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學一點儒釋道智慧,與這個世界美好相處

學一點儒釋道智慧,與這個世界美好相處

學一點儒釋道智慧,與這個世界美好相處


學一點儒釋道智慧,與這個世界美好相處


一個人該如何與這個世界美好相處?最好的狀態是像一條河流那樣,繞過群山與大地,奔流到海;像一棵樹那樣,開花結果,落葉枯萎,都尊重自然的生命歷程。


人是自然界中唯一反思自身、追問存在意義的物種。人要與這個世界美好相處,需要處理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超自然的關係。


儒家主要談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德性的智慧,禮樂教化,內聖外王;道家談的主要是人與自然的關係,是空靈的智慧,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佛家主要談的是人與超自然的關係,是解脫的智慧,緣起性空,轉識成智。

中國人的天性關注現世的、「此岸」的生活,不太喜歡思考死後的、「彼岸」的世界,佛教自從漢代傳入中國後,給中國人帶來了全新的、超驗的生死觀,中國人才有了死後來生、輪迴轉世這些觀念。


同時佛教逐漸中國化,到唐朝時出現了最中國化的佛教宗派:禪宗。禪宗從創始人慧能開始,就體現了「三教合一」的特點,儒道的精神融入佛教,關注當下,把佛教從「彼岸」又拉回到了「此岸」。

學一點儒釋道智慧,與這個世界美好相處



儒:忠恕之道

在《論語》中,曾子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忠」就是盡己之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用今天的俗話來說,意思就是「想人家好,才能自己好」。


「恕」就是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是自己所不想要的東西,決不強加給別人,用今天的俗話來說就是「要想被人尊重,首先要尊重別人」。


「恕」道可以說是處理人際關係的黃金法則,可以推衍開來,比如說我們不希望別人羞辱自己,那我們決不要羞辱別人,這裡強調的是一種寬容精神,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


這兩者綜合起來就是忠恕之道。其實,忠恕之道是「仁」的一體兩面,「忠」中有「恕」,「恕」中有「忠」,「盡己」與「推己」很難分割開來,這就是處理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基本原則。

推而廣之,由個體到群體,忠恕之道也是國家與國家、民族與民族、文化與文化、宗教與宗教之間相互關係的準則,是促進人類奔向大同目標的普遍和諧之道。


中國幾千年中的戰亂多是由於外族入侵造成的,而且沒有發生過大規模的宗教迫害和宗教戰爭,沒有為了「有幾個上帝」「聖父聖子哪個大」這樣的超驗問題而屠殺自己的同胞和異族,這不能不說是拜儒家文化所賜。

學一點儒釋道智慧,與這個世界美好相處


道:至樂之道


道家智慧的精神追求是「至樂」,即達到快樂,至高無上的快樂。這才是道家文化中最核心的價值精神。


「至樂」之道建立在對自然、對生命的敬重之上。道家最關注自然、關注生命,並且把整個自然生命看成是一體,不僅僅是人的生命,還包括動物的生命,地球的生命,整個自然界的生命,宇宙的生命。


出於對生命的敬重才要「至樂」,「至樂」不僅要使自己快樂,還要讓其他的存在也快樂,人類社會快樂,自然界也快樂。


道家認為人體就是一個小宇宙,與外部的大宇宙存在對應關係,因此人與自然完全融合,融於自然,連自我也不存在,跟大自然完全一體,就可以獲得「至樂」。


所以「至樂無樂」,這裡的「無樂」指的是沒有常人所有的感官慾望快樂,從而真正達到快樂,也就是成為道家所說的「真人」。《道德經》說「修之以身,其得乃真」,懂得修身,有了「真德」就可以延年益壽。


道家的修真就是達到「至樂」,從而延年益壽,甚至長生不死。「真」在甲骨文里是一個倒立的屍體,可見在古人的思維中死亡才是「真」,而道家並不認為死亡就是終結。


《莊子》中骷髏可以託夢告訴莊子人死後的快樂生活,老子說:「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意思是說我是可以沒有身體而存在的,老子又將死亡形容為「復歸嬰兒」。


道教把死亡看成是成仙前的準備階段,就像「蟬蛻」一樣,擺脫舊的軀殼,開始新的生命,從而羽化成仙。可以說道家和其後的道教對中國人的醫學、養生學提供了基本理念和實踐法則。

學一點儒釋道智慧,與這個世界美好相處



釋:平常心是道


禪宗提出「平常心是道」,把修行拉到人間的日常生活中,吃飯睡覺、劈柴擔水都是妙道。看似容易,其實修行到心無掛礙,保持一顆平常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這首詩表達了「平常心是道」的境界。


平常心是道,人生的最高境界並不在於功成名就,而在於悠然地品味流逝的或正在流逝的,看似尋常而實不尋常的生活片段。比起對是非成敗的熱衷來,日常生活細節中的趣味和品味更能提高人的尊嚴和生命意識。


春來草自青,秋到葉自落。只有保持平常心,靜心做日常事,不染不著,「山高不礙雲飛,竹密不妨水過」,這樣,你才能理解生命自在的真味。


一些人在生活中千般計較,陷在利害得失的算計中不能自拔,其實不如多一點平常心,少一點勝負心。春來,奉一樹綠葉;春去,還一身自在。不去妄求,也就沒有了憂傷和苦惱。


誰家無明月清風?平常心人人皆有,在凡不減,在聖不增。修鍊自己的內心,從容而獨立,充滿樂趣與熱情地對待工作、生活,平靜溫和地對待這個世界。

學一點儒釋道智慧,與這個世界美好相處



本文屬儒風大家編撰整理或原創約稿系列稿件


來源:儒風大家(微信ID:rufengdajia)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儒風大家 的精彩文章:

20句老話:看透人性,直指人心
捨得是福,靜心是品
回望天地,回望古人——為了在歸途中獲得一段助跑
女人,決定一家人的快樂
平和:一種姿態,一番選擇,一些收穫

TAG:儒風大家 |

您可能感興趣

學一點儒釋道智慧,與世界美好相處
在浮躁的年代,學一點道家的處世智慧
這邊學一點、那邊修一點,是否會衝突?
每天學一點: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
每天學一點人情世故——永遠不要瞧不起看起來很俗的人
最不一樣的冷門知識,每天都來學一點吧,讓你學富五車
辨別古錢幣真假的好辦法,多學一點多漲點知識
學一點糊塗,揣一份清醒
每天學一點鬼谷子:做人要能戰勝人性的弱點,才有可能成功!
每天學一點心理學小知識 3
每天學一點心理學小知識 4
語文每天學一點: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自子知
每天學一點心理學小知識22:角色效應
每天學一點心理學小知識 19
每天學一點心理學小知識 14
每天學一點心理學小知識28:反芻思考法
每天學一點心理學小知識 15
每天學一點歷史:快速記住中國歷史各個朝代
每個人都該學一點的萬能手賬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