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事故30年祭:災難,謊言與英雄
30年前的4月26日,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4號核反應堆發生爆炸,造成嚴重的核事故。浩劫之後,留下的是一串驚人的數字——2010年,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表示:「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導致33萬多人被迫離開家園,數千名兒童罹患甲狀腺癌,上百萬人生活在對自己健康和生活的憂慮之中,其影響持續至今。」
當士兵們將一面紅旗插上切爾諾貝利的塔頂時,他們一定想到了1945年蘇聯士兵在攻克柏林後,在德國國會大廈樓頂插上紅旗那幕。
然而,兩者之間真正的關聯是:他們面對的都是一場戰爭。只不過,切爾諾貝利的戰爭從未結束。
2016年4月2日,Ivan Shamyanok在家中喝茶。
91歲的Ivan Shamyanok正是那場戰爭的其親歷者。如今,他依然孤獨地生活在切爾諾貝利隔離區附近的村莊內。他一個人打水、做飯,為自己刮鬍子。他的餐桌上是自家園子里收穫的蔬果,自產的牛奶和雞蛋。Ivan Shamyanok偶爾去墓地紀念死去的親人們。30年的時間悠然而逝,似乎一切都是原來的樣子,而一切已不可能是原來的樣子。
Ivan Shamyanok為自己刮鬍子。
1986年4月26日凌晨1點23分,烏克蘭普里皮亞季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爆炸。在這之前,人們從未想過,在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還有什麼會是更糟糕的。
Ivan Shamyanok家中牆壁上掛著的是親人們的照片,如今只有他和一個侄子住在村裡。
「安全得像煤和碳一樣」的核電站爆炸了
事故始於一場失敗的實驗。
1986年4月25日晚,核電站的工作人員們打算進行一項測試緊急堆芯冷卻裝置的實驗。他們設想,在電廠意外失去電力的時候,能利用汽輪機的慣性發電。
但在實際操作的時候,反應堆功率沒控制住,一下子直落到只有30兆瓦。而實驗的要求是在700兆瓦進行。通常,反應堆為了控制功率,在燃料棒和石墨塊之間,會布置很多根能吸收中子的控制棒。這些總數為211根的控制棒至關重要。
核電站內的控制板。控制棒在提起時可以提高功率,插入時降低功率。
為了升高功率,操作員先後違規將204根控制棒拔了出來。雖然此時儀器上顯示的反應堆功率穩定在200兆瓦,然而,實際上反應堆真實的功率遠大於儀錶顯示的數字。隨著功率升高,反應堆底部用來冷卻的水都變成了高壓水蒸氣,隨後發生了蒸汽爆炸。
1986年4月26日後,工作人員指著爆炸的四號反應堆。反應堆裂開了一個口子。視覺中國 資料
發現不對頭的操作員情急之下,決定將所有控制棒全部插入,企圖緊急停堆。然而,猛然插入的控制棒加強了反應堆的壓力,反應堆爆炸了。爆炸衝出的混凝土被拋向空中,又砸到周圍的廠房,引燃了一場大火,輻射粒子從爆炸裂開的缺口噴向幾千公尺的高空。
1986年5月28日,工作人員在1號反應堆頂部探查輻射量。視覺中國 資料
