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修心养德,祸消福至:带你看关圣帝君是怎么讲修道

修心养德,祸消福至:带你看关圣帝君是怎么讲修道

要想修仙道,就要先修好人道,修道的关键是修一颗清静心。只有皈依三宝,明白什么是「道」,什么是「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自律,做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文/邓冲


《关圣帝君觉世宝训》又称《关圣帝君觉世篇》,简称《觉世真经》,是关帝扶鸾降笔的训示之语。全文657字,共有两段:第一段为引言,关圣帝君提出了人道对于仙道的重要性,劝世人反省内心,以道立身。第二段为正文,包括了善行36条、恶行46条,具体指导我们如何悔过迁善、积德修身。

《觉世真经》继承和发展了道教「惩恶扬善」的承负思想、「积善成仙」的修行法则、「积德行善」的度人要旨,也吸收了儒家「忠孝节义」的思想,从生命、家庭、社会、生态、经济等方面注重伦理道德的完善。这部经典内涵丰富、意蕴深厚,在有限的篇幅内无法逐字逐句地解读,下面我将从修道的前提、修道的关键、修道的方法这三大方面来阐述经文主旨「修心养德,祸消福至」,并对重点经文进行串讲。

修心养德,祸消福至:带你看关圣帝君是怎么讲修道



《关圣帝君觉世宝训》简称《觉世真经》(资料图:图源网络)

一、「欲修仙道,先修人道」——修道的前提


帝君曰:


「人生在世,贵尽忠孝节义等事,方于人道无愧,可立于天地之间;若不尽忠孝节义等事,身虽在世,其心已死,是谓偷生。」


尽忠孝节义之事,就是对国家君主应尽忠诚,对父母公婆应尽孝养,对一己之欲应尽节操,对兄弟朋友应尽道义。道教追求长生成仙的仙道,儒家提倡忠孝节义的人道,二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为什么关圣帝君要强调人道的重要性呢?下面我想用以经解经的方法,引用两段经文来回答这个问题。


《无上秘要》曰:

「父母之命,不可不从,宜先从之。人道既备,余可投身。违父之教,仙无由成。」


道教和儒家追求的终极理想有所差别,在解决「仙道」与「人道」的矛盾时,道教提出的调和方法,就是要求信徒必须履行社会的共同价值,也就是「人道」。在这里我们看到儒家忠孝节义的思想与道教养生修仙的目标二者有机地融合起来。


《抱朴子内篇?对俗》曰:


「立功德为上,除过次之。为道者以救人危使免祸,护人疾病令不枉死,为上功也。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


葛洪祖师认为只服金丹而不修道德,长生不死不可能的,所以他提出积功累德是成仙的前提和保证。修道者必须先立功德和善行,而最重要的善行就是按照儒家忠孝仁义的原则来立身处世。

修心养德,祸消福至:带你看关圣帝君是怎么讲修道



儒家忠孝节义的思想与道教养生修仙的目标二者有机地融合起来(资料图:图源网络)


通过对上述两段经典的援引,我们就不难理解关圣帝君的话,人生在世,只有恪尽人伦道德,无愧于做人的道理才能立于天地之间,倘若不能做到忠孝节义等事,只能算是苟且偷生,更不要妄想得道修仙。总之,欲无为,先有为;欲得道,先修德;欲修仙道,先修人道。只有将社会人伦的各个方面转化为内在精神追求和对自身行为的约束,我们才有可能获得神灵的佑助。

二、「修心养德,无愧神灵」——修道的关键


说完人道的重要性,关圣帝君接着说:


「凡人心即神,神即心;无愧心,无愧神;若是欺心,便是欺神。」


在《太上感应篇》有一段话,


「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


我们都知道善恶之报是由司过之神、三台北斗神君、三尸神、灶神等神明来监督和执行的。可为什么关圣帝君却说人心就是神,神就是人心呢?


