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巴西「貧民窟」是如何出現的?

巴西「貧民窟」是如何出現的?

巴西是一個矛盾的國家,現代化與落後,貧苦與美好,悲傷與快樂,似乎總是相伴而行。寫出《巴西:未來之國》的奧地利文豪斯蒂芬茨威格於1936年訪問它之前並未抱太大希望:「巴西不過是南美隨便的一個國家,氣候炎熱,疾病肆虐,政局不穩,財政潰敗,行政無序……」不過,這一切在親臨巴西之後有了變化。他說:「凡是來過巴西的人都不願意離開這裡;……美麗十分罕見,而完美的美麗幾乎只是一個夢。在這最黑暗的時刻,驕傲的里約將夢變成了現實,它是地球上最迷人的城市。」但美麗的里約熱內盧同樣存在難以啟齒的一面。例如,坐落在科爾科瓦多山半腰的羅西尼亞(Rocinha)貧民窟是南美最大的貧民窟,因電影「上帝之城」而揚名世界。羅西尼亞貧民窟面向美麗的依帕內瑪海灘,與海濱的富人區不過幾步之遙。



巴西「貧民窟」是如何出現的?


羅西尼亞貧民窟


葡語的Favela一詞被用來指巴西的貧民窟。被稱為「Favela」的棚戶貧民區佔據著城市裡無主的山坡、河岸、沼澤、高速路隔離帶和任何一處能搭建一間小屋的空地。而Favela的葡語本義是指一種含羞草類植物的名字,生長在半乾旱的巴西東北部地區,其主幹堅硬,長有硬刺。在某種意義上,巴西的貧民窟就像生長在這片「人間天堂」上的「野草」,哪裡有空地,哪裡就有它們。


巴西貧民窟(Favela)是如何出現的?


巴西貧民窟(Favela)的概念出現在19世紀末,與巴西東北省份巴伊亞內陸爆發的卡努杜斯農民戰爭有著密切關聯。

歸咎於巴西的大地產制(大莊園制, latifundia),土地是19世紀後半期以來巴西亟待解決的問題。早在葡萄牙殖民統治時期,土地就集中在莊園主手中,他們佔有的土地數量之大令人瞠目結舌。比如,有種植園主佔有土地的面積超過整個葡萄牙;還有的種植園主佔有土地面積甚至等於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的面積總和。18世紀末,巴西總督拉夫拉迪奧侯爵曾經抱怨,這些種植園主對自己的土地管理不善,而且通常只耕種一部分土地,那些有主但沒有耕種的土地只是他們威望的象徵。獨立後的巴西帝國政府於1850年頒布了土地法,然而高額的地價使得農民也無力購買。在1889年巴西聯邦共和國成立之後,大地產制不僅獲得繼續保留,而且還有所發展。1891年頒布的巴西憲法同樣有利於大種植園主對土地的佔有。此外,巴西單一作物制的發展更加速了土地的集中。


大地產制使得廣大無地和少地的農民遭受勞役地租、實物地租或貨幣地租等不同形式的剝削,過著極其悲慘的生活。巴西東北乾旱地區的農民,生活狀況更為悲慘。尤其是巴伊亞州到處生長著低矮的刺林,土地常因乾旱而龜裂,自然條件極為惡劣,糧食產量很低。與此同時,日益增多的歐洲自由勞動力大量湧入巴西,使巴西東北地區貧苦農民的南遷受到很大的限制。他們不能像以前那樣,離開乾旱地區,轉移到聖保羅州或里約州的咖啡種植園去謀生,而只能困守故土,忍受貧窮和飢餓的煎熬。為此,巴伊亞的農民在19世紀90年代走上武裝鬥爭的道路。


作為巡迴傳教士以及曾經的廢奴主義者,安東尼奧孔薩爾埃羅是卡努杜斯農民戰爭的精神領袖和領導者,在他的率領下,起義農民來到巴伊亞州內地的卡努杜斯建立據點準備長期戰爭。卡努杜斯位於巴伊亞州首府薩爾瓦多以北約300公里處,這裡的地勢易守難攻。從薩爾瓦多運送軍用物資,需要花費很長時間才能到達卡努杜斯地區。而起義軍的大無畏精神連巴西政府軍指揮官也不得不發出感嘆:「我和我的同事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猛烈的戰鬥!他們像美洲虎一樣抓住炮口,被炸得五臟粉碎而死……他們人人都有槍和鋒利的刀,手腕上還掛著木棍。」為了撲滅卡努杜斯農民起義,巴西政府幾乎動員了全國兵力。1897年10月5日,政府軍終於佔領卡努杜斯,將這次農民起義鎮壓了下去。


