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只有失去才會保護嗎

只有失去才會保護嗎

只有失去才會保護嗎



■戎可

在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資源學院的一樓,是國家林業局貓科動物研究中心。我曾妄言,要成立一個「除了貓科動物研究中心」,結果被無情嘲笑,說我的「除了」有歧義。這當然是一個笑話。


在我國林業系統的行政、科研序列里,有兩個簡稱類似「貓辦」的機構,一個負責管理熊貓,一個致力研究老虎之類的貓科動物。「5·12」汶川地震之後,災區重建工作剛剛開始,來自世界各地的提供給卧龍保護區的重建援助資金就數以億計。為什麼我們不惜血本地保護萌萌的熊貓、凶凶的老虎,卻不是可能作為森林樞紐的啄木鳥呢?


要解開這個疑問,首先應該回答「為什麼要保護動物」的問題。要知道,正是肉食使人類的體質大大地增強,智力突飛猛進。要知道,正是狩獵能力的增強,使人類從母系氏族轉變成父系氏族,進而一路顛簸,演進到如今的社會結構。


儘管人與特定動物格外親密,但就整體而言,人與動物之間是利用與被利用的關係,這是我們討論動物保護的前提。回答為什麼保護動物很困難,但思考「如果不保護動物會怎樣」就相對容易得多。倘使我們只知無節制地利用,而不加以保護,自然界里的動物會加速消亡,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會減緩以至中止,人類的生存環境會急速衰敗。且不說我們從自然界獲得的精神愉悅無從談起,單從「利用」的角度看,我們也終將陷入無物可用的困境。實際上,這種情況已經出現在我們的媒體上、生活里。

保護和利用,是人與自然之間的妥協,是迫不得已的權衡,這就是我們要保護動物的原因。過分強調天然生態的意義,甚至以素食為號召,作為個人的精神追求值得尊敬,但作為整體的世界觀,是在罔顧人類的一般需求,既不切實際,更難以實現。相反地,過分強調人類的需求,則又必然將自己逼上絕境。權衡,不僅在自然界無處不在,也是處理人與自然關係的恰當觀念。


在物慾橫流的現代社會,在貧窮還無處不在的背景下,能夠用於動物保護的資源極其有限,如何發揮出有限資源的最大效益,是每個從事野生動物保護的人必須回答的問題。之前提到「關鍵種」的概念,如果我們真的找到一個生態系統的關鍵種,四兩撥千斤,那無疑極好,這也是我們為什麼強調保護老虎這些食物鏈上頂級物種的原因。


另一方面,正因為這些物種處於食物鏈的頂端,生態系統流到此處的能量已經很少,這些物種的生存需要更大面積的適當生境,保護了它們也就意味著保留了足夠大的天然環境。也正是由此出發,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布魯斯·A·威爾科克斯於1984年提出了傘護種的概念,專指那些生存環境可以覆蓋很多其他物種生境需求的物種,保護了它們也就同時保護了眾多的其他物種。傘護種有一些著名的實踐應用的例子,比如美國加利福尼亞的灣格紋蛺蝶,北美西北部的北方斑點鴞和遠東地區的東北虎。


針對傘護種這個概念有很多爭議,其中之一是,我們封閉保護足夠大的荒野就好了,為什麼要強調一個特定的物種?技術上,「足夠大」需要以滿足特定物種的需求為標準。實踐上,保護環境、保護動物從來不是一個純技術性的問題,它是權衡,既是人與自然的權衡,更是不同訴求的人群之間的權衡。我們如何能夠爭取更多的資源用於動物保護,是貫穿動物保護行動始終的根本命題。在這樣的基礎上,旗艦種的概念應運而生。


就像傘護種最好是某個關鍵種一樣,旗艦種最好首先是傘護種,但這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它必須像旗艦一樣具有標誌性,這種標誌性的核心是能夠得到最多人的認同,喚起最多人的慈悲心,直白一點兒說,它要能夠爭取最多的人直接或者同意提供保護資金。所以它們體形要大,同時要麼威猛要麼萌,要足夠吸引眼球。熊貓無疑最具這一特質,這也是世界自然基金會選擇熊貓作為標誌的原因。

當然,不惜代價地保護熊貓這種勢必滅絕的動物,也是在向全人類宣示一種意志和決心:我們有能力保護好任何我們想保護的東西,無論是身邊的愛人,還是賴以生存的環境。顯然,儘管啄木鳥被公認為森林醫生,但它那有點兒凶的樣子,很難說具備作為旗艦種的素質。


有失去才會有保護。相對於問出「咋不是啄木鳥」這樣的問題,我更願意跟孩子們說,出門五步,有一窩鳥。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張慶君:永遠向新征程進發
「冰立方」未探測到惰性中微子
與英國自然環境研究理事會合作項目初審結果發布
誰製造了皮爾丹人

TAG:科學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害怕失去,只會讓你失去更多
唯有不執,你才不會再失去
又有誰會害怕失去我?
我們總是擔心身邊會失去誰,可是忘了擔心,又有誰會害怕失去自己
感情的世界沒有輸贏,只有誰更無法失去誰
沒有什麼是你會真正失去的
別讓失去教會你如何去愛
希望所有珍惜都不需要靠失去才懂得
學會失去,你才配擁有
你就不怕失去我嗎
總有一種關注,會讓我們不失去彼此
因為沒有,從不擔心失去;因為想要,才會患得患失
害怕丟臉,會讓你失去什麼?
不怕失去你的人和害怕失去你的人
總有一個人把你看得很重,失去什麼也不肯把你丟掉
別讓失去教會你如何愛
不舍的心情與珍惜的想法總是快要失去的時候才會有
人不能因為害怕失去,就不去擁有
失去愛的能力,比失去一個愛人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