道教认为「道」是宇宙万物赖以产生的本体,具有永存不朽的特性,禀「道」而生的人因此也具有与「道」相似的、可能长存不朽的属性。真正能够长生不死的不是肉体,而是肉身中不生不灭、超出生死的「性」,即与「道」同一的「元神」,也叫「法身」或「心之性」。王重阳祖师在《重阳真人授丹阳二十四诀》中说,


「诸贤先求明心。心本是道,道即是心,心外无道,道外无心也。」


道、心、性三者贯通,道是根源,心是道的载体,而性又是道的具体表现形式。关圣帝君的意思是,人心是人的本性,不生不灭,随业受报,为鬼为神,都由这个心决定。人的心就是神,神也就是心,对得起自己的心,才对得起神明。若是欺骗自己的心,就是在欺骗神明。


换个说法,神灵所给予的福祸,实际上都是由人的心念和行为召来的。因为神人互相感应,人有善恶神灵都能感知,所以神灵才相应地给人以祸福。主动的一方是人,祸福都是人自作自受。因此要坚持伦理实践,去恶行善,济世度人,靠自己的善行来求福避祸,长生成仙。

修心养德,祸消福至:带你看关圣帝君是怎么讲修道



心本是道,道即是心(资料图:图源网络)


曾经有位中年香客问我,他每逢初一十五都来道观烧香祈福,可为什么还是出现健康危机、子女不孝的问题。经过仔细询问,原来他食不忌口,经常生吃醉虾、醉蟹、青蛙等食物,身体感染了大量的寄生虫难以清除。兄弟之间将父母像皮球一样踢来踢去,让父母在自己家里多住一天,多赡养一天都像吃了大亏一样,现在自己病重了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儿子儿媳都借口工作忙不愿照顾,甚至叫他早点去死。


听完这位香客的故事,我是既悲愤又同情。悲愤的是他没有敬畏之心,为了满足口腹之欲生吞活剥各种山珍海味;为了与兄弟扯皮拉筋,不孝敬父母。同情的是他得了现世报,生命危在旦夕,子女却不愿料理。我告诉他,行道贵在用心,不能只是在表面上装模作样地烧香拜神,这对心的修养是没有半点助益的。要想改变困境,就必须发心忏悔,用心去实行。慈心于物,对自然、对生态存敬畏之心,不胡吃海喝就不会得怪病。孝敬父母,用行动为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才能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很多人学道就像驴拉磨一样,终日在磨坊里拉着石磨转圈,只知道一直拉、一直磨、却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学道不是每天以「身形」在烧香、拜神,而是要用心修行。我们的心与道合而为一,这就是敬神,就是真正地实行道法。只要有这一份诚敬之心,也就等于时时刻刻都在拜神、念经。关圣帝君谈去恶行善,特别阐发了心的重要性,只有用心,才能将除恶扬善落脚于实际,才会祸消福至,否则等待我们的报应就是被关圣帝君的大刀斩首分形,魂消魄散。


三、「皈依三宝,积功累德」——修道的方法


从《关圣帝君觉世宝训》中我们了解到修道的前提是先修人道,修道的关键是修心,下面我要讲讲《觉世宝训》教给我们的修道的具体原则和方法。


(一)皈依三宝,礼帝为师


信仰道教要皈依三宝:道宝、经宝和师宝。学道之人如果没有皈依三宝,可以说就没有找到信仰的门槛。

修心养德,祸消福至:带你看关圣帝君是怎么讲修道



信仰道教要皈依三宝:道宝、经宝和师宝(资料图:图源网络)


什么是「道」?《道德经》曰: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用现在通俗的话来解释,「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和总规律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基本规律或准则。「道」无相无名、无色无声,而又无处不在,「道」效法自然、清净无为。可以说道教的核心信仰是「道」,这个「道」是有「神性」的。《道德经》曰: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道」的神性就体现在「希」、「夷」、「微」这三个字上,这种恍兮惚兮,窈兮冥兮的性质,需要我们用心去体悟。


什么是「经」?经者,径也,是修道者的阶梯。「道」是无形的,「经」则是「道」的有形化。《玄蕴咒》曰:


「云篆太虚,浩劫之初。乍遐乍迩,或沉或浮。五方徘徊,一丈之馀。天真皇人,按笔乃书。以演洞章,次书灵符。元始下降,真文诞敷。」


说的就是经书的来历。道教经教源于三元,因此又称为三洞经书,合为三十六部尊经。通俗来讲,「经」就是天尊祖师的经典说教,是对道的阐述,也包括了我们现在能够读到的历代祖师的著作,比如《关圣帝君觉世宝训》,是对后人的教诲与指导,正如关帝所说,「有能持颂,消凶聚庆;求子得子,求寿得寿;富贵功名,皆能有成」。