儘管巴西政府軍艱難地鎮壓了卡努杜斯農民起義,但是四次戰役也使他們付出了將近25000名士兵的生命。隨後,約20000名退伍士兵返回當時的首都熱內盧,指望拿到政府拖欠的軍餉過上體面的生活。在漫長的等待過程中,這些退伍士兵們只好先在里約熱內盧市中心的一座無人居住的山上建造了低矮簡陋的房屋,作為暫時落腳點。新的落腳點讓他們想起曾在卡努杜斯紮營的Favela 山,於是將里約熱內盧山上的定居點稱為「Favela」。當然,最終他們的幻想破滅了,這些簡陋的房屋成了他們的永久居所,而「Favela」作為巴西貧民棚戶區的稱呼則從那時流傳下來。


巴西貧民窟的形成與奴隸制的廢除也有關。流亡到大都市的種植園奴隸是貧民窟最早的建造者之一。

巴西帝國的第二位皇帝佩德羅二世(1831-1889)是一位嚴厲穩健、具有學者風度的君主。與他的父親佩德羅一世不同,他並不喜歡奴隸制度,但由於擔心奴隸主的政治抵制,他在統治期間沒有試圖解放全國其他地區的奴隸,而是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並積極鼓勵歐洲人移民巴西,逐漸削弱奴隸制。在此背景下,奴隸們紛紛跑到首都里約熱內盧以逃避種植園的生活。19世紀中期,里約熱內盧40%左右的人口是奴隸,流亡奴隸們在里約無主的土地上建立了被稱為「逃奴堡」的棚屋。到了19世紀末,移民勞動力的工資比維持奴隸的費用還低,再加上來自廢奴主義的壓力,1888年5月13日,佩德羅二世的女兒以攝政者的身份簽署了一個被稱為「黃金法」(lei Aurea)的法規,在巴西取消了奴隸制度。但是「黃金法」也引發了巴西奴隸主的反對,並很快動搖了君主制的政治基礎。1889年11月5日,在經過幾個月的議會危機後,一場軍事政變推翻了布拉干薩王朝的統治。



巴西「貧民窟」是如何出現的?


巴西國王佩德羅二世



隨著奴隸制的廢除和巴西共和國的建立,越來越多的沒有土地的解放奴隸們來到了里約熱內盧和聖保羅等大都市,他們選擇在城裡的山上建造簡單的窩棚——修建家園對他們來說如此簡單,只需要將幾根樹枝插在地下,然後在樹枝的縫隙糊上泥巴,鋪上茅草,夜晚用煤油燈照明,飲用水則是用破舊的汽油桶從山下背上來。

Favela如何成了真正意義上的貧民窟(slum)?


喬治城大學歷史學家麥凱恩說,很難對Favela進行準確定義,這是因為它在過去的歲月里已經發生了變化。Favela作為貧民窟的代名詞沿用至今,也成為巴西特有辭彙。如果僅僅從形成歷史來看,巴西貧民窟(Favela)一開始更像一個同一身份人群聚集的社區(community),但是居住者的低收入以及簡陋的自建房屋決定了它的貧民窟(slum)身份。


進入20世紀以來,特別是二三十年代巴西實施進口工業化替代戰略之後,隨著工業化進程的推進,農村勞動力需求大幅減少,而城市勞動力需求則不斷增加,巴西出現從農村向城市的大規模人口流動。文化知識和技術經驗的缺乏使得這些人很難找到工作,能夠賺到最低收入已經足夠幸運,還有一部分人只能靠拾荒過活。由於薪水微薄,這些人無法在所工作的城市裡定居,但如果住在郊區,每天上班的交通費用同樣是天文數字。因此,一個個小的貧民窟在他們的工作地旁出現。不僅僅是里約熱內盧這樣的大都市,其他城市也是如此,貧民們往往是一家人擠在只有一兩間房的單薄簡陋木屋裡。在巴西亞馬遜州首府馬瑙斯,幾千個小棚屋建立在風景如畫的內格羅河支流上。住戶大多是些社會邊緣人群,木薯飯和魚是他們的日常食物,但也很難吃飽,十名或者八名家庭成員住在棚屋裡困難地擠在一起睡覺。由於沒有任何的衛生設施,河水成了疾病的滋生地。


對於城市無主土地上出現的貧民窟,巴西政府起初並不關心,也談不上提供任何服務與保障措施。但是貧民窟規模越來越大,逐漸發展到了令人無法忽視的程度。1937年,巴西房屋署將貧民窟定為「城市發展中的畸形」,並認為它的存在是不合法的。這也是貧民窟一詞首次出現在巴西官方文件之中。20世紀40年代,巴西政府宣布貧民窟的存在是威脅公共健康的災難,敦促一些居住在貧民窟里的工人搬到另外的獨立區域居住。然而一旦政府停止了補貼,他們又重新回到以前居住的貧民窟里。60-70年代是巴西「經濟奇蹟」時期,大批鄉村農民再次湧入城市,來自南美和非洲的移民也來到了巴西。里約熱內盧人口這一時期平均每年增加3.3%,其中貧民窟的人口年增長率達到了7.09%。里約熱內盧開啟了所謂的「美麗化」時期,對貧民窟的第二波整頓也集中在此時。

由於擔心社會主義在拉美的傳播,這一時期美國加強了對拉美國家的關注,並在巴西貧民窟的改造上施諸影響。巴西各級政府的官員們想讓那些建在城市中心,影響市容觀瞻的貧民窟居民搬走。肯尼迪總統則提出「進步聯盟計劃」,通過美國國際開發署,幫助里約熱內盧貧民窟里一些沒有土地的家庭搬遷到位於城西的三個小區居住。



巴西「貧民窟」是如何出現的?