只具有燃煤發電廠工作經驗的廠長V.P. Bryukhanov當時並不在場,他在半夜1點半被電話吵醒,指揮附近的消防員前去滅火。消防員並未攜帶任何特殊裝備就沖向火場,用腳踩滅反應堆屋頂上燃燒的瀝青。屋頂上的輻射達到3200倫琴,而超過400倫琴,人體會受到致命污染。
直升機向堆心投放沙包。
接下來的日子,為防止放射性塵埃繼續擴散,飛行員們需要用直升機向堆心投放沙土和硼酸的混合物來將反應爐內的火悶滅。超過1000名飛行員參加了行動,他們在堆心上空停留的時間不得超過8秒。要在高空中快速命中目標並不件容易的事情,而每執行一次任務,他們就會吸收5-6倫琴的輻射。
工人在修建石棺,好把四號反應堆封閉起來。
由於擔心反應堆核心內的高溫鈾與水泥融化而成的高溫岩漿熔穿廠房底板進入地下,從而引發更大爆炸,上萬名礦工被召集而來,他們在反應堆底部挖掘出一條坑道,在裡面澆灌混凝土。工人們給炸毀的四號反應堆修建了鋼筋混凝土的石棺,將其徹底封閉起來。
這次災難所釋放出的輻射線劑量,是二戰時期爆炸於廣島的原子彈的400倍以上。被核輻射污染過的雲層向北飄往眾多地區,白俄羅斯和烏克蘭遭受到最嚴重的污染。
1957年,英國發生了溫茨凱爾反應堆事故。
雖然此前發生過英國的溫茨凱爾反應堆事故、美國三里島核泄漏事故,但這些並沒有讓蘇聯人意識到核事故的巨大危險。他們長期被教導說,蘇聯的核電站安全的就像煤和碳。在1972年,當時的烏克蘭能源電力部長甚至樂觀地宣布核電站融毀是萬年一遇的。然而,萬年一遇的災難還是爆發了。
「一切都在控制下,一切都很好」
但更讓人震驚的是,由於當局的掩飾和沉默,致使更多人被暴露在核輻射中,那些人本不該也不必遭受如此厄運。
發生爆炸第二天的早晨是星期六,普里皮亞季的居民們一切如常。那天,約900名學生甚至還參加了從普里皮亞季到另一村莊之間的「和平馬拉松」。
基輔當地報紙和《紐約時報》關於切爾諾貝利的報道(紅框)
Tony Barber當年還是一個26歲的外國記者。4月25日,他前往基輔會老朋友,在那裡度過了愉快的時光。4月28日返回莫斯科時,他沒有聽到任何風聲,直到美國大使館的工作人員為他測量輻射。檢查他身體的時候儀器倒是正常的,但靠近他在基輔穿過的牛仔褲時,儀器發出了嗶哩嗶哩的警報。與Tony Barber不同,更多沒有信源的本地人還被蒙在鼓裡。
1986年5月1日,基輔街頭的人們歡快地參加五一大遊行。他們被暴露在輻射雲層之下而不自知。
4月30日,事故發生5天後,電視上播放的新聞是關於烏克蘭的春天和即將到來的5月1日大遊行。此時,反應堆還在燃燒,輻射正隨著風吹向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坊間隱約有關於核電站發生事故的傳言。當天,一條關於切爾諾貝利的消息在新聞進行中被插播,電視上放出了一張核電站的照片,但圖像僅僅是被損害的屋頂,畫面中沒有煙霧。根據烏克蘭雜誌的記載,報道是這樣說的:「現在,我們向你們提供一張由切爾諾貝利工作的人在事故發生後拍攝的照片。正如你們自己可以看的,不存在某些西方媒體說的巨大損壞,沒有大火,也沒有上千的死亡。實際上,儘管輻射量在下降,周圍的居民已經被疏散了。所以,西方謠言里所說的的地方絕對不是這裡。」5月1日,盛大的遊行按原計劃進行,唯一與往年不同的是,原本大人物們呆的主席台上出現了空位。直到5月6日,基輔當地的電視台和廣播才開始警告民眾關窗、清洗蔬菜和將孩子留在屋內。
1989年2月23日,事故發生近3年後,戈爾巴喬夫和夫人到切爾諾貝利視察。