什么是「师」?我们都知道「经以载道」,而学习经典需要师的指导。「师」既可以是天尊祖师、历代真人,也可以是我们的度师,还可以是在修道路上对我们有帮助的人,《道德经》就说「善者不善者之师,不善者善者之资」。今天我们讲的是《关圣帝君觉世宝训》,其实我们应该礼关帝为师。关圣帝君,俗称关公,能从一位蜀汉武将功德成神,被加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他的忠、信、义、勇四种品格就值得我们学习。无论是在正史还是文学作品中,我们都能了解到关帝的在「人道」方面为我们树立的榜样。

修心养德,祸消福至:带你看关圣帝君是怎么讲修道



史学和文学作品中都能看到关帝的在「人道」为我们树立的榜样(资料图:图源网络)


总之,皈依道宝,体悟大道的清虚无为,皈依经宝,领悟经典的无上智慧,皈依师宝,学习师尊的功德慈悲,我们才算是入了道门。皈依不是为了获得居士身份,而是求得心灵的超脱,超越凡俗,与道合真。


(二)积功累德,以慎其独


《道德经》曰:「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宇宙万物都是虚无之道所化生,是德所畜养而形成。形而下之器物的生成,器能成物,物能具形,全都是因为道生德养的缘故。万物正确恰当的生存发展之路,莫不是自律于「尊道贵德」的原则,修养和实践着道德。


因此,如果说「道」是自然和社会规律,那么「德」就是遵循这些规律的具体实践活动。《关圣帝君觉世宝训》花了大量篇幅告诫我们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哪些善行是我们应该坚持去做的,哪些恶行是我们应该杜绝避免的。这些具体的善恶条目包括了生命伦理、家庭伦理、社会伦理、生态伦理、经济伦理等方方面面,反映出道教对社会和谐的追求,为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积功累德的生活是一种自律、自省的生活,追求道德的活动充分体现了人的尊严和崇高的生命价值意义。这些善、恶条目都很通俗易懂,限于篇幅我就不一一解释,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照着去做就是在积功累德。

修心养德,祸消福至:带你看关圣帝君是怎么讲修道



万物正确恰当的生存发展之路,莫不自律于「尊道贵德」(资料图:图源网络)


下面我要重点讲解经文中的一句话「故君子三畏四知,以慎其独」。在讲解前我们先来读一则故事。在《资治通鉴》记载了东汉时期的一位清官杨震,他在担任荆州刺史时,发现一位叫王密的秀才才华出众,就向朝廷举荐他做官。后来杨震升任东莱太守,赴任途中经过王密当县令的地方昌邑。夜里,王密揣着十斤黄金来表达谢意,也想今后得到更多提拔。王密说,「现在是晚上了没有人知道我给你送礼。」谁知杨震坚决不收,并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只好惭愧地走了。


「三畏」就是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四知」就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做善事容易,难的是持之以恒地做善事。不做恶事也很容易,难的是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自觉地约束自己。所以关帝特别强调了「慎独」的重要性。所谓慎独,就是我们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还能凭着高度的自律精神,按照道德规范,按照戒律为人处世,不做任何违背道德信仰、祖师教诲的事。杨震正是以高度自律的慎独精神,拒绝了王密的贿赂,才能清正廉明,名垂青史。


四、结语


最后做一个总结:要想修仙道,就要先修好人道,修道的关键是修一颗清静心。只有皈依三宝,明白什么是「道」,什么是「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自律,做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礼关圣帝君为师,学习关帝「忠孝节义」的精神,每天诵读《关圣帝君觉世宝训》,一定能祸消福至,万事如意。福生无量天尊!(编辑:妙眼)

修心养德,祸消福至:带你看关圣帝君是怎么讲修道



(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邓冲,教育学硕士,2016年中国道教学院道教经义专业本科班毕业生。)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泰山碧霞祠 的精彩文章:

厚道做人,精明做事
《重陽立教十五論》
善良就是護身符

TAG:泰山碧霞祠 |

您可能感興趣

修心養德,禍消福至:帶你看關聖帝君是怎麼講修道
吃苦就是了苦,享福就是消福
丁酉年兔生肖:施善功拜神佛,災消福至,忌口舌謹孝行,安寧順通
以道立身,禍消福至——山東道教講經活動
最損財消福的事,千萬不要去做!
業消福增,夜夢吉祥
做了損財消福的六件事 想建功立業是不可能了
建醮揚幡:寶幡所指興利除殃,聞睹皈依罪消福生
六件最損財消福的事,千萬不要去做!
老人福報本已所剩無幾,大辦壽宴令老人消福折壽
五件最損財消福的事,千萬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