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殺馬特髮型辣眼睛?以前的洗剪吹可好看了

殺馬特髮型辣眼睛?以前的洗剪吹可好看了





一個小鎮的洗剪吹行當,60多年前叫「剃頭鋪」,門柱通常貼著「敢問天下頭顱幾許,且看老夫手段如何」的對聯,橫批一般是「頂上功夫」。

 


再後來,「剃頭鋪」改名「理髮店」,普通青年理「小平頭」,文藝青年理「西裝頭」,中二青年理「衝天頭」。一段時間裡,最安全的髮型是男人剃光頭、女人剪辮子,再戴頂軍帽,便是官方認證的「英姿颯爽」。


 


忽然有一天,「紐約髮廊」「巴黎髮廊」「倫敦髮廊」彷彿從天而降,理髮價格像搭上了火箭,髮型終於能自由生長——新生活從頭到腳開放。從洗剪吹里,可以看到每個年代的精氣神。

 



▲無論是便裝還是軍裝,無論什麼髮型,有顏任性的周總理都能hold住!


 

經濟危機,催生「理髮女」與「大保健」

 


中國人對洗剪吹的接受來得相當遲緩,對此,大航海時代的荷蘭人深有感受。明朝開放海禁後,印尼爪哇島出現了一個3000多人的華人社區,荷蘭畫家畫中的華商形象,頭頂扎鬏,留長發,穿長袍,與土著或殖民者都大為不同。

 


雅加達的荷蘭人也注意到,雖然華人也上理髮店,但對頭髮一絲不苟的態度仍令人驚異:「用小針盤髻,插以龜貝梳,覆以黑鬃網,故初見時吾人常將其男子誤認為女子」。


 


剪髮在中國本土的出現,更像是「人民用髮型投票」。直到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女人們才將洗剪吹從政治表達矯正為審美行為。


 


▲電影《色戒》充分展現了老上海女人的風情,愛司頭使女性氣質立顯


 


張愛玲的童年願望清單里,第一個願望就是梳「愛司頭」,這種S髮型風靡十里洋場,成為當時海派女人的符號。李泉在《花花大世界》中惆悵地唱道:「丁香樓已換了佳人,再沒人梳起時髦的愛司頭,再沒人約她去百樂門……」




那時候,曾經流行過胡蝶(左)那樣不留劉海、從頭頂開始燙波浪大卷的髮型。也流行過梁賽珍(右)那樣從耳朵下部開始小卷、上部直發的髮型




那時的上海女人簡直是「用生命在燙染」——把火鉗燒燙後,在頭髮上夾出波浪。同為上海女作家的程乃珊曾說,上海女人和相熟理髮師之間的關係堅貞不移,甚至比「明媒正娶」的老公更穩定。


 


關之琳主演的電影《做頭》幾乎是對這句話的詮釋。女主角愛妮有一段草率平淡的婚姻,好在還有一頭烏黑亮麗的頭髮。她把人生樂趣都寄托在做頭髮上,並因此與理髮師阿華髮展出曖昧情感。在時代變革中,阿華工作的國營理髮店面臨倒閉,他接受了一位時尚女郎的橄欖枝,跳槽去別處經營新潮的美髮沙龍。連做頭這最後的尊嚴都被剝奪,愛妮崩潰了。影片最後,形形色色的「美髮廳」取代了一間間老上海理髮店。


 



▲尊上!好好洗頭,別虐狗!圖為電影《做頭》劇照


 


回到舊上海流行愛司頭的年代,女人是光顧理髮店的主力軍,操刀的理髮師則清一色是男人。同一時期,在東南亞華人圈,因為1929—1933年出現了新馬經濟危機,服務業爭相聘請女工,以她們的身體招攬生意,「理髮女」紛紛出現,當時也將其與女招待、舞女相提並論。


 


陳嘉庚《南僑回憶錄》中有一段理髮女的自我回憶:「民國十九年(1930年),便開始有剪髮女,先時人少,而且新奇得很,待遇也就很高,月薪每人竟有百多元,那時有人想用95元聘我,我還不肯去呢!而且當時大家都很樸素,一律是穿白衣黑裙的學生裝,工作時也莊嚴得很,顧客雖然輕薄,最多只裝作無意地碰一下我們的衣袖,絕不敢捏手捏腳的。」


 


經濟危機加劇後,「可就不同了,因為待遇好,有經濟壓力的女學生、家庭婦女、女工,蜂擁般撲來搶吃了。最糟的是,連茶店女招待也大幫擁進來,她們素來愛賣弄風騷,理髮店便成了賣弄風騷的場所,捏手捏腳這類事,使我們的名譽壞了。」


 


1939年2月5日,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刊登一篇《理髮女的生活》,接受採訪的理髮女說:「我們穿妖冶的衣裳,擦脂塗粉,是我們願意的嗎?只要有一天粉擦得不厚,東家就會說了:『病人一樣,粉也不擦,做什麼工?』照這樣下去,飯碗便要跳舞了(丟飯碗)。」





▲20世紀30年代流行的「火鉗燙」髮型





▲20世紀40年代的「水燙」髮型





▲由「五四式」演變的直發翻翹





電影《重返20歲》中變年輕的奶奶去理髮店做好的直發翻翹


 

鄉土中國,造就殺馬特和洗剪吹

 


