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心無所住就是安住

心無所住就是安住

心無所住就是安住



世間沒有中庸,無相才是真正的中庸;心無所住就是中庸;空一切法才是中庸之道。

有信徒問我:「心要安住在哪裡?」我告訴他:「無所住就是安住,想要安住在那裡都不對。」他又問:「無所住是什麼?」「無所住就是清凈心的工夫,它無法透過語言來表達。」無所住就是自在,無所住就是解脫,無所住就是不著相,無所住就是沒有分別,雖分別不作分別想,清清凈凈又明明白白的這顆心,用這顆心來修行就對了。


如果我們假設立場,我要到達某種境界才叫做快樂,我要某種環境才覺得舒適,那麼,這個假設本身就是錯誤的。如果我們只是用取捨的心在期待什麼,或是妄想明天,或哪一天,情況會變好,這種透過時空假設的期望或追求,都是不對的,反而會引來痛苦。因為在佛法中,所有的解脫自在,當下就是,那是你現在就可以掌握的。


禪宗說:「不離當下」。當下是什麼?就是解脫的現在。因此,我們要多觀照,觀照一切法都是空性,觀照一切法畢竟空寂,當下就是清凈的本性。否則,永遠不能解脫。

心無所住就是安住


今天想盡辦法解脫,然後又痛苦、掙扎,明天還是一樣,如果今天心性不明,明天依然不能解脫,因為用的是錯誤的心,今天不悟,明天還是不悟!如果不能當下明白自己的心性,想要期待明天會更好,認為我的未來不是夢,那是不可能的。如果不悟,那不是「如果還有明天」,而是「我倆沒有明天」,未來依舊是個顛倒夢想,明天也不可能會更好。


所以,我們學佛要有般若的智慧,惟有大般若智慧,才能斷煩惱。若想要求生極樂世界,也要有清凈的心,要知道極樂凈土、阿彌陀佛都是我們的心,如果不是我們本自具足,不生不滅的,那麼佛法講「無生」,不自生、不他生,不來不去,那怎麼能得生凈土呢?


因此當知:心凈則國土凈,要去悟我們的自性西方。要有清凈心,沒有煩惱的心,那才有辦法。否則,一樣也沒辦法。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營天寧寺 的精彩文章:

我的三次定境
憨山大師年譜自敘實錄
清凈法師:實相清凈,不生分別
北大才子出家為僧——柳智宇:我理解的愛情
清凈法師:知幻離幻

TAG:東營天寧寺 |

您可能感興趣

一日禪:心無所住,方得自在
如雲如流水,禪心無所住-雲水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