直到事故發生18天後,戈爾巴喬夫才在電視上向人民解釋究竟發生了什麼。而對於當局的某些大人物來說,所發生的竟不是什麼大事。據後來戈爾巴喬夫回憶,蘇聯科學院院長阿納托利?亞歷山德羅夫和中型機械製造部部長艾菲姆?斯拉夫斯基在政治局會議上說道:「沒什麼大不了的。之前也有工業反應堆發生過同樣的情況,他們都解決了。為避免核輻射,就需要多喝水、吃東西和睡好覺。」
「快看,記住這一切」
隨核燃料被拋入空中的,是無數原本無關者的生活。
當爆炸開始的時候,周圍的居民還蜂擁到陽台上觀看遠處的大火,如同觀看的是煙火一般。人們還把自己的孩子叫了出來,對他們說:「快看,記住這一切」。很快,這一切,他們將終生難忘。
爆炸發生第四天的核污染輻射圖。
第一張輻射污染圖繪製完成後,科學家斷定污染區內已經不適合人類生活。大撤離開始了,最初是從半徑10公里的區域內撤離,然後擴大到半徑30公里。當地居民起初並不願意撤離,必須採取強制措施才能完成撤離工作。一年之後,距離事發地六十公里的地方,一個新的城市Slavutych建立了起來。
載著居民們撤離的汽車,他們被告知兩三天內就會回來。
離開的人們被告知只要帶好護照等必要物品,他們的家還是離開時的摸樣。
人們恐懼輻射,卻又對輻射一無所知。輻射是看不到的,但可以從一些細節里感受到它:蘋果樹不再有香味了,蜜蜂突然消失了,雨水落下的地方出現了黃色的水坑。
1986年5月16日,缺少輻射測量儀的居民用給牙齒拍片的X光片測量輻射量。
1986年10月2日,事故發生後,一隻出生就殘疾的小豬。核輻射會導致基因突變。
地里的作物被剷除,土豆、蘑菇、新做好的草莓醬統統被禁止食用。
清理人在路上推著一輛被遺棄的童車。
士兵們將隔離區內的貓、狗和馬全部射殺。所有東西都被埋進地下,甚至,土地本身也要被埋葬在土地之下。被疏散的農民們還擔心地里的土豆沒來得急收割,卻不知道他們不會再回來了。
1990年,白俄羅斯戈梅利地區。當地沒能離開的村民們等待救助。視覺中國 資料
核電站附近村莊里的農民原本都生活在集體農莊內,過著集體式的生活。他們聽從集體農莊主席的命令,習慣了軍事化的語言,等待著別人告訴他們幹什麼。但忽然間,一切都變了。農民們必須離開家園,去一個陌生的地方,「來自切爾諾貝利的人」成了他們新的身份。但對於有些人來說,他們的生活和記憶紮根於這片土地,他們會用各種方法悄悄潛回去。
「蘇聯人民比原子能更強大」
居民們撤離的時候,士兵們必須沖在前面。此時,蘇聯強大的宣傳動員能力又顯現了出來。當局為切爾諾貝利想出了新的口號——「蘇聯人民比原子能更強大」。 報紙上描繪著第一批沖入火場的消防員的光榮事迹:「他們的靴子陷在因高溫融化的瀝青中,煙霧令呼吸變得困難,然而,這些英勇的人始終勇敢地戰鬥著。」但故事並沒有提到的是,消防員們後來全部死於急性輻射病。
大批清理人在集合。
士兵和志願者們被召集起來,投入到一場浩大的清洗工程之中。其實,他們對於危險並非完全不知情,但祖國在召喚,他們必須勇往直前,一如在戰時。清理人中有人嚮往成功和英雄主義,有的則是為了豐富的報酬。在距離隔離區越近的地方工作,越能拿到更高的報酬。年青人們都想著工作六個月,回去就能買輛小汽車了。
2006年4月8日,基輔,切爾諾貝利博物館內播放著一部關於「清理人」的紀錄片,片中男子的眼神疲憊又絕望。
參加最危險任務的士兵穿上特製鉛服和圍裙,準備上屋頂清理放射性廢料。視覺中國 資料
在兩年時間內,有50萬清理人參加了事故之後的清理。共有3500名士兵在核反應堆的屋頂上工作過,他們穿著鉛制的工作服,必須在45秒內把高輻射的石墨和燃料垃圾倒掉。等他們複員後,會得到一張記錄著所受輻射量的醫療卡,但上面記錄的數字要遠低於他們實際受到的輻射量。