時間進入1956年。當年的7月6日,一隊浩浩蕩蕩的理髮師,帶著裝滿剃刀、剪刀等傢伙的箱包,從上海登上火車,朝首都北上。


 


這場遷京行動是響應「繁榮首都服務行業」的號召,上海四大理髮名店——紫羅蘭、湘銘、雲裳、華新,抽調近百名技師,帶著十把美國理髮椅,在北京開了四聯理髮店。不過,他們登峰造極的頂上功夫並沒有太大用武之地,因為多數上門的顧客,選擇的都是平頭和簡單分頭。那個年代,髮式是與革命聯繫在一起的,出格意味著風險。


 



▲20世紀60年代,人民群眾普遍留著軍人式的髮型,都是平頭和簡單分頭


 


「文革」中,「梳一條辮子是封建主義,梳兩條是資本主義,披肩長發則是修正主義,統統在橫掃之列」,「反革命」則被剃成具有侮辱性質的「陰陽頭」。至於燙髮,這種資產階級作風就更被嚴禁了。




好在,春天雖然有點晚,但總算是來了。1979年的中國洋溢著一種從頭開始的氣象。那年秋天,法國設計師皮爾?卡丹在北京搭建臨時T台,外國女模特的走秀,激發了灰頭土臉的中國人的時尚基因。





▲改革開放之後「爆炸頭」


 


隨後,日劇《血疑》和《排球女將》引進中國,山口百惠那簡潔、俏麗的「幸子頭」,以及把劉海在額角兩側紮成辮子的「小鹿純子頭」蔚然成風。


 



▲20世紀
80年代流行的「山口百惠頭」,因日本女星山口百惠在電視劇中的造型而得名





▲《排球女將》中的「小鹿純子頭」


 


港台劇也不遜色,瓊瑤劇作為言情擔當,黑長直、劉海中分的「青霞頭」至今仍是直男最愛髮型。女仿林青霞,男學周潤發。許文強的大背頭造型,與「浪奔,浪流」的旋律一同成為經典。


 



▲林青霞通過瓊瑤劇《窗外》一炮而紅,塑造了經典的「黑長直」熒幕形象


 


當時還流行一種「招手停」髮型,「把額前的劉海高高地吹起,用髮膠固定在蓬鬆起來的那一刻,由於頗像『招手』姿勢,於是被人們形象地稱為『招手停』。『招手停』的誕生可以說是中國髮型界的里程碑,第一次把劉海吹得硬氣十足,還受到了女士的熱捧」。


 


「時尚時尚最時尚」的「招手停」男女通殺,擁躉除了標誌性的貓王,還有鍾楚紅、劉嘉玲,也包括18歲那年正在上高三的高曉松。


 



▲20世紀80年代香港最紅的女演員之一鍾楚紅的「招手停」髮型


 


從三七開的「林志穎頭」、五五開的「郭富城頭」,到最新「宋慧喬同款空氣劉海」,中國人的洗剪吹永遠以明星為風向標,現實與理想的落差塑造了一個個殺馬特。


 


如果說鄉土依然是中國的底色,那最體現洗剪吹精神的,理應是這則網路段子:


 


「找哪位髮型師為您服務呢?是Kevin老師、Jack老師、Eric老師還是Lucy老師呢?」


 


「我都不認識,那就Lucy吧。」


 


「好的,您稍等。Lucy老師,10號客人要理髮。Lucy,Lucy!Lucy……你XX的劉繼芬!有人要剪頭!」


 


「啊!來了!」



青年文摘·快點
摘自 微信公眾號「新周刊」
ID:new-weekly
轉載請聯繫原公號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年文摘 的精彩文章:

詩歌|相逢
你我本无缘,全靠你妈硬撑

TAG:青年文摘 |

您可能感興趣

謝娜早期殺馬特洗剪吹造型不能忍,吹紋理髮型這頭型實在太時髦!
鹿晗洗剪吹造型亮瞎眼,簡直狂拽酷帥,黃子韜也曾洗剪吹過!
帶狗玩,帶狗飛,帶狗狗一起去看洗剪吹!
范思哲想要的暗黑氣質,被這「洗剪吹」的髮型出賣了
貓貓狗狗們接受「洗剪吹」的表情簡直萌炸了!
那些造型怪異的洗剪吹,是來自哪裡的勇氣讓他們頂著這樣的髮型!
這不是我想要的洗剪吹!!!
林書豪的髮型,比他的球技牛逼,不吹不黑的「黃皮膚第一洗剪吹」
鹿晗,你的偶像包袱去哪了?節目中上演最帥洗剪吹!
盤點那些造型怪異的洗剪吹,是有多大的勇氣才能支撐起這頂髮型
看完非洲人的時尚髮型,那些洗剪吹都得頂禮膜拜
給狗子來了一次「洗剪吹」,差點沒認出來!
狗狗出門先「洗剪吹」,帶出去後鄰居羨慕不已!
罕見珍貴的捲毛動物,大波浪自來卷好比殺馬特洗剪吹
引領時代潮流的髮型,非洲「獨有味道」的洗剪吹,亮瞎你雙眼!
洗剪吹都弱爆了!體育界的髮型擔當,你就說騷不騷?浪不浪?
相對於一隻嗷嗷叫的狗狗理髮,我更喜歡萌貓的洗剪吹
《越囧》即將上映,濃濃洗剪吹風帶你重回殺馬特王朝
顏值再高的狗狗也經不起這洗剪吹!狗狗:主人你就不嫌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