肯尼迪總統



1964年,巴西進入軍政府時期。在此後軍人統治的二十年里,對於貧民窟的改造也一直在進行,特別是里約南部山頂上的貧民窟。巴西軍政府提出了所謂的「大都市社會利益房屋協調計劃」(CHISAM),主要任務就是通過強制手段和動遷政策「物理」清除掉城市裡的貧民窟。從1968年到1973年,巴西軍政府清除掉大量的貧民窟,不僅逮捕了拒絕搬走的住戶,還野蠻燒毀不配合的貧民窟。


1980年代,巴西結束軍人統治進入民選政府時期。總統萊昂內爾布里佐拉(1983-1987,1991-1994)擯棄軍政府時期簡單粗暴的清除貧民窟行為,轉而提高現存貧民窟的基礎設施,改善居民生活環境,貧民窟的改造逐漸被巴西政府納入城市整體規劃之中。如此一來,居民不僅可以留在改造後的社區里,而且改造項目還為他們提供了新的工作機會。2003年巴西勞工黨上台後,政府開始實施更為全面、長遠的貧民窟改造計劃,採取了派駐警察、建設廉價房,以及通過為居民提供合適工作機會等措施,使貧民窟成為新的社區。但是這中間依然還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比如衛生、毒品、黑社會,另外,政府投入在貧民窟改造上的巨額補貼也引起其他階層的不滿。


巴西貧民窟一個奇怪之處在於,居住在這裡的人們幸福感都很強。這是因為城市貧民的生活雖然悲慘,但農村地區的情況更為糟糕。對於巴西最底層的人們而言,貧民窟的生活就像天堂。也因此,斯蒂芬茨威格在參觀里約貧民窟後說:「倘若在歐洲或者美國,這樣的生存狀態簡直無法想像,但很奇怪,這種場景(在這裡)卻並不令人厭惡苦惱……我看到的每個人都善良親切,每個人都樂觀向上。」此外,巴西貧民窟的另一個難解困境是,政府對貧民窟的改造成果越大,就有更多的外來貧困人口湧入了貧民窟,這反而提高了城市的貧困水平,成了城市貧困的一個悖論。最初以Favela命名的巴西貧民窟恰如其名,如野草般,「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文/左品 作者繫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講師)


轉自澎湃新聞:http://www.thepaper.cn/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男孩從過山車上墜落 美國遊樂場5天內發生4起事故
劉心武:《金瓶梅》比《紅樓夢》更好
一位攝影師乘帆船重走海上絲綢之路,他帶回了什麼?
寧澤濤在古人眼裡還會是帥哥嗎?
七夕與鬼節為什麼同在農曆七月?

TAG:澎湃新聞 |

您可能感興趣

美國貧民窟:看黑人是如何離開這裡的
驢友實拍:迪拜貧民窟,這樣也叫「貧民窟」?真是厲害了
這些越南首都的「貧民窟」,如今卻成了旅遊特色
這裡曾是非洲最豪華的酒店,現在卻變成了貧民窟住滿難民和毒販
貧民窟就是暴力、骯髒的代名詞?拉美最大貧民窟,卻是另一番景象
巴西貧民窟沒有暴力和黑幫,有的是別樣的溫情
健美傳奇:貧民窟出身的凱格林是這樣逐漸變成巨獸的!
來看看貧民窟的黑人是如何健身,就知道為什麼他們肌肉那麼結實!
這些印度貧民窟的姑娘,你願意娶嗎?
迪士尼新片好評如潮,貧民窟再出奇蹟
別人家的治安環境,巴西出動軍隊對貧民窟內的黑幫出重拳
印度貧民窟:孩子是唯一的脫貧希望
在巴西貧民窟,他們生存環境惡劣,但笑容很燦爛
這才是豪宅,你住的頂多算貧民窟!
貧民窟里的這些人遠超印度開掛,其原因都是因為貧窮
姐不需要嫁豪門,姐就是豪門!這位豪姐靠什麼殺出貧民窟?
貧民窟出身一夜爆紅卻欠巨債,搬出豪宅時他下跪立志,結局真意外
尼泊爾的貧民窟,因為貧窮賣腎成為常態
巴西貧民窟的人們不一般的生活一樣有著寶貴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