2006年1月,當年在直升機上工作過30小時的飛行員Oleg Chichkov戴著勳章。他的腳跛了,骨頭患病。視覺中國 資料
愛、死亡以及被延遲的死亡
91歲的Ivan Shamyanok將自己的長壽,歸功於沒有離開生養他的土地。然而,這多半是運氣使然,更多的人即使離開了被污染的土地,也沒能逃出死亡的噩運。
一個受到輻射的男子躺在病床上。
爆炸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數確實「很少」, 2人死於爆炸現場,剩下28位參與滅火的消防員在隨後的日子死於輻射。參與挖地道地的2500名礦工後來也死於輻射,但官方的統計並沒有將他們列入。
爆炸導致包括銫、鎘等450種核素泄漏。銫的半衰期是30年,這也意味著,即使被輻射的人們能活下來,這些核素也要與他們相伴終生。據聯合國統計,有900萬人,其中包括400萬孩子被爆炸事件影響。甲狀腺癌、白血病成了受輻射污染的人們最常遇到的疾病。但因為缺少長期而系統的數據,爆炸造成的真實後果很難統計。
一個切爾諾貝利的孩子在玩耍。一出生,他們就有殘疾。視覺中國 資料
對於有些在切爾諾貝利生活過的女人來說,戀愛和生孩子成了一種冒險。因為,她們的孩子很有可能會沒有手腳或是身體哪個地方多出一部分來。有的孩子患有血液病,他們不能跑也不能摔倒,以防流血而亡。有的孩子則只有一個眼睛。這些都因在母親體內吸收了過多輻射所致。
蘇聯不在了,切爾諾貝利還在
事故救援中使用過的飛機等裝備都被遺棄了。
切爾諾貝利改變了無數普通人的命運,也成了壓跨蘇聯這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若干年後,戈爾巴喬夫在回憶錄中直指切爾諾貝利暴露了蘇聯的許多病灶:隱瞞災難和負面事件、無責任感、粗心大意、工作懈怠和酗酒成風。整個體系都瀰漫著奴性、諂媚、宗派主義、打擊異己、文過飾非和領導者中的私人和裙帶關係。而他本人則表示,「可以這麼說:我的人生分為兩大時期,即切爾諾貝利事故之前和之後。」
切爾諾貝利事件5年後,龐大的蘇聯轟然倒塌。隔離區成了一個孤獨的世界,它依然靜默著,當人類離去,自然終於再次主宰了它。





TAG:武漢那些事 |
※真實的謊言?破解沃爾沃2020」零傷亡「承諾之謎!
※巴薩不信任保利尼奧?梅西親自傳球破謊言,歐冠首秀6.1分
※真實的謊言?破解沃爾沃2020」零傷亡「承諾之謎!(深度好文)
※「卡廷慘案」謊言持續50年:只怕影響斯大林的名譽
※樂天集團謊言破沒,自願讓地薩德獲利6千億
※T-72主戰坦克:一個從謊言中誕生的絢麗奇蹟
※美麗的謊言,18歲才知道自己是盲人
※打腫臉!巴薩今夏9大謊言:內馬爾200%留下 梅西續約了
※馬拉多納開懟桑保利:謊言製造者,不用阿奎羅註定後悔
※兩伊戰爭米-24幹掉F-4?伊拉克編造的美麗謊言
※奧托·斯科爾茲尼和營救墨索里尼,最大的謊言
※有關蘇聯(俄羅斯)的幾個謊言,這才是真歷史!
※巴拉根倉的故事:謊言與現實
※泰坦尼克號根本沒沉船?30年研究證實政府謊言:其實有2台
※德克碑事件中左宗棠貪污了?擊潰謊言
※法媒:巴薩一個謊言騙內馬爾幾年,知道真相後內少轉投巴黎
※無恥!萊斯特城內鬼背叛恩師拉涅利,戳穿了英超、歐冠最大謊言!
※一個300多年的「美麗謊言」,所謂的「康乾盛世」根本就是扯談
※一個300多年的「美麗謊言」,所謂的「康乾盛世」根本就是扯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