在這一領域,中國是實實在在的追趕者,並且追趕的腳步也就是「小步快跑」而達不到「大步流星」的地步。正因為如此,現在我們在水下面臨著比較嚴重的難題:美國的下一代核潛艇「哥倫比亞」級設計已經拿出來了,俄羅斯新一代核動力攻擊潛艇「亞森」級一口氣準備建4艘,同時還要在2020年建造自己的第五代核動力潛艇。
美國人用一艘航母的預算造一艘核潛艇 這輪技術豪賭剛開始就領先了
先說美國人的最新」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這是美國要再次引領世界水下力量的標誌性事件。因為在這條2萬噸級的」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上,美國所展現出來野心是要再度領先世界核力量20年的意圖。核心反應堆40年不用進船塢換芯維護,X尾舵已成標配,泵推系統和新一代消聲瓦、新一代浮伐減振,新一代雷達吸波材料,讓它無論是在聲吶還是雷達上都能輕易隱身。這些並不算什麼,最主要的還是美國創新性的使用了4個發射管為一組的新型模塊發射單元,不用再像以前那樣一枚一枚導彈吊裝了,而是一口氣吊裝4枚導彈,這樣雖然新一代「哥倫比亞」級的發射單元數比上一代的「俄亥俄」級少了4個,只有16個發射管,但是再度裝填和日常維護要容易的多,製造上也容易許多。配合最新研發的「三叉戟-IID5LE」型增程潛射多彈頭彈道導彈,儘管導彈數量少了,但是核彈頭數量沒有少,等於保持了核戰鬥力。當然,美國人把這些新技術都堆到一艘新型核潛艇上,存在著極大的風險,除了「三叉戟-IID5LE」型之前在「俄亥俄」級上驗證過以外,其餘所有技術美國雖然都有技術原型,但是全新為一艘2萬噸排水量、長171米的大傢伙安裝上,需要重新設計,這無異於一場新技術的豪賭。
根據各國的經驗來看,戰略核潛艇基本的建造周期是在10年左右,美國人計劃上也是如此,2021年設計、建造,2031年服役。單艇的建造金額計劃已經達到了一百三十億美元(算首艇研發費用),這個單價已經快要跟美國「二十一世紀航母」之稱的「福特級」核動力航空母艦139億美元處在同一水平上了,而「福特」級上面有6000多號人生存、居住、戰鬥,但是在」哥倫比亞「級潛艇上,只有155人!由此可見,平時的戰鬥力顯然不會趕得上」福特「級,但是美國為何還要咬牙搞這種新型戰略核潛艇呢?一艘」福特「級已經在美國國內爭論要開鍋了;美國國內諸多評論稱」福特「級就是用百億美元下的新豪賭,而這回隨著新「哥倫比亞」級的開造,美國的高科技賭局是越來越大
俄羅斯隨即入場 不過尚沒有亮出第一張牌
俄羅斯現在也計劃加入這個高科技賭局中,俄羅斯」孔雀石」中央船舶設計局稱將會在2020年拿出第五代核潛艇的設計方案。但是已經確認要在這期間建造4艘「亞森」級核動力攻擊潛艇,這種被西方譽為最好的核動力攻擊潛艇的戰鬥力已經遠勝於中國的093C型巡航導彈核潛艇。當然,毫無疑問,開發一型新型核潛艇等於上了一場新的賭場,稍有不慎就會滿盤皆輸。這個美俄都懂這個道理,同時也知道未來戰爭中能夠動用核潛艇的用處少之又少,不過雙方已經在一領域叫板50年了。互相之間已經習慣使用這個最終底牌當「王牌」用了,所以為了防止對方在此領域叫板住自己,所以只能花錢很砸了
中國距離美俄差距明顯 人家已經開始玩模塊化了 中國還打不到美洲 能追上嗎?
美國此番花費一百三十億,卻只造了一艘能夠發射16枚模塊化的戰略核導彈潛艇,划算嗎?美國人認為划算,自認自己在水下擁有絕對的優勢就是美國權威的最好保證。在此領域,性能上全面超過俄羅斯「北風之神」級就是勝利;至於中國的094系列,英國「機敏」,法國「凱旋」這些三代核潛艇,美國領先至少兩代水平已經足以確保美國霸權地位了。徹底甩開中俄兩國的的追趕指日可待,所以這個錢花得值!對比其他四國,目前就中國遇到的問題最大,中國的094哪怕最新改進型號,也就勉強三代戰略核潛艇入門水平。上面搭載的「巨浪-2」潛射彈道導彈公認的射程為8000公里,而要從中國控制的海域打到美洲大陸至少需要1萬公里的射程,如此來看,「巨浪-2」尚不能達標,對比美國的「三叉戟-IID」單彈頭1.2萬公里的射程,確實還有差距。
當然有了差距,就要上去追趕。不過怎麼追趕倒是個很嚴重的問題。美、俄在此領域研發已經超過了50年的時間,中國實質上只有30年不到的時間,這個中間要彌平難度很大。所以我們現在看到「小步快跑」策略確實只能算是權宜之計,至於有沒有更好的發展策略?或許會有,就是低頭走別人走過的路,一代一代的縮小代差,一口氣吃個胖子是不太現實的。只能重複以前的策略:別人有的時候我們看著,別人用的時候我們想著,別人歇著了我們仍然在加班加班熬夜的干,最終才能做到跟別人平起平坐。除了「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的決心繼續堅定,低頭追趕,別無他法!
全文結束,謝謝大家之前的指教,歡迎更多理性點評和互動!





TAG:無名高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