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探訪武夷山朱熹足跡

探訪武夷山朱熹足跡

探訪武夷山朱熹足跡



這片山水不僅以大紅袍茶樹、九曲溪漂流、人民大會堂福建廳的漆畫聞名於世,更重要的是這裡哺育了中國歷史上的思想巨人朱熹,並見證了他半個世紀的生活點滴。

朱熹和武夷山有著解不開的淵源。這位開創了一整套哲學體系的理學大家、文化巨匠和詩人,在這片山水間度過了整整半個世紀的時光。是這裡的青山綠水孕育了他無盡的才思?還是他反哺了這片山水無窮的魅力?兩者的答案都是肯定的。


公元1183年,這一天風和日麗,朱熹神清氣爽地站定在隱屏山下,指揮工匠們動工,開建他5年前就已經構思好的「武夷精舍」。他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設計者,對建築的安排早已胸有成竹:山麓環抱中安置著三間房屋,取名「仁智堂」。左右兩側是卧室。朱熹把自己的卧室取了名字「隱求室」,右邊的是接待朋友同好的「止宿寮」。在壘石為門的一側建有一排房屋,作為學者的住處,取名「觀善齋」。齋前建有兩座亭子——晚對亭和鐵笛亭。


有了這麼一處所在,朱熹欣慰不已,更可以將生平所學及抱負盡情施展。他將這歡喜之情在自己的詩作《精舍雜詠十二首》里盡情抒發。門徒紛至沓來,一時間「談笑有鴻儒」,晦庵的理學精髓如九曲溪水一般,綿延而有力地蕩漾開去,滲入到一眾學人的血脈之中,其中不乏大學者,如劉火侖、詹體仁、李閎祖和葉味道等人。漸漸的,武夷山中出現了「雲庄山房」、「南山書堂」、「詠雪堂」、「靜可書堂」等等。一時間,堂以山名,山以堂傳,這片東南奇山秀水被後人稱之為「道南理窟」。

探訪武夷山朱熹足跡


武夷精舍屢建屢毀,但其地位和名望卻與日俱增


其實,開建武夷精舍的前一年,朱熹才將《大學章句》《中庸章句》《論語集注》《孟子集注》四書合刊,經學史上的「四書」之名才第一次出現。對這一套書,他傾注了畢生的心血,直到臨終前仍在修改《大學章句》。然而,這套煌煌巨著對中國的歷史影響不容小覷。作為元明清科舉制度的標準教材,它不但被治國者奉為根本,也影響著社會各色人等的處世標準。

探訪武夷山朱熹足跡


雖然物是人非,但朱熹的思想體系已然在歷史上刻下烙印

探訪武夷山朱熹足跡



朱熹是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能享祀孔廟,其與「二程」(程顥、程頤)合稱「程朱學派」。他的理學思想對元、明、清三朝影響很大,成為官方哲學,是中國教育史上繼孔子後的又一人。


武夷山市五夫鎮的東面,存有一片遺址,公元1144年,15歲的朱熹來到這裡,開始了他與武夷山的淵源。就在前一年,朱熹父親朱松不幸病故,臨終前託付好友代為照料兒子。朋友悉心選了一處風水上佳的地方蓋屋,在其給友人的書信中可見當時情形:「於緋溪(即潭溪)得屋五間,器用完備;又於七倉前得地,可以樹,有圃可蔬,有池可魚,朱家人口不多,可以居。」就這樣,在這片碧水潺潺、竹林掩映的清靜之所,朱熹開始了其長達半個世紀的讀書生活。

好風水自然能讓讀書人思路清晰,心無旁騖。對這個所在,哪怕是離開後,從朱熹對其懷念的詩句里還是能體會出他對這片土地的眷戀:「憶往潭溪四十年,好峰無數列窗前。雖非水抱山環地,卻是冬溫夏冷天。繞舍扶疏千個竹,傍崖寒冽一泓泉。誰教失計東遷謬,憊卧西窗日滿川。」

