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為什麼說七夕不是「中國情人節」?

為什麼說七夕不是「中國情人節」?

昨天是農曆七月初七,傳統的「七夕節」,現在已經好多了,前幾年,每到這個時候,媒體上充斥著「七夕節是情人節」的說法,看央視新聞,也報道了某地一百對男女青年共度「情侶節」的消息,國家主流媒體的推波助瀾,各地舉辦「情人節」、「情人節」、「愛侶節」等名目繁多的活動更是疊床架屋,好一片繁忙景象……在這個繁忙景象的背後,總是讓人感覺有商家炒作的背後推手。然而,傳統的「七夕節」是情人節嗎?

為什麼說七夕不是「中國情人節」?


「海上百艷圖」之七夕乞巧 銀漢使針



七夕節源於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牛郎織女的「鵲橋會」,它起源於古老的神話傳說──牛郎和織女的故事,相傳人間的牛郎與天上的仙女喜結良緣後,男耕女織,互敬互愛,生兒育女,然而,當天帝聞知織女下嫁人間,勃然大怒。七月初七日,「王母娘娘」奉旨帶著天兵天將,捉住了織女,悲痛欲絕地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用籮筐挑著一雙兒女追上天去。眼看就要追上了,王母娘娘撥下金簪一划,牛郎腳下立刻出現了一條波濤洶湧的天河。肝腸寸斷的織女和牛郎,一個在河西一個在河東,遙望對泣哭聲感動了喜鵲,霎時無數的喜鵲飛向天河,搭起一座鵲橋,牛郎織女終於可以在鵲橋上相會了,王母娘娘無奈,只好允許牛郎織女每年的七月初七相會一次。民間被這神話傳說所感,遂演繹成隆重的民間節日。

為什麼說七夕不是「中國情人節」?


牛郎織女相會


儘管也有民俗學者建議將「七夕節」作為「中國愛情節」或「中國情人節」,但這個提法並沒有不為更多的專家學者所接受。我也是不贊成者的一個。理由很簡單。



第一,「七夕節」表達的是已婚男女之間恪守雙方對愛的承諾,不離不棄、白頭偕老的情感,不是表達婚前情人或戀人的情感訴求,作為「中國情人節」的提法顯然不妥;

第二,牛郎織女實際上是一個悲情故事,唯有在七夕節這一天才能相會,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只有七月初七日才「金風玉露一相逢」,其它364天卻只能隔河相望,「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像這種凄涼的不能相守的愛情,絕不可以美化為「勝卻人間無數」,與當今時代和國情不符;


第三,牛郎織女的傳說,用今天的話來說,恰似「分居兩地盼團圓」的夫妻,是政府或有關組織應該幫助解決的老大難問題,我們要解決的是應該是從社會機制上使天下有情人成為眷屬,讓天下的夫妻團圓、家庭恩愛,而不是轟轟烈烈地搞一個「情人節」,不能簡單地通過一個造勢,就抹殺了分居兩地夫妻其餘364天分離、相思的艱辛與悲苦;

為什麼說七夕不是「中國情人節」?



七夕習俗——香橋會

第四,就是對「情人節」中的「情人」如何定義,儘管中國當代社會開放度已經很高,但一般進入談情說愛的男女,相熟之前謂「朋友」,婚嫁之前謂「戀人」,很少有稱自己的未婚妻或者未婚夫為「情人」的,「情人」之別有一番意味,所以,稱七夕節為「中國情人節」並沒有廣泛的社會基礎;


第五,七夕節的流傳最早見於東漢崔寔的《四民月令》,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中也只有簡單的記載,後來逐漸演化為一個悲情的節日。這個故事即使在眼下信息和網路發達,催生泛愛的速配時代來臨的情況下,支撐愛情觀的不僅是時空上的便捷,精神上的慰藉,更需要活生生的物質的富有,和男女的彼此擁有。相比之下,將古老的牛郎織女可望而不可即的凄涼守望,說成是「中國情人節」,於情於理,都是說不過去的。已經蒙上了一層揮之不去悲情的七夕節,它能擔負起21世紀今天「中國情人節」的內涵和份量么?


第六,今年七夕節的前一天,正是全國人民向甘肅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遇難同胞誌哀的國殤日,四川汶川、甘肅隴南等地也相繼發生了重大山洪泥石流災害……多少情侶陰陽相隔?多少人含淚祝禱?在這樣的艱難時世,使今年的七夕節蒙上了更多的悲涼與悲情,在這樣的時刻,立馬掀起「中國情人節」的浩大聲勢,合適嗎?


