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姜夔:草書之法,至此又一變矣

姜夔:草書之法,至此又一變矣


姜夔:草書之法,至此又一變矣







姜夔:草書之法,至此又一變矣


黃庭堅《書杜甫寄賀蘭銛詩》


黃庭堅,北宋詩人,書法家,詞人,與蘇軾、米芾、蔡襄合稱為宋四家。


宋代在草書發展史上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更加特殊的是,這種地位幾乎由一個人以一已之力所造成——他就是黃庭堅(1045-1105)。

姜夔:草書之法,至此又一變矣


草書發展到盛唐,狂草成熟,在流動中求得筆法、節奏、線條、結構的豐富變化,成為草書不可移易的定則。黃庭堅是欽服唐人狂草的,對張旭、懷素都有會心之論,自言「得藏真(懷素)自敘於石楊休家,諦觀數日,恍然自得,落筆便覺超異」。以其穎悟與才力,不至領會不到唐人草書的要義,然而他的草書卻一改唐人舊法,速度放慢,略加頓挫,在許多地方放棄線條的連續而著意於空間的擺布,結果形成與唐人迥然不同的一種風格,「草書之法,至此又一變矣」(姜夔語)。他的草書,線條中奔放的氣勢當然不能與唐人相比,但空間結構所表現出來的氣度和變化的豐富性,卻不讓於唐人。


這就是黃庭堅。

姜夔:草書之法,至此又一變矣


黃庭堅《廉頗藺相如傳》(局部)


這種風格與他的行書有關。宋代,楷書已成為一切書法技巧的基礎。這對於行書來說,尚無大礙,但與草書的要求格格不入,所以書法家通常只能在草書和行書之間作一選擇:精草書者少作行書,以行書知名者多不諳草法。這種態勢一直延續到今天。其中當然也有少數人能越出常軌,如王鐸、傅山等,但他們的草書、行書基本上各成家數,有時竟像是不同作者的作品。黃庭堅放棄了草書中奔放的節奏,同時增加了按頓,不避諱向各個方向伸出的長畫(一般來說,草書除了豎向長畫外,竭力避免其它方向的長畫,因為它們破壞作品的連續性),這一切都與他行書的筆畫取得了統一。

姜夔:草書之法,至此又一變矣



黃庭堅的行書為了形成開闊的結構,一些筆畫儘力向外拓展,這樣便造成了筆法上的某些困難。前人追求筆畫的變化,主要依靠線條內部運動的豐富性,其筆法以使轉為主,如王羲之的行書和草書;當筆畫的尺度加大而且平直時,無法再使用使轉的方法——一畫中一次使轉無濟於事,多次使轉則無法操作,因此只有採用行進中添加波折的方法,這雖然在流暢性上有些損失,但增添了複雜性和蒼老的感覺。這就是「澀筆」的由來。這一類筆觸也是他草書的關鍵,如《太白憶舊遊詩》。短畫自然用不著添加波折,由此還可以形成節奏的對比。總的來說,黃庭堅的書寫速度比唐人狂草慢得多。如果把唐人草書比作少林拳,那黃庭堅便是八卦、羅漢一路——還不同於太極。


黃庭堅的單字銜接頗有特色。相鄰兩字常常互相穿插,一字的凸出部分往往嵌入另一字的凹處,儘管有擺布的痕迹,但總能形成特殊的視覺效果;兩字之間,書寫時緊緊相連的端點被各種緊貼的結構隔開,空間成為構成作品的主導因素,時間退至第二位——唐人狂草則完全是另一種感覺。

姜夔:草書之法,至此又一變矣



《昭味詹言》評其詩歌創作:「山谷之妙,起無端,接無端,大筆如椽,轉折如龍虎,掃棄一切,獨提精要之語。每每承接處,中亘萬里,不相聯屬,非尋常意計所及。」關於「承接」問題,黃庭堅的書法與詩歌如出一轍。


總體速度的放慢也有助於強化著意安排空間的印象。作者似乎在邊寫邊思考對空間的處理,思考成熟時則來幾下快動作,接著又在沉思中緩緩前行,例如《杜甫寄賀蘭銛詩帖》。


黃庭堅草書中有一種不易覺察的寬博。他常常壓縮字結構的某一部分而使另一些空間顯得特別開闊,同時也就造成了疏密節奏的頻繁變化。這是他區別於唐人章法的又一特點。

姜夔:草書之法,至此又一變矣



黃庭堅《書杜甫寄賀蘭銛詩》局部


後世少有人直接學習他的草書,但他作品中的某些構成方式卻影響深遠。在他以後,草書與行書筆法的混雜成為常見的現象。祝允明等人草書中的平直點畫(唐人草書中未見)和鄰字的穿插,都能看出黃庭堅的影響,而王鐸草書中某些特殊的綴合方式,與黃庭堅的作品關係密切。

姜夔:草書之法,至此又一變矣



在草書的歷史上,黃庭堅標誌著一個時代的開始。一個漫長的時代。他的影響難以盡述,因為他是一個起端,一位出色的獨創者。他不以表面上的形似澤惠後人,但卻從深處影響到人們的構成原則。然而也正是他,以他的身影隔斷了人們對唐人狂草的真正理解。也許,這一直要持續到人們能夠清醒地看出他所具有的意義與局限的時候。