探訪武夷山朱熹足跡


探訪武夷山朱熹足跡


踏進這座如今只剩下遺址的紫陽樓,依稀能感受到原有建構的典雅莊重。在這裡,朱熹伏案疾書、皓首窮經,為往聖繼絕學,並開創了飽含心得的「朱子讀書法」,即循序漸進、熟讀精思、虛心涵泳、切己體察、著緊用力、居敬持志。雖然這幢樓履建履毀,但康熙的親筆御題——「學達性天」,已經說明了問題。

探訪武夷山朱熹足跡



說起朱熹在武夷山的修行,可離不開他的老師劉子翚。這位被世人稱為屏山先生的理學家和文學家當時遠離朝政,隱居武夷山,專心著述講學,並敦促朱熹日夜苦讀。據傳朱熹向劉子翚請教入道門徑和次第,劉子翚說從《易經》中可有收穫,並以「不遠復」三字告誡朱熹。


如今在武夷山中水簾洞旁的「三賢祠」內,可以見到劉子翚的塑像。另兩位就是朱熹和劉甫。他們三人經常一起郊遊,討論學問。劉甫終身不仕,經常詩酒自娛,與朱熹非常契合,可惜早亡。朱熹寫詩紀念:曾說幽棲地,與君共接連。欲攜邀月酒,同棹轉魚船。遽爾悲聞笛,真成嘆絕弦。林狷催老淚,為子一潸然。這份情誼讓人動容。

探訪武夷山朱熹足跡



三賢祠內供奉著劉子翚、朱熹和劉甫的牌位


武夷山水不僅滋潤了朱熹的學術思想,也孕育了他的詩情畫意。讀書研究學問之餘,他和同道中人一起流連忘返於九曲溪畔。這是武夷山水的靈魂,發源於黃崗山的涓涓細流匯聚成溪,兩岸雜花生樹,峰巒疊嶂、鳥囀鶯啼,移步換景,全程近10公里。


朱熹所作的《九曲棹歌》情深意切,詞藻清麗,是歷代文人騷客吟頌武夷詩中,最早概括描繪九曲溪風貌的佳作。至今讀來,仍令人嘆為觀止。


朱熹還是一位書法家,武夷山現存他的摩崖題刻還剩餘13處,數量僅次於明萬曆年間隱居於武夷山雲窩的卸任兵部侍郎陳省(32處)。申報「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時,朱子理學遺迹的摩崖題刻極受青睞。題刻既有游賞風景的即興之作,也有其深思熟慮的哲思之辯,還有其涓滴留存的生活意趣。徜徉在武夷山水之間,品察先哲的手書,感嘆歲月易逝,但志趣永續,也是一種精神上的安慰。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民族宗教網 的精彩文章:

奧運冠軍邢傲偉的學佛心路
敦煌研究院披露敦煌壁畫里的「奧運」角逐
北京紅螺寺
河北省佛教協會向邢台災區捐贈抗洪救災物資
佛像的七種手勢

TAG:中國民族宗教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大陸作家訪問台灣士林官邸 探尋蔣介石宋美齡足跡
帶您出塞,探訪香溪美女王昭君的足跡
修水黃龍寺:聖人留足跡 呂洞賓與開山祖師鬥法
英國湖區尋訪華茲華斯的足跡
新加坡大學生赴馬六甲尋覓鄭和足跡 探索明朝歷史
青春獻地質 足跡遍山河
「第七屆全國城市籃球賽」足跡:河南洛陽vs廣東佛山
追隨巴喬的足跡 帕拉西奧在博洛尼亞煥發第二春
聖地特輯(四):追尋佛陀的足跡——印度鹿野苑
「第七屆全國城市籃球賽」足跡:河北唐山vs青海海東
探尋閻錫山故居,一代風雲人物的歷史足跡
「深山裡的電商創業者」——桂林「返鄉足跡」專訪記
日誌十六:淮安足球「紅軍娃」循化尋訪西路軍足跡
孫中山足跡遍布中國各地及海外,為何臨終前不忘葬於南京紫金山?
追尋紅軍四川歷史足跡 傳承長征精神
東陸第31集團軍:沿著抗洪勇士劉景泰的足跡黑夜冒險挺進坂東鎮救災
足跡——雲南建水
康熙皇帝十處書法題刻欣賞:足跡遍布大江南北,手跡故事妙趣橫生
在馬來西亞海邊追尋海豚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