歷經千年的七夕節主要的習俗風尚有:


七夕祭拜,七夕節之前,少女少婦們事先約好主祭人家,大家分攤採購供品。在節日的前一天齋戒沐浴。七夕來到主祭人家,在庭院前擺好供桌和各式祭品。然後輪流在桌前對著天上的雙星焚香禮拜,並且默念自己的心事,少女是祈求長得更漂亮或嫁個如意郎君;少婦則希望早生貴子或能得丈夫與公婆的寵愛等。有的地方對空禱祝「乞巧星,智慧星,誰望見,會聰明」。如果這時有人看到織女星,便會喜上眉梢,認為自己已向織女乞到了智巧,今後會象織女一樣聰明伶俐。


卜巧遊戲,唐宋諸朝以來,無論在宮廷還是民間都流行著許多「卜巧遊戲」,明朝以來,民間流行「丟巧針」的遊戲,即在七月七日上午,拿一碗水暴晒日中,頃刻之間水面便產生一層薄膜,把平日縫衣或繡花針投入碗中,針便會浮在水面,此時便需全神貫注觀看水底針影,如細直如針形或成雲物花朵鳥獸之形,則投擲者便「乞得巧」,這些影子表示織女賜給她一根靈巧的繡花針,可以綉出美麗的圖案;反之,則說明沒有乞到巧。

為什麼說七夕不是「中國情人節」?



七夕習俗——丟針卜巧


結綵縷穿七孔針,此為中國南北朝時期就流行的乞巧遊戲。七孔針大概是針尾有七個針孔,七夕節時讓婦女把綵線穿過它的針孔,穿得快的表示乞得巧。這種「乞巧針」平時是不能用來縫衣服的。元朝時也有穿九孔針的,先穿完的人「得巧」,遲的人稱為「輸巧」,輸巧的人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小禮物送給得巧者。近世以來,在中國南方,七夕節婦女在祭拜織女時,仍有這樣的習俗:老人們給每人一根線、一枚針,讓她們同時穿引,穿得快的算是乞到了靈巧和智慧。


香橋會,在江南的七夕節,每逢七夕節都要過一年一度的香橋會。香橋系有香客中手藝高明的人所搭,所用材料均有香客所獻。橋身長約4-5米,寬約0.5米,用裹頭香搭成,各種顏色的毛線組成橋的欄杆上的裝飾。橋的正中,放上各家各戶送來的檀香包堆砌成精巧的香亭。香橋會的主題,對牛郎織女追求幸福與堅貞愛情的聲援與支持。香橋會一般要持續一整天,夜晚香燭點燃焚化,火光映天,馨香瀰漫,人們想像著牛郎織女已經走過自己獻贈的香橋相會了,於是懷著極大的滿足,盡興而歸。



我們如果稱「七夕節」是當今的女兒節,對於提升當代青年女子的智慧與人格,卻是名副其實的。還有文章指出,女性從業者對提升自身技能的匠人精神的體現,「此後歷代延續的乞巧活動,表現出的豐富多彩的形式,更是中國古代女性對於自身從事的行業里專註、精緻、創新的工匠精神的追求的表現。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乞求『進步要求』,唐朝以後,出現了燦若雲霞的蘇綉、杭綉、湘繡、粵綉、蜀綉、雲錦等,一代代的女性紡織工匠們在自己的行業里把「織女」的技能實現在經緯相間、針線相融的織造工藝里。正是這些女性工匠們的「乞巧」精神,才真正地把織女的工藝播撒到了人間。」「七夕『乞巧』」的節日內涵,在當代,應該從女性「乞巧」推而廣之,呼喚各行各業的從業者在各自工作從事的領域中繼承古代女性工匠們那種不斷超越自我,創造創新的「乞巧」節,成為一個重喚傳承民族工匠精神的節日,這遠比商家建構出的「中國情人節」更符合時代意義。也希望傳統節日文化中的寶貴的「乞巧」精神,為當代大國崛起浸潤更多傳統的力量。」[見張海嵐《重塑「乞巧」精神,再造當代工匠》]


我看這倒是對七夕節文化內涵詮釋的一個不錯的視角。


文章來源:國風文化記憶 2016-08-08


原文標題:「銀漢秋橫」說七夕


圖片來源:網路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民俗中國 的精彩文章:

2016中國七仙女文化高峰論壇隆重舉行
不能讓七夕貼上「中國情人節」標籤
總有考據帝選擇仰望星空
立秋貼秋膘,減肥打水漂
傳統與現代:山歌與愛情

TAG:民俗中國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古代的「情人節」!它可不是七夕哦
七夕到底是不是情人節?什麼才是真正的「七夕」?
七夕不是情人節,你是不是對七夕有什麼誤解?
七夕,情人是什麼
「趣聞」你以為七夕節是「中國情人節」?事實是……
七夕不是情人節的話,那日本情人節文化是什麼呢?
七夕情人節,你想和誰么么噠?
七夕愣是被炒作「中國情人節」,你知道七夕節的本來含義嗎?
什麼?原來七夕根本不是情人節,只是
七夕個性說說:七夕情人節是啥?能吃嗎?
據說七夕不是情人節,而是……
七夕,真的不是情人節哦
●七夕情人節,佛告訴你,情人是什麼?
七夕情人節最尷尬的事是什麼?
七夕,真的不是情人節啊!
七夕情人節,佛告訴你,情人是什麼?
你知道什麼是真正的七夕節嗎 七夕真的是情人節嗎
七夕真的不是中式情人節啊!
今天七夕節,佛告訴你,情人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