另附:黃庭堅書法《廉頗藺相如傳》


白紙本 縱32.5厘米,橫1822厘米。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 。


此卷為黃庭堅書《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文中有節略。卷尾無書寫紀年和史款,約書於紹聖二年(1095年)。卷內鈐有「 內府書印」、「紹興」連珠印、 「內省齋」、「秋壑圖書」、歐陽玄印」、「項子京家珍藏」、等印鑒,還有項元汴跋。此卷是傳世黃書中的名跡,《式古堂書畫會考》、安歧的《黑緣會觀》等書均有著錄。

姜夔:草書之法,至此又一變矣



釋文: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

姜夔:草書之法,至此又一變矣



拜為上卿,以勇氣聞於諸侯。藺相如者,趙人也。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趙

姜夔:草書之法,至此又一變矣



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願以十五城請

姜夔:草書之法,至此又一變矣



易璧。趙王與大將軍廉頗諸大臣謀:欲予秦,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見

姜夔:草書之法,至此又一變矣



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宦者令繆賢

姜夔:草書之法,至此又一變矣



曰:臣舍人藺相如可使。王問:何以知之?對曰:臣嘗有罪,竊計欲亡走燕。臣

姜夔:草書之法,至此又一變矣



舍人相如目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語曰,臣嘗從大王與燕王會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願結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謂臣曰: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於趙王,故燕王欲結於君。今君乃亡趙走燕,燕畏趙,其勢必不敢留君,而束君歸趙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則幸得脫矣。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臣竊以為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於是王召見,問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強而趙弱,不可不許。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趙予璧而秦不予趙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王曰:誰可使者?相如曰:王必無人,臣願奉璧往使。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趙王於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秦王坐章台見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前曰:璧有瑕,請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譬卻立,倚柱,怒髮上沖冠,謂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發書至趙王,趙王悉召群臣議,皆曰:秦貪,負其強,以空言求璧,償城恐不可得。議不欲予秦璧,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於是趙王乃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書於庭。何者?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見臣列觀,禮節甚據,得璧,傳之美人,以戲弄臣。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故臣復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於柱矣!

姜夔:草書之法,至此又一變矣


姜夔:草書之法,至此又一變矣


姜夔:草書之法,至此又一變矣


姜夔:草書之法,至此又一變矣


姜夔:草書之法,至此又一變矣


姜夔:草書之法,至此又一變矣


姜夔:草書之法,至此又一變矣


姜夔:草書之法,至此又一變矣


姜夔:草書之法,至此又一變矣


姜夔:草書之法,至此又一變矣


姜夔:草書之法,至此又一變矣


姜夔:草書之法,至此又一變矣


姜夔:草書之法,至此又一變矣


姜夔:草書之法,至此又一變矣


姜夔:草書之法,至此又一變矣


姜夔:草書之法,至此又一變矣


姜夔:草書之法,至此又一變矣


姜夔:草書之法,至此又一變矣


姜夔:草書之法,至此又一變矣


姜夔:草書之法,至此又一變矣


姜夔:草書之法,至此又一變矣


姜夔:草書之法,至此又一變矣


姜夔:草書之法,至此又一變矣


姜夔:草書之法,至此又一變矣


姜夔:草書之法,至此又一變矣


姜夔:草書之法,至此又一變矣


姜夔:草書之法,至此又一變矣


姜夔:草書之法,至此又一變矣


姜夔:草書之法,至此又一變矣


姜夔:草書之法,至此又一變矣


姜夔:草書之法,至此又一變矣


姜夔:草書之法,至此又一變矣


姜夔:草書之法,至此又一變矣


姜夔:草書之法,至此又一變矣



來源:書法思考(shufasikao)


中國書法家論壇(shufajialuntan)


文字圖片由「雲上文化」編輯


轉載請註明來源:雲上文化「ID:yunshangshuhua」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上文化 的精彩文章:

梁實秋:寫字的人有癮!是這樣嗎?
你有「齋號」嗎?
世代傳承的「母親藝術」,你知道嗎?

TAG:雲上文化 |

您可能感興趣

行草書的「古法」從何而來?羲之、孟頫和王鐸的答案竟然都是這?!
王羲之草書,美哭了!
草書章法的三大原則,這樣寫就對了!
觀此草書,愛上草書!
這書法草書讓書協為之一震!
你的草書,瀟洒還是亂抹?——田蘊章《每日一字》
如此痛快草書,是他唯一傳世墨跡
王羲之草書,美醉了!
現代書法寫的草書,這樣亂寫一氣,毫無筆法可言的草書,也叫書法家嗎?
文徵明 《草書詩卷》,雖無淋漓盡至的狂草之美,但有別具一格的風貌!
一次試筆,便寫下了如此瀟洒的草書!
祝允明草書《赤壁賦》,筆勢雄強,縱而不散,狂草書法的經典之作
還記得砸缸的司馬光嗎?他在書法上頗有建樹,其親筆殘稿書法欣賞:寫書上百卷,雖多有塗改,但從不寫草書
草書,如何臨摹?
張旭的楷書,不減草書之妙!
當代草聖林散之書法欣賞:擅草書者,必善楷書?
懷素行草書,不癲不狂,如此美!
王陽明的草書《象祠記》,竟也如此瀟洒!
一幅不知作者的絕妙草書,比張旭寫得還好!